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自殺短文

發(fā)布時間:2017-02-09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自殺短文篇一:好文章--防范住院患者自殺的方法與措施

發(fā)表時間:2012-10-10來源:《醫(yī)藥前沿》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黃凌凌 朱小峰

[導讀] 評析方法:采取臨床病例討論,專題講座,全院通報等形式進行。[7]

黃凌凌 朱小峰(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口腔科350005)

【摘要】 本文針對住院患者自殺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研究醫(yī)院內住院患者自殺的原因和高危因素,提出具體的防范措施和預防。方法:(1)制定患者有自殺傾向時和患者自殺后的應急程序:(2)培訓醫(yī)務人員掌握有關自殺的知識;(3)參與或指導醫(yī)務工作人員開展心理疏導工作;(4)評析住院患者自殺事件。通過以上的具體防范措施和方法,以期達到最大限度地保證住院患者的安全。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752(2012)13-037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uicidal behaviors and its reasons of the inpatients in general hospitals and propose the strategies for interventions.Conclusion Suicide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accidental death in general hospitals.and enhanced awareness of this problem in the medica1 staff in the hospita1,active and timely crisis interventions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 can be important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inpatients.

一 自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自殺是人類的悲劇。全球每年約有120萬人自殺死亡:世界上每40秒鐘有1人成功自殺。每3分鐘有1人自殺未遂:自殺給家庭和社區(qū)帶來的心理、社會和財務上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1]自殺已經成為國際上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同時也是我國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而住院患者自殺不僅給病人及家屬在心理上、經濟上帶來沉重的打擊,同時對醫(yī)務人員,同病區(qū)內知情住院患者的情緒影響也不容忽視:值班人員由于來自病員家屬、科室領導、醫(yī)院領導、同事議論及強烈的自責致使自身內心處于極度內疚狀態(tài),如果不通過正確的心理疏導,極易造成今后工作上的失誤及產生工作、乃至生活上的消極行事。而院方對住院患者不采取積極、正確、及時的處理辦法,導致事態(tài)擴大化,除了因媒體介入而進行的負面宣傳報道、家屬的醫(yī)鬧糾紛會導致醫(yī)院的社會形象及信譽度受到嚴重影響,甚至還會打亂醫(yī)院的正常運行秩序。更可能引起其他住院患者接踵而來的自殺惡性事件發(fā)生。因此,住院患者的

自殺行為事件是醫(yī)療工作應高度重視的問題,也是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

二 臨床資料

我院是一所綜合性醫(yī)院,近年來住院患者因抑郁、焦慮導致的自殺行為偶有發(fā)生,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發(fā)生的自殺行為患者9例(含自殺未遂2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齡41~71歲,平均(57.1±13)歲;職業(yè):工人4名,農民2名,專業(yè)技術人員2名,干部1名;臨床診斷:晚期惡性腫瘤6例(66.6),慢性內科疾病2例(22.2),惡性腫瘤術后1例(11.1)。7例患者自殺發(fā)生在夜間(77.7)。其中亦有未被醫(yī)務人員識別出的抑郁癥自殺案例發(fā)生,直接影響了住院患者的安全。故積極防范住院患者自殺,是防范醫(yī)療意外的重要課題。我院實施生物一心理一社會整體護理模式及早期的心理危機干預,努力降低住院患者自殺率.促進患者康復,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質量。[2]

三 住院患者自殺的原因

1 內在因素

(1)人格障礙。病人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疾病的轉歸和發(fā)展,也是導致住院病人自殺的重要原因;人格障礙既不屬于精神疾病,也沒有智力缺損,但他們的行為表現(xiàn)不能為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因此,它被認為是介于正常人與精神疾病的中間狀態(tài)。有自殺傾向的人一般在個性特征上有一定缺陷,不愿用傾訴、轉移等積極的應對方式排解自身的抑郁情緒,而是以自責、自傷,甚至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現(xiàn)實。

(2)認知因素。長期以來,認知因素都被認為是自殺行為的病因學中的重要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住院病人認知不良常表現(xiàn)為對疾病缺少正確的認知,認識問題范圍狹窄,看不到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因而失去信心、絕望,認為自己所患疾病無藥可救、感到生存沒有價值等。2 外在因素

(1)缺乏家庭及社會支持。由于疾病的遷延,部分病人的家屬因為工作或其他各種原因,陪伴照顧、探視病人的時間越來越短,次數(shù)越來越少,使他們產生一種孤獨的、被遺棄的感覺,因而失去了生存的意念。 另外一些性病、艾滋病、同性戀、麻風病、吸毒、酒藥成癮患者常被人誤解、歧視、唾棄,強烈的恥辱感、罪惡感和無助感也容易引發(fā)自殺。

(2)負性生活事件。常見的負性生活事件有人際沖突、家人責罵、失業(yè)、夫妻矛盾、戀愛失敗、工作壓力等。住院病人若遭遇此類負性生活事件,常可導致急性應激,引發(fā)心理沖突,若自我調節(jié)不良,極易誘發(fā)自傷、自殺等后果。

四 住院患者自殺的特點

1 時間

常選擇陪伴人外出或醫(yī)護人員少、疲勞、精力不足的時段,如中午、深夜或清晨。另外,醫(yī)護人員繁忙、無暇顧及、無人防備的時候也是自殺多發(fā)的時間;甚至有的病人在掌握到醫(yī)護人員查房的規(guī)律后,選擇查房間隙達到自殺的目的。 而節(jié)假日值班時間應是防范自殺的重點時段。

