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機管理案例_圖書館版權危機和版權危機管理
發(fā)布時間:2020-03-07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摘要]目前,版權危機在我國圖書館界呈多發(fā)態(tài)勢,且影響加劇。為此,應該重視對版權危機管理這個圖書館管理新型范疇的研究與實踐,掌握預防和化解版權危機的理論與對策。以誘發(fā)因素為標準,把圖書館版權危機分成若干類型,簡述不同類型版權危機的相關法理和共同特征,并從防范及化解兩個方面對圖書館版權危機管理進行思考。
[關鍵詞]圖書館 版權危機 危機管理
[分類號]D923.4
圖書館版權危機是指各種原因所造成的在圖書館領域內版權利益關系失衡而可能給圖書館聲譽、形象、服務、管理以及經濟利益帶來負面效應的非常規(guī)事態(tài),是當代圖書館危機的主要類型之一,對和諧圖書館建設有著重要影響。我國圖書館版權危機呈多發(fā)態(tài)勢,有的案件甚至被最高人民法院列為全國100件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但是,在關于圖書館危機管理的研究中,卻鮮有涉及版權危機的探討和理論成果,這同實踐形成了明顯反差。版權危機管理是圖書館管理的新型范疇,學會預防和處理版權危機對圖書館領導者及有關從業(yè)者來講都是一堂必修課。
1 圖書館版權危機的類型
1.1 入藏侵權產品發(fā)生的版權危機
這種版權危機是由于圖書館主動或者被動地入藏和傳播了存在版權瑕疵的文獻資料,客觀上為此類文獻資料提供了市場,侵犯了出版者和原權利人的利益而引起。比如,2002年,香港公共圖書館因被動購入約500本盜版書后,采取措施消除影響。在“殷志強訴金陵圖書館侵犯版權糾紛案”中,法院認為:“圖書館在采購、收藏各種介質的圖書、期刊時所應盡的主要注意義務是購買合法出版物!眻D書館不僅不能主動購入盜版物,而且要防范盜版物的被動入藏。對入藏的盜版物應立即停止使用、封存或者銷毀。
1.2 開發(fā)館藏不當發(fā)生的版權危機
這類版權危機的共同特點是圖書館在館藏資源開發(fā)中對版權合理使用規(guī)則的違犯。比如,編輯館藏資料引發(fā)的版權危機、對館藏數(shù)字化和傳播引發(fā)的版權危機,還可能因為開展對館藏音像制品、軟件的出租、刻錄引發(fā)版權危機。圖書館在館藏資料匯編、翻譯、館際互借、音像制品服務、信息咨詢、數(shù)據(jù)庫和計算機軟件開發(fā)等工作中應嚴格按照《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相關條款、《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六條、第七條等相關條款和《音像制品管理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辦事。
1.3 供應商責任連帶引發(fā)的版權危機
這類版權危機的共同特點是其起因并非由于圖書館的行為侵權,而是供應商沒有解決好授權問題。比如,“吳銳等訴超星公司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訴超星公司案”、“樊元武訴上海圖書館、清華大學、清華同方光盤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案”、“殷志強訴金陵圖書館侵犯版權糾紛案”、“何湖葦?shù)仍V浙江省圖書館侵權糾紛案”、“何海群等訴北京交大、中國人大案”、“李昌奎訴超星圖書館系列案”等。防范這類危機的難點是圖書館無法具體審察供應商提供的電子資源本身是否存在侵權問題,但圖書館只要盡到合理注意義務,在合同中要求供應商對其提供的資源進行無瑕疵擔保就往往可以免責。相關圖書館版權危機事件證明了這一點。
1.4 信息導航不當引發(fā)的版權危機
