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榮:丘吉爾、小布什對比評傳
發(fā)布時間:2020-06-13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溫斯頓•丘吉爾,出身于一個不怎么景氣的貴族家庭,用時髦的話來說,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如果將他的家譜一直往前追的話,他的家族和相當多的英格蘭貴族家庭一樣,曾經(jīng)有過那么一段令人嘆為觀止的輝煌。從祖輩以來,偉大的約翰•丘吉爾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中被人民擁戴為救星,后代當中有一個被封為馬保羅夫公爵,此后又有一個被封為神圣羅馬帝國的王子。
再往后,他的家族中還有人同征服者威廉一世并肩作戰(zhàn),一起著稱于世。但在溫斯頓出生之時,英格蘭已經(jīng)在議會改革方面完成了一系列大的動作,顯示出與時俱進的風范和緊迫感。動作之大可從其結果來判定:選民人數(shù)從一百萬增至四百萬,那些有其名無其實的腐敗選區(qū)遭到了清洗,并根據(jù)商業(yè)和土地利益的要求重新作了調整。這可能是導致溫斯頓的父親倫道夫勛爵(溫斯頓經(jīng)常聽人稱其父為保守黨的“老一伙”)的政治生命短暫并且不怎么光彩的更深刻原因。據(jù)說,有人問起倫道夫勛爵所倡導的“保守黨民主”究竟所指為何,其父答曰:“說實在的,我也不清楚!碑斎藛柶饎拙羲馨咽种械臋嗔猿侄嗑玫臅r候,答曰:“六個月,我希望。”眾所周知,這恰好也是古羅馬人民所能容忍于獨裁官的最長期限。真實的情況是,在這個期限到來之前,勛爵就倉皇交出了權力。
一般而論,對于一個政治家所能取得的成就來說,部分是由于其出身,部分是由于其天賦,部分是由于其所受的教育。假如沒有某種天賦——杰出的天生能力,并伴有利用這種能力的氣質——他就不可能構想出其偉大計劃或實現(xiàn)這些計劃。假如出身不好,他的機會就會大受限制,其成就的特點就會大為不同。假如沒有教育,也就很難指望他認清楚他正在從事的事業(yè)的性質。就出身而論,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倫道夫勛爵留給溫斯頓的與其說是一筆可貴的遺產(chǎn),倒不如說是一個包袱,人們一般也認為,他有義務重振家族的輝煌,而父親并不能給他提供什么支持,父親幾乎沒有理會過溫斯頓,直到倫道夫勛爵因梅毒去世那天,父親在兒子的心目中仍然只是一個“遙遠和理想化”的形象。正如溫斯頓在他后來的《生死戰(zhàn)》中所說:“名人通常都有不幸的童年。早年生活環(huán)境的重壓、苦難的創(chuàng)痛、輕蔑和嘲諷會喚起明確的目標和堅韌的天賦,沒有它,偉大的行動難以成功。”當溫斯頓長大成人之時,他終于為能夠擺脫家庭的陰影、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實現(xiàn)自己的雄心壯志而長出了一口氣。因此,在溫斯頓的大業(yè)中,天賦和教育就不可避免地占據(jù)了突出的地位。在古羅馬,人們習慣于稱呼那些并非出于名門、而是憑借本人成就在仕途創(chuàng)造杰出的人為“新人”,我們也可以恰如其分地這樣來稱呼溫斯頓。
我們一般所謂的教育在溫斯頓身上并沒有產(chǎn)生什么影響,毋寧說在著名的貴族學校哈羅中學,他所接受的教育更激發(fā)了他不隨潮流的獨立天性。他曾在校報《哈羅人》上發(fā)表文章尖刻攻擊這所學校的“陰郁氣氛”以及各種管理方式的“陳舊丑陋”。盡管溫斯頓是匿名“真理”發(fā)表的這篇東西,校長還是怒氣沖沖地把溫斯頓叫到自己的房間:“由于《哈羅人》中的文章是匿名的,我不會追查是誰寫的。但如果更多同樣性質的事情出現(xiàn),我會忍痛鞭打你以盡我的職責!毙iL的這段話使溫斯頓意識到了寫文章要用真名的重要性。當溫斯頓后來真的因此遭受了一段鞭打之時,他告訴懲罰他的人:“我將會是一個比你偉大的人,”這句話的代價是他又挨了兩個耳光。
很明顯,少年時代的溫斯頓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獨立、躁動、頑強、挑戰(zhàn)的性格。他周圍的貴族子弟認為他是一個自我吹噓、偏執(zhí)傲慢的無賴。他則以咆哮回敬他們:“有一天,當你們還是無名小卒的時候,我會成為偉人,并將你們踏得粉碎。”在哈羅,溫斯頓走的是自己的路。1892年12月,也就是溫斯頓從哈羅畢業(yè)之時,有人注意到溫斯頓沒有吃例行的“告別早餐”就匆匆離開了哈羅,一個人坐著馬車去了火車站,他急于擺脫那些老師們曾強加于他的專橫的約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溫斯頓走上了履行他的諾言的歷程——成為一個偉人。
作為一篇評傳,很難對溫斯頓的這段經(jīng)歷給出確定的估價。但就其日后的大業(yè)觀之,我們有理由作如下推測:少年時代的溫斯頓已經(jīng)知道或者意識到了舊式的英國教育引以為自豪的東西——把美德和德行本身當作目的——的弱點,而這種東西僅僅是以對古老生活方式的偏愛為基礎而存在的。對溫斯頓來說,這種傳統(tǒng)德性與其說是教育的結果,還不如說是通過贊揚和懲罰而強行灌輸?shù)劫F族中去的。如此產(chǎn)生的感情是經(jīng)不住誘惑的,因為除了對這種德性自身的信仰之外,這種德性沒有其他的基礎。在哈羅,溫斯頓總是極力違反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或者隨意作出最鹵莽的大膽行為,作出少年英雄主義的壯舉。有兩次玩游戲時,他鋌而走險,從幾十米的高處跳下,幾乎喪命。另有一次溫斯頓跑到風鼓浪動的湖中游泳,“幾乎已經(jīng)喪了命”。他對自己的愚勇有一個現(xiàn)成的解釋。此前,他曾被同學打過來的板球嚇得跑到樹后面躲起來,他為自己的“怯弱”感到羞愧,決心不再讓同樣的事情發(fā)生。他在體質上不具備傳統(tǒng)英雄的特征,但他迫使自己扮演這一角色!拔易畲蟮囊靶木褪羌鼻蝎@得勇敢的名聲!睖厮诡D叫喊著。在他的小說《薩佛羅拉》中,他虛構的英雄薩佛羅拉問道:“你渴望勇敢的聲譽嗎?”回答是:“你必須拿你的生命冒險!
