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之炎:沒有地戲就等于沒有生命】 生命這出戲
發(fā)布時間:2020-02-12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屯堡人特別鐘愛地戲,他們通過地戲表演,表達對祖先的一種追憶。他們面罩青紗、額頂面具、腰圍戰(zhàn)袍、背插戰(zhàn)旗、手執(zhí)刀槍,在咚咚鑼鼓聲中通過唱、念、打、殺、拼、刺等動作,形象地再現(xiàn)了屯堡族群古老的生活方式和軍旅生涯,同時也形成了屯堡人忠、義、勇等道德倫理價值觀的傳遞。顧之炎是他們中的代表。
“地戲?那是文化人的叫法,在這里我們叫‘跳神’。”
“我們家是地戲世家,從曾祖父到我的孫子,都‘跳神’!
在安順市九溪村,當?shù)亍皣壹壏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顧之炎一談起地戲來,就雙目??有神,興頭十足。雖已年過七旬,比劃起動作來依然神氣十足。
顧之炎的老伴在一旁說,近段時間他身體有些不適,但只要提起地戲,他渾身上下就來勁,像重新被灌注了一股精氣神似的。
九溪村的地戲名人
九溪村是安順市最大的屯堡自然村寨。據(jù)當?shù)厝私榻B,九溪村因坐落在九溪匯流的河邊而得名,有一千余戶人家,因此這里又被人稱為“千戶屯堡”。
九溪的地戲藝術(shù)源遠流長,據(jù)《續(xù)修安順府志》載:“黔中民眾來自外省,當草莽開辟之后,多習于安逸,積之既久,武備漸廢,太平豈能長保?識者憂之。于是乃有跳神之舉,借以演習武事,不使生疏,含有養(yǎng)兵于農(nóng)之深意。迄今安順境內(nèi),盛行不衰!
借以演習武事的地戲,由原始的儺舞、軍儺演變而來,集演戲、祭祀、娛樂為一體,幾乎與屯堡村寨共存至今。九溪現(xiàn)存地戲三堂,分別為:五虎平南(原為郭子儀征西)、封神演義、四馬投唐(即隋唐演義)。
九溪地戲傳承人顧之炎,從小出身于農(nóng)家,在他9歲時,母親離世,家庭生活日益困難,才上小學二年級的他只得輟學,到煤廠挖煤,賺取微薄的工資。
也許,正是嘗盡生活的甘苦,才磨練出顧之炎堅韌的品格。之后,他到貴陽打過工,還先后擔任過貴陽一家黃磷開發(fā)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和九溪村的支部書記。這兩年,他則擔任起屯堡文化研究會的會長,一直為弘揚屯堡文化和地戲藝術(shù)不遺余力。
在九溪村民的心目中,顧之炎有幾個特點:廣交人緣、善于經(jīng)營的生意好手;精明能干、熱心助人的村干部和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管理者。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形神俱佳的地戲表演。
顧之炎15歲就參加地戲班,師從地戲班楊炳清。他說:“我從小就很喜愛地戲。當時的屯堡村寨非常推崇地戲,只要誰家有人會跳地戲,便說明這家人很有文化,這個家庭在村里的地位就能提高,受到人們的尊敬!
據(jù)村民們介紹,顧之炎表演地戲,不僅在手式和動作方面與師傅楊炳清相媲美,而且還能通過唱腔的變換表現(xiàn)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有一次他在扮演秦叔寶哭義兄單雄信這場戲時,唱腔完全表達出了人物內(nèi)心的悲傷,在場的許多觀眾都流下了眼淚。
一次,一個婦女從井邊挑著一桶水回家,正遇上顧之炎在表演地戲,一下子被他的表演吸引住,停下來挑著水看戲,桶里的水一點一滴地漏著,結(jié)果水漏完了,婦女也渾然不覺。
顧之炎說:“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觀眾隨著我的表演或悲、或喜、或怒、或哀,從他們的臉上和眼神里我看到了感動。那是對我表演的認可,是對我最高的評價。”
現(xiàn)在,在顧之炎的率領下,九溪村已有20多個年輕人成為固定的表演人員,同時還組建了“百人地戲表演團”。
“地戲教授”頭銜的由來
關于顧之炎“地戲教授”頭銜的由來,有這樣一段佳話:
1995年,從北京師范大學來了一位老學者,在顧之炎家住了下來,每天讓他唱《四馬投唐》,還叫他把地戲團隊集合起來表演。那《四馬投唐》豈是一時半會兒演得完的?一個星期,才算把戲大略地演了一遍。
那老學者又是寫又是畫地記下好幾大本筆記,走的時候?qū)︻欀渍f:“顧老師,您演的這戲可是古人留下的寶貝呀,它就像你們貴州龍的化石一樣老啦,甭說在咱中國,就是世界上都難尋呢!叫九溪的后生們都來學戲,好好把它傳下去,千萬別荒廢掉了!”說完這番話,老學者就回北京去了。
一個月后,顧之炎收到一封來自北京的信,信上說,“承蒙著名教授鐘敬文的推薦,特聘請您擔任我校名譽教授,希望您接受為盼。另,隨信寄去路費××元,誠邀顧教授不辭辛苦,到本校為研究生及外國留學生講學”。顧之炎這才知道,那老學者原來就是我國著名的民俗學家鐘敬文,這次特邀他到北京師范大學給外國留學生介紹東方文化瑰寶、有著“中國戲劇活化石”之稱的安順地戲。
顧之炎心想,難得人家這番好心請我,又是來信又是寄錢的。于是,顧之炎收拾起行李,第二天便搭車去貴陽,再轉(zhuǎn)乘了三天的火車到了北京,找到北京師范大學。
據(jù)說聽課的學生都是一些專家和碩士生、博士生,還有一些國外的留學生。顧教授叫人把鑼和鼓擺在學校的操場上,拉開架勢,敲起了開場鑼鼓。奇怪的是,那鑼鼓在田地里敲的時候并不覺得響,怎么一到了這城里就響得炸耳?
