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的關系形勢與政策 “雙英”兩岸政策對決
發(fā)布時間:2020-03-18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臺灣2012年大選將迎來史上最激烈、最精彩的“雙英決戰(zhàn)”。國民黨大佬錢復在當李登輝的“外交部長”時就曾明言:“外交政策”只是臺灣當局政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大陸政策是臺灣未來走向,攸關臺灣興亡,其位階應高于“外交政策”。
臺灣的現(xiàn)實證明了錢復“兩岸關系的位階高于對外關系”的眼光與預見――對臺灣而言,處理不好兩岸關系,就處理不好一切對外關系!因此,兩岸議題在2012年大選中將扮演決定性的角色,也是藍綠政見對決的主要戰(zhàn)線,盤點馬英九與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及其未來影響實屬必要。
馬英九:互不否認,互不承認
馬英九的大陸政策可以追溯到2005年8月他就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之后的第一個政治論述,即連接本土與大陸的“臺灣本土新論述”。馬英九在黨主席就職演說中強調(diào),將建立以“臺灣新希望運動”為核心的“本土化論述”――國民黨應盡快建立“先聯(lián)結臺灣才有中國”的歷史論述,國民黨沒有理由自外于臺灣,認為臺灣“已建成生命共同體的意識”。
2005年12月,身兼國民黨主席的臺北市長馬英九接受美國《新聞周刊》專訪時表示:“國民黨終極的目標是統(tǒng)一,但目前時機尚未成熟!瘪R英九的“終極統(tǒng)一論”出臺后,在島內(nèi)引起了強烈反彈,為此馬英九又開始向右搖擺。2006年2月8日,馬英九赴歐洲招商前回答媒體詢問時提出了“人民決定論”:“臺灣的未來是由臺灣人民來決定,人民作主有很多選項,不論是統(tǒng)一或‘獨立’或維持現(xiàn)狀,都必須由人民決定!
為呼應馬英九的說法,國民黨在馬英九倫敦政經(jīng)學院演說第二天(2月14)在綠系色彩的《自由時報》日刊登頭版廣告,以“臺灣的務實道路”為題,將“現(xiàn)狀”與“和平”放在同一天平,強調(diào)國民黨主張臺灣應維持中華民國的現(xiàn)狀。特別的是,廣告中強調(diào),“臺灣未來有很多可能的選項,不論是統(tǒng)一、獨立或維持現(xiàn)狀,都必須由人民決定”,這是國民黨第一次公開宣示將臺獨列入未來選項。
“臺獨選項論”引發(fā)軒然大波,馬英九第二天親自解釋,“‘臺獨’是部分臺灣人士的選項,但不是國民黨的主張,也不應該是臺灣未來的方向。”國民黨發(fā)布新聞稿表示,有關統(tǒng)獨爭議,現(xiàn)階段臺灣應該維持中華民國現(xiàn)狀,這是臺灣的安全與安定之道。在回臺后正式提出“維持現(xiàn)狀、統(tǒng)獨休兵、務實開放、全民打拼”的16字新論述,刻意回避敏感的統(tǒng)獨議題,采取模糊的維持現(xiàn)狀論。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經(jīng)過從終極統(tǒng)一論到人民決定論的不斷調(diào)整,最終逐步形成了“維持現(xiàn)狀”的中間路線。
馬在當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后所發(fā)表的就職演說中重申:“我們將以最符合臺灣主流民意的‘不統(tǒng)、不獨、不武’的理念,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灣海峽的現(xiàn)狀!鼻姨岢鲈凇熬哦沧R、一中各表”原則下恢復兩岸談判,強調(diào)“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承認大陸13億人口是“同胞”;呼吁兩岸“和解休兵,并在國際組織及活動中相互協(xié)助、彼此尊重”。今年3月9日,馬英九在臺灣;鶗䴕g慶20周年致詞時再次定調(diào),兩岸和平交流、對等發(fā)展最重要的基礎是“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至此,馬英九兩岸政策基本趨于穩(wěn)定與定調(diào)。
