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實力戰(zhàn)略 [我國的外宣戰(zhàn)略與軟實力]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如何才能提高我們的外宣能力?這需要我們繼續(xù)解放思想,改變一些陳舊的觀念和教條的認識、教條的做法,將外宣工作植入到提高中國綜合國力,尤其是提升我們的軟實力這樣一個根本性的大方向上來。
放棄簡單化、口徑化,追求多樣化、個性化
對外宣傳必須放棄簡單化、口徑化的老模式,而實行多樣化、個性化,增強吸引力、感染力。其中,個性化是核心。沒有個性,就沒有創(chuàng)造,就沒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得不到認可和歡迎。
首先,我們必須盡可能地發(fā)揮外宣行業(yè)第一線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一步轉變政府執(zhí)政的觀念,改變原來領導型的關系為指導和服務型的關系,積極向媒體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信息,為媒體的工作提供盡可能的服務。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下,創(chuàng)造性、吸引力和個性才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其次,要分工明確,寬嚴適度,多層次多樣化,尤其要發(fā)揮民間的才智。對非主流媒體,要給與寬松的輿論氛圍環(huán)境,發(fā)揮它們多層次、多領域、多樣化的特點。實現古典文化與當代文化的銜接
中國軟實力的寶貴財富與核心之一在于中國古代悠久、燦爛、高品位的文化。通過中國古典文化傳播宣傳中華精神文明,并且找到傳統與現代的有效銜接點,闡發(fā)我們當今對古典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這不僅對中國長久的和平發(fā)展有利,也是把中國元素向世界普及的一個重要基礎和平臺。這不僅容易得到世界的理解,而且,發(fā)揮利用得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全世界接受中國、理解中國、支持中國具有至關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面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古典文化與中華精神文明,我們究竟要以哪些為組合、為重點,向世界進行推介呢?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外乎儒、釋、道、醫(yī)、武等龐大的思想文化體系及其精髓。最容易引起爭議的就是佛家的思想文化屬不屬于中華文化的問題?佛家思想文化盡管在起源上并非中國本土,但由于其傳入中國的歷史已經非常久遠,并且逐漸本土化,早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佛教界人士一般也認為,佛教起源于印度,昌盛于中國。中國的這些古典文化和中華精神文明,有著大量值得人類現代社會汲取并弘揚的寶貴之處,具有普世價值。
儒家思想中的“德治”、“仁政”、“王道”,而非“霸道”等的思想尤其值得推崇。而道家、儒家兼而有之的“和合”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佛家的“眾生平等”,“眾生皆有佛性”等思想,對于當今世界面臨的生存與發(fā)展困境,解決社會危機,保護地球環(huán)境,建立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維護全人類的長遠利益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都具有普世的價值和重大的現實意義。這些需要包括相關政府機構提供配套的政策,同時需要全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知識精英進行長期不斷地努力發(fā)掘,共同學習和研究,并且將其以現代人能夠理解的內容和形式闡釋出來。這是中國文化真正的魅力所在,是中國現代社會吸引世界關注,貢獻于世界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力量所在。
以拯救13億人口作為對世界貢獻的重點宣傳中國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客觀上,中國對世界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大,這是事實。那么,如何宣傳和表現當代中國?