他確實也這么行動了。溫斯頓并不僅僅滿足于勇敢的行動,他也想要所有的人都知道他的勇敢,并為之喝彩。他帶家里的女仆游覽哈羅中學就是一個例子,要知道,在當時,甚至沒有幾個學生敢于讓自己的母親拜訪哈羅。我們不禁懷疑:在后來作為政治家的道路上,溫斯頓會不會以同樣的手法,為自己建造一座人為的“林肯式的小木屋”呢?但不管怎么說,在溫斯頓的童年生活中,這為名叫埃佛雷斯特的女仆所起的作用遠遠超過了溫斯頓的父母。她非常慈善和細心地勸戒并照顧了童年時代的溫斯頓,從她病重到死去期間,少年溫斯頓為她花去了所有的積蓄。死后,她墓地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花束相信也是溫斯頓所為,因為她在世之時唯一可能的親人只有溫斯頓。她是感激溫斯頓的,在同樣的意義上,溫斯頓也是感激她的。這種相互感激的場面在溫斯頓謝去首相職位后再現(xiàn)了:英國的普通人民感激溫斯頓,他帶領英國走過危難;
溫斯頓也同樣地感激英國人民,不管他的行為如何不可理解,也不管人們如何挑剔于他,人民都從來沒想過放棄溫斯頓。
很難說溫斯頓是不是個民主主義者,但他的努力的確證成了彌爾頓式的德性的偉大和眼光的銳利——“為英國人民聲辯!”“或許是愚蠢,”溫斯頓后來承認,“但我的冒險是為了得到最高的獎賞,聽說沒有絕對勇敢和絕對高貴的行為。所以,沒有這條通道,情形就會完全不同!
顯然,榮耀和勇氣并不是溫斯頓引以為然的東西,而是他想加以證明的東西。他實際上是建議貴族們別再為美德而追求美德,而是為報償而追求美德,就象漢密爾頓在《聯(lián)邦黨人文集》第39篇中所說:政治家所追求的乃是“不朽的名聲”。恰恰是考慮到溫斯頓的政治家之旅,我們也不禁猜測,他是不是通過讓人們首先注意到威脅到德性的各種可能的誘惑,而盡可能地預防這些誘惑的威脅呢?但嚴肅的問題依然存在:溫斯頓顯得更象是一個腐蝕者,而不是改革家!就象一位諷刺詩人所刻畫的那樣:
“這個紅頭發(fā)的家伙,臉色蒼白,尖刻又刺人,
眼睛里閃爍著輕蔑的光芒,
死后到陰曹,也要被冥后推回陽間!
