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目的?審美:對教學模式的分類研究]杜郎口教學模式失敗了
發(fā)布時間:2020-02-16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摘要:當今教學模式出現(xiàn)百花齊放的局面,主要有工具性教學模式、目的性教學模式和審美性教學模式。其中高級階段的審美性教學模式即追求審美精神的教學模式,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人格的完滿和全面發(fā)展,應成為今后教學模式建構的方向。?
關鍵詞:教學模式;工具;目的;審美;審美精神?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自從20世紀70年代喬伊斯和威爾的《教學模式》問世以來,教育界就逐漸興起了“教學模式熱”。我國教育界是從1978年起正式對教學模式著手進行研究,不僅引進了大量國外的教學模式,還在教改實驗的基礎上自主建構了許多新型的教學模式。面對教學模式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景象,本文就著手對當今的教學模式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
一、工具性教學模式?
工具性教學模式的建構著眼于教育功效的改變之上,即教學模式的建構旨在使學生高效地獲取人類積累下來的知識,使學生在競爭中盡可能多地獲得獎牌和好名次,使學生在各種各樣的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诖,“用”就成為了教學模式建構的基本標尺,能用、好用、實用、耐用就行。?
工具性教學模式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有:夸美紐斯的“感知-記憶-理解-判斷”的教學模式,他認為教學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為了實現(xiàn)此理想,他主張對學生進行一種“百科全書式的知識教學”。并根據(jù)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他要求學校實行班級授課制,即把學生組成班級,由一位教師面向班級統(tǒng)一授課,通過教師的傳授盡可能快地將人類積累下來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快速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接著赫爾巴特應用心理學的成果,將“教師中心,系統(tǒng)授課”上升到科學的高度,提出了班級授課的階段說:明了-聯(lián)想-系統(tǒng)-方法,此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由過去的經(jīng)驗型上升為理論型的標志。同樣,50年代我國中小學的五階段教學模式,即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yè),就是工具性教學模式的典型代表。?
總之,從教學效果來看,工具性教學模式具有高效、穩(wěn)定的優(yōu)勢,能使學生的發(fā)展在較短時間內(nèi)達到人類發(fā)展的一般水平,能使教學模式的功效較快地顯現(xiàn)出來。但是工具性教學模式基本上從一開始就是強調(diào)教學模式的實用性,強調(diào)教學模式的應用所帶來的實際收益。無論是夸美紐斯、赫爾巴特,還是凱洛夫,都認為全面發(fā)展就是用全人類的知識武裝學生的頭腦,教學即意味著獲得知識,而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或者說學校教育。這就導致教學過程從學生生動的經(jīng)驗世界中抽離出來,使得學生在功利的趨使下,難以獲得人格的真正發(fā)展與完善。這樣,教學模式更為重要的價值――作為促進人愉快、幸福生活的本真內(nèi)涵被遮蔽了。在這類教學模式的支配下,師生之間是一種專制的、權威至上的關系,教師的教難以顧及到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從而導致“服從”、“苦學”成為教學模式的必然結(jié)果?梢,此類教學模式難以讓人體驗到“美”,它是對美的背離。?
二、目的性教學模式?
目的性教學模式是針對工具性教學模式的弊端,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要、情感等因素納入模式建構之中,關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并將教學模式的建構目的指向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這類教學模式的建構者認為,教學模式的任務不應僅局限于對學生知識的傳授,還應涵蓋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包括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組織能力等等,通過這些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發(fā)展。?