深度鏈接本身并不構成侵權,但卻使得設鏈者使用了被鏈接網(wǎng)站的內容,未經授權地行使了其本不應該享有的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起到了傳播被鏈作品的作用。所以,深度鏈接的設鏈者往往會成為被起訴和法律懲處的對象。比如,2008年8月,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定:重慶市涪陵區(qū)圖書館未盡到注意義務,以“深度鏈接”方式在未得到作品權利人許可的情況下,直接通過網(wǎng)絡鏈接使用涉案作品,且未向權利人支付報酬,侵犯了權利人的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和獲得報酬權,判決圖書館賠償北京三面向版權代理有限公司1萬元。這是我國發(fā)生的第一例因圖書館開展信息導航服務承擔法律責任的案例,表明版權危機正在涉及新的技術領域。
1.5 讀者違規(guī)行為引發(fā)的版權危機
讀者的故意侵權,或者無知侵權都可能引發(fā)圖書館版權危機。比如,2004年4月,某高校學生在檢索SPIE時連續(xù)短時間內超量下載全文,致使該校IP被數(shù)據(jù)庫供應商關閉。2007年暑假開始后,某高校相繼收到國外CA網(wǎng)絡版、ACS和SDOS供應商的郵件,告知該校IP中有連續(xù)下載同一刊物的整期(冊)文獻的現(xiàn)象,屬于惡意下載,被停止使用三大數(shù)據(jù)庫。某高校學生通過圖書館的代理服務器批量下載了西文電子過刊全文庫――JSTOR中的數(shù)千篇文獻,導致JS-TOR立刻封鎖了該代理服務器的訪問權限。JSTOR還委托律師向該校圖書館提出法律質詢,損害了學校聲譽,并帶來2萬余元龐大國際通訊費的損失。讀者的違規(guī)行為還有使用軟件工具下載、冒用他人賬號下載電子資源等。
1.6 幫助侵權可能導致的版權危機
我國法律沒有“幫助侵權”的特定表述,但是這一概念在我國民法制度中得到認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wǎng)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的規(guī)定,幫助他人實施侵權的人將承擔共同侵權責任。比如,許多圖書館都對超星公司的互聯(lián)網(wǎng)版稅解決方案――讀書卡表示接受。表面上看,這屬于法定許可行為,即不經權利人許可使用其作品,卻向其支付報酬。但在我國版權制度中,圖書館并非“法定許可”的權利主體,把有版權意義的館藏數(shù)字化并放到網(wǎng)上供閱覽和下載是在法律的邊緣上行走,容易導致法律糾紛。在這種服務模式中,圖書館有幫助供應商侵權之嫌。對于上述超星公司與圖書館的合作方式,圖書館如果“明知”侵權而為之,則在可能的訴訟中會被法院認定是主觀故意,而承擔法律責任。
1.7 精神權利糾紛所導致的版權危機
精神權利糾紛導致的版權危機可以由于圖書館未獲授權而行使發(fā)表權,或者在館藏資料開發(fā)中漏掉、誤寫權利人姓名,或者在三次文獻編輯撰寫中未經授權地對享有版權的館藏資料的修改,或者對其中心思想的擅自篡改而引起。比如,在崔世勛、周誠望分別訴遼寧省圖書館、黑龍江省圖書館、吉林省圖書館侵犯版權糾紛案中,三家省級公共圖書館均因在編輯出版《東北地區(qū)古籍線裝書聯(lián)合目錄》一書的過程中侵犯權利人的署名權而敗訴。圖書館在開發(fā)館藏中,要按照《著作權法》第十條(一)至(五)、第二十二條相關規(guī)定和《條例》第十條(二)的規(guī)定保護權利人的精神權利。另外,圖書館如果是委托他人創(chuàng)作作品,或者是同他人合作創(chuàng)作作品,精神權利的享有和行使要依合同約定。
2 圖書館版權危機的防范
2.1 思想防范
“自律”可以“讓圖書館變得好一點”。防范危機的前提是通過多種渠道與形式來提高圖書館員和讀者的版權意識和保護版權的能力,即提高自律性。比如,從2005年開始,嶺南大學每年都在新生中宣傳版 權知識,列舉侵權行為,請各位學生關注。實踐證明,在圖書館員和讀者中開展版權教育,能有效避免侵權事件及版權危機的發(fā)生。在提高圖書館員和讀者保護版權意識的同時,要強化版權危機意識的教育與正確、完整危機觀的培養(yǎng)。危機教育要注重對象的普遍性、內容的針對性與過程的長期性,要通過專家演示、情景模擬訓練、以案說法等方式增強圖書館員對版權危機的心理準備和知識儲備,提高處置危機的能力。
