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線上的困惑] 斑馬線圖片
發(fā)布時間:2020-02-25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六,長期生活在北京的德國藝術家茶拓筆走在望京居住區(qū)的街頭,他正在這一帶尋找文具店。他在人行道上步行,沿途關注文具店。經(jīng)過一個路口,他剛走了一半斑馬線,一輛出租車突然從他左邊以約60公里的時速開過來。茶拓筆以為司機會因為斑馬線而停下來,至少放慢速度,于是繼續(xù)往前走;其結果卻是片刻之前還在幾米開外的出租車竟毫無顧忌地沖到他的腳跟兒邊。作為一名同時擁有德國和中國兩本駕照的人來說,他熟悉兩國的交通法規(guī),無論按哪國的規(guī)矩,機動車都應該照顧到斑馬線的標識。
站在斑馬線上的茶拓筆震驚于自己受到的無禮激怒,他踢了出租車一腳,吼道:你要撞死我啊?事后茶拓筆回想這一幕,覺得驚心動魄:“我覺得自己遭遇了此生中最為危險的時刻!笨稍愀獾氖逻沒有結束,出租車居然停了下來,本想等著出租司機給出什么理由來道歉的茶拓筆得到的卻是問候他母親的臟話,這令他全身原本快要平靜下來的血液再次翻涌了上來――他實在無法接受,這樣一出“斑馬線上的受襲”怎么會跟自己遠在德國的母親扯上了關系。最后雙方拉扯到了警局,例行公事的處理方式無法叫人滿意,不夠真誠的道歉也難以改變雙方各執(zhí)一詞的態(tài)度,但總算,這件事情不了了之地收場了。
在茶拓筆的意識里,人的生命與車輛的劃傷相比孰輕孰重,答案自不待言。而在與出租車的爭執(zhí)中,聽到最多的句子卻是“你要賠償我車的損失”,這讓他覺得異常諷刺――生命和鮮血似乎都比不上車皮劃傷或者汽油損失來得重要。
茶拓筆在北京已經(jīng)生活了兩年半了,幾乎每天開車,也曾作為路人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他看到過不止一次驚心動魄的事情:有推著輪椅出現(xiàn)在高速公路上的,有夏天躺在馬路上借樹蔭納涼的,還有一些母親懷抱著小生命坐在車里卻不系安全帶的……茶拓筆很想告訴她,如果有事故發(fā)生,她的小孩將以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被拋到14米開外,沒有人忍心去設想那些傷心的場景和母親們哭泣的樣子。
在德國,斑馬線上車輛慢行和禮讓行人是交通法規(guī)里最基本的規(guī)定,而在北京的生存之道是,過馬路的時候親朋好友必須不斷地互相提醒“小心!有車!”歌德學院北京分院語言部的老師史霏在北京已經(jīng)生活了四年,她與茶拓筆有著相似的感慨:在中國必須非常小心斑馬線上的車輛,因為沒有車輛會禮讓行人,斑馬線對司機們來說毫無意義。但在一年之前的奧運會期間,史霏居然兩次在斑馬線上遇到車輛停下來示意等她先行,這讓她驚喜不已,“我都已經(jīng)習慣在車輛前停下了腳步,可它卻也停了下來!”遺憾的是這樣的狀況并沒有維持多久,斑馬線上的司機們又恢復了之前的強勢。
張燕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歌德學院工作之前曾在德國學習,也游歷了歐洲好多國家,回到北京之后的她毫不費力地“自動換擋”,便進入了原來的行路狀態(tài),但每每站在斑馬線上等待綠燈的時候,總也避免不了這樣的尷尬:要想穿越有綠燈的斑馬線最難,因為右拐的汽車一輛接一輛、馬不停蹄地往前趕,那些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行人會難過地發(fā)現(xiàn),即便苦等綠燈紅燈交替更迭十次,你都無法穿越。
究竟是什么導致了我們在斑馬線上有那么多的困惑?都是司機的責任?還是行人的習慣不好?或者是交通法規(guī)出了什么問題?史霏說,她對中國的交通法規(guī)細則了解得并不多,但是聽說過這么一條:如果行人與機動車輛之間發(fā)生了事故,責任總在車輛這邊,這一點是前些年被人們激烈討論過的話題。她也聽說有的交通案件的肇事者甚至牽動整個家庭賠付動輒上百萬元的賠償。“我覺得除了法規(guī)的完善,對大家安全意識的教育,以及事故發(fā)生之后的應急措施,如何把傷者迅速送進醫(yī)院挽救生命等等,這些都是比對肇事者進行嚴厲處罰更重要的東西。”
而荼拓筆的建議更具體,也更富視覺沖擊力,斑馬線旁的立牌非得專設為紅色,才足以警示車輛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區(qū)域慢行,因為斑馬線就意味著――一個對于行人、殘疾人士和寵物來說都可以穿行的安全地帶。
相關熱詞搜索:線上 斑馬 困惑 斑馬線上的困惑 斑馬線掉頭扣分嗎 掉頭要過斑馬線嗎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