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合肥電視臺民生新聞的出路】 2018民生新聞稿件短篇
發(fā)布時間:2020-02-23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關鍵詞】民生新聞 受眾 同質化 2002年1月1日,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推出《南京零距離》,打出了“我們就在你身邊,我們與南京沒有距離”的
口號,率先提出“民生新聞”的理念。
與傳統新聞“我說你聽”不同的是,民生新聞定位于“民生的內容、民生的習尚、平民的視角”。它以受眾為中心,重視受眾的心理訴求,力求做到以人為本。這一新聞的出發(fā)點恰好與傳播學中使用與滿足理論不謀而合。使用與滿足理論認為:在一定條件下,受眾會積極主動地選擇自己偏愛的、需要的媒介信息,他們是具有能動性的人。他們積極地使用媒介,而不是被動地聽任媒介對他們施加影響。受眾選擇哪類傳播內容,對于傳播內容作何種理解,理解程度如何等等,完全取決于受眾自己,取決于受眾心理歷程。對于符合自己心理需求的電視節(jié)目,受眾就樂于接受,而對于和自己心理需求不相吻合的電視節(jié)目,受眾就拒絕接受。
《南京零距離》的開播以及突如其來的紅火收視情況給困惑已久的城市頻道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南京電視臺的《直播南京》也同樣受到了市民的歡迎,一時間,由《南京零距離》提出的“民生新聞”的理念迅速得到了許多地方城市頻道的認同。
2003年7月8日,安徽經視推出大型民生新聞欄目《第一時間》,其目的在于占領本土的新聞市場,以最全面、最快捷、最貼近的資訊來與合肥臺的優(yōu)勢節(jié)目??本地新聞進行正面競爭,收回在合肥本地新聞類節(jié)目上的失地,達到提升頻道核心競爭力的目的。為對抗省臺強有力的競爭,同年9月28日,合肥電視臺也推出了類似的民生新聞欄目《直播合肥》。然而遺憾的是,民生新聞在合肥并沒有達到和在南京的兩檔民生新聞欄目《南京零距離》和《直播南京》相同的效果,《第一時間》的收視率遙遙領先,而《直播合肥》的收視率卻是一路下滑,最后不得已改版,推出了民生新聞晚間播報,且收視率始終在低迷狀態(tài)下徘徊。如何尋找合肥電視臺民生新聞節(jié)目的出路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目前在合肥地區(qū)的電視收視市場上,《晚間播報》面臨著安徽經視的《第一時間》和安徽公共新聞頻道的《夜線60分》的競爭。那么,合肥電視臺的民生新聞如何在夾縫中生存和突圍?本文選取2008年4月15日到4月19日合肥地區(qū)這三檔新聞的五期節(jié)目,試圖對其內容進行簡單的歸納分析,從中尋找合肥電視臺民生新聞的出路。
表1 三檔新聞欄目播出情況之比較
《第一時間》是省臺經視于2003年7月8日推出的一檔大型民生新聞欄目,它以最全面、最快捷、最貼近的形式報道本土的資訊,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自欄目開播以來,深受合肥市民的青睞,收視率在合肥地區(qū)一直居高不下。在 《第一時間》2008年4月15日到4月19日的五期新聞節(jié)目中,新聞條數最多的4月17日一共發(fā)稿21條,最少的是4月16日發(fā)稿13條,平均每期發(fā)稿17條。與過去平均每期30條左右的新聞量相比,雖然量是減少了,但增加了深度報道,每期節(jié)目中大約有三個5―8分鐘的專題性新聞,如關注留守兒童的映山紅行動,春季滅鼠計劃,蚌埠雙敦遺址,股市低迷、國債回暖等等。此外,每期節(jié)目中飛字幕70條左右,內容包括天氣預報、國內新聞、國際新聞、當晚電視節(jié)目、欄目聯系方式等,字幕以滾動形式反復播出,以保證流動觀眾的收視需求。在所抽取的5期節(jié)目共有85條新聞,其中合肥本土新聞就有64條,占所有新聞的73%,體現了《第一時間》本土化傾向。按照所預先劃定的十一個類別,其中,生活資訊和輿論監(jiān)督所占比重最大,分別達到了新聞總條數的20.3%和18.7%。而天災人禍所占的比例為15.6%,和以前相比報道的頻度有所下降,還加大了真情故事的比重,達到了12.6%。從這些可以看出《第一時間》改變了以往大量重復的交通事故、火災等瑣碎性報道,而是更接近老百姓的生活,為老百姓提供資訊服務。除了及時提供生活資訊外,在《第一時間》報道的新聞類型中,城建、科教文化、醫(yī)療、就業(yè)等報道也都是與普通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眾話題。我們在節(jié)目中看到的狗患堪憂待整治、華旺房產關門事件、快遞成了“慢遞”等?此坡闊┎淮,這些問題卻正在困擾著百姓的生活,也是誰都可能碰得上的煩心事。把百姓的無助和相關主管部門的失職都看得清清楚楚,也正是因為有了《第一時間》的介入,許多問題得以及時解決。
