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短文
發(fā)布時間:2017-01-17 來源: 短文摘抄 點(diǎn)擊:
麗江短文篇一:、閱讀《走進(jìn)麗江》選段,
一、閱讀《走進(jìn)麗江》選段,回答問題。(20分)
麗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蘇”風(fēng)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皚(ái)皚的玉龍雪山了。玉龍雪山距麗江古城西北十五公里,由北向南綿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連,遠(yuǎn)遠(yuǎn)望去,云騰霧繞,好像一條銀鱗閃爍的玉龍?jiān)隍暄眩╳ānyán)飛騰。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為長江南岸第一峰,被譽(yù)(yù)為地球上“最溫暖的雪山”。
麗江還有許多迷人的景觀:有驚心動魄(pò)的虎跳峽,有萬里長江第一灣,有三江并流奇觀,還有母系氏(shì)族的最后樂園——瀘沽(lúgū)湖及其神秘的摩梭(mósuō)人,在北邊更有聞名遐邇(xiá’ěr)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月色溶(róng)溶的晚上,漫步古城的小街,看著水中閃閃爍爍的燈光倒影,聽著遠(yuǎn)處傳來的隱隱約約的納西古樂,①你難道不會被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嗎?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4分)
溫暖() 奇觀( ) 神秘() 陶醉( )
2、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4分)
驚心動魄:
聞名遐邇:
3、文中畫“——”線的句子運(yùn)用了的說明方法,形象地說明了 。(1+2=3分)
4、請用波浪線畫出一個比喻句,這個比喻句用 比喻 。(3分)
5句子①是一個 句,請把它換一種說法而不改變句意。 (1+2=3分)
6、文段主要介紹了麗江哪些景觀,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diǎn)?(3分)
二、閱讀《蓮葉青青》選段,完成問題。(16分)
忽一日,有位年輕的母親抱著一個孩子在門口探頭探腦地張望。老太太請她進(jìn)來坐坐,可女人搖搖頭,說出一番話來。老太太這才注意到那孩子生了一頭的瘡(chuāng chāng)。祖母絲絲地吸著冷氣,好像要替那個小孩兒忍受痛苦?戳艘粫䞍,她醒過神來,趕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邊,咔(k。┑囊宦暎粝乱恢ψ畲蟮暮扇~。原來,女人是來討荷葉的,中醫(yī)給小孩兒開的藥
里,要用到新鮮的荷葉。
荷葉是夏日里最清涼的東西。老太太以往每年都要分送幾枝荷葉給左鄰右舍泡茶喝,這一年,鄰居們是喝不上荷葉茶了。每隔幾天,她就要給那個小孩兒剪一枝荷葉,荷花缸里也就越來越蕭條。不過,小孩兒的瘡倒(dǎo dào)是確實(shí)一天天好起來。
家里的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葉,像這樣剪下去,今年別想看荷花了。老太太念念有詞地說:“真是一物降(xiáng jiàng)一物,涼氣帶暑氣,荷葉派上了大用場,不開花也罷了!
如今看到這一池的蓮葉,就像看到了一池的清涼。假如祖母擁有這一池的清涼,她又會高高興興地把它分送給許多人吧!
1、用“\”劃去不正確的讀音。(3分)
2、文中說到荷葉的用途是,把祖母剪荷葉的動作詞語抄寫來。 (1+4=5分)
2、祖母看到小孩頭上的瘡是怎么做的?從中可以看出祖母是個怎樣的人?(4分)
3、在文中用“——”線畫出一個讓你感到的句子,并說說你的感受。(4分)
三、閱讀《爬山》選段,完成問題。(20分)
下山途中,我逞(chěng chěn)強(qiáng)地又跑又跳,父親叫住我說:“如果你.
只是急著下山,又怎么能欣賞沿途的美景呢?”于是,他用那雙厚實(shí)的手抓住了我,要我和他一同躺在樹林的草地上!按(dài dāi)會兒,你說說聽到了.
什么。”父親接著說出了他的目的(dì dí)。 .