事實上,溫斯頓在英國政壇一直也沒能改變人們對他的這種印象——“一個放大了的頑童”;蛟S,他根本就不打算改變人們的印象。克萊門汀,他的妻子,曾以首相夫人的身份勸告他說:“政治家的行為當讓常人容易理解。”溫斯頓對這一勸告表現(xiàn)出十足的惱火。無論如何,溫斯頓是要堅持他自己的道路了。他以吉本的話作為他青年時期的小說《薩佛羅拉》的結尾:“歷史……不過是記錄人類的犯罪、愚蠢和不幸!钡粋值得關注的情況是:溫斯頓在哈羅時候,最喜歡或者說唯一喜歡的科目正是“歷史”!端_佛羅拉》沒什么文學上的價值。小說采用了鬧劇式的結構,人物特征不足采信,對話虛假做作。但他說出了溫斯頓的一切:他對輝格黨的信仰、從國外回來建立民主、對政治全力以赴、赤裸裸的野心、對修辭和演講力量的陶醉,——
“他的激情、他的情感、他那與七千聽眾交流時的真正的靈魂;
它們互相激勵著。”擺在薩佛羅拉房子里的書正是溫斯頓讀過的書:《金銀島》、《所羅門王的寶庫》(他讀了十二遍,據(jù)他表妹說,溫斯頓相信里面的情節(jié)都是真的)、格蘭特的《美國內戰(zhàn)史》,他還大本大本地背誦彌爾頓、麥考萊的詩歌和散文;
當然,也少不了柏拉圖的《理想國》、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薩佛羅拉是個煙鬼,喜歡馬球,不喜歡跳舞(溫斯頓也一直對跳舞的意義何在表示無法理解,這一點常被人引為笑談)。在緊要關頭,他卻打瞌睡(這一點也反映出溫斯頓后來對斯大林和蘇聯(lián)所表現(xiàn)出的令人難以理解的遲鈍),早晨他躺在床上看信!跋笤S多高度興奮的人一樣”,薩佛羅拉渴望贊美和同情。他是一個孤獨的人,很少有親近的朋友。受情緒沮喪的困擾。他對早死有強烈的預感。他的宗教觀“僅僅是規(guī)則的大雜燴;
很少重復,幾乎不可理解,從沒人研究過。最后,他希望他能象紳士那樣履行職責!彼_佛羅拉非常勇敢,甚至在面對炮火時也不計后果:“我向命運揮揮帽子,”他叫喊著。關于薩佛羅拉的家庭背景,我們知道得很少,只知道他出身高貴,受到他那慈善而忠誠的保姆的照顧。書中沒有提及薩佛羅拉的父母。
這是一個佛洛伊德的故事嗎?這恐怕不好多說。不過有一點很清楚:薩佛羅拉,一個魅力十足的演說家,一個有超凡本領的民粹主義政治家,是個被無情地驅使著走向命運的人,他的命運是在危難時刻挽救國家,不管他自己是否愿意。這就是溫斯頓在青年時代虛構的世界。這一世界幾乎完整地溶入溫斯頓日后的經(jīng)歷當中。在20世紀的第一個年頭,溫斯頓獲得議員的席位,他準備超越他小說中想象的英雄。
到目前為止,或者就我們的直接分辨能力而言,溫斯頓在仕途上的最大推動力量和支撐力量來自他的辯才。辯才似乎是他的第二天性,他的議會辯論中所具備的魅力十足,以至于有人抱怨說:“不是丘吉爾在支配言辭,而是言辭整個主宰了丘吉爾。”也就是說,辯才似乎成了他的第一天性。就其演講所表現(xiàn)出的說服力和煽動力而論,正如一位作者所指出的,他“足勘最偉大的演說家之列,丘吉爾是英國的德摩斯提尼,德摩斯提尼是雅典的丘吉爾。”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溫斯頓的談話都充斥了感染力。比如:在談到對拉丁文的厭惡時,他說:“除了寫寫字母之外,別指望我做更多的事情!碑斈慷脽o吃無住的貧民四處游蕩時,他希望議會重新考慮谷物的分配辦法,他的開場白是:“同胞們,跟肚皮爭辯確是一件難事,因為它沒有耳朵!痹谝淮喂娂瘯系难葜v結束之后,他嘟囔著說:“真是奇怪,說服三萬人比說服一個人還要容易!保ú贿^我記得,這句話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有一字不差的記載,記憶力確實是溫斯頓值得引以自豪的另一項本領。┰谒诙握乒芎\娛聞諘r,一位勛爵的子弟經(jīng)人引薦前來求職,溫斯頓看了之后就先說話了:“他由喉管一直到下身,全部獻給了大肚皮,這么一副身材怎么能為國家效力呢。”對另一個大事吃喝的紈绔子弟,他說:“請允許我深表歉意,我不能和一個牙床比心房還靈敏的人共事!保ㄎ覀儜岩桑瑴厮诡D是不是在兌現(xiàn)他在哈羅中學時的諾言呢?)戰(zhàn)爭期間,溫斯頓深為德軍將領的能力所懾服,而對蒙哥馬利,他評論說:“除非給他十三個軍團,否則他不敢往前移動。”
但無論如何,溫斯頓深知,作為一個“新人”,他在議會的成敗最終取決于他的言詞能否說服選民、他的見解能否打動選民,或者說得不好聽一些,取決于他能否討好選民。至少,溫斯頓明白,在說服與討好、甚至撒謊欺騙之間,沒有一條固定的、人人可分辨的界線。在《馬爾巴勒》中,溫斯頓記載說:“上院的第二次辯論引出了馬爾巴勒在議會上最讓人難忘的表演。盡管他已知道什么是應該干的,什么是他想干的,但他的辯論是變化多端的。象在戰(zhàn)場是一樣,他確實很快地改變了方向,在他的對手面前張開了一個策略網(wǎng)。他使坦率為虛假服務,而且,假裝不情愿地脫口說出了全部真像,他使他的攻擊者犯下了十足的、莫名其妙的錯誤。在一種不可能是完全裝出來的感情沖動下,他透露了戰(zhàn)爭政策。他不僅引起了反對黨的誤解,也引起了整個上院的誤解。同時,他在引起國外敵人產(chǎn)生誤解方面也起了作用,因為這次辯論是公開的。因此,他按照自己的想象為正確的戰(zhàn)略和共同的利益而行動。他的斗爭環(huán)境使他習慣于不斷地為了朋友本身的利益而欺騙朋友,(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為了敵人的痛苦而欺騙敵人。但是,他在議會辯論這一陌生的環(huán)境中構思并完成這一特殊策略的速度和從容不迫,向我們展現(xiàn)了他狡猾但卻善良的靈魂深處的某些隱秘。”
無疑,馬爾巴勒的這次表演交織了馬基雅維力的難題:政治家是民主的敵人,還是民主的朋友?