2 地點

住院病人經常會選擇病房中的廁所、窗臺等處,或醫(yī)院院內池塘、花園、屋頂平臺等偏僻處作為自殺的場所;也有病人選擇院外自殺。

3 方式

最常見是院內跳樓;其次包括自縊、服毒、割腕、觸電、投河、拒食等多種方式。

五 住院患者自殺的易發(fā)人群

1 嚴重的慢性病及惡性疾病

嚴重的慢性病及惡性疾病的患者如惡性腫瘤晚期,老年性疾病生活無法自理者、疼痛性疾病、艾滋病、有機磷中毒等患者。

2 軀體性疾病合并心理問題的患者

研究證實,軀體疾病可伴發(fā)精神障礙,尤其是抑郁癥,常增加自殺的危險性。此類病人常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精神萎靡,動作遲緩,沉默寡言,睡眠不佳,拒絕進食等。而綜合性醫(yī)院往往只關注患者的軀體性疾病而忽視了心理問題的存在,或對心理障礙的識別能力不高,更容易發(fā)生悲劇。[3]

3 長期住院,經濟困難而又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

巨額醫(yī)療費用使家庭負債累累,導致患者焦慮、無助、抑郁,不能理性的宣泄,就易產生極端舉動。

4 缺乏家庭及社會支持的患者

夫妻關系不和,家庭矛盾突出、人際關系緊張、社會適應不良以及近期遭受重大負性生活事件的患者。此類患者常感覺自己被家庭和社會遺棄而產生悲觀厭世情緒。5 有自殺未遂既往史的患者

患者本人或其朋友或熟人曾有過自殺行為:有血緣關系的人曾有過自殺行為。此類患者常因為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暗示而走上自殺的道路。

6 軀體疾病伴物質濫用(酒、藥成癮)的患者。

研究表明此類患者其自殺率明顯增高,而與抑郁癥相當。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其終生自殺危險率可達l5%[4]

六 防范住院患者自殺事件發(fā)生的措施和方法

為防范住院患者發(fā)生自殺事件以及在發(fā)生此類事件后可以得到有效處理,建議成立醫(yī)院危機干預中心。醫(yī)院危機干預中心成員由醫(yī)院管理行政人員、心理咨詢師和治療師、相關?萍膊〉尼t(yī)護人員組成。中心的使命是開展自殺問題的研究工作,提供臨床服務,培訓專業(yè)人員,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自殺問題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降低住院患者自殺率的目的。1 制定患者有自殺傾向時和患者自殺后的應急程序

1.1 制定患者有自殺傾向時的應急程序

(1)發(fā)現(xiàn)患者有自殺念頭時,應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

(2)通知醫(yī)院危機干預中心進行危機評估和心理治療。

(3)沒收銳利的物品,鎖好門窗,加強藥品管理,防止意外。有研究提示,當患者使用的一種自殺方法被限制后,他們一般不易采用另外的致死性自殺方法。

(4) 疼痛的折磨是引發(fā)病人自殺傾向的重要因素。對于疼痛性疾病和癌性疾病的疼痛、不適,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并密切觀察評價效果。對于合并抑郁癥的患者可以請精神科或心理醫(yī)生會診,用藥物或心理治療手段解除其異常心理,癥狀嚴重者應轉入精神科繼續(xù)治療。

(5)通知家屬,要求24小時陪護,不得離開。

(6)加強巡視,密切觀察,詳細交接班,做好相關記錄。

(7) 對有明顯自殺傾向者,安排病房最好靠近護士站,病床盡量不靠窗,不安排單人間。所有安全措施在實施時應尊重患者,避免引起患者的對抗情緒。

(8)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準確掌握并記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為需要協(xié)助患者尋求家庭和社會支持。[5]

1.2 制定患者自殺后的應急程序

(1)發(fā)現(xiàn)患者自殺,應通知醫(yī)護人員立即赴現(xiàn)場,看患者是否有搶救的可能,如可能立即搶救。

(2)保護現(xiàn)場(病房及病房外現(xiàn)場),有疑慮可通知警方以排除他殺可能。

(3)通知醫(yī)務科或院內總值班。

(4)通知家屬,做好相關記錄。

(5)通知醫(yī)院危機干預中心進行危機評估,必要時進行心理治療(主要針對患者家屬和醫(yī)務人員)。

2 培訓醫(yī)務人員掌握有關自殺的知識

2.1 糾正醫(yī)務人員對自殺認識的危險誤區(qū)。目前社會上還對自殺存在許多危險的誤解,這些誤解甚至在醫(yī)務工作中也是廣泛存在的。比如以下幾種錯誤的觀念:

(1)認為想自殺的人不會向別人暴露自己的自殺企圖,向別人談起自殺不過是想威脅別人。

(2)認為不能與有自殺可能性的人談自殺。

(3)認為自殺是一種瘋狂的行動。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自殺者均患有精神疾病。

(4)認為有自殺意念、自殺未遂的人不需要精神醫(yī)學干預,特別是不需要使用精神藥物。

(5)認為危機的度過意味著自殺危險的消失。

(6)認為自殺未遂者并沒有真正的死亡愿望。[6]

2.2 培訓醫(yī)務人員掌握自殺患者的臨床特征、診斷、治療和護理知識,提高醫(yī)務人員對自殺患者的急救能力。一般認為,患者在躁狂時很少出現(xiàn)自殺行為,而自殺觀念或自殺未遂多見于緊接躁狂癥后的抑郁期;颊卟扇〉淖詺⒎绞绞嵌喾N多樣的,住院者以跳樓及自縊為多。若發(fā)現(xiàn)自殺患者應該迅速就地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急救處理,并立即通知有關人員進行積極搶救。當患者度過危險期后,醫(yī)務工作者應開展基本的醫(yī)療和護理工作。對自殺未遂的處理模式,不單是軀體治療,還應配合進行危機干預和心理治療。