蔡英文:和而不同,同中求和
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可以說是“有驚無險”,而臺灣最大在野黨民進黨主席、2012年馬的最主要競爭對手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主張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蔡英文在兩岸問題上最大的掣肘是民進黨的“臺獨黨綱”!芭_獨黨綱”成為民進黨與大陸方面改善關系的最關鍵障礙。眾所皆知,李登輝提出“兩國論”最核心的幕僚是蔡英文。在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后,兩岸關系陷入緊張局勢。
而因蔡英文為分裂言行出謀劃策有功,李在卸任前極力向陳水扁推薦她出任“陸委會”負責人。這位李登輝時的“兩岸論理念建構者”,搖身一變成了阿扁“大陸政策的核心幕僚”。2000年6月20日,陳水扁會見美國傳統(tǒng)基金會時曾放出試探氣球,稱愿意接受兩岸兩會所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但蔡英文迅即予以否認,說“一中各表用語只是對會談過程的描述而已”,陳水扁并沒有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時任高雄市長的謝長廷曾提出“憲法是一個中國架構”的說法,“兩岸跨黨派小組”召集人李遠哲也曾呼吁“回到1992年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的說法,蔡英文不是以“不解”、“不以為然”予以回應,就是指責他們“走得太快,完全超過陸委會的掌握與想象”。
陳水扁也曾想恢復李登輝時代的“國家統(tǒng)一委員會”,且循李登輝例,兼任“國統(tǒng)會”主委;2000年10月發(fā)動修改民進黨黨綱,將1999年的《臺灣前途決議文》效力視同黨綱,甚至對外說法是優(yōu)于黨綱。上述前兩個動作顯示陳水扁上任之初對開啟兩岸對話的急迫感,但是都遭到當時的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反對。陳水扁一度的“新中間路線”,可謂主要是毀于蔡英文之手。而在陳水扁拋出“統(tǒng)一并非唯一及最后選項”的謬論之后,蔡馬上隨聲附和,聲稱“臺獨是臺灣人民對兩岸關系的選項之一”。同樣,蔡英文也是陳水扁“一邊一國論”中的主要角色。這就是說,陳水扁主政期間在兩岸關系上的種種所為皆離不開蔡的輔佐謀劃;陳水扁在任期間所有挑釁大陸、惡化兩岸關系的舉措皆離不開蔡的輔佐。最終,蔡英文使得李登輝的分裂路線在阿扁時代得以延續(xù)。
2008年5月18日,蔡英文當選為民進黨第12屆黨主席,成為民進黨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黨主席。大陸海協(xié)會會長陳云林2008年11月5到6日首次訪臺,綠營抗爭釀成臺灣近10年來最重大的流血沖突,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因此被批為“暴力小英”。2009年7月,在蔡英文強力主導下,開除了參加兩岸文化論壇的民進黨元老許榮淑等人的黨籍。成了黨主席的蔡英文與當年阿扁政府中扮演兩岸中“踩剎車”陸委會主委的角色絲毫沒有兩樣。
為了2012大選,兩岸政策畢竟是繞不過去的“坎”。民進黨今年2月23日成立智庫,蔡英文以董事長身份,對兩岸未來發(fā)展提出新論述。她主張發(fā)展兩岸關系,應從“臺灣認同”出發(fā),以臺灣價值為核心,在國際架構框架下來發(fā)展臺灣與中國的關系,兩岸必須維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關系;蔡表示,“在不同的時間點,民進黨要對臺獨黨綱做不同的解讀和詮釋”;并批評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是“和而要統(tǒng)”、“和而必統(tǒng)”。
“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成為民進黨及蔡英文2012大選的兩岸政見主軸。這八字訣雖然蔡自我感覺良好,卻也被諷高深莫測、不知所云,依然是讓人丈二和尚摸不清頭腦。
兩岸關系向何處去?