如何界定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敵人呢?以及我們最直接關心的問題:馬爾巴勒是溫斯頓嗎?
顯然,掩飾不可能成為道德準則;
不過,對崇高事業(yè)中的掩飾和一般的欺騙不加區(qū)分的道德,其最終的結果就是徒勞地尋找善惡界線的自由主義,就象我們今天經(jīng)常做的那樣。溫斯頓事實上承認:在他的智慮中有一種非常微妙的德性,從其在心靈中的至高地位出發(fā)激勵其他美德。在政治當中,他違背誠實的道德要求,以最終捍衛(wèi)更高的東西,他不認為單純的道德是最高的德性。
在古羅馬,愷撒的辯才同他的武功同樣著稱;
奧古斯都也可入當世大演說家之列;
后來的撒貝留斯,雖然以“沉默”為主要手段,但根據(jù)塔西佗的記載,他必要時的演說也勘稱華章;
而到了暴君尼祿,則只能企求他的老師塞涅卡為他寫講稿,而他的任務就是念稿子。在英國,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和健全的法制,也許能把大量良才吸收到國家的立法機構當中,但你無法阻止庸才在議會里高談闊論、招搖過市。英國人自己也看慣了他們國會的活動,遇到拙略的發(fā)言能耐心聽下去。他們甘心忍受這種病痛,因為他們的經(jīng)驗告訴他們這是無法根除的。但國會的辯論因為其聽眾之廣,激活并不斷刷新著全民族的政治意識和政治感覺,也使普通人具備了雖然模糊但不可或缺的政治判斷力。同時也在不知覺中,加強了公民和國家之間的聯(lián)系,和缺少了這些東西的國家相比,在英國,人民和國家之間洋溢著遠為活潑的氣象。
關于辯才,正如普魯塔克所評論:“一個不愿默默無聞、投置閑散的人正可利用這一工具,來完成一些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高貴的事業(yè)!睖厮诡D來自一個小地方,生活方式上還具有很濃的鄉(xiāng)土味道,就徑直投身到于茫無邊際的英國宦海之中。當時的英國政壇正處在一場不易為人察覺、但卻帶有根本性的轉變當中,象他父親那樣的“老一伙”,那種維多利亞式的衛(wèi)道士基本上已是昨日黃花,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一批現(xiàn)代政客。這些人的背后都有黨派利益作為支撐。他們自己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派系利益的代言人。而溫斯頓不屬于任何派系,沒有可為之辯護的集團利益。他單槍匹馬、仗義執(zhí)言。這反而使他獲得了最令人佩服的力量,加強了他思想的作用,加重了他言辭的分量,盡管也惹惱了或者得罪了不少的權貴。
現(xiàn)在該是回到前面所提出而未加處理的問題的時候了。溫斯頓的這種行事方式,對于英國人的政治生活血脈來說,他顯得是一個腐蝕者,還是一個改革家?他是民主的朋友,還是敵人?馬基雅維利指出,在任何一個共和國當中,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品性,君王愛榮耀,而人民愛安全。從外部的觀點來看,用這個結論來形容溫斯頓一生的事業(yè)再恰當不過了:和他想象中的英雄薩佛羅拉一樣,他以他超凡的個人能力拯救國家于危難時刻,他比薩佛羅拉更卓越的一點在于:他成功地把人民從狹隘的私人和商業(yè)圈子中拉了出來,將之領入戰(zhàn)爭的宏闊和嚴肅的場面,或者拿盧梭的話來形容,溫斯頓成功地通過戰(zhàn)爭將英國人民由“自然人”塑造成“公民”。他提供給人民安全,而他獲得的報償是一個杰出政治家、甚至是一個偉人的稱號。在他高齡之際,人們甚至用荷馬形容奧德賽的詩句來形容溫斯頓:“才智僅在他一身,其余的人只不過是飄忽的幽靈!瘪R基雅維利進一步指出,由于榮耀和安全這兩種品性的不同,所以,在王者和人民之間是可以達成一項交易的(make a deal)。那么,上面的問題就可以用下面的方式加以表述:溫斯頓,作為一個政治家,是不是在和人民達成這樣的交易——拿安全換取榮耀呢?榮耀,或者如漢密爾頓所說的“不朽的名聲”是不是溫斯頓所要追求的最高的東西呢?或者,對于一個政治家來說,榮耀是不是最高的東西呢?情況顯然不是這樣的,前文已經(jīng)指出,榮耀和聲譽只是他想證明給別人的東西。所以,問題依然存在:是什么在驅迫這位政治家走向命運?是什么把他童年時代的獨立、躁動、挑戰(zhàn)的天性和不可遏制的想象力,塑造成了勇敢、果斷、沉著、創(chuàng)造性、堅韌和不可遏制的遠見呢?或者說,是什么把一個領袖塑造成了一個政治家呢?