目的性教學模式包括的范圍較廣,例如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將學習的直接目標定位于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各方面的能力。還有薩奇曼提出的探究訓練教學模式就屬于此類教學模式的范疇。隨后,我國在教改實驗中涌現(xiàn)出的許多教學模式都是屬于目的性教學模式。如,“八字”教學模式,它的著眼點由教師的“教”轉(zhuǎn)移到了學生的“學”上,將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培養(yǎng)統(tǒng)一起來。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增強自學能力;在“議”、“講”的過程中,提高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練”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包括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總之,目的性教學模式并不將認知性任務看成是教學模式的中心或唯一的目的,而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發(fā)展,力圖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同時,目的性教學模式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作為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獨立個體的存在,承認學生在教學中的價值,從而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這就為學生主動探索、獨立獲取知識開創(chuàng)了有效的途徑。但是,歸根到底,這類教學模式仍是一種知識型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傳授知識、提高效率的模式,其實學生各種能力的發(fā)展只是成為學生知識積累的一個必備條件。并且目的性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還是為社會服務的,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教育就要培養(yǎng)出擁有此種能力的人。與此同時學生就是在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基礎上,成為一個將來能為社會服務的人?梢,這類教學模式的最終目標并非是指向人性的豐富和完滿,而是以促進社會的發(fā)展為最終旨歸的。這樣,人作為教學模式主體的內(nèi)核以及人性完滿的目標就被遮蔽了。?
三、 審美性教學模式?
審美性教學模式將美作為教學模式建構的最終旨歸,并指向?qū)W生人格的完善。這類教學模式的建構者認為,教學模式不僅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工具,而且教學模式中蘊涵的美還應是教學模式追求的目標之一!爸挥袕母旧习褜W習過程變成審美過程,而不僅僅是改變學習的某些要素,才能解決學習外在于人,成為日益沉重的負擔的問題,使學習變成對人的生命的根本肯定,帶有愉快而高效的統(tǒng)一性質(zhì),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1]?可見,教學模式的建構應促使學習過程變成審美過程,促使學習變成對人的生命意義的根本肯定。此時教學模式已經(jīng)蘊涵著審美化的趨向,教學模式的建構者也開始認識到審美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審美性教學模式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有: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模式,強調(diào)深入理解學生的個人經(jīng)驗、感情和意見,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羅杰斯極為重視移情式理解,強調(diào)教師要以咨詢者的身份去體驗學生所感受到的情感,從而有力地增強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還有當今在中國的教育改革實踐中涌現(xiàn)出的愉快教學模式――激發(fā)興趣,愉快地學;美樂教學模式――審美立美,樂教樂學等,都屬于審美性教學模式的范疇。?
總之,審美性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情感和個性特征入手,立足于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需求,并以美的因素為突破口,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教學模式美的境界,可以說是教學模式建構過程中審美精神的萌芽。其實,審美性教學模式是處于不斷生成之中的,它有一個從發(fā)展以至到最終形成的過程,而此時這種較低層次的審美性教學模式仍存在一些不足,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知識化、機械化、形式化的傾向。例如,在教學模式的建構中,雖強調(diào)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和興趣,但這里對情感的重視只是把它作為服務于學習的手段;雖強調(diào)語言學習中的情境與情感體驗,但其旨意是使情感作為有助于識記的背景發(fā)揮作用等等。?
當審美性教學模式逐步發(fā)展為追求審美精神的教學模式時,教學模式的價值將會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掘。“審美精神是人對自身本質(zhì)力量和生命意義的反觀追尋,是不斷地自我超越,是人類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種自由精神,是對人性異化的全面否定!盵2]?而追求審美精神的教學模式,是將審美精神當作教學模式的一種全新境界去追求,追求審美精神的教育發(fā)掘以及整個教育系統(tǒng)的審美改造和人生意義的根本達成。以美為基礎而又上升到一種精神境界高度的審美精神,在教育理論與實踐中的應用不僅是手段、目的,而且是目的與手段的消融,應成為教學模式之魂而實現(xiàn)目的與手段的完全消融?梢,教學模式建構中對審美精神的追求將成為今后教學模式建構的重心。追求審美精神的教學模式有: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模式,提出根據(jù)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創(chuàng)設出形象鮮明的圖片,輔之以生動的文學語言,并輔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情境表象,從而形成了以“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為特點的情境教學模式。孫俊三老師構建的教學過程的審美模式,將生命體驗作為教學模式建構的核心,使主體成為自我生命的體驗者和創(chuàng)造者。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教學過程的審美模式:入境入神、明心會意、神游環(huán)想、移情忘懷、悅志暢神。還有查有梁老師建構的“審美-立美”教育模式,將“藝術美三原理”和“科學美三原理”作為“審美-立美”教育模式建構的理論基礎。他認為,“審美-立美”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從“審美視點”出發(fā),經(jīng)過“對立范疇”的轉(zhuǎn)化,從而達到“立美建構”。?
