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信鴿俱樂部 [海淀寂寞俱樂部]
發(fā)布時間:2020-02-14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說“哥的寂寞”已經過時了,但哥的寂寞在繼續(xù)。 海淀劇院背后的小劇場是一個寂寞的所在,那里有時會上演一部話劇,當人藝、中戲等幾臺小劇場都排不開時。四號線和十號線兩條地鐵的交匯點,中關村大街沿途,《精品購物》的隔壁――聽起來無限繁華,事實上是差一點就不寂寞了:當那些行色匆匆的人冷不丁想起來向周圍逡巡那么一下,他們會發(fā)現(xiàn),夾在中海軟件園和淘寶商城中間那個陰暗的小門臉有玄機:那上面懸掛著“海淀相聲俱樂部”的牌匾。
吉星高照,第十二次經過那個門口的時候,我終于想起來抬眼了。我看到了那個牌匾。當天晚上,我在電視上看見了徐德亮、王文林,他們說他們在我白天看見的那個地方演出。第二天我買了票,――這是個星期一,我巴巴地等到了第五天。
賣整整一個星期票,才演一個晚上,哥不寂寞行嗎?
我們走在大街上算行人,搭地鐵時叫乘客,只有坐在劇場中叫“座兒”。 “座兒”是藝人們的衣食父母,因此在開頭幾個相聲里,演員就趕著下面的座兒叫“爸爸”,讓人們都認為自己占到了便宜。每個“座兒”旁邊都放著一瓶免費礦泉水,喝不了還能拿走――我忍不住替德亮算了算賬,小劇場能盛二百人,每張票五十塊錢,一場演出一萬塊錢,一個月四場的毛收入還抵不上外企中層的月薪,但這筆錢付完了場地費和觀眾的水費,之后才是給演員的辛苦費。臺上有個節(jié)目里頭,一個演員說自己月工資兩千,他是一點沒謙虛。
“座兒”至少一半是老人,我的周圍全是蒼頭,但臺上的演員說: “今天來的年輕人比較多……”這表達了他們的寂寞。一種語言是否瀕臨滅絕,其標志不是說這種語言的人還剩多少,而是使用這種語言的年輕人還有多少。他們希望年輕人多,希望相聲還有生命力。十年前我在天津小劇場看京韻大鼓,八塊錢一張票,看一下午還搭一壺茶,“座兒”全是老人,一邊聽一邊跟著唱,末了還有眼淚,唱到林黛玉死,臺上臺下一起哭,老人們熟諳各種樂器的次序,該來的沒來就喊道“弦兒,弦兒哎!”喊弦兒的聲音跟大鼓般韻道十足,F(xiàn)如今,天津專演鼓書小劇場幾乎一個也沒了。
好像天津唯一剩下的小劇場里常年演的是相聲。如今這些“傳統(tǒng)藝術”中活得最好的,也就是相聲了。可是憑心而論,真正的、沒被加工過的“傳統(tǒng)”相聲可真是不好看――用你的腳后跟也能想出來,咱們跟古人的笑點其實不在一塊兒。能把我們也逗樂了的“傳統(tǒng)”相聲,有限的那么幾段,來回播過一千遍,大人小孩都背會了;失傳的那一部分,笑點很奇怪。比如說嘴上討著了便宜,哄著甲喊了乙?guī)茁暋鞍职帧,古人能笑半天,我們覺得別扭。
因此德綱哥所謂的“傳統(tǒng)相聲復興”事實上是一公關策略,舊瓶裝新酒的著重點在新酒,――只要是好酒,不在乎是用舊瓶裝,還是用瓦罐裝。――閑話少敘,且回到劇場,看德亮哥離開雷鋒之后的這一攤兒到底如何。
康松廣,瘦高得不像樣,在古代會被人稱作“長子”,他站到臺上一刻鐘之后,喚起了我很久以前的記憶。是的,我認得他。那一次相聲大賽,康松廣的相聲逗得滿座評委捧腹大笑,――多虧攝像機,給這群王八蛋留下了罪證――隨后出成績:他得了一個幾乎最低分。是的,就是這張面孔,溝壑不是一般地多,盛的不知道是笑容還是滄桑。他的相聲,不只是幽默,還滲透著某一種老派人的生活方式,有點老臺先生的味兒。他沒給評委送紅包,弄得自己很寂寞,所以上這兒演。
武術,河北梆子,都出來了――“傳統(tǒng)相聲”碩果僅存的好處,就是對傳統(tǒng)藝術樣式的保存,并且德綱就這點兒做得最好,所以徐德亮說他是“相聲奇才”――幾乎每段相聲都帶點新元素,比如“你給的錢上面印的不是毛澤東,而是曾軼可”,但人們還都在抻長了脖子等徐德亮。徐德亮,如所有重要人物一樣,他最后一個出場。
德亮哥長得一點不寒磣,他溫柔,儒雅,耳釘拋滿了鉆一般閃著光。他給人的印象是整個都粉紅的――粉紅的嘴唇,粉紅的臉頰,粉紅的……眼神。稍微有一點黏滯,有一點甜膩,一點羞澀――有那種受了許多教育,想過許多事情而帶來的遲緩。在說相聲的方式上,他比郭德綱更像一個傳統(tǒng)藝人。在他身上,絕沒有德綱哥那種尖酸、辛辣、令人毛骨悚然的氣質。
“王小波把情書寫在五線譜上……我不能跟他學,我把情書寫在手紙上。……那女生接過去哭著走了。后來傳出來:徐德亮給人送的禮物是手紙,還都是用過的!”
如果說郭德綱的嘴是一把刀子,直刺人心,中者無不立即倒地身亡,連一句遺言都來不及留;那么徐德亮的嘴則是一把軟刀子,殺不死人,殺死的是寂寞……他自己的寂寞。
相關熱詞搜索:海淀 俱樂部 寂寞 海淀寂寞俱樂部 海淀工人俱樂部影訊 北京虎坊橋工人俱樂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