閉著雙眼,我仿佛聽到了微風(fēng)吹拂聲、鳥鳴蛙叫聲和清脆的蟬聲……睜開眼睛后,我一五一十地向父親報告那些不同的聲音!按笞匀坏拿谰,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要用心靈去體會,最后用你的腦袋去思考。”父親像個哲學(xué)家似的解說(shuì shuō)著他的哲理。 .
轉(zhuǎn)眼間,夕陽為天邊披上了艷麗的色彩,隨后,星星和月亮也為黑夜燃起了光明。父親一手拿著手電筒,另一只手牽著我。長夜漫漫,山路崎嶇(qíqū),我們父子倆小心地邁出每一步,終于走出了黑暗而寧靜的山林,回到了燈火輝煌(huáng)的都市。從青山那里,我學(xué)到了沉靜;從父親身上,我學(xué)到了智慧。
1、給文中加點(diǎn)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 √ ”。(4分)
2、寫出寫列詞語的近義詞。(6分)
欣賞( ) 仿佛()崎嶇( ) 寧靜()
3、用“——”畫出一個反問句,并把它改為陳述句。(3分)
4、文中的省略號表示 ,你覺得“我”還會聽到什么呢?發(fā)揮想象寫一寫:我仿佛聽到,聽到 。(3分)
5、這次爬山讓“我”學(xué)到了什么?讀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4分)
四、閱讀《孔子學(xué)琴》,完成問題。(20分)
過了幾天,師襄又來看孔子練琴。①他看到孔子的手指運(yùn)用自如,樂曲彈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樣順暢自然、悅耳動聽,便說:“你已經(jīng)掌握了彈奏的技巧,可以學(xué)一首新的曲子了!笨鬃訐u搖頭說:“我還沒有真正領(lǐng)會這首曲子的思想內(nèi)容,這樣彈奏怎么會使人感動呢?”又過了些時候,師襄再次來到孔子的住處。剛一進(jìn)門,他就被激情洋溢的樂曲聲迷住了。師襄聽得如醉如癡(chī),仿佛被帶到了一個從未到過的境地。一曲彈完,好半天,師襄才醒悟過來。他快步走了過去,激動地說:“你已經(jīng)彈出了樂曲的思想感情,領(lǐng)會了音樂的精神,可以學(xué)一首新曲子了!”孔子又搖搖頭,認(rèn)真地回答:“不行啊,我還沒體會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樣的人呢!”說完,又沉浸(jìn)在琴聲里,似乎想得很遠(yuǎn)很遠(yuǎn)……
不知又過了多少天,師襄又來聽孔子彈琴。他靜靜地坐在孔子身旁,感情隨著抑(yì)揚(yáng)的琴聲起伏不平。突然,琴聲戛(jiá)然而止,孔子激動地站起來,大聲說:“我已經(jīng)知道作曲者是誰了。他就是體恤(xù)百姓、胸懷博大的周文王!
師襄一聽,既驚異,又佩服。他站起身來,向孔子深深地行了一禮,說:“你的琴藝真是爐火純(chún)青。∥衣犂蠋熤v過,這首樂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1、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3分)
戛然而止:
爐火純青: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4分)
彈奏( ) 領(lǐng)會( )傾聽( ) 體恤()
3、從句子①中可以看出孔子的琴技 ,但他并不滿足,他還要 ,到他領(lǐng)會了,他還要。表現(xiàn)了孔子的 精神。(10分)
4、你佩服孔子嗎?為什么?(3分)
五、閱讀文段,回答下面的問題。(20分)
我以前見過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種植的,葉細(xì)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著幽香,有一種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艷麗著稱,妙的是一縷沁香。
在井岡山深處,我被另一種含笑花(佩、折)服!幾株兩三丈高的喬木體如游龍,散發(fā)出彌天的清香氣息,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簡直像一個絕世獨(dú)立的北方佳人,(竟、競)然在大山深處隱藏了如此瀟灑、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臨風(fēng)挺立的巾幗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歡暢。那是一種勝利的喜悅,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從她的胸中笑出來的。
從小路那邊走過來兩個拎著簡單行李的年輕人。他們是那個邊遠(yuǎn)的、還沒通車的村子里的老師、跟著他們,我們也進(jìn)了村。目睹孩子們圍著老師的親切嬉鬧,我忽然感覺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動起來……
1、把文中括號里不合適的字劃掉。(4分)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4分)
一()沁香一( )喬木一( )北方佳人一( )大山
3、給短文加一個合適的題目。___________________4、庭院中的含笑的特點(diǎn)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生的含笑的特點(diǎn)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生的含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質(zhì) 。(6分)
5、文中寫了哪些人有野生含笑的精神?你還知道哪些人有這樣的精神?(2+2=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麗江短文篇二:關(guān)于寫麗江的作文 麗江!麗江!
