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評北大改革方案的合理與不合理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北京大學教師聘任和職務晉升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公布之后,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從目前網(wǎng)上文章(包括北大“校長信箱”等網(wǎng)上帖子)看來,反對的意見居多。這是否說明了一種普遍性?我認為不是。我在北大聽到的實際反應是:多數(shù)教師(包括多數(shù)副教授以下的教師)是總體上贊成這個改革方案的。盡管大家看到方案中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承認其方向是對的!澳壳暗臓顩r沒有希望”——這是每一個北大老師都親身感覺到的,除非少數(shù)依賴現(xiàn)存體制已經(jīng)得到許多不應該得到的利益者,以及那些學術素質(zhì)很低而希望論資排輩以得到職稱晉升者。

  

  北大需要改革,中國大學需要改革。大學要肩負起民族振興的義務,要對學生父母負責,要對學生本人負責。大學不是只應該保證甘陽的文章所說的“教師的權利”,還要保證國家的權利、家長的權利、學生的權利!難道這些大學經(jīng)費的賜予者的存在就僅僅是為了保障“教師的權利”嗎?翻翻北京大學2002年所提的“正教授”、“副教授”的檔案,看看有多少不合格的?數(shù)一數(shù)“博導”中有多大不稱職的比例,有多少人一輩子連一篇象樣的文章都沒有?計算一下北京大學正教授的數(shù)量與科研成就的比例數(shù)字,比一比國際差距?問一問有多大比例的教師還在專心做學問?……把這些搞清楚了,再說話不遲!然而,奇怪的是,很少文章對這個改革方案的成果給予肯定。

  

  比如,關于不留本院系應屆畢業(yè)生,這在外國大學都是慣例,在北京大學的許多院(系),實際上也推行多年了。有的院系為了防止博士生中真正的人才外流,采取限定比例的辦法,比如1/3引進,1/3接受外校博士生,1/3留本院系博士生;
有的則規(guī)定自己的學生一個不留。這實際上是一個已經(jīng)落實的政策,居然也遭到反對。根據(jù)觀察,我并不認為外校的博士生培養(yǎng)水平都比北京大學的低;
我看到的在北大的一些院系倒是存在著誰有權力就留誰的學生的現(xiàn)象。有的教師把自己的學生留下2-3個甚至4-5個,然而連他自己只是有名無實的“學術帶頭人”,他的領域連一門好的課程都開不出來。留下那么多學生有什么用?“人才”的產(chǎn)生需要很復雜的條件,也需要時間。一般情況,文科的博士畢業(yè)生是否是“人才”,至少需要看他(她)畢業(yè)后5年時間的努力,然后才能判斷他是不是“人才”。在剛畢業(yè)的博士生中,恐怕只有極少數(shù)“天才”才能宣布自己是能夠支撐北大未來的人才吧!

  

  再如,“有限次申報職務晉升”,這一條是有其合理性的。北大改革90年代以來形成了一個傳統(tǒng):除了學校搞的什么一刀切的“破格”外(盛行于1992-1996年期間),正常的晉升,第一次申報者,條件再好也很難以通過。結果,許多人明明知道自己條件不夠,也要連年申報以便“打基礎”、“造印象”。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一般都會最終得到學術委員們的同情。這樣,標準也沒有了,教師的精力也轉移了,委員的時間也浪費了。據(jù)說有一個學院,有3名“正教授”是依靠述職報告時的眼淚打動了學術委員,因為他們申報次數(shù)太多,折磨得一肚子苦水,最后終于變成淚水。而實事求是地說,他們根本就不夠格,甚至連文件規(guī)定的“副教授”的水平都沒有。另一種情況是靠關系或自己的權力,試“運氣”,在明知道自己條件不夠時,也大膽申報,甚至由于自己有“關系”與“權力”的優(yōu)勢,常常打敗那些遠比自己優(yōu)秀者而獲得晉升。限定申報次數(shù),至少增加了這樣一批人的風險,使他們在升報時認真掂量一下自己的水平,而不是顯得十分顢頇與霸道。

  

