在幼兒教育學基礎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摘要】如何在幼兒教育學基礎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一直是教師不斷探索的課題,本文闡述運用案例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幼兒教育學案例教學法實踐能力
幼兒教育學基礎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教育理論課,對于缺乏教育教學經驗的幼師生而言,難以將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更談不上提高教學實踐能力。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讓學生把所學應用于實踐的環(huán)境。筆者運用案例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一、運用案例教學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案例教學法,即運用社會或身邊發(fā)生的事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說明道理,給學生的行為以啟發(fā)的教學模式。運用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引用典型教育教學案例或設置教育教學場景模擬表演,通過師生雙方對案例的分析、探討和模擬演練,掌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總結教育教學理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能力。運用案例教學法能比較生動形象地深化理論學習,使學生將教育教學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從課堂效果看,案例教學法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參與性,有助于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案例討論過程中,可以質疑他人的想法,學習如何發(fā)問,進而學習到獨立思考、與人相處、解決沖突、尊重他人等能力。
在幼兒教育學基礎教學中一般表現(xiàn)為如下三個步驟:第一步,整理呈現(xiàn)案例。教學內容涉及到的案例,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收集、分類和整理,并在教學中以具體的案例呈現(xiàn)出來。 第二步,分析案例、解決問題。學生對已掌握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相似性、尋找差異性。學生運用所掌握的各種知識去分析問題,討論解決方法。教師在此時所起的作用類似于“導演”,對學生的分析、討論不作過多的干預、不作過多的評論,并充分地尊重學生的觀點、想法,同時還要對這些觀點加以歸納和總結。
第三步,回顧和總結。教師展示結論,和學生共同討論教材結論和同學結論的共性和差異性,分析差異性產生的原因,并對學生的各種結論加以點評(以鼓勵的形式);也可由學生閱讀課本來分析自己的得失,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
下面是運用案例教學法教學幼兒教育學基礎第三章第四節(jié)“幼兒智育”的教學過程:一是案例陳述。一位實習生組織了大班詩歌教學活動,詩歌的內容為“小草愛做夢,夢是綠綠的;小花愛做夢,夢是紅紅的;露珠愛做夢,夢是圓圓的;小朋友愛做夢,夢是甜甜的!被顒舆^程中,老師朗誦詩歌,提問“詩歌中是不是寫了小草、小花、露珠和小朋友?”老師帶小朋友反復讀詩歌、朋友分組跟老師讀.小朋友背詩歌;背詩歌比賽;評價等。
二是學生分析討論。提出問題:請運用幼兒智育理論對此活動進行評價,其優(yōu)點、缺點有哪些?怎樣改進?
三是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結果歸納總結。優(yōu)點是選材好;缺點是沒有處理好知識技能與智力的關系,注重知識的傳授,不注重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發(fā)展孩子的思維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不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讓學生針對此活動的不足提出改進措施,并模擬實踐.教師結合幼兒智育理論對學生的實踐進行評價。
在這節(jié)課中,部分學生能依據幼兒智育的目標針對案例中教師教學的缺點提出可行性的教學設計。下面是一個同學的設計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以優(yōu)美圖片的形式呈現(xiàn)詩歌中美麗的小草、小花、露珠和可愛的甜睡中的小朋友(通過此環(huán)節(jié)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把詩歌的內容形象地呈獻出來,幫助小朋友理解詩歌的內容);第二環(huán)節(jié),讓小朋友看著圖片說說小草、小花、露珠等的形狀和顏色(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中小草、小花、露珠等做夢的內容,鍛煉小朋友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三環(huán)節(jié),讓小朋友說說自己認為小草、小花、露珠等最美的地方是什么(通過此環(huán)節(jié)鍛煉小朋友的想象力);第四環(huán)節(jié),老師朗誦詩歌后帶小朋友讀詩歌;第五環(huán)節(jié),小朋友背詩歌;第六環(huán)節(jié),游戲,背詩歌比賽(先個人比再到小組比);第七環(huán)節(jié),小結。
這樣的課堂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做中學”的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yǎng)實踐技能。把教學理論(幼兒智育目標)置于一定的教學情境之中,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具體化,讓學生在更清楚、更深刻地把握理解這些概念、原理的同時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操作能力。
二、運用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應注意的問題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啟發(fā)學生研究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注重學生智力開發(fā)及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代教學方法,也是一個理論聯(lián)系實際,啟發(fā)式的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較好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因其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歸納、推理,因而較傳統(tǒng)教學方法更能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較高,無論是案例的選擇,課堂組織和活動的設計,都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最好經過良好的教科研培訓,否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我們更要清醒地認識到,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進行科學的應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優(yōu)勢,而要科學地運用該教法,就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過程中應循序漸進
案例教學法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學生素質,而不少教師在專業(yè)課教學中不敢大膽采用此法,正是擔心學生素質差而使得教學中師生無法配合。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注重教學中的循序漸進,即在低年級根據教學內容適當?shù)睾蛯W生一起分析案例并進一步訓練他們學會如何分析問題,經過反復訓練,待學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后,教師便可漸漸放手。切不可因為對學生的能力缺乏信心,而將案例教學停留在教師自己進行案例分析的層面上,如此則違背了案例教學法的真正內涵。
(二)教學形式應靈活多樣
案例教學法有多種教學方式可供選擇,具體采用哪種形式,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學習任務的不同來確定,切不可始終采用單一形式,從而影響其教學效果。例如,要突出學生社會能力培養(yǎng),就應較多地采用小組作業(yè)形式,使學生交流更加頻繁,讓他們學會如何與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解決矛盾。
(三)教學應遵循啟發(fā)引導的原則
在采用案例教學法時,一定要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或小組的見解,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教師應牢記自己的主要責任在于啟發(fā)、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學生見解不一時,引導學生展開辯論,逐步統(tǒng)一認識。切忌教者處處包辦代替.從而違背案例教學的指導思想,阻礙學生的智力開發(fā)。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