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人眼中的諸城_任錫海眼中的青島30年
發(fā)布時間:2020-03-11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攝影師是記錄歷史的人,他們用自己手中的相機讓自己周圍的生活成為歷史的一部分。青島攝影家任錫海先生幾十年來在攝影的世界里辛勤耕耘,他的紀(jì)實攝影作品無意中記錄了那段逝去的歷史,真實地反映了幾十年間城市及市民生活的變化,是當(dāng)之無愧的歷史寫真。在我們回顧改革開放30年給青島帶來的巨變時,這樣一組照片將我們帶進時空隧道,從1978年聆聽來自黨中央的聲音到1982年嶗山農(nóng)村分田分地落實責(zé)任制;從城市自由市場的開放到首次公開招聘公務(wù)員;從海灘上圍觀外國小女孩到國際化社區(qū)……城市的點滴變化都在這一個個平凡的鏡頭中定格。
30年,彈指一揮間,當(dāng)我們在任錫海先生的生活點滴中重溫過去的30年光陰時,該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在心頭呢?
The photographers are those who record history. With their cameras, they turn the life around them into a part of history.
Over the past dozens of years, Mr. Ren Xihai, a senior photographer in Qingdao, has made painstaking efforts to record the history he has experienced. Unintentionally, his photographic works have made a real display of the changes of the city and citizens" lives over these years.
When we look back to the great changes brought about for Qingdao by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these photos will take us back through time. From listening to the voice from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 1978 to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Laoshan in 1982; from opening of the free market in the urban areas to recruiting civil servants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watching a little foreign girl on the beach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every bit of the changes in the city has been caught by the lens.
Thirty years have elapsed almost instantly. What will you feel when reviewing the past 30 years in the photos taken by Mr. Ren Xihai?
《選購圖書》1979年
文化大革命期間,許多文藝作品都被冠以封資修正的“毒草”,“文革”結(jié)束后,讀書求知成了當(dāng)時人們最迫切的需求。1979年9月青島市首屆書展在滄口區(qū)新華書店舉行。在擁擠的人群中我拍攝到了抱著熟睡的孩子在選書的年輕人。他專注的神情和孩子那縫補過的衣服,都會引發(fā)我們對過去那年代的回憶。
《大隊理發(fā)處》1982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nóng)村集貿(mào)市場也得以恢復(fù)。1982年春我在膠南王戈莊的集日里抓拍了這張照片。由于當(dāng)時人們對“個體”、“私有”這些字眼尚心有余悸,所以大紅招子上寫的是“石灰窯大隊理發(fā)處”。這“大隊”二字使這照片有了時代的痕跡。
《眾目睽睽》1983年
“文革”期間你如果有親屬在國外那就有麻煩了,更不用說與外國人交流。那些年中國人的國際交往幾乎等于零,改革開放初期,開始有少量的外國人來到中國,由于感到新鮮好奇,于是便有了幾十個圍觀這位金發(fā)外國小姑娘的不禮貌場面。
《戰(zhàn)士和道士》1984年
1981年我在嶗山太清宮看到一隊加拿大士兵正圍著一位道士交談。“道士”和“戰(zhàn)士”,配在一起本身就有些耐人尋味,更何況這些戰(zhàn)士是來自一個“帝國主義國家”。若不是改革開放,哪能有這交流。就是在這次訪問期間,三位加拿大士兵在棧橋海濱救起了一位落水的中國女青年,為這次友好交流增添了浪漫的一筆。
《熱乎乎的交誼舞》1990年
改革開放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和廣闊的交流平臺,上世紀(jì)80年代興起的“交誼舞”讓我們不管在公園還是在大街小巷到處可見興致勃勃跳舞的人。有一天上班路過中山路時,我看到一家國營商店的職工們早早地來到單位,伴隨著錄音機里播放的音樂,在柜臺間跳起了交誼舞,直到營業(yè)時間到了才停下。隔著半拉起的卷簾門,我拍攝了這張照片。
《我的中國心》1991年
自1949年國民黨撤退到臺灣后,海峽兩岸民眾很少有交往,作為最后的撤離地,青島曾有不少人去了臺灣。因此,1991年臺灣藝人凌峰回故鄉(xiāng)青島舉辦演唱會曾經(jīng)引起轟動。
《現(xiàn)場配音》1992年
1897年,剛開埠不久的青島便被德國占領(lǐng),可能由于這個原因,青島便有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洋味”,成了一座“具有歐陸情調(diào)的現(xiàn)代城市”。文革中這“洋味”也成了“罪惡”,不少人深受其害。在改革開放的春風(fēng)吹拂下,有點兒“鴨先知”的青島人又忍不住“洋”了起來,大著膽子穿上“洋婚紗”在海灘上拍攝婚禮照。遇到好日子,上百對新人會聚在八大關(guān)的海灘上,成為當(dāng)年的一景。海灘婚禮的興起推動了婚慶業(yè)的發(fā)展,開始是為友人幫忙,隨后變成了一項工作。因為“市場競爭”的需要,為了抓捕效果更好一些,有的攝像師托友人幫忙扛著大型卡式錄音機,跟在后面以配音。今天有了更先進的電腦數(shù)字制作,效果更好,且不用這樣麻煩了。
《公開招聘》1996年
1996年夏,青島市舉辦了首次國家公務(wù)員的公開招聘會,這是在體制改革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6月8日、9日兩天中,有4821人報名競爭742個職位。他們中不少人是恢復(fù)高考后的畢業(yè)生,早已結(jié)婚成家,因此是帶著妻兒來應(yīng)聘的。
《福字上的福娃》2006年
奧運精神深入人心,鄰居華安大娘家大門上貼的“福”字也出現(xiàn)了福娃的形象,祝福2008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青島 眼中 任錫海 任錫海眼中的青島30年 任錫海八 解讀青島里院文化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