2.2 組織防范
研究表明,圖書館危機管理小組(LCMT)有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在版權保護日漸趨強的法律環(huán)境中,我國圖書館應建立以館長負責制為中樞的危機管理常設小組,或者將其職能包含在圖書館整體的危機管理組織之中,但是應有專門人員來負責此項工作。比如,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圖書館就設有版權圖書館員崗位。館長(副館長)是“首席危機官”,在版權危機管理中擔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版權危機管理涉及到不同的專業(yè)領域,因此圖書館還應聘請法律、技術、公關、管理等方面的專家建立危機管理顧問組織,為危機管理提供咨詢決策服務。危機管理組織不能只是一種裝飾,或者只在危機到來時才啟用,而應采取措施使其運作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
2.3 制度防范
我們不能把版權危機的責任完全歸罪于法律的不合理,更不能完全歸罪于權利人的“私欲”,而應該首先“檢討”我們自己的行為是否合理與合法。行為要受到制度的調整,制度的缺失與不完善是版權危機的重要隱患。防范版權危機必須在制度層面貫徹危機管理的思想。圖書館需要逐步建立健全的版權危機預防制度包括:《圖書館版權政策》、《圖書館藏版權瑕疵防范與鑒別制度》、《圖書館使用版權授權協(xié)議簽訂制度》、《讀者利用館藏資源版權保護警示制度》、《圖書館收費服務成本核算制度》、《圖書館藏版權狀態(tài)評價制度》、《圖書館版權危機責任認定制度》等。
2.4 機制防范
要使版權危機管理收到理想的結果,必須建立若干科學正確的、高效率的應對機制:①計劃機制。版權危機管理建立在完備的應對計劃(應急預案)之上,目的是對可能發(fā)生或者已經發(fā)生的危機事件進行預測、監(jiān)督、控制和協(xié)調。在國際圖書館界,危機預案越來越受到重視,牛津大學圖書館、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預案都有其特色。②預警機制。準確預見,是危機管理的第一步;诮涷灲逃,應建立圖書館危機預警系統(tǒng),對版權危機可能發(fā)生的原因、方式等進行分析,開展超前管理,降低危機發(fā)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③合作機制。各個圖書館本身缺乏應對版權危機的所有類型的必要資源(人才、技術、信息等),有必要在合作基礎上以資源共享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④技術機制。技術不僅能保護版權,而且受到版權法保護,圖書館要在技術上盡到保護版權的義務,這也是法律規(guī)定的重要免責條件之一。
3 圖書館版權危機的消解
3.1 正面應對,快速反應
危機爆發(fā)的突發(fā)性和極強的擴散性決定了危機應對必須要迅速、果斷。因為,危機的破壞性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非線性爆炸式增長。通常認為,“24小時”是危機反應速度極限,處理危機要遵循“24小時”法則。危機發(fā)生后,圖書館不能抱著僥幸的心理,任由事態(tài)發(fā)展,或者慣性思維,拖泥帶水,慢條斯理,力求四平八穩(wěn)。危機管理小組應在最短的時間內介入危機,控制事態(tài),降低損失。在“杜修賢訴中國國家圖書館侵犯版權糾紛案”中,國家圖書館采取先入為主的策略,迅即行動,同當事人積極溝通,并表明希望和平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最終使危機得到化解。
3.2 以誠相待,談判磋商
