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價值_請別妄談“普世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0-03-06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2008北京奧運會似乎使得“普世價值”又成了一個時髦的字眼。但時下討論“普世價值”存在誤區(qū),有非此即彼的西化傾向。 一種觀點認為,無論從奧林匹克精神到汶川大地震中展現(xiàn)的人性,還是歷代詩人們經(jīng)久不衰的永恒主題――愛情,都似乎證明了普世價值的存在。另一種觀點卻截然相反,認為普世價值是西方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政治觀念,與中國毫無干系,根本就不值得討論。
筆者對兩種觀點都不敢茍同。普世價值存在與否是個西式語境主導的偽命題,因為它根本無法被證明。真正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它作為一個重要的國際關系概念的歷史淵源和實際作用。
既不普世也不永恒
任何概念都是有歷史的。在中國, “普世價值”是近幾年才出現(xiàn)的外來語,它的原詞是“universal value”。
在歐洲中世紀,universalism(普世主義)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政治控制的概念,其含義是天主教政教合一的大一統(tǒng)。在基督教新教改革以后,原本意義上的所謂普世價值即已不復存在。
19世紀之后,出現(xiàn)了以科學與民主為旗幟的新普世主義。20世紀冷戰(zhàn)的雙方都打出自詡為“真正”的民主與科學的口號,并企圖用各自的意識形態(tài)重新解釋和打造世界。這個階段的普世價值以拯救世界為己任,但帶來的卻是近半個世紀的東西方軍事對抗。冷戰(zhàn)結束后,又出現(xiàn)了全然以西方意識形態(tài)為主導的自由與民主的普世價值。
而中國傳統(tǒng)中從來沒有類似的概念,因為中國人沒有把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強加與人的習慣。任何價值觀都是歷史的,同時也要有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一種價值觀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必然基于宗教觀念和救贖史觀。
事實上,國際社會在某些問題上達成共識的應當被稱為“共享價值(commonly shared value)”,這是一個表示正在進行的動作過程的概念,而不是神學本體論意義的“普世價值”。
應當看到,誕生于1948年的“聯(lián)合國世界人權宣言”正是當時的國際社會對慘絕人寰的納粹集中營的即時反應。同樣,奧林匹克運動固然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但作為人類的“共享價值”不過只有100多年的歷史。
“普世價值”的陷阱
普世價值是基督教傳統(tǒng)特有的表述方式,它以黑與白、光明與黑暗的截然對立來解釋世界。如果我們跟著這種非此即彼的思路走,不但違背了中華傳統(tǒng)的中庸精神,而且會在國際上墜入難以自拔的話語陷阱。
首先,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指出的,長期以來我們(中國)在國際輿論上處于西強我弱的困境。打破西強我弱局面的突破口首在語境。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要融入世界,我們就應當接受某些政治含義不強的普世價值,同時也可以摒棄政治意識形態(tài)主導的普世價值。這種貌似兩全的思路是幼稚的。
承認任何一種普世價值的存在,就必然要接受西方人的論辯模式。這是一個用中華傳統(tǒng)思路無法取勝的模式。
其次,對外關系的政策運作和意識形態(tài)原則不能混為一談。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接受某些特定的、當下國際社會流行的共享價值,是每一個國家的民族利益使然。但這不能引導到原則上的讓步甚或投降。
西方,特別是美國,在極力推崇一些普世價值時往往采用雙重標準。在冷戰(zhàn)期間,西方在鼓吹自由、民主的同時,也支持一些反共、反蘇的集權政府。美國領導人在批評中國人權問題的同時,仍然非法拘禁在關塔納摩的塔利班戰(zhàn)俘。既然普世價值自詡為“永恒價值”,那么雙重標準如何能夠行得通?
再次,我們不能對西方的普世價值采取不屑一顧的簡單態(tài)度。中國在其世界地位上升的歷史時刻,應當為當代國際社會的共享價值作出積極的貢獻。中國應當根據(jù)自身的傳統(tǒng)對現(xiàn)存的共享價值提出自己的明確看法,既要警惕普世價值的陷阱,又要站在世界大多數(shù)人民的立場上提出新的價值觀,對西方主導的普世價值用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加以新的詮釋和改造。在北京奧運的開幕式上,“和”就成為了最鮮明的中國符號。
總而言之,我們應當戒言“普世”,慎言“永恒”,多談“共享”,多作貢獻。
。ㄗ髡呤侨諆(nèi)瓦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復旦大學講座教授)
相關熱詞搜索:價值 普世 請別妄談 請別妄談“普世價值” 能談普世價值 淺談普世價值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