《夜線60分》是安徽公共新聞頻道精心打造的民生新聞,她和《第一時間》的戰(zhàn)略決策有相似之處,都是立足合肥,面向全省。解讀重要新聞,傾聽百姓心聲,反映社會熱點。從百姓身邊的事、關心的事入手,以專業(yè)的精神深入現場,以百姓的視角關注新聞。在4月15日到4月19日的新聞節(jié)目中,最多的是4月19日達到13條,最少的是4月17日,達到10條,平均每天11條。在每期的新聞中,包括長達10分鐘新聞專題節(jié)目,如大型公益性節(jié)目紅燈記,博愛在江淮,高考總動員助學活動等等,而在所有57條新聞中,合肥本地新聞有40條,占所有新聞的68%。其中輿論監(jiān)督所占比例最大,為40%,生活資訊次之,達到27.5%,其它如天災人禍占20%,城建占2.5%,科教文化占7.5%。除此之外,《夜線60分》實現了全國第一家流動雙字幕,字幕包括國際新聞、國內新聞、省內新聞、天氣預報、生活常識、溫馨提示、影訊、欄目聯系方式、活動等等,增加了信息量。這也是值得可取之處。
《晚間播報》欄目是2005年合肥電視臺在新一輪新聞改革中重點推出的一檔民生新聞欄目。4月15到4月19日共發(fā)新聞41條,平均每天8條。在所有新聞中,比例最大的是反映城建方面的新聞,占到24.4%,其次是輿論監(jiān)督為22%,生活資訊占17%,天災人禍和科教文化的比例相同,均為12.2%。
從這三檔民生新聞欄目來看:
1.新聞信息量差異不大
從《第一時間》、《夜線60分》和《晚間播報》三個欄目的內容來看,總體來說,《第一時間》本土新聞的信息量最大,達64條,其次是《晚間播報》為41條,《夜線60分》為40條,兩者基本相當。但所不同的,《晚間播報》的時長為30分鐘,《夜線60分》為一個小時。一般來說,受眾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樂于接受更多的新聞信息,以滿足自身的需要。
2.新聞報道類型各有側重
在報道的類型上,三者都把重點放在生活資訊和輿論監(jiān)督方面,這也符合了時下受眾的收視心理。所不同的是,《晚間播報》在城市建設方面更有側重,這也和合肥目前的大環(huán)境、大建設密切相關。而《夜線60分》用很大篇幅報道精心策劃的節(jié)目“紅燈記”,也反映了電視新聞對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塑造。《第一時間》則把目光投向留守兒童,關注他們成長,體現人文關懷的精神。
3.新聞有同質化的傾向
如4月19日《第一時間》和《夜線60分》就有兩條重復的新聞《淮北市一女子掉入枯井》《合肥劃定21處秸稈禁燒區(qū)》,內容基本雷同。還有如《渣土堆壓垮高壓線》《攪拌車刮倒電線桿》《水泥車撞倒民房》等新聞在三個欄目中都同時出現。而像《蚌埠的哥遇害案》也在《第一時間》和《夜線60分鐘》重復報道。長期以來,電視臺為爭奪本土社會新聞資源常常狼煙四起。記者們把爭奪突發(fā)性現場新聞線索的焦點無一例外集中于110、120、119等援助性機構,因此人們打開一個個電視頻道,見到的不是火情就是翻車,社會新聞“撞車”現象十分嚴重。資源的多頭分配,導致新聞含金量大為下降,這無疑制約著新聞欄目收視空間的延展,同時降低受眾的收視預期。應該說合肥地區(qū)每天發(fā)生的事情形形色色,如果同一條新聞重復收看,勢必會降低對欄目的忠誠度。
盡管合肥電視臺與省臺雄厚的實力相比顯得勢單力薄,然而從以上幾點分析可以發(fā)現,合肥電視臺的民生新聞仍然有發(fā)展的空間。在信息量上來看,《晚間播報》并不比《夜線60分》遜色,離《第一時間》的差距也不是很大,由于后者的時長比前者多半個小時,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晚間播報》還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從內容上來看,《晚間播報》側重于城市建設,突出科教文化,具有城市特色,和百姓生活貼得更緊。而《第一時間》和《夜線60分》因同屬一臺,新聞資源更易雷同,給百姓留下似曾相識的印象,從而影響百姓的收視心理。所以,通過對合肥地區(qū)三檔民生新聞欄目的文本分析,合肥電視臺完全可以在內容上大作文章,在合肥地區(qū)的民生新聞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相關熱詞搜索:合肥 出路 民生 試析合肥電視臺民生新聞的出路 安圖電視臺民生新聞 揭陽電視臺民生新聞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