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行之:“權力”考
發(fā)布時間:2020-06-07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1
最近幾年來,出于寫作的需要,我對于權力的問題給予了一定程度的關注。我驚訝地發(fā)現,世界的架構就是權力的架構,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權力的巨大影響之中。那么,權力究竟是什么東西?
在中國古漢語中,“權”是指秤錘,《漢書•律歷志上》說:“權者……所以秤物平施,知輕重也!薄睹献•梁惠王上》中也表達了相同的意思:“權,然后知輕重。”“權”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含義,這就是平均或者說平衡的意義,《周禮•考工記•弓人》說:“九和之弓,角與干權!鼻宕鷮W者劉大櫆在《井田》一書中也說:“取天下之田,與天下之民,合計其數而權之,而民各分其可得之田!薄皺唷弊值牡谌齻含義就是我們要在這里進行探討的“權力”的意思了,《莊子•天運》所言“親權者不能與人柄”,就充分意識到了權力的重要性,但是我不知道在“權”字之后何時加上了“力”字,從而擴大和強調了這一含義!稘h書•賈誼傳》在較為接近現代意義上使用了這個詞匯:“況莫大諸侯,權力且十此者乎?”所謂現代意義,概念有三:一是權威和勢力;
二是政治上的強制力量;
三是指一定范圍內的支配力量?傊,“權力”這個詞匯中的“力”的作用突出了起來。
所有的哲學探討實際上都是對權力問題的探討,整個人類文明史,沒有任何其它東西像權力那樣貫穿于人類整個精神成長過程。在西方,權力話語逐漸成為西方文化中的核心話語,被從古希臘亞里士多德以來的所有哲學家所涉及,有的(馬基雅維利、洛克、尼采)甚至畢生從事對于權力的研究,從不同方面對其做軍事學、政治哲學、生理心理學的探討,結出了燦爛的智慧之果。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人們在思索人與世界的關系的時候,在思索人的處境的時候,發(fā)現所有關于人的話題,關于社會正義的話題都面對著無影無形卻又無所不在權力,它既存在于國家與國家、國家與人民之間,也存在所有的群體于群體之間,存在于人與人之間,更存在于人的精神宇宙(內心)之中。世界是由多種多樣、無所不在的權力支配的—在軍事上,它體現為博弈雙方的軟勢力和硬實力的對抗和分化轉合;
在政治哲學上則體現為國家意志、政府機構與人民之間彼此對立又彼此消融的辨證關系;
在生理心理學方面,則揭示出人類支配意志如何作用于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系,構成了怎樣的微型宇宙……等等。
2
我們還可以把哲學史上的所謂“歷史主義社會學”作為線索,來說明這個問題。
卡爾•波普爾(1902-1994)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中深刻分析了極權主義的起源問題,把批判的焦點集中在柏拉圖的理想國設計上,認為柏拉圖骨子里有一種法西斯主義-極權主義的特征。波普爾指出:“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以最嚴格的階級劃分為基礎的。它是一個等級制的國度。”柏拉圖以一種對國家的信仰作為理想國的政治行動基礎,要求人們按照完美理想徹底重建社會。這種理想藍圖和實現手段根本無法用科學方法來認識和證明,因而也就無法用說服的方法加以實現,只能用暴力的手段來強制推行。柏拉圖試圖通過“賦予統(tǒng)治階級一種不可能受到挑戰(zhàn)的優(yōu)越地位”的方式化解階級對抗。波普爾認為,柏拉圖的理想國在政治上是極端有害的,這種統(tǒng)治方式的突出特點是不鼓勵人民批評政府,它只是讓人民相信仁慈的獨裁者全知全能,最終,獨裁者將成為主宰一切的神。柏拉圖試圖通過抑制一切歷史變化而阻止政治腐敗的哲學,在形形色色極權主義者那里找到了真正的繼承者。這種被卡爾•波普爾稱之為“歷史主義社會學”的思想武裝了那些試圖消解個人意志,將國家、階級、政黨、團體的意志強加在個人意志之上的人。我覺得在這里把所謂的國家、階級、政黨和團體理解為權力更準確直觀一些。
柏拉圖的思想在盧梭那里得到了呼應。盧梭對于人類平等和自由的問題做了系統(tǒng)、全面、深刻的闡述,以著名的“天賦人權”理論同封建專制勢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盧梭認為財產私有制和財富的不平等占有是一切社會不平等的根源,所以,他呼喚在社會契約基礎上的公正,賦予政府極大的權力來裁決和保護人的權利,防止人與人之間的財富占有差距過于懸殊。我們無法責備盧梭的社會理想,但是也不能不指出,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在解釋它的社會契約時不可避免遇到了主張個人主義的自由還是個人無條件服從社會的問題,而盧梭做出的選擇是:“人類由于社會契約而喪失的乃是它的天然自由以及對于他所企圖的和所能得到的一切東西的無限權利;
