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事例
發(fā)布時間:2017-01-27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感恩事例篇一:關于感恩的名人事例
關于感恩的名人事例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舜有個弟弟叫象,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并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精忠報國的岳飛
熱愛國家,報效祖國,是一個人應有的素質。翻閱史冊,古今中外的愛國名人比比皆是。
宋代名將岳飛,自小立下報國之志,為了不會因生活所迫,聚嘯山林,其母自小在其后背刺上“精忠報國”四字。自此岳飛懷揣愛國之心,苦練報國本領。最終成為名垂青史的愛國名將,書寫了《滿江紅》的悲壯故事,為世人所景仰,為后世所傳頌。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范。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鉆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后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xiàn)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zhí)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fā)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感恩事例篇二:感恩事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創(chuàng)新案例
景德鎮(zhèn)第十一小學
目前,“感恩教育”已引起了學校、家長和整個社會的高度關注。加強對孩子的感恩教育,已經迫在眉睫。“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薄巴段乙阅咎,報之以瓊瑤!备卸,是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一個人的基本品德。因為,父母對我們有養(yǎng)育之恩,老師對我們有教育之恩,社會對我們有關愛之恩;蛟S,很多父母與老師并不渴望得到回報與感恩,但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缺少感恩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因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獲更多的人生幸福。每一個人都應常懷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撫養(yǎng)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關懷你的人,感激幫助你的人??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貴之所在。拒絕感恩,是道德的失落,是不文明的表現(xiàn)。我們應在全社會進行感恩教育,讓感恩這一中國傳統(tǒng)美德得以發(fā)揚光大。針對這一情況,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動。
案例:感恩教育
產生的背景
“感恩教育”的核心是“感”和“恩”,基礎是“愛”。感恩,絕不是對父母之恩簡單的回報,它是學生本身的一種責任意識、自立及自尊意識,更是一種精神境界的追求。感恩,不僅僅是一種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個基本使命。當今不少父母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太缺少感恩之心,父母為他做什么,他都覺得是理所當然,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也很困難。孩子成績再好,再出色,沒有感恩之心是不行的。從小沒有感恩之心的孩子,長大后就是一個自私的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學校決定開展一系列感恩教育。讓學生從中體會父母的不易,對父母常懷感恩之心。感恩教育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心,讓孩子懂得回報,引導學生把感恩父母的樸素情感升華為愛他人、愛學校、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崇高境界,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主要做法:
(一)感恩父母
1、幫父母做件事 學校開展感恩父母活動,布置學生完成愛心家庭作業(yè),形式可多種多樣。在交流時有的學生幫爸爸捶背,有的給父母送去一聲問候,有的給爸爸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有的陪媽媽看病,有的幫媽媽買菜做飯,還有的幫媽媽洗衣服等等。這次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父母們都很驚訝又很感動,而學生也通過活動有所感悟。
2、寫句感恩的話 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一輩子也難以回報,活動中學生用簡樸的語言表達了最真誠的感謝,字里行間洋溢著學生對父母的無限感恩之心。有的學生寫到:爸爸、媽媽,謝謝你們把我養(yǎng)大,我永遠感謝你們,愛你們!當孩子的父母讀著這些話語時,眼眶濕潤了,此時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3、寶貝蛋活動 許多孩子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對父母的照顧視為理所當然,事實上為人父母是很辛苦的,不但花時間、金錢、心力,還要擔負養(yǎng)育照顧的責任。養(yǎng)育寶貝蛋的活動,就是要讓同學體會父母如何照顧自己,從小到現(xiàn)在這么大,不僅是關心而已,還需要長期的耐心。新鮮的蛋就像幼小的孩子容易受傷、容易碰壞,希望學生小心地去照顧,擁有一段關心和責任的體驗。學生使用新鮮的生雞蛋,將自己的寶貝蛋打扮一下,取個名字,寫上出生年月日。每天學生把生雞蛋帶至學校,放學后帶回家,如此連續(xù)一周,每天請老師在蛋殼上簽字。萬一雞蛋打破了,護蛋行動可終止或重新再來(由學生自行決定);顒咏Y束,學生有了當父母的體會,利用班隊課還進行了護蛋體驗交流,回家對父母說出自己的感想。
活動效果: 學生從“感恩父母”系列活動中體會到了父母把自己養(yǎng)育大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從小好好學習,聽從父母的教誨,學習之余要多關心父母,要用優(yōu)異的成績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二) 感恩老師老師為了學生的成長,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因為老師不僅賜予了學生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師們春風化雨式的教育,解開了學生成長路上的心結。主要做法:
1、教師節(jié),學生親手做一張賀卡,寫上祝福的話語送給老師。
2、交流贊美老師的話語。
3、學習名人尊師的例子,讀古今中外尊師的好書活動,在提高學生讀書的興趣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尊師的意識。
4、班隊課開展“感恩老師”演講比賽,全校還進行征文比賽:《給老師的一封信》。 活動效果: 學生從“感恩老師”系列活動中體會到了老師培養(yǎng)學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每一個學生的身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聽從老師的教誨,尊敬老師,以優(yōu)異的成績感謝老師的培育之恩。
(三)感恩同學
要學會對自己的同學感恩,因為每一個孩子要與同學相處,度過十多年的讀書生涯,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獲得歡樂和充實。 主要做法:
1、我為同學做一件事。
2、“今天我值日”活動。
3、寫一篇自己受同學幫助的事情。
4、給幫助自己的同學打電話,表達自己的感恩心情。
活動效果: 學生從“感恩同學”系列活動中體會到了同學之間的友情是多么的真誠,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是多么重要,與同學相處要有愛心,讓班級體充滿愛,讓每一個學生在愛心下健康成長。
(四)感恩母校
為推進感恩教育,讓每一位小學生從小都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我校在一年級開展了“感恩母校”教育活動。 主要做法:
1、我對老師說句話。要求每一位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對幼兒園老師說一句心里話或感謝的話語,感謝母校的培育之恩和老師的培養(yǎng)之情。
2、開展我為母校畫幅畫活動。
3、開展“我為母校添光彩”活動。
要求全體一年級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道路上,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里認真學習,刻苦鉆研,為母校爭光。 活動效果: 學生從“感恩母!毕盗谢顒又畜w會到了學校是自己成長的搖籃,應感激母校的培養(yǎng)。通過“感恩母校”系列活動,為社會推動感恩教育做出了典范。
(五)感恩社會
懂得感恩了,說明孩子長大了。學生能夠知道感恩父母,這是人生起碼的德行。懂得感恩是最基本的品德。感恩不是僅僅孝順父母,社會互助也屬于感恩的范疇。感恩可以延伸到社會的任何角落。我們的希望工程,大家?guī)鸵蝗说纳鐣季璧鹊。所以,感恩活動應該擴大范圍。 主要做法:
1、每一位學生為失學兒童或貧困兒童捐款,捐給希望工程。
2、與王港小學學生手拉手,每一位學生捐一些書給王港小學的學生。3、開展與王港小學學生結隊交朋友,互進課堂活動。
活動效果:
學生從“感恩社會”系列活動中體會到了我們感謝一切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也應去幫助一切需要我們幫助的人。這樣,我們的社會才充滿關愛。這一活動的開展,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使社會都來關注感恩教育。
通過“感恩”系列教育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體會到老師的辛勞,培養(yǎng)了學生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具體行動去感謝父母和每一位老師。通過“感恩”系列教育活動,使學生學會關心身邊的人。通過“感恩”系列教育活動,使學生明白了人的一生中應該感謝人很多,朋友、同學、親友、陌生人等等。正是有了關愛和感恩的心,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溫馨和美麗。
●投桃報李
出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從“木桃”到“瓊瑤”,只是一枚感謝的種子而已——緣于愛與被愛。這之間連接的不過是一份心意罷了。或許,木桃對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報之以瓊瑤,也未必就是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聲由衷的“感謝”吧。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原文是“涓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書面記載最早為清代的《增廣賢文·朱子家訓》,原為民間俗語,后清代朱用純編輯收錄,為教子醒世用。
●慈母之恩
唐代詩人孟郊曾寫下《游子吟》一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出自明朝《增廣賢文》一書,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yǎng)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銜環(huán)結草,以報恩德
結草與銜環(huán)都是古代報恩的傳說,出自《左傳》。前者講一個士大夫將其父的愛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愛妾已死去的父親為替女兒報恩,將地上野草纏成亂結,絆倒恩人的敵手;后者講有個兒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黃雀的性命,黃雀銜來白環(huán)四枚,聲言此環(huán)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潔白,身居高位。后將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生死不渝。明朝時馮夢龍在《醒世恒言》中寫道:大恩未報,刻刻于懷。銜環(huán)結草,生死不負。
●漂母的一飯之恩
韓信少年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拼命習武,卻仍然無以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饑一頓飽一頓;此吷嫌袀為人家漂洗紗絮的老婦人,人稱“漂母”,見韓信可憐,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天
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深受感動。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后始終沒忘漂母的一飯之恩,派人四處尋找,最后以千金相贈。