2.3 培訓醫(yī)務人員掌握基本的危機評估及心理治療方法

2.3.1 將臨床上有內向、孤僻、自卑、憂郁等心理特征,近期有情緒和行為異常及重大負性生活事件者,作為自殺行為重點防范對象,特別是近期有過自我傷害或自殺未遂者,更應引起高度警惕。研究表明,流露死亡意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自殺危險信號,大約80 的自殺患者在行動前以各種形式表露過自殺的念頭。從出現(xiàn)自殺的想法到最后采取行動的時間可長達幾年,也可能短至幾天,甚至幾個小時。我們對這些患者可作為重點防范對象進行心理測量。評估的主要方法:一般采取量表和問卷的方式進行,可以綜合評估和判斷其自殺的危險性。目前國外常用的有絕望量表和自殺危險性評定表(評分≥10分有自殺危險) ,對這些患者應進行重點觀察與心理疏導?傊,對自殺危險的評估應多方收集資料綜合評價,不應

自殺短文篇二:一個初三學生跳樓自殺后她的老師為她寫的悼念文章

一個初三學生跳樓自殺后她的老師為她寫的悼念文章:

我深愛的學生喻麗璇-蘭勇(班主任)。

喻麗璇——璇兒,她走了!她成了飛翔的天使!她是森林里的美人魚,她游進了叢林深處,閃著精靈的神光!還記得我第一次念她的名字,三個就讀錯了兩個字的聲調。還記得我第一次評講試卷時說:如果你發(fā)現(xiàn)那些只需死記硬背即能解決的題了問題,你就不必太著急,如果你發(fā)現(xiàn)閱讀與作文有問題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你在下面小聲嘀咕:天呀,我就是第二種情況。但你從沒在考試中失敗,讓我失望過。

還記得第二學期期末時,我知道了你在寢室看《斗羅大陸》到三四點。我問你好看嗎?不好看。為什么還看呢?就想看一下它是如何難看的。我特許你在辦公室看完了十三本《斗羅》,還努力幫你找尋第十四本,拿你當小白鼠作試驗:就想看看你不復習能不能考好。還記得我特許抄數(shù)學作業(yè),因為你在抄作業(yè)時還要審查別人做得是否正確,這樣的抄不是比做更好嗎?結果你仍是第一,從此你成了人人膜拜的“考神”。還記得你創(chuàng)辦的語文游戲活動——“小神童俱樂部”,還記得你領銜主創(chuàng)的健康節(jié)目——“天行健”,還記得你主持的“模擬聯(lián)合國”活動,還記得你與嘉璘創(chuàng)辦“狂想時間”;還記得你與陳竹園在“瘋人的夢想”那句“葡萄干,葡萄干······”;還記得你在《阿長》中那款款走來的嫵媚,還記得兩次運動會時你都是長繩班長,你不會跳繩,只會搖繩,卻讓能十六國兩次獲得長繩第一名、破校紀錄······你首創(chuàng)了“金酸莓獎”,為班級像星辰一樣讓人驚艷,你寫的班級總結《仰望璀璨》像嬋娟一樣讓人亮堂······還記得你寫的文章《大腹的智慧》、《平凡,不平凡》、《石頭不瘋狂》、《我最悲壯的事》、《我們與自己的影子同行》、《森林里的人魚》、《我的桃花源》,還有那我最稱道的《物語二則》:

“茶垢哲學”——“茶葉們就像我們生命中的匆匆過客,來了走。似乎對我們沒有任何改變,然而輪回流轉,多年來后才明白,每個出現(xiàn)在我們生命中人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的命運。茶杯是個智者,它將毫無用處的廢渣及時倒掉,而將精華鐫刻在生命中,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沒錯,它的確因為接受了這些所謂的垢而滄!l又不會滄桑呢?而它卻在滄桑中獲得了茶的清香,融合了各種生命的美的清香!

“小花被人生”——“就像幸福的女人最美的一樣,它雖然度過漫長的十三年,但每分每秒都在被愛中,被信任中,被依賴中度過,又怎么會老去呢?我忽然覺得感動——這種讓別人幸福的感覺亦是很幸福。那么我怎么地想,為了讓自己更幸福,我應該讓我可以給予幸福的人得到大限度的幸福。”我不知道還有誰能比你更聰慧?還有記錄你辛苦學習的《假日樂事》:“于是我的日子便在僵硬的右手,刺痛的眼睛,酸痛的全身,駝背時媽媽的精準一擊,發(fā)呆時爸爸的口頭禪‘你的作業(yè)做不做得完哦?’和坐在椅子上一天終于起身時發(fā)現(xiàn)全身上下涅槃了的重復情節(jié)中熬過了。”我不知道還有誰能比你更辛苦?每周都是爸爸親自來接你,每期總是爸媽同來領通知書,每每談起你時,他們眉飛色舞、他們喜笑顏開,你們是最溫馨的家庭,你們是最友愛的父女,你們是最相愛的母女,你怎舍得離開?你是我的監(jiān)察班長,你是我的文藝班長,你是我的生日班長,你是我的讀書班長,你是我的閱讀班長,你是我的新聞班長,你是我的宣傳管理班長,你是我的漫畫班長,你是我的朗讀班長,你是我的健康班長,你是我的體育班長,你是我的長繩班長,你是我的紀檢班長,你是我的模擬聯(lián)合國班長,你是我的班長秘書長·······同學們遇到難事都仰仗你,老師遇到難題都厚望你,學習你領航,活動你領銜,我們最和諧,最有活力的班級。你怎舍得離開?課堂上,你雙眼亂轉,心有靈犀,活動中你雙眸流轉,顧盼生情,你可模動作,你會仿聲音,學什么像什么。沒有你,老師沒了會心一笑,同學們沒了開心一刻,連那校園中的那個三次折斷的樹也少了知音知己,你怎舍得離開?你是我的左膀右臂,我是我的心肝寶貝,你是我的忘年神交,你提出的意見我總會采納,你發(fā)出的訊息我總會回應,你笑,我知你,你顰,我懂你,我思,你沉默,我開口,你無語。

還記得那次談話嗎?