對此,我們的主題就是“成長中的中國”,將其作為我們外宣工作長期的核心主題加以廣泛推介。這個主題首先具有包容力強、涵蓋廣的特點,不僅可以涵蓋有關中國的全部的新聞、報道等外宣題材,而且,也可以涵蓋中國傳統文化等與當今中國關系密切的題材。其次,這個主題給人以動態(tài)、動感,生命成長、鮮活、直觀的生動印象。這樣的主題需要各行各業(yè),各個不同的層面,各個不同側面大量的正面素材和報道。同時,我們不回避我們的不足和弱點。但一定要看到,很多不足和弱點,是成長所不可避免的,這是成長中的煩惱,是成長中必須交出的學費。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fā)展,很多問題會得到改善,會向好的方向轉化。
同時,我們更要注意從正面宣傳和表現“成長中的中國”這樣的主題。中國的經濟增長,有需要世界資源的一面,但也有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一面;中國的經濟增長有污染環(huán)境的一面,但也有增加福利、改善就業(yè)的一面。它給世界帶來了物美價廉的商品,也意味著增加了世界人民的福利和就業(yè),等等。對于中國本國人口的供給,幾乎就占到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加上輻射效應等因素,將具有更高的比例。這是中國對世界的巨大貢獻。
以和平、交流、互利、合作、和諧為重點宣傳中國外交理念
新中國成立以后,盡管在很長的時期里受到了極“左”路線的影響,外交政策與活動也受到一定的沖擊。但總的來說,在外交領域,中國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特別是在和平共處等外交政策及其指導下的外交實踐,平等對待各個國家,尊重各方利益,居于公心,不強加于人,不以強凌弱,不稱霸,長期支援弱小國家的社會與經濟建設。改革開放以后和新世紀,中國又提出了“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實質上是超越了單方面安全范疇,以互利合作尋求共同安全的“合作安全觀”。中國對本國的周邊采取了“以鄰為伴、與鄰為善”的政策。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發(fā)展為“睦鄰、安鄰、富鄰”的政策。從國內建立“和諧社會”的目標,擴展到了在世界上建設“和諧世界”的宏偉愿景。近年來,中共中央和中國政府又提出了“和平發(fā)展、交流溝通、互利共贏、合作和諧”的外交理念。
在這些外交理念和政策指導之下,中國順利實現了包括中緬劃界、中俄劃界、中越劃界等比較棘手的邊界劃定問題;在世界各大地區(qū),廣泛地拓展了本國的外交關系,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國家與國際組織已經達到164個;同時,中國同世界各大地區(qū)、各國每天進行著大量的經貿往來、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中國出入境活動空前活躍,出入境人數持續(xù)高速增長,每年出入境人數從1978年的566萬人次,增長到2006年的3.18億人次,增長56倍;出入境交通運輸工具從1978年的不足10萬輛次,增長到2006年的2102余萬輛次,增長200多倍。這種往來與交流的不斷增長,說明中國已經由原來相對孤立于世界,而轉變?yōu)榕c世界日益頻繁地交流與互動,形成了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需要一個成長中的中國這樣一個良性互動的格局。中國已經成為融入世界的一支建設性力量,而世界也需要中國的活力推動。
從中國的外交理念、外交政策和外交實踐中,我們發(fā)現,能夠在世界上形成感召力的理念和政策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公正的道義旗幟具有感召力。第二,考慮到對方關切和利益的理念容易得到世界的理解和信任。第三,身教勝于言傳,中國在外交實踐中,公平、公益、正義的做法容易得到世界的認可與好評。上述這些理念、政策和外交實踐活動都起到了為中國形象、為中國大國地位上升加分的作用。反過來,可以認為這是外交政策中塑造中國正面形象、提高中國軟實力的有效外交手段,有必要在外宣工作中配合外交工作,對其加以重點闡釋。即著重闡釋中國外交政策和實踐的道德性、公益性、正義性。
西方發(fā)達國家在外交中十分重視闡述本國自身的“合理”利益訴求。但是,由于西方一些國家長期相對強大的綜合國力和霸道的外交作風,在其效果上經常給人以將自己國家的私利強加于人的感覺。其結果,就是一些西方發(fā)達國家自身感召力的相對喪失。中國的外交和外宣一定要汲取這方面的教訓,即使在強調本國利益的時候,也要將本國的利益放在與世界、與各國的共同利益之中。中國不會刻意為本國謀取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謀求共贏、共同利益中屬于中國的一部分。
責編:譚震
相關熱詞搜索:宣戰(zhàn) 實力 我國 我國的外宣戰(zhàn)略與軟實力 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現狀 文化軟實力包括什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