  設立教授評議會是很好的方法。如果評議會的權力有明確規(guī)定,會起到很好的作用。一些院系的學術委員會被一些不學無術而又嫉妒他人的人把持,一貫評出顛倒黑白的結果,教授會是有力的制約。但是,這一條也居然有人反對。文件中規(guī)定2003年以后,空缺教授必須1/2指標由校外聘請。這一條一點也不過分。實際上,北大近些年來評的“正教授”,至少有1/2不合格,有的院系連續(xù)多年都是3-4個指標,而評的正教授沒有一個有合格的成就。要書有書,要文章有文章,就是沒有什么影響,連自己系里的學生都不知道、看不起。這樣的教授群體,拿出1/2的指標從校外聘請難道多嗎?至于1/4的副教授、1/3的講師的流動比例,恐怕在北大在實行98-5計劃前,許多院系的自然流動就已經(jīng)超過了這個比例,只是流動出去的多是優(yōu)秀的。這難道沒有觸害“教師的權利”嗎?目前體制下那些兢兢業(yè)業(yè)的、有成就的教師難道不是在被嫉妒、被排擠中過日子?有的院系教師一致認定的情況是“誰做學問誰倒霉”,“教師的權利”何在?

  

  總體看來,遭到許多反對意見的北大改革方案僅僅有“一點兒”改革力度,而不是文件所宣稱的“有較大改革的力度”。它有以下突出問題,更削弱了其“有限的”力度:

  

  1.缺乏生態(tài)系統(tǒng)觀

  

  一個大學需要教授、副教授、講師等不同的職稱,也需要一些人終身當講師或副教授;
同時由于自身與教育的條件不同,并非教師中每個人都可以奮斗到當教授。然而,中國人的平均主義觀念十分牢固,認為凡是在大學教書,必須要當?shù)浇淌。這種平均主義的認識貫穿在北大文件中。甘陽的文章集中批評這個思維癥結,是很值得肯定的。近些年,北大有許多中青年教師覺得自己沒有希望晉升正教授,就已經(jīng)放棄了競爭,甘愿當副教授到退休。然而,這個文件卻逼迫他們必須當教授,否則離開。這既不符合生態(tài)分布原則,又是在給改革制造障礙。而制定文件者卻津津樂道地在這個極其錯誤的思路上大做文章,真是誤入邪道!

  

  2.弱勢群體成為改革對象

  

  北京大學同其他大學一樣,官僚化近年來不斷發(fā)展。有了官在大學里就有了一切。多年脫離教學崗位、沒有成果,也可以評教授、博導;
還設置什么“管理學教授”、“思想政治工作教授”分配給那些從沒有上過講臺者;
把一個小官的工作量計算得比一個教師辛勤一年的課程還多;
有的院系的官兒壟斷了98-5科研項目……官僚體制才是北大改革的真正對象。然而,北大改革方案并沒有觸動這些,而是首先改革教師這個弱勢群體,真是匪夷所思。

  

  3.“正教授”不應該進保險箱

  

  目前,北大正教授中至少有2/3不符合文件規(guī)定的標準,可是他們卻進了保險箱。北大許多院系20多名甚至3-40名正教授指標,崗位都已經(jīng)填滿了。后來者已經(jīng)很難辦了,已經(jīng)走到盡頭了。對正教授有所動作是改革所需。當然,正教授年齡一般都50多歲了,并且為北大貢獻時間長,把他們趕走自然不合情理,但作一些改革還是可以的,比如把其中的確實沒有什么學術貢獻、水平很低的正教授改為“高級講師”,待遇不變動,這還是可以的吧?也可以想一些其他辦法。正教授把職位占滿了,而平均水平又不高,這難道不是問題的一個關鍵?

  

  順便指出,有人提出設“終身教授”職務來改革正教授,這是一個中國傳統(tǒng)的制造頭銜辦法,蹩腳之極!至于“終身教授不退休”的建議,更是荒唐無稽。據(jù)人文某系的一些老師反映:如果80多歲的某某某教授趕快退休、少發(fā)點教條主義的言論,他們系的學科發(fā)展不至于象目前這個狀況。

  

  總之,本人覺得北大改革方案是一個很小的動作,是一個片面的、平庸的方案,但它卻激起了這樣多的反對意見。在反對意見中,有幾條是站在改革的立場上的?有幾條是出于對北大實際情況的無知?有幾條是站在自己利益的立場?就北大方案本身而言,是否改到要害之處?是否能夠落實而達到文件設想的目的?……有許多問題是值得反復思考的。

相關熱詞搜索:改革方案 不合理 北大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