我問:璇兒,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需要我提供幫助?

你轉了一下眼珠:不需要!

我說:那好吧,如果有需要請開口講話!

你說:好的!

過了些日子,我問:璇兒,你的事情解決了嗎?

你說:解決了!

你說,我們是不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即可表達一切的知音!

如此師徒,你怎舍得離開?你喜笑怒罵皆成文章,你一顰一笑皆有好戲,一舉一動皆有妙智,你不是精靈,你是什么?我總覺得你是在與我玩迷藏,我總覺得你是在與我尋開心,你蹦蹦跳跳,你手舞足蹈,你凌空飛翔,你不是精靈,你是什么?還記得你關于“我最欣賞的一段純音樂”的解讀:音樂之所以被譽以溝通全世界的美名,是因為每一人心里潮濕的內壁上都紋著古老的,由祖先傳承給我們的神秘音符,在我們某個不經意的時刻,被幾個音符串聯(lián)一一契合,從此,心便和那暗合的旋律,緩慢而永不停息地跳動。而作曲家的偉大,則在于他能創(chuàng)造性地截取一段心境,譜出能讓人共鳴的心靈之匙,再讓一個精確得不可替代的解釋成為這把鑰匙的鑰匙。我以為,《豬八戒背媳婦》便是這精確得不可替代的解釋,是這段曲調所詮釋的心境最嚴絲合縫的鑰匙。不需要你潛心聆聽,也沒有什么朦朧的意境讓你探尋,這樣簡單的調了,這樣直白的名字,在如今愈發(fā)匆忙而麻木的生活中,給人最本真、直接得粗魯?shù)挠|動。當我們含笑看著天真的八戒宣泄完的快樂時,我們自己的快樂又在哪兒呢?這就是我認為這段音樂最重要的意義所在了。當諸位和我一樣,聽到這樂曲時不由自主地微笑,并且萌發(fā)出一種想站起來動動脖子,扭扭屁股的原始欲望時,我相信我們已經找到了這人類不停探索的一種答案。這便是快樂。一種原始的、簡單的、本真的、帶點兒庸俗的快樂。

或許,你在追求神性的同時,更想獲得俗世的凡之樂。但它為何如此難覓呢? 更記得你的“最新一個想法——好孩子的悲傷”,借姝含姐姐考試的意外“受傷”來表露了你自己的心聲:從來人們都說要對壞孩子寬容,但我從未看見一位作者呼吁要對好孩子寬容——好孩子便不會犯錯嗎?好孩子便不需要寬容嗎?好孩子懂事、上進、成績好是理所當然,若是失足定會引來家長、老師的揣測、調查報告壞孩子頑劣、頹廢、成績差是預料之中,若是一天頓悟,從此改邪歸正,這是家長、老師齊聲贊揚,感慨老天開眼。馬克·吐溫寫過一個很令人悲傷的故事,好孩子因為聽話失去了童年的樂趣、父母的關愛,社會的關注,他做任何事,都是本性使然,不足為奇;壞孩子卻因為目的誓不罷休而擁有所有的關愛呵護,善良的人們一次次拯救他們,傾注了所有的愛。好孩子因為天生的、一如既往的不需要操心,被選擇性地忽視了。我們是含笑聽完你的演講的,我們折服你的睿智。我的點評更是充分肯定了你那俗世快樂的需要和好孩子渴望寬容、渴望關懷、希冀友誼的熱切。我們是理解你的!但可惜的是:璇兒,我們都看輕了你困惑的危險。你的逝去是我最大的心痛,差點擊穿了我的“理想”。不過,你既然做了選擇,我們也只能尊重你的選擇。你永遠與別人不一樣,這是你的個性,也是你的光芒。我們不能以俗世的眼光來隨意看待。我們要將你永存心底,不輕易開啟。我和你的好同學、好朋友要一起共渡難關,理想永存,生活還要繼續(xù);麗璇永存,我們永遠懷念你!

自殺短文篇三:《自殺論》文章內容分析

《自殺論》是迪爾凱姆的早期著作。在《自殺論》一書中,他運用實證、否證相結合的方法,對自殺進行了分類,最終提出了規(guī)避自殺的方法。

迪爾凱姆在本書中的研究及解釋思路大致如下:

問題的提出→概念的界定→研究假設的提出→假設檢驗(1否證命題:自殺現(xiàn)象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o實證命題:自殺是社會因素所引起的)→得出結論;整個論述嚴謹有序,結構清晰規(guī)范,在一破一立的過程中分析宗教、政治變革、家庭和社會團體等社會因素對自殺的影響,這種寫作模式值得我們社會學學習者尤其是初學者認真學習與體會。

