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與教學的幾個問題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摘要:文章辨梳學界關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課程性質、教學目的、建設理論、創(chuàng)新形式和價值轉型上的認識誤區(qū),指出課程的本質屬性是意識形態(tài)性,教學目的在于培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綜合素質;“基礎”課有條件也有必要建立課程論和教學論;隱性課程和實踐教學相互溝通且緊密相關;課程未來的公民化價值轉型將有助于培育公民社會所需要的現(xiàn)代化、民主化和道德化的高素質公民。
關鍵詞:“基礎”課;課程樣態(tài);教學趨勢;價值轉型
中圖分類號:C-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1)03—0035—04
課程與教學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課程建設的中心命題,也是教育實施的關鍵問題。自形成并在全國統(tǒng)一實施以來,“基礎”課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課程管理者和教育主體對該課程和教學的認識不斷深化,認同度也不斷提高。但由于本課程形成和建設的時間尚短,課程在思想內容和理論系統(tǒng)上也具有很高的綜合性,因此,截止到目前,人們對該課程及其教學還有不少模糊認識。本文試就“基礎”課課程和教育的幾個問題加以討論,以期引起學界關注,更好地促進課程建設和教學創(chuàng)新。
一、關于“基礎”課的課程性質與教學目的
人們常把“基礎”課稱作政治課,把該課程的性質界定為政治性。這種看法其實并不準確,而且會給認識和理解該課程帶來不利影響。我們知道,當前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效應帶來了一種唯物質利益化和去政治化的情緒。把“基礎”課簡單地說成是政治課會導致人們因這種情緒而產(chǎn)生認識誤區(qū),認為該課程純屬時政宣傳課,教材也是不折不扣的政治教育宣傳材料,不值得下功夫學習和研究。這無疑會造成對“基礎”課及其教學的認知偏見,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課程的邊緣化。我們認為,對“基礎”課的課程性質應有一個更為完整和科學的理解。課程性質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指的是課程所具有的本質、屬性和特點。通常情況下,課程性質可以分為課程本質和一般課程屬性。政治課是對“基礎”課這一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反映黨和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課程之本質屬性的揭示,但不是對“基礎”課課程性質完整而準確的表述。嚴格說來,“基礎”課的本質屬性是意識形態(tài)性,即反映社會意識形態(tài)特別是倡導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相一致的核心價值觀的屬性。具體到“基礎”課來說,它倡導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人生價值和道德法紀觀念,從理論層面上傳播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稱該課程為政治課或者說它具有政治性是因為它具有代替黨和國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價值。但我們還應該看到,除去政治性以外,該課程還具有倡導社會歸化、面向現(xiàn)實生活、借助知識力量和實踐媒介來傳播與核心價值觀體系相輔相成的思想理論的屬性和特征,或者說,它具有社會性、生活性、思想性、知識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等課程性質,它們和政治性一樣,都在某個層面上揭示了“基礎”課的特征。因此,當談到“基礎”課的課程性質時,我們應當既把握其意識形態(tài)本質,同時又要看到它所具有的各種屬性,認識到它實際上是一門集納了多重屬性的綜合性國家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不能簡單地把課程性質說成是政治性。
“基礎”課的教學目的是什么,這似乎是一個不難回答的問題。從大的方面說,“基礎”課的教學目的與其所承載的教育目標聯(lián)系在一起,旨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從小的方面說,教學目的在于傳授給學生一定的知識、思想和價值理念,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和綜合政治素質。我們認為,“基礎”課的教學目的由課程性質和教育目標決定,教學過程中是側重知識技能還是側重思想價值教育也取決于課程性質和教育目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對“基礎”課的定位是“開展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體現(xiàn)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和時代精神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睆闹幸部梢钥闯觯盎A”課的實質是育人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具有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合格人才,而并非培養(yǎng)學生某一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但是,由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因素組成的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不能單憑灌輸來養(yǎng)成,而必須通過包含意識形態(tài)性的知識和理論等信息傳遞才能鞏固,因此可以說,“基礎”課的教育目標和教學目的都是育人教育,但其實現(xiàn)途徑則是理論教育和知識教育。在形形色色的社會政治和文化思潮中,各種人生觀和價值觀及其理論學說層出不窮、莫衷一是!盎A”課的教學目的就是為了進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實現(xiàn)黨和國家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思維方法的社會主義合格人才。
二、關于“基礎”課的課程論和教學論
課程論和教學論是教育科學中兩個既相互獨立又密切相關的學術范疇與研究領域,分別代表了關于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的思想探索和理論研究成果。經(jīng)過長期的研究和探索,課程論和教學論在國內外教育科學領域中已經(jīng)成長為相對成熟和繁榮的分支學科,而且已經(jīng)作為方法論和研究范式應用到教育學之外的其他學科門類中!盎A”課能否產(chǎn)生以及有無必要創(chuàng)造自己的課程論和教學論,這是影響和制約該課程建設和發(fā)展理念的瓶頸性問題。目前有人認為作為意識形態(tài)課程的“基礎”課因為受到政治環(huán)境和政治發(fā)展的影響而不能產(chǎn)生獨立的課程論和教學論,也有人認為它不需要自身的課程論和教學論。我們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是不正確的,對于“基礎”課的發(fā)展建設和教育教學也很不利。質疑“基礎”課形成自己的課程論和教學論的聲音,其中心思想是對該課程是否具有意識形態(tài)制約下的知識科學性和思想學理性表示懷疑。我們知道,“基礎”課是意識形態(tài)課程,但教育和學校教學中的所有課程都不能完全擺脫意識形態(tài)直接的或間接的影響。事實上,不僅大量課程知識的正式內容受到一致認同的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而且意識形態(tài)課程本身也包含著知識與方法的再生產(chǎn)。美國意識形態(tài)課程論專家邁克爾·阿普爾指出:“課程領域本身已經(jīng)限制了自己的意識形式,以至于以大量正;顒幽J綖榛A的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假設隱藏于學生在學校的活動模式之中”!盎A”課一方面肩負著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任務,但另一方面,不論是課程內涵還是教學內容,它都集納了多學科的理論作為其思想基礎和理論支撐。在一定程度上說,“基礎”課是融合了多學科思想和理論的綜合課程,它所反映的意識形態(tài)思想和政治社會價值并不排斥科學理性,相反,“基礎”課在其思想內容中所采用的政治、社會和人生等方面的理論,揭示的恰恰是社會以及人的存在、行為、發(fā)展和實踐的規(guī)律,并不缺乏科學性和真理性。而且,對這種規(guī)律性的存在和發(fā)展變化,將會隨著“基礎”課所代表的思想政治實踐的深化而更需要揭
相關熱詞搜索:幾個問題 法律基礎 課程 思想道德修養(yǎng) 教學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