而他所獲得的乃是社會的自由以及對于他所享有的一切東西的所有權!庇谑,人只能把一部分天然權利被讓渡給社會契約形成的國家。在盧梭看來,國家體現的是一種“公共人格”,所以,社會契約一旦建立,個人就應當無條件服從人民和社會的整體利益,服從于國家。個人越是徹底地把權利交給整體,國家也就越完美。他甚至賦予國家權力以“一種普遍的強制性的力量”。從這里我們能夠看到,盧梭實際上把國家的意志看成了公民意志的總和,這就為后來的把國家上升為絕對意志預留了一條通道。
黑格爾順著這條通道準時到達了“抽象的絕對精神”領地。在這里,黑格爾試圖把他的道德、社會和政治思想安放在他龐大的思想體系之中,人類行為(包括個體的和集體的)的整個領域被他描繪為現實的一部分,因而從根本上說來是理性的。作為現實的一部分,精神的這一客觀特征被包含在了辯證過程之中。人類行為和社會與政治組織都包含和體現了精神,正如自然是絕對理念的客觀體現一樣。正因為如此,黑格爾把國家制度不僅僅看作人類的創(chuàng)造,同時還看作歷史辯證法運動的產物,看作理性實在的客觀顯現,從而為其籠罩了一個神圣的光環(huán)。黑格爾從柏拉圖、盧梭那里繼承下來并進一步強化的東西—對國家的崇拜,強調個人絕對服從國家,對極權主義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為某些統(tǒng)治者以國家的名義壓制公民的正當權益和自由提供了理論依據,構成了不民主的思想根源(這大概是他沒有想到的)。后來的法西斯主義和斯大林式的極權主義在內在精神上,都有柏拉圖、盧梭,尤其是黑格爾和馬克思的思想痕跡。叔本華和尼采對于黑格爾的猛烈抨擊,事實上也正是是否能夠建立權力的標準形態(tài)—“一個普遍認可的社會”(福山:《歷史的終結及其最后之人》的問題,以及建立了這樣的社會之后人的處境的問題。
柏拉圖、盧梭、黑格爾所談論的國家,盡管被分別冠以“理想國”、“社會契約”和“絕對精神”的標簽,但是,它們其實上是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權力。不同點僅僅在于他們所說的是國家權力。國家是什么呢?按照我們的詞典解釋是:“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是統(tǒng)治階級對被統(tǒng)治階級實行專政的暴力組織,主要由軍隊、警察、法庭、監(jiān)獄等組成。也就是說,國家的本原在于構成國家的那些機構的權力,沒有這種權力也就沒有了國家。雖然哲學家思考得更多的是政府與公民關系的問題,但是不可否認,他們實際上探討的正是權力與人的關系的問題,所有的自由主義、專制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問題的核心都是這個問題,他們之間的重大區(qū)別,也正是對這種關系的不同解釋與強調的問題。
3
國家問題是“權力”這個詞匯基本含義的無數梯級中最高的一個梯級,在其之下,還有很多梯級,它構成了一個極為復雜的結構,從而構成了這個世界的存在和運行的支撐。沒有這個支撐,人類社會將不復存在,所有的社會運行規(guī)律將消解。在一定意義上,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僅僅是這個以權力結構而成的世界中的一個符號,不同點僅僅在于:你是哪種權力的支配者,哪種權力的被支配者。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絕對意義上的支配者,就連掌握人民的生殺予奪大權的獨裁者也不是;
也沒有一個人是絕對意義上的被支配者,就連棲息在橋洞下面的乞丐也不是。世界就是在這種相互交叉的力的作用下維持它的平衡的。我們的命運只是微觀世界中的小小的移動,它與整個世界的運轉幾乎不發(fā)生關聯。你的出生來與離世絕不會像古書描寫的那樣“辛丑,太白入北斗”、“無云而雷,有流星從日下東南行,四面熠熠如雨”;
你悄然而來,悄然而去,僅僅是完成了一個生物體從誕生到死亡的簡單過程——按照科學家的說法,你從生到死不過是一種化學反應過程,這種化學反應過程和一根放在餐桌上的香蕉沒有什么不同。所以,我們又可以下結論說,權力是一種宇宙意志,它龐大而復雜,包羅萬象,把所有的一切存在方式都納入其中。
在所有關于權力的定義中,我認為羅伯特•達爾的觀點最接近我們的體驗——權力是指某人(國家領袖,政黨主席,企業(yè)主,單位領導,同事、夫妻、朋友中的一方)或某個團體(國家、政黨、企業(yè)、單位)對其他人或者團體的控制和影響,是迫使一個團體或一個人去做某件事情、接受某種事實的那種力量。更為簡潔的表達是:“A對B的力量達到A迫使B做某件事的程度,不管B同意還是不同意都要去做,這就叫權力!