2.1 問題的提出

在迪爾凱姆看來,現(xiàn)實中公眾對社會學這門新興學科的興趣越來越大,但社會學的研究現(xiàn)狀與公眾的這種厚望并不匹配,他說:“不幸的是有充分的理由認為,社會學并沒有向我們展現(xiàn)出這種景象;因為它往往不提出明確的問題。它還沒有超越建設和哲學綜合的階段”,,因此,對于任何習慣于只研究某些特定問題的人來說,純社會學的著作毫無用處,因為“大部分著作都不屬于任何特定的研究領域,而且過分缺少有點權威性的資料!被诖,迪爾凱姆提出,為了不辜負公眾對社會學的期望,社會學家應該把“各種具有明確界限的現(xiàn)象(可以用手摸得著的)”作為研究對象,而不是熱衷于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形而上學的思考,把它變成哲學專題著作;還應該仔細參考各種輔助學科才可能有所作為。正是在這種意圖的支配下,迪爾凱姆構思了《自殺論》。迪爾凱姆同時說明之所以選擇“自殺”作為研究課題是基于以下原因:1比自殺更容易確定的課題不多;o自殺在今天的情況下正是我們所遭受的集體疾病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它將幫助我們理解這種疾病。?向學術界證明社會學方法的優(yōu)越性。他認為,社會學方法應該完全基于這樣的基本原則:各種社會現(xiàn)象應該被當做事物,即外在于個人的現(xiàn)實來研究。如果社會學的研究對象除了那些特殊的意識以外再沒有別的實在的東西,那么他就會因為沒有自己的題材而消失。因而本書的研究力圖讓人們懂得“社會學可能而且必須是客觀的”。

2.2 概念的界定

在導論里,迪爾凱姆首先論述了概念界定的必要性,他認為日常用語的很多詞所表達的概念始終是模棱兩可的,容易讓使用者“陷于最嚴重的混亂”,因此本研究首要任務是確定“在自殺的名稱下進行研究的事實的范疇”。迪爾凱姆采用了由淺入深、步步推進的方式,通過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的歸納,得出第一個公式:“任何由死者自己所采取的積極或消極的行動直接或間接地引起的死亡都叫做自殺”。然而他并沒有草率地到此為止,而是進一步通過一系列設問及討論來漸進修補第一公式的不完整性,絲絲入扣,環(huán)環(huán)相接(此種分析思路在后文經常采用),最終得出明確的結論:“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會產生這種結果的某種積極或消極的行動直接或間接地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殺”。至此,迪爾凱姆在給我們呈現(xiàn)一個具有明確內涵的概念的同時,也展示給讀者一種清晰的邏輯思維方式及嚴謹?shù)闹螌W姿態(tài)。

2.3 研究假設的提出

關于導致自殺的原因或者因素,此前人們主要有兩種先驗假設:內體—心理的素質和自然環(huán)境的性質。與此不同,迪爾凱姆的研究假設是:自殺的原因既不是心理的,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社會的。這樣,他就面臨著雙重的論證任務:?否證人們的先驗假設;?實證自殺現(xiàn)象的社會論 《自殺論》主要由“序”“導論”“第一編:非社會因素”“第二編:社會原因與社會類型”“第三編:作為一般社會現(xiàn)象的自殺”組成。在序言里,迪爾凱姆主要闡明了選題的背景及原因,他覺得“社會學為了能夠存在,應該有一個完全屬于它自己的研究對象,應該研究一種不屬于其他科學范疇的現(xiàn)實”。而當時社會學的研究狀況與公眾對它的期望及偏愛完全不相稱!為了盡可能制止這種狀態(tài)繼續(xù)下去,迪爾凱姆選擇了自殺作為研究課題。接下來在導論里,根據(jù)他本人在《社會學方法的準則》中關于“社會學者第一步是將所研究的事物加以明確的定義”的要求,迪爾凱姆首先界定了“自殺”的含義。然而,社會學要研究的是社會自殺率,而不是單個的自殺案例,因此,迪爾凱姆接著提出了“自殺率”這一概念,并對本書的研究內容進行

了大致的介紹。在“第一編:非社會因素”里,迪爾凱姆論證了自殺率與“心理變態(tài)”“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種族”“遺傳”“自然因素”“仿效”之間的關系。

在第一編里,迪爾凱姆使用了否證的研究方法來證明:自殺并不是由非社會因素導致的。 這是一種只要證明一個觀察為偽,就可推翻與之相關的結論的研究方法。 這種否定的思想首先見于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迪爾凱姆的否證思想則是在黑格爾的三段論上升了一個層次:首先,他將抽象的事實轉化為一個或者一系列的具體命題,而這些命題往往與經驗事實相聯(lián)系。 然后,他通過對經驗事實的證偽,來達到對命題的否證。 以對“自殺與自然因素相關”的證偽為例。在當時社會中,有這樣一種說法,個人因素不是決定自殺的唯一原因,但它與自然因素相結合可以產生更大的作用。 這種觀 點的數(shù)據(jù)支持來自歐洲不同的緯度上自殺人數(shù)的分布情況。 他們認為,氣候與自殺傾向必定有一定的聯(lián)系:氣候越溫和,自殺人數(shù)越多。 迪爾凱姆首先將自然因素分為了氣候和季節(jié)性氣溫,將自然因素進行了概念化操作。 他觀察到:在灼熱的印度,自殺人數(shù)也

很多。 這一發(fā)現(xiàn)推翻了氣候是造成自殺的一個主要原因的觀點。這樣,對非自然因素之一的氣候與自殺相關的證偽就完成了。 這種證實方式為我們對理論的證偽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