●知遇之恩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弦,鐘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巖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彈了起來。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鐘子期聽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二人因此結為知音,并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可第二年伯牙來會子期時,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傷感,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士為知己者死
這是春秋末期晉國著名刺客豫讓說的,強調感恩報恩。因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認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決心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第一次攻擊失敗以后,他用漆瘡爛身體,吞炭弄啞聲音,殘身苦形,使妻子不識,然后尋找接近趙襄子的時機。第二次行刺仍以失敗告終,但是被捕的豫讓說:“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義!彼埱筅w襄子借衣服讓他砍一刀。趙襄子脫下了貴族的華服,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然后伏劍自殺。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
感恩事例篇三:感恩故事集錦
架`其中一個人打了另個人一巴掌`那個人很傷心很傷心`于是他就在沙里寫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寫完后`他們繼續(xù)行走`他們來到一塊沼澤地里`那個人不小心睬到沼澤里面`另一個人不惜一切`拼了命地去救他`最后那個人得救了`他很高興很高興`于是拿了一塊石頭`在上面寫道:“今天我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一頭霧水`奇怪得問:“為什么我打了你一巴掌`你把它寫在沙里`而我救了你一命你卻把它刻在石頭上呢?`那個人笑了笑`回答道:“當別人對我有誤會`或者有什么對我不好的事`就應該把它記在最容易遺忘`最容易消失不見的地方`由風負責把它抹掉`而當朋友有恩與我`或者對我很好的話`就應該把它記在`盡管風吹雨打也忘不了~”
故事五:
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岑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并送了花圈,挽聯(lián)上寫著:“張伯岑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挽!睆埐」屎,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岑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并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1
2
發(fā)生在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震撼了人心,被救起的人心存感激,有的幫助救護人員救人,有的則在遠方默默祝福他們......
自幼便發(fā)奮圖強,立志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族的命運,改變祖國的命運。
憑著鍥而不舍的精神,彭成老師由一個三次中考落榜的農村孩子成為了一名遠洋油輪的海員,又由一名海員成為了江蘇省級電視臺的知名記者和導演,后來又通過艱苦努力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企業(yè)。一路走來,彭成老師從自身的成長經歷中感悟到: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有太多的人和太多的事值得感恩,人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一顆感恩的心!
為了搭建一個更為廣泛的平臺來回報社會,彭成老師致力于感恩教育在全國的推廣和普及,將感恩教育作為自己終身追求的事業(yè)和目標,并立志成為感恩教育終身推廣第一人。 3
荊楚網消息 (楚天都市報) (記者李劍軍 通訊員周華玲 姚武)受助一年多,沒有主動給資助者打過一次電話、寫過一封信,更沒有一句感謝的話,襄樊5名受助大學生的冷漠,逐漸讓資助者寒心。
去年8月,襄樊市總工會與該市女企業(yè)家協(xié)會聯(lián)合開展“金秋助學”活動,19位女企業(yè)家與22名貧困大學生結成幫扶對子,承諾4年內每人每年資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入學前,該市總工會給每名受助大學生及其家長發(fā)了一封信,希望他們抽空給資助者寫封信,匯報一下學習生活情況。
但
一年多來,部分受助大學生的表現(xiàn)令人失望,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未給資助者寫信,有一名男生倒是給資助者寫過一封短信,但信中只是一個勁地強調其家庭如何困難,希望資助者再次慷慨解囊,通篇連個“謝謝”都沒說,讓資助者心里很不是滋味。 今夏,該市總工會再次組織女企業(yè)家們捐贈時,部分女企業(yè)家表示“不愿再資助無情貧困生”,結果22名貧困大學生中只有17人再度獲得資助,共獲善款4.5萬元。
多年來為資助貧困生東奔西走、勞神費力的襄樊市總工會副主席周萍,為此十分尷尬,她感覺部分貧困生心理上“極度自尊又極度自卑”,缺乏一種正確對待他人和社會的“陽光心態(tài)”,有的學生竟自以為“成績好,獲資助是理所當然的”,缺乏起碼的感恩之心。
故事十七
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刻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并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 后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齊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這句成語就是出于這個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說: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很可貴的;到我們有能力時,應該重重地報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4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