溫斯頓的演講既優(yōu)雅而又雄壯,愉悅而又令人振奮,滑稽之中寓有嚴肅,簡練而富有戰(zhàn)斗性。正如柏拉圖評論蘇格拉底時所說,他外表給人一種粗獷、鹵莽、放蕩不羈的印象,但內心卻充滿的真摯之情。在哈羅中學的時候,溫斯頓再三懇求之下終于得到了一次和父親正經(jīng)談話的機會,根據(jù)各種傳記和他的自轉,這好象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因為倫道夫勛爵之后不久就去世了。談論的主題是高尚和善良。父親的口氣是格言式的訓誡,他告訴兒子,如果一個人盡可能兢兢業(yè)業(yè),為自己以及家庭取得充裕的生活必需品,并適當?shù)仡櫦班徣撕吐啡,那么他的行為就是足夠高尚和善良的。父親顯然低估了兒子,兒子的談話使他吃驚,溫斯頓反擊說:但是,更重要的任務是,要懂得如何領導別人,并使他們都生活富裕,各得其所,這個任務對我們來說似乎是驚人的事情。與父親相反,溫斯頓顯然并不把培養(yǎng)自身的高尚和善良視為和統(tǒng)治他人不同的另一項偉大任務。他對統(tǒng)治他人的熱心也意味著,他相信自己已經(jīng)很好地完成了自身修養(yǎng)的任務,至少對少年時代的溫斯頓來說,他已經(jīng)感覺到了什么是高尚和善良,更進一步,他已經(jīng)模糊地觸摸到了智慧。這是一場舊式紳士和政治家之間的對話。和倫道夫勛爵一樣,我們顯然也無法確實理解小溫斯頓的這些智慧是從哪里來的,既然永遠不會有切實的答案,那我們還是拋開這個問題吧。
溫斯頓的話令我們多少想到了色諾芬在《家長》中的敘述,在那里,色諾芬正確地指出:在對自由和自愿的人民的統(tǒng)治當中,存在一些事情,這些事情是超越人之本性的,并且的近乎神明的。
智慧就其本身而言乃是一樁神奇的事情。對亞里士多德來說,沒有什么智慧能高于教出一個仁慈的王者這樣一門智慧。最使柏拉圖感到幸運的莫過于對城邦護衛(wèi)者的教育,這個護衛(wèi)者超越于城邦所有的其他人,但這種卓越并不體現(xiàn)在財富、珠寶、家族、服飾以及大批的扈從上面,而僅僅是體現(xiàn)在智慧上面。因此,普魯塔克就有很好的理由認為:對一個共和國來說,沒有什么能比裝備一個王者的心靈更能造福于人的了;
相應地,也就沒有什么能比一個貧乏甚至邪惡的王者心靈為害更甚的了。一句話,一個王者如果能知道自己是個王者,這可能是塵世最大的幸福了。溫斯頓做到了這一點;蛟S我們應當把溫斯頓所取得的這些智慧歸功于他在印度的那段“閑暇”時光,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他正是利用的這段閑暇飽讀了大量書籍,其中包括了上述的作家。但這樣的答案太不可靠了,而且我們依然不能確定:是什么促使他進行這些閱讀。這或許就是色諾芬所說的那些“超乎人性,近乎神明”的東西吧,或者就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天賦”吧,但無論如何,我們不得不再次拋開這個問題。
不過,關于溫斯頓在印度的經(jīng)歷,有一點是清楚的。在印度,他直接認識到了帝國:那是一個在英國統(tǒng)治之下的享有特權的繽紛世界,與之相聯(lián)的是權力和榮耀的頂峰。所有的門向他敞開,他深深地吸入著英屬印度殖民地那令人陶醉的空氣。他與總督一同進餐,在極為浪漫的馬拉肯德關口為保衛(wèi)英國的統(tǒng)治而戰(zhàn),就象當年的希臘人在溫泉關和撒拉米司海戰(zhàn)中所做的那樣。丘吉爾很明白:英國已經(jīng)依靠其威懾力正當?shù)乩^承了這個世界,并且作為更進步、更有教養(yǎng)的文明的代表,在與“野蠻的黑暗”戰(zhàn)斗。在20世界的三四十年代,他仍然象一個戰(zhàn)斗在日爾曼叢林和沼澤里的羅馬將軍那樣,捍衛(wèi)著帝國的空間和權力;蛟S,正是這種對祖國的愛、或者說對日不落帝國的權力和榮耀的愛,為我們揭開了溫斯頓“靈魂深處的隱秘”。
但是,和愷撒相比,溫斯頓并不是那種單憑武功打天下、坐天下的人;