在此之前,一些人們先驗的觀點認為:自殺可能是純粹的心理現(xiàn)象。以瓦格納為代表的一群學者認為,每個種族都有自己特有的自殺率!這就意味著,自殺和某種身心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迪爾凱姆對此提出了第一個問題“但是,這種關系是否存在呢?”接著,迪爾凱姆討論了“首先,什么是種族?”這一問題并比較了不同種族的自殺傾向。在迪爾凱姆看來,歐洲的四個種族除了烏拉爾——阿爾泰族外(人太少不便于研究),其余的三個種族按照自殺傾向的大小順序排列為:日耳曼族→克爾特—羅馬族→斯拉夫族。至此,迪爾凱姆提出第二個問題“但是這些區(qū)別能不能真正歸因于種族的影響呢?”在一番論證后,迪爾凱姆發(fā)現(xiàn),“總之,在所有的日耳曼諸民族中,一般說來只有德國人強烈地傾向于自殺”。所以他得出第一個初步結論:與自殺有關的不是種族問題而應該是國籍問題。為了更深入地論證“種族其實和自殺毫不相干”,迪爾凱姆緊跟著探討了德意志人在德國以外的地方和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是否還保留著這種可悲的傾向。通過對奧地利各省的自殺和種族進行比較后發(fā)現(xiàn),當?shù)乱庵救撕退估蛉松钤谕瑯拥纳鐣?轉 載 于:m.newchangjing.com 蒲 公英文 摘:自殺短文)環(huán)境中時,他們的自殺傾向也大致相同。因此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當環(huán)境不同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差異與種族無關”。為了進一步更好地探討種族因素所具有的實際影響究竟有多大,迪爾凱姆接著比較了具有同樣宗教信仰的德意志人占多數(shù)的州和法蘭西人占多數(shù)的州,結果是“所有的事實都證明,德意志人中的自殺者之所以多于其他民族,其原因不在于他們的血統(tǒng),而在于他們在其中受到熏陶的文明”。至此,迪爾凱姆以一種幾乎無懈可擊的嚴謹分析思路否證了“自殺與種族有關”這一命題!我們在對這一結論信服的同時也深深體會到迪爾凱姆在進行論證時所體現(xiàn)出的嚴密的邏輯性及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科學的求證態(tài)度!

通過以上層層分析,迪爾凱姆得出這樣的結論乃是水到渠成:自殺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它跟種族、遺傳、心理狀態(tài)、自然條件、氣候變化無太大關系,然而它跟社會環(huán)境(包括經濟危機、政治危機、社會動蕩、改朝換代、工作變遷、生活變化等)有著密切的關系!雖然組成自殺事件的個別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群體自殺率卻受基本社會事實的制約,自殺率只能從社會學角度加以解釋。社會整體具有的基本性質是社會成員的結合狀態(tài)以及伴隨這種結合狀態(tài)的集體意識或集體情感。自殺率隨社會基本性質的變動而起伏。這樣,迪爾凱姆就證明了他在序言中所做的斷言:自殺是“我們所遭受的集體疾病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至此,作者運用歸納式理論建構的思路[給我們呈現(xiàn)出一篇邏輯嚴密、思路清晰、結構嚴謹、首尾呼應的,被一些西方社會學史家稱為“圣經”的社會學經典之作。

接著在“第二編:社會原因與社會類型”里,迪爾凱姆采用了溯源分類法,即預先假定影響自殺的某些原因,再根據(jù)原因的不同而對自殺分類。他將群體自殺率分為三大類型和一個附

帶類型,以此為邏輯線索進行研究。這些自殺類型主要有:利己型、利他型及反常型,它們分別由不同原因來決定。

(1)利己主義的自殺。 這種類型的自殺與集體凝聚力相關:當集體的凝聚力強時,利己主義自殺人數(shù)比較少。 當群體對成員的吸引力和成員對群體的向心力以及成員之間人際關系的緊密程度綜合形成時,群體成員就會固守在群體內。 當集體渙散時,個人主義者認為自己在集體中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他們將離開集體的控制。 若他們離開了集體支持,僅憑個人力量,更難實現(xiàn)其目標。 他們無法實現(xiàn)利益,悲觀失望的情緒便油然而生,直至產生消沉幻滅的思想。 因此,當人和社會聯(lián)系的紐帶松弛的時候,人和生命聯(lián)系的紐帶也松弛了。 在文化水平發(fā)展越高的地方,這種類型的自殺現(xiàn)象越多。

(2)利他主義的自殺。 這種類型的自殺的原因與利己主義自殺恰恰相反。 這是一種過分融合于社會的自殺:自我不屬于自己,而與自身以外的其他人融合在一起,或者他的行為的集中點在他自身之外。 只涉及個人的東西是微不足道的,個人無足輕重,幾乎可以完全湮沒在群體之中。 這種自殺在原始民族中尤為常見。

(3)反常的自殺。 危機打亂了集體秩序,破壞了社會本身的平衡時,自殺人數(shù)增加。 在舊的社會秩序被打亂,新的觀念還沒有建立起來時,人們的不適感會增加:一方面,人們的觀念要重新塑造,另一方面,社會沒有生成一套清晰的是非標準。 人們感到迷茫,并由此而產生痛苦,棄世而去。

迪爾凱姆針對自己研究得出的導致自殺的種種社會原因,提出了規(guī)避自殺的方法。 比如:(1)提高群體的凝聚力;(2)懲罰自殺者;(3)保證大多數(shù)人的正常意識;(4)改進教育等。下面詳細為大家解釋一下。