在審美精神指引下建構的教學模式,其特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诮虒W目標上,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有研究者認為,現(xiàn)代教學論把個性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未來的教學更注重把理性與非理性、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緊密結(jié)合起來,以教學的完整性去培養(yǎng)學生完整的人格。[3]?可見,教學模式的建構目標應全面體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發(fā)展不僅包括認知的發(fā)展,也包括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包括各種能力的發(fā)展以及個性的發(fā)展即全面發(fā)展。在此種教育理念指導下建構的教學模式,其實施過程將是一個學生于課程、教學不斷發(fā)揮主體性的過程,是一個師生雙方共在的對話過程,也是一個意義不斷創(chuàng)生、人格趨向完滿的過程。?
。ǘ┰趲熒P系上,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共同理解?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是人與人之間精神的契合。因此,教學模式的建構要注重對話與交流,在交往主體――師生之間形成共同理解。師生之間的理解既包括對人際關系(包括師生之間的關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的理解,也包括對知識、思想等意義的理解。前者使雙方的需要、意圖、意見和行動達到一致,使二者相互作用,后者使學生獲得知識、思想,使學生在交往關系和相互理解中獲得經(jīng)驗與精神生長,獲得自我理解。[4]?教學模式需要達成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最終實現(xiàn) “期望理解”(教師希望學生所獲得的理解)與“實際理解”(學生自己的真實理解)的統(tǒng)一,從而使師生在精神上與知識上達成共識。?
。ㄈ┰诮虒W策略上,凸顯學生的自主性?
吳慶麟教授認為,如果只有教師引導提問而讓學生被動接受的知識,只能是死的知識,這種知識不具遷移力,也不會形成能力。鑒于這種教師指導過度而學生自主學習不足的狀況,教學模式要重視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教學新概念就隨之而生,這是審美精神追求下教學模式的一大特點。以審美精神為追求的教學模式就提倡以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經(jīng)驗為基礎,圍繞教學內(nèi)容進行師生共同參與的師和生以及生和生的多向度的對話、交流和討論等活動,充分展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
。ㄋ模┦嬲菇虒W模式的生命意義?
在審美精神追求下建構出的教學模式,對于參與者具有個體生命價值,能反映出參與者個體生命逐步成長與完滿、生命價值逐步被發(fā)覺與展現(xiàn)的景象。對此,教學模式的建構應該關注人的生命和終極價值,舒展學生的生命情感,發(fā)揮學生的生命活力,滿足學生的生命愿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的價值、人的生命,培養(yǎng)學生對終極信仰的追求,養(yǎng)成學生的關愛情懷,使他們學會過現(xiàn)代文明生活,促使學生不斷地意識、展現(xiàn)并實現(xiàn)自身的生命價值。?
可見,追求審美精神的教學模式,其教學目標是以學生人格的完滿、精神生活的充盈為目標的,會成為了學生生命中欲罷不能的東西,成為了人人都樂在其中的精神享受,這類教學模式將是以后教學模式建構的方向。這樣,教學模式的本真價值被凸顯,教學模式精神生成的意義被敞亮,教學模式的使命能真正得到實現(xiàn)。以上教學模式的建構者已把審美精神當作教學模式建構的核心理念,滲透到教學模式建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整個過程之中,他們?yōu)楹髞淼难芯空咛峁┝搜芯糠椒、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仍需各位同仁們對此繼續(xù)不倦追求。?
參考文獻?
[1]陳建翔.學習審美論[J].教育研究,1994,(2):62-65.?
[2]李政云.審美精神的涵養(yǎng)與學習方式的變革[D].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湖南師范大學,2003.?
[3]魏新民,蔡寶來.教學論的困境與出路[J].教育研究,2002,(6):54-59.?
[4]金生?.理解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130.
相關熱詞搜索:目的 教學模式 審美 工具?目的?審美:對教學模式的分類研究 對教學模式的分類研究 小學語文目標導學模式研究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