關(guān)于寫麗江的作文 麗江!麗江! 海建 大凡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必有其獨(dú)特的風(fēng)韻。麗江古城,別有韻致。 作為游客,從踏入這片土地的那刻起,我就喜歡上了它,喜歡它的古老、深邃、恬靜,喜歡它深閨般的幽美。我徜徉于青青巷陌,拂垂垂柳風(fēng),看微雨亂紅??踏著古城光滑而又潔凈的長石板路,溪水或在淙淙歡唱,或在汩汩下潛,令人心馳神往。泉水連接每家門庭,開門即河,迎面即柳,正如導(dǎo)游所介紹的,麗江就是一座“戶戶清泉,家家垂柳”的高原水鄉(xiāng)。我悠閑地穿過一個個小店,華麗精美的民族服飾、精雕細(xì)刻的各類小掛件琳瑯滿目,讓人愛不釋手。一邊品嘗特色風(fēng)味小吃,一邊傾聽天籟之音《回家》,那份安詳、恬靜,競使我忘了自己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 麗江的別致,還在于它的酒吧文化。走在酒吧一條街,縈繞耳畔的是電影《千里走單騎》的主題曲。街道兩側(cè)各色酒吧鱗次櫛比,建筑風(fēng)格一律取自納西族傳統(tǒng)民居——青磚灰瓦,古色古香。雖然我滴酒不沾,但感受著這種和諧之美,和著節(jié)拍,我心亦醉。在這里,最大的酒吧叫“千里走單騎”。酒吧內(nèi)部,古拙之風(fēng)與現(xiàn)代流行元素交融,既有小資情調(diào)而又不失典雅大方。吧臺前邊設(shè)置一方小舞臺,常有歌手彈奏吉他、演唱助興,繞梁不絕。緊靠舞臺的是一圈吧椅,游人可以一邊品酒一邊欣賞音樂。再往外,就是一兩排整齊有致、呈自然之色的桌凳。在這里,邀上朋友,小坐淺酌,敘舊閑聊,會感到一身羈旅之苦炯消云散。 莽莽高原之上,開出這
朵璀璨的奇葩——麗江,少了大都市的喧囂,多了特有的民族粗獷,讓每一個游人風(fēng)塵仆仆而來,愜意而去。麗江短文篇三:優(yōu)美散文 走麗江
走 麗 江
上個世紀(jì)末的秋天,我第一次到麗江.