(1)提高群體的凝聚力。 所謂的群體包括:宗教、家庭、政治群體。 在迪爾凱姆的研究中,他曾推導出了這樣的結論:自殺人數(shù)的多少與宗教社會一體化的程度、政治社會一體化的程度、家庭社會一體化的程度成反比;自殺人數(shù)的多少與成反比;自殺人數(shù)的多少與成反比。 由此可見,在當時候社會中,組織的整合程度高,對減少自殺有一定的作用。 若這些群體的整合程度越來越低,就只有建立不同職業(yè)的職業(yè)組織,將個人和集體的命運牢牢結合在一起,才能增強社會的凝聚力,才能約束其成員遵守組織的規(guī)則,發(fā)揮它們防止自殺的作用。

(2)懲罰自殺者。 自殺是一種違背道德道德行為,應該受到懲罰,但人們卻沒有強烈地感覺到自殺的不道德性。 若立法上杜絕自殺,就會傷害公眾的感情。 既然不能從立法上來懲罰自殺者,就應該施以某些道義上的懲罰。 比如,拒絕給予自殺者正式落葬的榮譽,剝奪自殺者的某些公民權利、政治權利或者家庭里的權利,給自殺者以不可承受的道德重量。

(3)保證大多數(shù)人的正常意識。 產生自殺的精神狀態(tài)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感染性。 只有使大多數(shù)人的精神狀態(tài)保持正常,才能不受悲觀主義傾向的直接影響。 這就需要隔離悲觀主義者,或者對悲觀主義者采取行動,人們才不會受到影響。 一旦大多數(shù)人的意識都保持正常,就可以共同抵制一些有害的傾向。

(4)改進教育。 教育可以培養(yǎng)各種性格,使之堅強。 改進教育的根本問題是要消除產生自殺因素的社會弊端。 從自殺的根源上來看,這些社會的弊端源自于社會的整合程度問題。 于是,提高社會的整合程度成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最后,迪爾凱姆在“第三編:作為一般社會現(xiàn)象的自殺”提出“社會自殺率只能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解釋”,雖然我們從自殺的外在表現(xiàn)來考慮時,往往只看到一系列獨立的事件,因為自殺是在不同地點發(fā)生的,彼此沒有明顯的關系,然而,所有特殊情況的總和有它的統(tǒng)一性和它的特殊性,因為社會自殺率是每一種集體個性的特殊標志。那么,這種社會弊病是不是不可救藥呢?迪爾凱姆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認為解決這種弊病的唯一辦法是“建立國家之外的集體力量”,“行會”是一種最佳選擇。

迪縱觀全篇,爾凱姆把自殺的原因不歸于自然和個體因素,而歸于社會因素,他堅定地主張社會是獨立于個人的實在,要將社會事實當作客觀事物看待, 對社會事實的研究要排除意念。在分析自殺問題時,迪爾凱姆同樣并不從遺傳、心理、個人經歷等方面找原因,而是完全從社會著手。也許這種理論有值得商榷的方面, 但它對當代社會實踐的重大啟示作用卻不容置疑。 現(xiàn)代社會,我們在思考和分析自殺問題時往往只重視獨立的個案而忽視不同地區(qū)的自殺率, 尋找原因時完全從自殺者的個人心理和生活經歷著手,卻忽略了他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 這必然會使我們的歸因有失偏頗,從而影響我們處理自殺問題。 迪爾凱姆對于自殺的分類有助于我們看清社會因素作用于自殺者的機制,進而為理解社會特別是社會問題提供一種新視角。 中國社會正在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加速轉變, 按照迪爾凱姆研究的結論來看,自殺的類型也由利他主義向利己主義和反常性的自殺轉變,自殺率特別是失范性的自殺率呈上升的趨勢。

迪爾凱姆指出,各種社會現(xiàn)象應當被當作外在于個人的現(xiàn)實來研究,并在《自殺論》中對思想觀念在前、事實在后的傳統(tǒng)研究方式進行了批評。在研究初始階段,科學定義是其必須!澳欠N產生通俗術語的膚淺考察是不可能有把握地弄清事物的這些正常關系的;因此,學者不能把那些符合日常用語的既成事實作為他研究的對象”,社會學家無論在選擇自己的研究對象時,還是在論證的過程中,都應該“排除一切預斷”。這些都能夠說明迪爾凱姆對科學研究客觀立場的要求,即人們應當排除先入為主的習慣性理解。同時,迪爾凱姆在研究過程中充分利用官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等間接觀察資料,來客觀地把握事物的外部特征。迪爾凱姆在《自殺論》中貫穿始終的觀念就是社會事實之間是存在因果律的,他一直在社會層面對自殺率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未從以往的個人心理層面或是哲學思辨層面進行研究,這一點體現(xiàn)在他致力于將科學理性的方法擴大到對人類行為的解釋過程中。在書中,迪爾凱姆在尋求影響自殺率原因時,對具有共變關系的兩個變量進行了考察,從而提示我們:因果關系通常表現(xiàn)為相關,但是相關并不總是因果。

(二)具體研究方法

1.共變法。迪爾凱姆在構建自己的理論時使用的是共變法。他指出“,我們只有一個方法證明一個現(xiàn)象是另一個現(xiàn)象的原因,這就是比較它們同時出現(xiàn)或同時消失的情況,考察它們在不同環(huán)境下結合時表現(xiàn)出來的變化是否證明它們是相互依存的。”由于對兩種現(xiàn)象相互依賴關系很少能夠通過人為的方法觀察清楚,而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又難以進行實驗操作,因而 “考察這些現(xiàn)象只能用比較方法,這是社會學研究唯一適當?shù)姆椒ā薄9沧兎ㄊ堑蠣杽P姆研究因果關系時所憑借的重要手段。