他明確反對古羅馬史家利維的提法:“人們可以用獲取權力的方式和手段來保持權力的存在!边@種說法對整個人類來說是不正確的,雖然他也承認,就某些國家的情形來看,這并非不在情理。溫斯頓遵循的仍是哈靈頓的傳統(tǒng),“只見他的英格蘭共和國”,他心之所系乃是英國本土。強大的王權和健康、有教養(yǎng)的國民之間的聯(lián)系有力地滲透在他的宣言中。他希望他看到的不是“對外能駕馭風浪、對內卻不能沖洗下水道的帝國的可憐的光榮”。至少,他主張施行最低限度的生活標準,然后再維系更高的標準。如果不這樣做,那將會給至高無上的大英帝國的地位帶來致命的打擊,在“國家效能”的偉大游戲中,英國就會輸?shù)。對這一點,溫斯頓心知肚明。而這一切的直接的先決條件是提高和改善大多數(shù)人的艱難處境。1909年在蘭開夏的競選活動中,他比以前更加堅信他事業(yè)的方向是正確的。溫斯頓宣稱,“貧窮的數(shù)百萬人”擁擠在英國死一般的城市貧民窟里,這不適合于繁殖“帝國的種族”!暗蹏N族的衰落和國家的衰落”,遍布在英國眾多的城市貧民窟中、遍布在鄉(xiāng)村破敗的村舍中、遍布在“貧富不均的不正常的鴻溝中”。溫斯頓斷然指出,英國的真正敵人是社會天平一端的貧困失業(yè)、和另一端的令人震驚的奢侈浪費。
追隨馬基雅維利之后,溫斯頓再一次認識到:把政治權力建立在幾個權貴集團之上是危險的和困難的;
把這種權力建立在人民的知識和德性之上,以大眾的公共利益為立法和行事的準則,那么這種權力于國家來說是牢靠的和持久的,于人類來說,則是仁慈的和正義的。立憲制不是階級斗爭對抗的平衡,而是以民主為基礎的平衡。這種平衡不是通過在一個蒼白的“制度”壁壘中建立并認可各自的利益集團,而是通過調整選舉而實現(xiàn)的。波利比烏斯的混合政體觀念在溫斯頓看來更象是一個神話、一場騙局,他不相信三個單獨的、沒有共同利益和共同見解的社會等級,會平等地分享權力,并同意對方來制衡。更深刻的問題在于:三個等級不可能象在古羅馬那樣,能夠找到各自相對應的社會德性,在一個商業(yè)共和國,所有等級的德性都是一樣的,都是以各自的欲望為基礎的。因此,政治權力必須進行通過廣泛的投票選舉而獲得普遍的認可,由此而望取得穩(wěn)定和秩序。溫斯頓深知,大英帝國的命脈在乎“英格蘭共和國”,而不在乎龐大的帝國;
英格蘭共和國不是羅馬帝國,英國的榮耀是共和國的榮耀,而不是帝國的榮耀。他希望他統(tǒng)治的是自由和自愿的人民,而不是一個奴隸的民族,溫斯頓強調,“這比什么都重要!痹谏问紫嗟漠斕,他是懷著一種天命感入睡的,他回憶說:“我意識到一種深處的解脫感。終于,我掌握了導演全景的權力……過去的一切都只是為這一時刻和這一考驗作準備……我想我對全局相當了解,我相信我必將成功。因此,盡管等待著天明,我還是睡了個好覺,也并沒有留意振奮人心的好夢,F(xiàn)實比夢要美好。”
關于戰(zhàn)爭,溫斯頓并不在行,就象海軍部的軍事專家們抱怨的那樣,“他是個門外漢!钡日l都更早地預見到了盟軍的勝利和美國霸權時代的到來。在討論盟軍從何處入手以最終結束戰(zhàn)事的時候,他頑固地堅持西西里戰(zhàn)線,盡管他和別人同樣清楚從諾曼底登陸將更快捷地完成任務。他之所以這么頑固,是出于一個更深層的考慮:西西里戰(zhàn)線意味著英國的帝國霸權在某種程度上的延續(xù),而諾曼底登陸則意味著這個霸權的終結。但正如黑格爾早早遇見到美國將是“明日帝國”那樣,溫斯頓平靜地接受了這個時代的到來——他放棄了西西里戰(zhàn)線。當他還是一個普通軍官的時候,他第一次拜訪美國,他向他的兄弟杰克概括了他對美國的總體印象:“你盡可能把美國人想象成一個高大健壯的年輕人,他踐踏你所有的感覺,做出各種驚世駭俗的壞事來;
激勵人的尊嚴的既不是他的歷史,也不是他的傳統(tǒng);
然而,處理事務時他心中情緒飽滿,充滿活力,這一點值得世界上其他古老國家羨慕。”
盡管他的妻子記錄下了他“對美國所持的眾所周知的敵意”,但在三巨頭的會面中,他總是對羅斯福霸道表現(xiàn)出謙讓,只是在一次霸道顯得過分的時候,他才發(fā)揮了他言辭的力量,對羅斯福吼道:“你總不至于讓我象你的寵物狗那樣乞憐于你吧!”而對于斯大林的咄咄逼人、寸鐵必爭,溫斯頓幾乎不作什么反應;蛟S他對任何人都更早地察明:共產(chǎn)主義并不構成了一個獨立的問題。在空間秩序的爭吵當中,他表現(xiàn)出了無比的明澈、寧靜和遠見,這可能解釋了他想象中的英雄薩佛羅拉為什么總在“關鍵時刻”打瞌睡。在一片喧鬧聲中,他獨自回歸了人類政治史的主流問題——如何盡可能好地統(tǒng)治自由而自愿的人民,什么才是真正高尚而善良的事業(yè),這正是他在和父親的早期對話中所表達的見解。(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我們常常崇拜那些締造帝國的偉人,但是,一個能成功地引導一個帝國接受并走向沒落的政治家,豈不更值得人們贊賞?看到羅馬從一個不起眼的共和國壯大成一個世界帝國,我們總是為它的榮耀而驚嘆;
但是,比之英國人民,比之一個能從帝國重新走向共和國的民族,羅馬又何足掛齒呢?想想羅馬帝國可恥的滅亡吧,想想盧梭對羅馬的評價吧——“羅馬的誕生似乎就是為了滅亡!”