當(dāng)我在東巴人破舊的樓房里看他們的壁畫和象形文字; 當(dāng)我在陰暗的院落聽被稱之為音樂活化石的納西古樂; 當(dāng)我在玉河橋上看圖騰般的木雕群;
當(dāng)我在玉龍雪山的冰川俯瞰莽莽高原時;
我被那份美麗與寧靜、蒼涼與古遠(yuǎn)、厚重與殷實(shí)所震撼。
麗江古名大研鎮(zhèn),四方街是大研鎮(zhèn)的心臟,不大的場地卻讓人感到一種虛懷與空闊,處處透露出高原古城的萬般威儀。這里是茶馬古道的起點(diǎn),各種商品的集散地,周邊是保存完好的舊時店鋪。每條或窄或?qū)挼男∠锒及袖新暤男∠。這里四通八達(dá)且地勢較高,是古城洗街的起始處,洗街時,先在夜間把玉河下游的壩口堵住,讓水溢出街面,清晨起來順街巷沖洗。間或的這么一番沖洗,街道潔凈得即便滿地打滾也不會弄臟衣服。
早上,暖暖的陽光投在安靜空寂的街巷,已是上午八點(diǎn)多鐘,我端著相機(jī)轉(zhuǎn)悠了大半個城,才見幾家店鋪緩緩開門,“吱吱呀呀”的開門聲在靜寂的街巷里顯得格外悅耳。起床的大都是上了年紀(jì)的女人,她們把柴火爐子燒得濃煙滾滾。陽光在狹窄街道的屋檐縫隙間穿過來,層層疊疊地灑在窄窄的石板路上,就像霜黃的宣紙裱襯著一幅悠遠(yuǎn)的史籍字畫:騎樓、花窗、門廊、隔扇、磚雕、短墻。屋脊瓦楞上,那些不知長了多少年的草株,大多蔫蔫的打不起精神,斑駁脫落的土墻,被風(fēng)吹雨淋得森黑的木樓,都還沉浸在一層迷蒙而又溫暖的睡意之中。
快到中午時,整個古城頓時熱鬧起來,有挑擔(dān)的,有練攤的,有謀生計的,也有旅游的,這里剛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慕名而來者,各自以他們鮮艷的服飾在這里招搖過市,各種膚色,各類語音在這里混雜一堂。
夜深時,古城靜寂無聲,這里民風(fēng)憨厚,人心純樸,那些開化都市的明火執(zhí)仗者和梁上君子們尚未光顧,在這樣的異域遠(yuǎn)鄉(xiāng),這樣的良宵美景,根本就沒有不出去走動的理由,于是,在那古老幽深的小巷里,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夜風(fēng)中屋檐下的風(fēng)鈴清脆搖響,忽明忽暗的客棧牌匾和酒店幡旗倒映在流淌的河面上,被人們終年打磨得如銅鏡般發(fā)亮的石板路泛著幽幽的光,凹凸不平的路面把腳板踩得生疼。其實(shí),這里最適宜舊時的赤腳、布鞋和嗒嗒作響的馬幫,適宜身佩長劍慨然遠(yuǎn)行的俠客,在這樣的夜晚,走在這樣的小巷,那種恍若隔世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作為遠(yuǎn)古時期游牧民族的后裔,納西人習(xí)慣了烈日、長風(fēng)和大漠,他們的血液中流淌著剛毅、勇敢和不畏艱險的特性。不知幾時起,他們的祖先經(jīng)歷無數(shù)次喋血廝殺和生死追逐后感到疲倦了,在幾番顛沛流離后選擇了玉龍雪山下這片土地繁衍子孫,休養(yǎng)生息。
這里豐沛的水源給納西人融浸了水一般繾綣纏綿的柔情,他們收斂了放蕩不羈驕橫暴唳的本性,在漢、藏、白等幾個強(qiáng)大民
族的夾擊和包圍下,因體現(xiàn)不出強(qiáng)悍而漸漸消沉,久而久之,他們過慣了寧靜的生活,軟軟的沒了脾氣。只有在“木王府”里那規(guī)模宏大,殿宇壯麗,極盡奢華和鋪張的建筑與裝潢,才讓人聯(lián)想到納西人昔日的輝煌、顯耀和大國氣度。
在這遠(yuǎn)離都城的高原,在這王權(quán)不達(dá)的窮鄉(xiāng)僻壤,他們與世無爭,自給自足,寫著外人看不懂的文字,彈奏著世代流傳的古樂,生活中沒有過多的精神壓力,沒有強(qiáng)烈的時間觀念,柔美和暢無處不在,生命就這樣輪回著。這種心態(tài)和氣氛也感染了所有來這里游玩的異鄉(xiāng)過客。在我涉足過的酒店茶樓,大多數(shù)人都顯得悠閑無事。時間只是偶爾從那些被進(jìn)出的客人掀起的門簾中泄漏進(jìn)來,昨天,今天,明天沒有太多差別。這里容得下人生里所有的無聊和繁瑣,所有游手好閑的男人和喋喋不休的女人。
熱點(diǎn)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