我們的確就處在這樣的情境之中。
4
既然權力存在于國家與國家、國家與人民之間,存在所有的群體于群體之間,存在于人與人之間,更存在于人的精神宇宙(內心)之中,那么這個有形形色色的權力構建的世界就將在各個梯級上產生一個新的問題,這就是:國家層面的權力正義還是不正義?群體層面的權力道德還是不道德?人的層面的權力高貴還是卑劣?人內心的權力是否符合良知?
在這樣一篇短文中,無法解答(哪怕是極為簡約)全部問題,我們仍然從政治哲學層面對國家權力進行一番考察,這種考察將有利于我們觀照其它梯級權力的狀態(tài)和本質。
我們都很熟悉英國思想史學家阿克頓勛爵(1832-1902)的那句名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边@就好比說:“張三導致邪惡,沒有人看管的張三導致絕對的邪惡!比藗冏匀痪鸵獑枺簭埲烤故鞘裁慈耍繌埲秊槭裁磿䦟е滦皭?為什么沒有人看管了的張三就會導致絕對的邪惡?
好,我們現在說一說張三其人。
張三究竟有沒有善惡?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呢?我的回答是:任何人都有善惡,具體到張三來說,他基本上是一個壞人。也就是說,權力的本質是惡的。阿克頓勛爵似乎也是這樣認為的,他說:“權力,不管它是宗教還是世俗的,都是一種墮落的、無恥的和腐敗的力量。”也就是說,張三這個人的本性就是一個惡人,你愛他,恨他,批評他,約束他,崇拜他,謾罵他,頌揚他,盡管會導致他的行為發(fā)生某種程度的改變,但是你無法改變他作為惡人的本質。這也就是波普爾尖銳批評柏拉圖的“理想國”、盧梭的“社會契約論”、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的原因,因為這幾位偉大的思想家不約而同對這個世界上最為邪惡的東西(權力)高唱起了贊美詞,有意無意將人置放在了權力(國家意志)的重壓之下,就像一些人圍攏在張三周圍,鬧哄哄地說:“你真棒哎!你把那么多人都打倒了,你真棒哎!”勢必要引起篤信正義原則的波普爾、哈耶克、羅爾斯之類的人的憤慨。
如果我們確認了這樣一個基本前提,那么,隨后的問題是:究竟怎樣與惡人張三相處?歷史在這里出現了兩個分支:一個是自由主義,一個是專制主義。
自由主義認為,人性的首要法則是要維護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關懷是對自身的關懷,人為自己的利益奮斗并不是惡行。正是人的貪婪本性決定了人一旦掌握了公共權力必然會想方設法為自己謀取私利。所以,自由主義主張利用一切手段限制權力,讓人民通過必要的程序和手段控制住張三,使之不能或者不可能做壞事。自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方文明基本上是按照這個路徑走過來的,由此產生了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法律制度,逐步衍生出以“自由、民主”為核心價值觀的國家形式。惡人張三被控制的很好。
專制主義認為,歷史發(fā)展具有一種崇高的目的,人必須遵從于這個目的(張三只是脾氣不好,他的心眼兒是好的,是想為大家辦好事的),所以,一定要賦予國家無限的權力,將個人置于國家意志之下。個人自由讓位于國家、政黨和團體的自由。如果把國家比喻為一個家庭,則把管理的責任全部交給張三。但是張三確實是一個壞人,這樣,專制主義就需要謊言來掩飾張三,賦予這個人以神圣的光環(huán),稱之為“天子”,國家機器就必須成為體現天子意志的工具,成為制造謊言掩蓋現實的工具。中國漫長的皇權專制主義的歷史,就是沿著這條路徑走過來的,并由此產生了獨特的政治法律制度,衍生出了以國家、政黨和團體的利益為最高利益為核心價值觀的國家形式。惡人張三基本上不受控制。
