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之同情【季承,在你們了解同情之后,安靜】
發(fā)布時間:2020-03-31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外頭流傳的東西都是很正面的,大家看到的和內(nèi)部的實情可能不完全一樣。我就想講講我們家里的故事,把我知道的情況公開一下 《我和父親季羨林》還沒正式發(fā)售時,出版方為作者季承先開了一個博客,把部分文章貼在了上面。
后果很嚴重――
“這哪像是和父親談心,這分明是出賣父親的隱私換錢嘛!名人之家,果然只有名利沒有親情。真不如小門小戶的人家,有實實在在的溫情。老先生可憐~!”
網(wǎng)友慧子留言,“大師已經(jīng)遠去,我們在心底默默地敬重和惦念不好嗎?七十多歲的人了,寫這些東西,有什么意思?”
網(wǎng)友Alina規(guī)勸他,“我明白,在北京這個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城市里,金錢是很重要的。但是比金錢更重要的還有親情。我從網(wǎng)上多多少少看到你們父子之間的糾紛。不管你父母是不是有真感情,不管你母親走了以后你父親對你如何,不管是不是你父親因為你娶了家里的保姆與你決裂,但,請這樣想,如果你父親不是季羨林,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你的生活又是怎么樣的呢?有多少父母間是存在轟轟烈烈的愛情呢?你是季老唯一的兒子,請放棄那些埋怨。把季老留給世人的精神財富發(fā)揚光大吧!”
還有人站出來正誤,指出季羨林留德時愛慕的德國女子伊姆加德,并非季承文章里所寫的那樣,與季羨林心心相印,并且為了他終身不嫁。
FT中文網(wǎng)專欄作家老愚說這不是本讓人愉悅的書,而是一本“坦白之書”,“悖離了‘子為父隱’的儒家傳統(tǒng),真實得近乎殘忍。”“在這本書里季羨林先生可以說是一個人生的失敗者,一個有國無家的浪人,一個孤獨、寂寞、吝嗇、無情的文人。早年的心結(jié)――寄居叔父家、無愛的婚姻、母親早逝塑造了他壓抑、封閉、孤傲的性格,他的意氣用事毀了自己一家,又使他身陷一個人設(shè)計的陰謀泥沼而難以自拔。”
風(fēng)暴眼中的季家安靜尋常。這是季羨林先生生前北大所分的一處住房,基本沒有任何裝修,四白落地,瓷磚地面,客廳與飯廳之間由一道推拉門隔開。最醒目的是一幅大相框――季羨林先生身著紅毛衣,扶杖立于一株怒放的紅梅之前。春雨從一早就開始飄灑,采訪到中午時,雨越下越密,樓前的玉蘭樹落了一地花瓣。
75歲的季承始終神色平靜、言語溫和。
他說博客不是他開的,但上面發(fā)布的內(nèi)容都是他書里所寫的。至于網(wǎng)友們的不解、議論,甚至鄙薄,他都表示“理解”。他更希望獲得理解,“你們年輕人還體會不到,稍微上了年紀的人喜歡安靜,不希望有過多的事情煩擾。我就是想盡量把真實的情況告訴大家,讓大家了解、理解,然后產(chǎn)生同情,最后能安靜地過日子。”
“悲劇”是這本書里頻率最高的關(guān)鍵詞。在他看來,父親與母親無愛的婚姻是造成幾代人悲劇生活的根源。他甚至寧愿父親當年離經(jīng)叛道留在德國女友身邊!(我們家的人)生活得不那么痛快,每個人都隱忍著,雖然沒有爭吵,但很冷漠、很冷淡。外人看起來很融洽,你看季羨林他們家多和氣呀,他們看到的是外表,外表一團和氣。”
季承誠懇且沉痛地說,“作為大人物之后,我不覺得是一種什么幸福,或者滿足。不是這種感覺,而是一種負擔(dān)。就連我父親這筆遺產(chǎn),我也背著很大的包袱。它對我有多大益處,我現(xiàn)在也看不出來!
這個聲名顯赫的家庭似乎陷入了某種親情魔咒。季承一直覺得父親跟自己和姐姐不親。姐姐抱恨而去,他僅在父親辭世前8個月感受過稍微親密正常的父子情。而他的兒子同樣與他不親,對季家事務(wù)不聞不問。好在女兒與他往來密切,給了他安慰。
為他帶來最大快樂的是小兒子福娃。這是他與照顧過自己母親的馬曉琴重組家庭所添的小寶貝。小家伙還不到兩歲,活潑頑皮,我們聊天時,他一直守在客廳與飯廳的推拉門外,把整張小臉都貼在玻璃上,鼻子擠得扁扁的,笑出兩個深深的酒窩。采訪將近尾聲,季承先生招手讓他進來,他飛奔而至,迅速準確地將茶幾上的水杯掃到地上。白發(fā)蒼蒼的父親滿眼慈愛地看著幼子,窗外春雨沙沙,那一刻,歲月靜好。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同情 安靜 季承 季承 在你們了解同情之后 安靜 在你們了解同情之后 季承之妻馬曉琴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