敲著響著,跑來學校的幾個警衛(wèi),對顧之炎吆喝說:“哪里來的賣藝的,跑到這里來搗亂!”其中一個警衛(wèi)拿起顧之炎的鑼鼓就要往外丟,還執(zhí)意要將他趕出校門。鐘教授一見,趕緊制止:“別胡來,這是我請來的貴州老藝人!本l(wèi)見狀連忙道歉,這才將一場風波平息下來。顧之炎此次在北京上了三堂課,又被一家劇院請去表演。
回到九溪村,全村男女老少都跑來顧之炎家里,聽他說在北京的風光事。老人們說,這下顧之炎可是光宗耀祖啦,以后,說不定還會演到外國去哩。還真被這話言中了。第二年,省里就派顧之炎帶地戲團隊到韓國演出。這一趟,又讓顧之炎大開眼界,知道了屯堡人的地戲不僅是中國的寶貝,外國人也把它看成是寶貝呢。
顧之炎的地戲獨白
從1986年屯堡地戲登上號稱“世界藝術(shù)之都”的巴黎舞臺名噪世界起,“戲劇活化石”的文化價值立即讓這朵深山里的藝術(shù)奇葩聲名大振。如今,地戲已不僅僅是一項屯堡人自己娛神娛人的鄉(xiāng)間藝術(shù)。
地戲這項活動包含了人類學、歷史學、民俗學、戲劇學、社會學等內(nèi)容,對研究屯堡人600多年的歷史文化,理解屯堡人的生活方式、精神世界都有重要意義。
有不少專家、學者、媒體工作者、游客對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地戲帶著問號和驚奇,對它進行了連續(xù)不斷的考察、研究、報道和闡釋。然而,就一門有著豐富內(nèi)涵的民間藝術(shù)來說,其中蘊藏的意義,遠遠不如地戲傳承人自己的獨白精彩:
“哪樣地戲哦,我們是‘跳神’。”
“不敬山神,不敬水神,不敬灶神,日子咋會過得安穩(wěn)嘛!”
“你看秦叔寶不是神仙下凡啊!相傳關羽走到哪里,哪里就可以四季平安。”
“四大經(jīng)典中,我們不跳《水滸》,那是武俠造反戲;不跳《西游記》,那是佛家神話戲;不跳《紅樓夢》,那是兒女言情戲;要跳只能跳《三國演義》,這是歷史戲,里邊講的全是忠義愛國。我們只演征戰(zhàn)戲!
據(jù)顧之炎介紹,屯堡人特別鐘愛地戲,他們通過地戲表演,表達對祖先的一種歷史記憶。他們面罩青紗、額頂面具、腰圍戰(zhàn)袍、背插戰(zhàn)旗、手執(zhí)刀槍,在咚咚鑼鼓聲中通過唱、念、打、殺、拼、刺等動作,形象地再現(xiàn)了屯堡族群古老的生活方式和軍旅生涯,同時也形成了屯堡人忠、義、勇等道德倫理價值觀的傳遞。
地戲的內(nèi)容全是武戲,不演反戲,沒有言情戲,劇情的發(fā)展只能是正方打敗反方。當?shù)卮迕癫徽J可地戲是一種巫儺活動,他們扮演的角色均是歷代杰出的帝王將相和忠烈武士。對此,錢理群先生分析說:“這是屯堡文化精神的核心組成部分,它構(gòu)建了一個建立在虛擬歷史觀上的一套國家至上、忠孝為本的民間意識形態(tài)。而突出忠的觀念與強調(diào)國家意識,都反映了屯堡人的‘正統(tǒng)國家武士’的身份認同。這也是地戲不同于其他民間戲曲的特點所在。”
如今,作為一種折射著屯堡人族群精神和祖先歷史的藝術(shù)載體,在年復一年的民俗節(jié)日中,屯堡人通過地戲這一獨特的戲劇藝術(shù),一次次把英雄的故事不斷演繹傳唱,緬懷祖先曾經(jīng)開拓疆場、屯邊戍守的輝煌歷史。
采訪結(jié)束時,顧之炎說了這樣一句話:“地戲和人的生命一樣,你對它有多珍惜,它便有多珍貴。對于屯堡人來說,沒有地戲,就等于沒有了生命!
相關熱詞搜索:就等于 生命 顧之炎:沒有地戲就等于沒有生命 沒有什么等于沒有生命 沒有什么等于失去生命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