兩種選擇,兩種結果。這里所說的兩種結果,既是張三的結果,(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也是被張三管轄的人的結果。我等草芥小民,當然屬于后者,于是,我們也就知道了自己是什么東西。
5
現在,我們具體看一看我們是在什么情況下成為這種東西的。
首先聲明,我們的這一段考察進入到了“群體層面的權力道德還是不道德”的范疇,此范疇與“國家層面的權力正義還是不正義”的問題無干。所謂“群體層面”的權力,指的是企業(yè)主、政府機關領導和單位領導以團體名義行使的權力。這些團體,由于發(fā)展是其第一目標,所以其自身就有一種調節(jié)功能,將權力控制在某種合乎道德的狀態(tài),否則——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會發(fā)生罷工,會極大增加企業(yè)的運行成本,歸根結底于企業(yè)不利,于企業(yè)主不利,企業(yè)主必須做某種程度的妥協,在新的基點上達到勞資利益的平衡;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單位則會矛盾百出,效益低下,影響領導形象,進而影響到群眾福利,對所有人都不利,單位領導必須寬以待人,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這個單位才能夠正常運轉。事實上,世界上成千上萬的此類團體都處在這種合乎道德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這個世界才基本安寧。
但是,在我們這里出現了另外一種情景。有這樣一件事情:
2004年8月初,北京媒體紛紛報道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賣官案——黑龍江省綏化市原市委書記(正廳級)馬德賣官受賄案。媒體稱,在馬德案中,綏化市下轄lO個縣市眾多處級以上干部被卷入,僅綏化市各部門的一把手就有50多人。中央紀委對此案極為重視,將案件交由北京市檢察機關偵查。黑龍江紀委部門當時曾查證,馬德在先后擔任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副市長、綏化地區(qū)行署專員、綏化地區(qū)地委書記、綏化市市委書記期間,利用提拔使用干部等職務便利,先后收受賄賂及禮金共計人民幣500多萬元、美金2.5萬元。馬德把其執(zhí)掌的市委大院變成了一個烏紗帽批發(fā)部。在馬德那里,小到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鄉(xiāng)鎮(zhèn)長,大到縣委書記、縣長,以及各市、縣、區(qū)內局委辦各部門的一二把手,每個位置都有其"價格"。
馬德在任綏化市行署專員及綏化市委書記的6年里,收受的賄賂及禮金之巨,實屬新中國成立以來少有。而綏化市所屬的10個縣市里,還有農村貧困戶15萬戶、貧困人口46萬人,共有527個省級貧困村,2個國家級貧困縣,2001年農村居民的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000元。更令人震驚的是,馬德案發(fā)后,竟涉及領導干部260多人,綏化市包括下轄lO個縣市的處級以上干部有50%被卷入了這樁驚天大案,而且相當一部分是黨政一把手。
報道稱,馬德在綏化執(zhí)政的6年里,帶壞的是一方官風。那時只要辦點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托人情、找路子。民間更是崇尚攀權比富。沒錢打點,啥也干不成。
讀者可能會問:馬德這樣的案子我們看的多了,難道這和我們成為了什么東西有關嗎?