表面上看,蔡英文的兩岸論述不糾纏于“主權”、“憲法”、“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邊一國”等所有兩岸可能引起爭議的文字,但如果仔細看,蔡提出所謂“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之說,實為陳水扁2004年拋出的“兩岸和平穩(wěn)定互動架構”的翻版。
另外,無論蔡英文怎樣的“新”論述,民進黨與蔡英文到目前為止,均表示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更不會接受“九二共識”,而這恰恰是大陸對臺一切工作的底線。再仔細地看,蔡英文的兩岸新論述似乎更多的是文字游戲,新論述的主調(diào)是追求兩岸和平,要避免兩岸兵戎相見,而核心論點是“與世界聯(lián)結”,從而讓臺灣“成為區(qū)域經(jīng)濟的樞紐”,“與世界一起走向大陸”。從這般言論可以看出,蔡英文首先要的是拓展國際空間,爭取國際承認,然后再與大陸打交道,以免“向大陸傾斜”!
何況,蔡英文在與李登輝4月30日共同出席活動時說,“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以及歷次修憲,并沒有讓憲法成為臺灣人民集體共識”,“未來的憲政改革是要追求一部理想的憲法”。蔡明言要追求李登輝式法理臺獨,只不過將危險的“正名制憲”美其名為“幸福憲法”。這就是說,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與李登輝、陳水扁無根本區(qū)別,所不同的僅是語言包裝差別。如再加上過去的蔡的經(jīng)歷,若蔡英文2012年上臺執(zhí)政,估計兩岸關系可能會出現(xiàn)全面倒退。
沒有“九二共識”,兩岸互信就沒有基礎,兩岸的合作、發(fā)展與和平也就會成為空中樓閣。這意味著,兩岸政策方面對蔡英文參選2012來說只能是負分。正因為如此,前扁辦主任陳淞山在5月6日也發(fā)表文章分析說,民進黨必須正視兩岸問題的雙面刃,如何跳脫歷史框架找尋可以取代“九二共識”的兩岸交流新模式,讓大陸相信并接受這是開展兩岸關系新政治契機的重大突破,這是民進黨可以在大選打敗國民黨的政治竅門,既無法回避也必須面對。
陳淞山認為,若任由國民黨及馬英九繼續(xù)壟斷兩岸交流與談判的決策權與話語權,讓臺灣人民誤解民進黨倘若執(zhí)政便會中止兩岸交流與協(xié)商合作,則民進黨要想藉由其他政治議題或馬英九無能主政的政治效應來拉抬蔡英文的選情與政治聲勢,恐怕也只是事倍功半的一場艱困選戰(zhàn),根本很難有政治翻盤的結果。陳淞山的分析值得民進黨及蔡英文警醒。
盡管外省籍身份使馬英九對國民黨的傳統(tǒng)主張缺乏自信,在摒棄李登輝“兩國論”和陳水扁“一邊一國論”的同時,卻不斷推動國民黨的本土化,又吸納了李扁的“本土論述”。但馬英九勝選與國民黨的重新執(zhí)政之后,兩岸關系發(fā)生了根本性轉折。六次“江陳會”,兩岸關系重新走向良性互動和穩(wěn)定發(fā)展的軌道;兩岸簽署了15項協(xié)議,大幅松綁兩岸經(jīng)貿(mào)政策,促進了兩岸經(jīng)貿(mào)合作的深入發(fā)展;300萬大陸旅客訪臺,兩岸開放了?罩焙剑瑢崿F(xiàn)了兩岸直接“三通”,推動兩岸的雙向、全面、直接交流;推動外交休兵和“活路外交”,減少兩岸惡性對抗,兩岸關系進一步得到改善。兩岸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日益熱絡,大陸對臺灣的信任及影響力也日益提升。
盡管馬英九現(xiàn)在沒有追求統(tǒng)一的意圖,但至少他不會尋求漸進式臺獨,沖撞大陸“紅線”。兩岸問題同時是馬英九最足以為傲的政績,也是臺灣經(jīng)濟迅速擺脫金融風暴影響的動力源,臺灣也比過去任何時候更依賴、更接近、更了解大陸。如果馬英九2012年再實現(xiàn)連任,兩岸可能將邁入累積互信、合作雙贏、和平競爭的新時代。
相關熱詞搜索:對決 兩岸 政策 “雙英”兩岸政策對決 點出雙英兩岸政策最大不同 雙英先從兩岸政策交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