2.演繹鑒別法。這是基于迪爾凱姆完成了對現(xiàn)象方面邏輯聯(lián)系的分析后,將其抽象程度提升,發(fā)展出自己的理論命題之上的理論檢驗和運用。由于通過共變法所得出的結論不可能全部 都符合因果關系的原則,因而演繹鑒別就被作為檢驗理論的重要手段。迪爾凱姆是通過對的結論進行反復比較,以確定演繹方法得出的結論是否可信來驗證理論的。例如他從經驗層面 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得出宗教一體化程度與自殺率成反比這一結論,他首先引入的是直接可觀的經驗事實,由英國宗教一體化程度最高而自殺率最低的事實驗證了結論;進而,他又通過教育與科學的發(fā)展導致社會一體化程度下降,比較了新教國家的入學率和天主教國家的入學率,發(fā)現(xiàn)新教國家的學齡兒童的入學率普遍高于天主教國家,以此來進行演繹鑒別。

三、關于研究方法的實踐與運用

(二)確定分析單位

與其定義模式相輔相成,迪爾凱姆在進行分析時,是以社會集團為單位的,例如宗教方面的天主教和新教教徒,軍隊方面的軍官和不同兵種的士兵,等等。由于只有作為社會事實,自殺這一現(xiàn)象才有特征、可以把握,而這必然建立在群體分析的基礎之上。他的分析過程體現(xiàn)了每一群體都有著特殊的自殺傾向,而其與所屬群體的一體化程度等等是相關連的。以群體

為單位進行分析,貫穿始終的是迪爾凱姆對分析層次的把握,以社會事實解釋社會事實,這也是符合其方法論原則的。

(三)測量指標

真正將研究自殺這一社會事實轉化為可操作的測量驗證過程的,是用自殺率這一可觀指標測量自殺傾向的相對強度。確定了這一指標,又可以通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不能用于個人身上這一點來 間接強調自殺之社會性,這體現(xiàn)了實證研究方法的基本精神,從而為定量分析法開啟道路。迪爾凱姆的研究大量運用了犯罪統(tǒng)計學提供的資料,具體對不同社會群體體現(xiàn)不同性質的可操作性經驗指標進行了實證分析,并由此來展示自殺行為可以像自然科學一般具有一定程度的規(guī)律性。例如在對宗教方面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后,迪爾凱姆提出了利己自殺中社會整合與自殺率負相關,進而以家庭關系作為整合度的精確指標進行檢驗。自此以后,這種注重對社會現(xiàn)象的量的方面的探討一直成為社會學研究方法的主流范式。

四、存在問題

迪爾凱姆的《自殺論》證明,在社會研究領域,運用和自然科學類似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同時也可以建立與自然科學相類似的理論。然而,其研究也在一些方面存在可商榷之處。迪爾凱姆強調社會的整體性,指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并非產生于行動者直接體驗的有關社會世界的各種觀念及行為,而是產生于一種集體化的社會事實,強調社會事實對個人的決定性作用,這不免使其主張帶有了濃重的社會決定論色彩。這使人們面臨這樣一個困境:如果不拋卻平常經驗性的認識,便不能進行社會研究。這種結構主義的思想不免是對主體的能動性的一種忽略。同時,在《自殺論》中,其定義不清晰和未能闡述解釋項之間的關系之不足,也是理解結構性的難處。迪爾凱姆運用溯源分類法首先假定自殺現(xiàn)象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因而根據(jù)原因的不同而對自殺進行分類。雖然這是他對以往“功能即因果”這種邏輯不足的提升,同時也是對運用形態(tài)分類法根據(jù)自殺外部特征而分類但是缺少資料的彌補,但由于 溯源分類不具有外部形態(tài)特征,從而使其命題不具有證偽性。

正如迪爾凱姆在《社會學方法的規(guī)則》中所提到的,社會現(xiàn)象必須加以細致考察才能被真正了解,考察得到的證據(jù)必須合乎規(guī)律。如果忽視這一點,就無從進行社會學研究。由于當時的社會學學者對于研究社會現(xiàn)象究竟應該用什么方法還很少專門去研究并且加以確定,因而他覺得有必要建立一種明確的社會學方法來進行各種社會現(xiàn)象的特別研究。在《社會學方法的規(guī)則》中,他雖然對社會學研究中的實證方法做了詳盡、具體的探討和論證,但是還缺乏實踐的驗證,《自殺論》提供了這樣一個實踐的驗證。它的出現(xiàn)使得迪爾凱姆的社會學理論更為系統(tǒng)和成熟。

雖然時至今日,社會學界對迪爾凱姆方法的時代局限性和不完整性提出諸多質疑,然而這并不妨礙人們普遍認為,迪爾凱姆是社會學史上第一個通過對來自實際生活的資料進行系統(tǒng)整理、比較、計算、分析來建立社會學理論的社會學家,《自殺論》為理論研究和經驗研究的結合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他的研究表明,在社會現(xiàn)象研究領域,建立與自然科學相類似的那種既可以解釋,又要接受實際資料檢驗的實證科學理論是可能的。

除此之外,在我們小組看來,《自殺論》所帶給我們更多的是:一種面對社會現(xiàn)象時思考問題所應具有的憶中走來,邏輯思維方式、研究社會問題時所應采用的縝密的推理方法及科學的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對我們從事社會學研究的人來說,這筆巨大的無形財富應該比對自殺問題本身的探討更有價值!

相關熱詞搜索:短文 自殺 英語短文 h短文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