當然有關系,F在我們假設你是馬德王國中的一個普通干部,看到如此猖獗的買官賣官活動,看到一個流氓平步青云成為壓在人民頭上的大山,你將作何感想?一種,你為了像模像樣地活下去,也必須向公開的錢規(guī)則低頭,趕緊籌措買官的資金,買到官以后,再利用你手中的權力賣官,撈回投資并讓資本盡快增值,從而成為一個地地道道馬德式的人物;
一種,假設你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面對如此公開的貪贓枉法,拍案而起,投書政府有關部門,你將得到什么呢?你什么也得不到,因為在這個獨立王國中,任何表達民眾意愿的渠道都被堵塞了,政府機關完全成為了馬德這樣的太上皇為所欲為的王國,你一介草民當然什么也得不到。不但得不到,你還會面臨嚴重的后果,輕則丟掉工作,丟掉職位,重則被逮捕收監(jiān),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未可知。
兩者相權,孰輕孰重?生死兩路,何去何從?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會選擇前者,這也就是馬德把綏化市經營成烏云翻滾的地下王國的原因。這就是這個王國中成千上萬的普通人被奴化、被卑鄙化的過程。在一個不道德的團體中,代價最為重大,影響最為深遠,造成這個團體的人的精神災難的,不是貪官賣官貪污了多少錢,而是這種普遍的對人性和良知的摧殘。經歷了這些以后,人們有理由不再相信社會正義,不再相信人性的高貴,不再相信道德,不再相信良知……人們就進一步成為了這個社會所要求的那種東西。
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包括本文作者在內)自身有多么高貴,在我們的妥協中,在我們?yōu)榱松嫠龅娜松藨B(tài)的調整中,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從人到非人的過程,我們每一個人都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成了這個社會的基礎,我們每一個人都組成了這個我們并不滿意的世界。在道義上,我們所有人都應當承擔對這個社會成為目前這個樣子的責任,因為,在吶喊與沉默中間,你選擇了沉默;
在卑鄙與崇高之間,你選擇了卑鄙;
在現在與未來之間,你只選擇現在,你甚至拒絕展望,因為這會給你帶來危險。趨利避害成為了我們的本能,一種生物性的本能。
6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單位領導在人們的心目中總是具有一種超凡入圣的東西,他讓你畏懼,讓你尊重,甚至于讓你心甘情愿地置身于他的尊嚴之下,你感覺到他超乎常人的魅力……這一切又是怎樣發(fā)生的呢?
權力,所有這一切都來源于權力。為了驗證這一點,你不妨做一個假設:假設他不是領導,假設他身上沒有任何職務,他身上還會有那種威嚴嗎?你看到的可能是能一個和藹可親的人,可能是一個心地狹窄的人,你卻看不到從精神上壓制你的那些只有權力才能夠具有的權威的力量。這說明,權力的所有者掌握的權力是一種資源,他正是在這種資源的使用中得到你看到的那些東西的。如果這個領導者想用這種資源換取物質上的好處,就會發(fā)生貪污受賄、賣官賣官之類的事情,而這正是人的自私本性和權力的惡的本性雙重決定的結果,幾乎不可避免。所以,一個健全的法制社會,說起來其實極為簡單,就是要用各種法律和程序限制官員對于權力資源的使用或者說亂用。資本主義很可能不是最好的社會制度(我們可以舉出很多事例來說明資本主義民主虛假的一面),但是,在所有的社會制度中,在限制權力這一點上,資本主義卻是做得最好。否則,我們就無法理解狗日的美國為什么沒有出現過禍國殃民的“四人幫”,為什么沒有出現過成克杰副總統(tǒng)的貪污腐敗案件,為什么沒有出現馬德這樣的流氓無賴明碼標價出賣州參議員職位的案件,為什么沒有發(fā)生州長作為黑心煤礦礦主后臺的事件。
這里面的重大區(qū)別是,對于馬德這樣的人來說,權力不是公民的契約和委托,不是人民意志的代表,僅僅是他手里的私產。這樣的權力必然是世界上最為野蠻和殘暴的東西,必然會成為屠戮人民的刀劍。不受約束的專制者控制的團體(單位、企業(yè)、政府機構)就是一個以專制者自身為中心的舞臺,民眾不過是供主角驅使的配角。我們當然看到了馬德最終得到了正義的審判,但是,在更大范圍以內,我們看不到問題的實質有任何改變——只要官員的權力不是來自人民,而是來自更上一級的權力,權力就不可能為人民負責;
只要權力不能被有效監(jiān)督,他就會一如既往地張開血盆大口吞噬社會資源,吞噬人民的利益,吞噬我們這個社會殘存的道德和良知,最后,權力將會把自身也吃掉……那個時候,世界上什么都沒有了,也許,就會有新的東西生長出來了吧?誰知道呢?
我們不去管它吧!對于我們這樣的人來說,最為現實的問題不是“權力是不是公民的契約和委托,是不是人民意志的代表”的問題,而是在權力的深刻影響之下,我們怎樣才活得有尊嚴呢?我想,每一個人一定有每一個人的答案。
。2006-6-18)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