黑格爾曾評論說:“在幾個世紀的時間里,德國人通過平靜的工作,努力養(yǎng)育科學、養(yǎng)育王者智慧、養(yǎng)育對正義的愛,其所成就的事業(yè),英吉利民族通過普遍的代議制仍然沒有達到!痹谀撤N意義上,黑格爾是有道理的。從溫斯頓往前數(shù)大概兩代人的時間,威靈頓曾在上院不無驕傲地說:“從1688年到現(xiàn)在,我國事務是以最好和最卓越的方式進行的,這種方式當中包含了財富、天才和多面相的知識,也正是這些東西代表了王國的主要利益!狈悍憾,正是這種民族驕傲感,阻止了英國人去研究并熟悉其他歐洲國家在發(fā)展立法制度時的前進步伐。盡管不斷有議會改革法案的出臺,意圖使權力獲得更廣泛的基礎和認可,但是,這些法案就其精神而論只是作了一些必要的讓步,它們的基礎仍然是英國自己所代表的歐洲古老的自由主義政治。盡管常識認可了普通人民分享正義內容決定權的健全性和正當性,但人民對正義的感受仍然是通過家族紐帶、私人午餐上的政治討論、無窮無盡的私人通信、以及各種各樣的社會圈子,比如賽馬協(xié)會、獵狐協(xié)會,來體現(xiàn)的。以此為基礎的選舉權的擴大和選區(qū)的調整,反而使普通人民更強烈地感受到自身在行使政治判斷時的艱難、無知和位卑言輕。這進一步迫使英國人更強烈地抱持“英國人的權利”,而不是“人的權利”,阻止了他們的民族通過寧靜的反思,來把握立法和統(tǒng)治的精髓,探詢真實權利的基礎。這種寧靜的反思被湮沒在議會辯論的奢華和等級爭吵的喧囂當中,財富、名望和等級阻擋了人們分辨現(xiàn)存權利根基的視線。
當年彌爾頓在和法國人撒美爾夏爭吵時義正詞嚴地說:“法國人與我們自由的英國人民何干,”如果說彌爾頓是正當?shù)乇磉_了英國人的自豪感的話,那么當伯克面對法國革命而說出同樣的話時,伯克毋寧是泄露了英國人的恐懼和不自信,同時也暴露了帝國的秘密。法國人之所以能使世界天翻地覆,并不是因為他們改變了自己的古老信仰,也不是以為他們革新了古老民情,而是因為他們改變了提出了一種能夠使人容易攻擊一切舊東西、并為一切新東西鋪平道路的哲學方法,并且,他們普遍地推行了這一方法。這對步履緩慢的英國來說才是真正的威脅所在。將統(tǒng)治的權力交給擁有大量特權的人,這在根本上就是和理性的憲法和真實立法的原則想抵牾的。溫斯頓進入仕途之際,他比任何人都更刻骨銘心地感受到:英國已經(jīng)如此明顯地拉在了后面。他明確向英國人指出:如果不盡快為權力尋求一個廣泛、普遍甚至抽象的基礎時,那么英國將在“國家效能”的帝國游戲中遭受失敗,與其說這是他向英國人提出的警告,毋寧說他是在預言一個新的帝國權力格局,在這個格局中,英國只能扮演一個“敲邊鼓”的可憐角色,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溫斯頓將美國比喻成一個“高大而健壯的年輕人,值得其他古老國家羨慕。”
戰(zhàn)爭的勝利早就在溫斯頓的預料之中,但這場勝利對他來說是喜劇還是悲劇呢?溫斯頓傾向于后者,正如他的一部回憶錄的書名所示:《勝利與悲劇》。早在進攻日的前夜,溫斯頓動情地談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大犧牲”,談到英國“整整一代有潛力的領導人在那場戰(zhàn)爭中的夭折”。
盡管最終的勝利屬于盟軍,但溫斯頓對英國軍隊打敗德國人的戰(zhàn)斗能力缺乏信心,他這一種憂慮也是對美國人的,如果不是更大,也至少是同等的。他為德國將軍的能力和德國士兵的戰(zhàn)士品性感到吃驚,尤其是在和英國將軍的有限才能相比的時候。英國將軍們高唱著“‘安全第一’的莊嚴贊歌”,受到局勢的無情戲弄。因為喪失斗志,他們不能激發(fā)軍隊的戰(zhàn)斗激情。溫斯頓不停地抱怨:“他們在干什么?他們?yōu)槭裁礇]有戰(zhàn)斗?”他下結論說:“我們的士兵不如他們的父輩,他們的父輩是好斗士。”戰(zhàn)爭部的大臣也同意:“我們軍隊的整體士氣有重大問題!睕]有一位將領逃過溫斯頓粗魯?shù)穆氊,甚至他喜愛的將領也不例外。亞歷山大,溫斯頓形容說,“歡快、一臉笑容、溫雅,但缺乏想象力和領導才能”;
至于蒙哥馬利,前文已經(jīng)提過,“除非給他十三個軍團,否則他不敢向前移動!