在“李昌奎訴青島理工大學侵犯版權案”中,作為唯一被告的青島理工大學圖書館采取了真誠相待的態(tài)度,并努力斡旋,促成李昌奎與超星公司談判達成和解協(xié)議,使李昌奎撤訴。以誠相待是處理危機的一項重要原則。版權危機發(fā)生后,圖書館要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站在對方立場上思考問題,無論危機的原因如何,責任歸于何方,都要對當事人的遭遇表示同情與安慰。另外,對版權危機的處理不僅要著眼于解決直接的利益問題,而且要根據(jù)當事人的心理特點采用恰當?shù)那楦新?lián)絡策略,解決其深層次的心理和情感問題,這有助于危機的解決。
3.3 媒體友好,引導輿論
“蘇圖事件”的實質是圍繞我國版權制度中復制權限的合理使用規(guī)定與文物保護條例中相關規(guī)定的不一致產生的爭執(zhí),特別是善本文獻版權歸屬與讀者的復制權利問題。在該事件中,傳統(tǒng)媒體和網(wǎng)絡媒體把圖書館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危機中采取媒體友好策略,可以化解媒體對危機事件的過分關注,逐漸將媒體視線引向其他方面,使負面報道慢慢平息,或者是創(chuàng)造新的關注焦點使媒體輿論轉向,還可以對抗噪聲、闡釋緣由、化利為害。危機管理中,圖書館不能采取“鴕鳥政策”,刻意回避媒體,而要準備充分的資料應對媒體訪問,要避免向媒體挑戰(zhàn),要統(tǒng)一信息發(fā)布口徑。在日常工作中,圖書館要同媒體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不斷加深友誼。
3.4 把守底線.合理抗辯
在“樊元武訴上海圖書館、清華大學、清華同方光盤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案”、“殷志強訴金陵圖書館侵犯版權糾紛案”中,圖書館都作了合理抗辯,并得到了法院的充分支持。合理抗辯是解決圖書館數(shù)字版權問題的重要途徑。在處理版權危機中,圖書館要堅持“核心立場”法則與“最高利益”法則,對涉及圖書館和廣大讀者利益的原則問題毫不動搖,積極抗辯,爭取最大權益。
3.5 尋求干預,權威支持
在處理危機的進程中,圖書館要注重尋求第三方干預(third party in tervention)!暗谌健蓖菆D書館的上級領導部門、圖書館學術團體以及有關方面的專家。第三方對版權危機干預的目的在于起到催化、協(xié)調和認同等作用。就我國圖書館的現(xiàn)狀來講,在第三方的角色中,中國圖書館學會下屬的“圖書館法律與知識產權研究專業(yè)委員會”應該積極介入圖書館的版權危機管理,發(fā)揮其權威性。
3.6 尊重事實,承擔責任
專家指出,在危機管理中的基本建議就是承認錯誤,并且盡量不要表現(xiàn)出過于自我保護,推脫責任。版權危機發(fā)生后,面對權利人的責難,圖書館不要企圖逃避責任,對于權利人再小的訴求與損失也要認真對待,把權利人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圖書館要及時向權利人賠禮道歉,并在查明問題后向其作出合理補償。否則,圖書館可能會遭受更大的損失。在“婁師白訴湘潭市圖書館案”中,圖書館敗訴并被判賠償原告60萬元就是個例證。
3.7 處理善后,重塑形象
危機管理有句至理名言,就是“最危險、最容易犯錯誤的時候,往往是看似過去,而實際尚未過去的時候。”危機漸緩或者消解后,圖書館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要針對危機給圖書館員心理和圖書館形象造成的影響,組織開展危機學習,深入分析危機發(fā)生的原因,總結應對危機的經驗教訓,并對管理、技術、組織、機制和隊伍建設、讀者教育等進行改革,提升圖書館保護版權的能力和水平。這樣,就變危機為機遇,重塑圖書館尊重知識創(chuàng)造,維護版權的形象,避免危機的再次發(fā)生。
相關熱詞搜索:危機 版權 圖書館 圖書館版權危機和版權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 管理危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