馬基雅維利在他的《君王論》中指出:“征服一個由君王和幾個權貴為首領的國家,要比征服一個由君王及其人民治理的國家困難得多!倍鴾厮诡D卻處在進退維谷的境地之中,一方面他深知,歐洲所有的古老政權,無論是最強大的還是最弱小的,都建立于貴族時代,它們都曾不同程度地代表或維護等級和特權的原則;
另一方面,為了使日益擴大的平等所帶來的新需要和新利益在統(tǒng)治中占據(jù)優(yōu)勢,人們就得推翻和壓制舊的政權。這就促使現(xiàn)代人去革命或者變革。溫斯頓的幸運之處在于來自外部的戰(zhàn)爭給他提供了一次機會,使他有可能不必通過國內革命、而是借助對外戰(zhàn)爭達到這一目的,但這也是一次嚴峻的挑戰(zhàn)。在就任首相時,溫斯頓說:“我了解全局,我相信我能成功!钡艹晒?或者正如他常常自問的那樣:一群久不使用選舉權的人有能力恰當?shù)厥褂米约旱臋嗬麊幔績H僅把選舉資格的限制減低到10英鎊,這能保證人民的政治德性和政治感受力嗎?
現(xiàn)代的領袖們好象都只想率領人民去干一番大事業(yè)!拔蚁M麄兛紤]一下多下點功夫去造就偉大的人物。”所以,對溫斯頓來說,無論是希特勒還好似斯大林,無論是法西斯還是共產(chǎn)主義,
都不是人類政治史主流人物,也不構成真正的和獨立的一個問題。溫斯頓的問題是傳統(tǒng)的:一個國家,當他的人民都是軟弱的個人的時候,不會長久強大下去。
今天,讓我們首先感謝溫斯頓的遠見卓識吧!其次,我們要問,這種處境是否解釋了溫斯頓的“悲劇”所在呢?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溫斯頓的事業(yè)無疑是成功的,通過一場戰(zhàn)爭,他打破了英國人傳統(tǒng)的民族驕傲感和帝國夢想,把戰(zhàn)前的大英帝國平穩(wěn)地領入“英格欄共和國”的坦途,正如他所說:“現(xiàn)實比夢想要美好!痹趹(zhàn)時,人民無論多么尖刻地批評他,他們還是選擇他,并且從來沒有想到過放棄他,他始終是勝利的象征?紤]到這一點,溫斯頓應該為他治下的自由、偉大的英國人民感到自豪。
但他個人的“悲劇”恰恰也出現(xiàn)在這里。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論:“疑難的要點在于:倘若城邦內出現(xiàn)一個卓越之人,應該怎么辦呢?大家既不能說應該把這樣的人驅除而流放他到外邦,可是又不能強使他屈服為臣民!睖厮诡D的悲劇恰好在于:他領英國人民到達他所希望的地方,卻發(fā)現(xiàn)他自己不適合繼續(xù)治理這塊地方了。盡管他對早死有強烈的預感,但他還是活到了高齡,他沒有象摩西那樣死在應許之地的邊境上,英國人民也沒有象美國人那樣,以第22條修正案限制首腦的任期,而是在感激之中把他非?蜌獾卣埾铝伺_。
該怎么形容溫斯頓呢?他不是平民,也不是貴族;
不是領袖,也不是王者;
不是臣民,也不是帝王;
他不屬于任何黨派,任何黨派也不歸附于他;
他單槍匹馬,殺入宦海,到達權力和榮耀的頂峰,隨又黯然退出。在城邦中,找不到永久適合于他的固定位置。他從事的是“超乎人性、近乎神明”的事業(yè),并且注定了是一個悲劇人物,但無論如何,還有一個詞是留給溫斯頓的——政治家,他不是民主人,但他是民主的朋友。
和溫斯頓不同,布什并不是“新人”,在走向權力頂峰的道路上,他擁有父親的強力支持,而溫斯頓和父親之間除了那場命令-反抗式的對話外,沒有更多的牽連。溫斯頓闖蕩政壇是單槍匹馬,布什則以一個強大的黨派為后盾,他有須為之辯護的集團利益。布什上臺是票數(shù)統(tǒng)計的自然結果,溫斯頓則是出于命運的驅迫。但他們有一點是相同的,都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這一非常狀態(tài)的挑戰(zhàn)。溫斯頓懷著天命感主動迎接了戰(zhàn)爭,布什幾乎是被迫面對戰(zhàn)爭。溫斯頓為了取得勝利,必須動員全民族的力量;
布什要輕松許多,他只需發(fā)射幾枚導彈、派出幾架飛機,然后就是敵人的毀滅,對布什來說,這就是戰(zhàn)爭,他不必把人民從私人的圈子中拉出來;
但溫斯頓必須考慮人民和軍隊的勇敢和士氣。溫斯頓希望戰(zhàn)爭是人的較量,為此他抱怨原子彈的發(fā)明使得這樣的戰(zhàn)爭的成為不可能;
布什則把戰(zhàn)爭簡化成機械、技術和金錢的較量,這是他應當感到欣慰的。作為戰(zhàn)爭的結果,溫斯頓引導了一個舊帝國的沒落,布什促成了一個新羅馬的誕生。溫斯頓走向一個共和國的政治德性,布什走向帝國的權力。溫斯頓的共和國的基礎是人民的知識和德性,布什的帝國的基礎是利益、榮耀和恐懼。溫斯頓從愷撒回歸帕布利烏斯,布什從帕布利烏斯走向愷撒;
眾所周知,帕布利烏斯挽救了一個共和國,愷撒則毀滅了一個共和國。溫斯頓性格粗魯,布什較為溫和。作為最終的評判,布什是個美國紳士,溫斯頓是政治家。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