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日云:與研究生新生談學習
發(fā)布時間:2020-06-17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你們好!
祝賀你們考取研究生,也歡迎你們加入到我們西方政治思想史專業(yè)的團隊。
因為我不在國內,覺得需要給你們寫些東西,盡一點我的職責,也不辜負你們對我的期望。昨天花了兩鐘頭給你們寫了一封長信,結果發(fā)送失敗,再也沒找到所寫的內容。真是氣煞我也。
現在,我再重新開始。
第一年的學習,主要是完成所開設的課程。其中有兩個問題要注意:一是選課的問題;
一是外語問題。
選課的原則有這樣幾個:(1)所選的課要圍繞你的專業(yè)或你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來選,通過選課,使自己形成一個有機分布的、合理配置的、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而不是雜亂無章的一團。(2)在這個前提下,盡可能拓展知識視野,選一些看起來離專業(yè)遠,但對研究專業(yè)很需要的課,特別是通過選課來彌補原來知識結構的缺陷。我們本科時的課程是按一級學科或二級學科設置的,相當于縱向的維度,而我們將來研究的問題卻往往是橫向的,它需要多學科的知識。比如你要研究人權問題,就需有關法學,甚至部門法如民法和訴訟法相關的知識,沒有相關的知識儲備,你的思考就受限制。再如你要理解西方“群眾理論”,理解法西斯主義現象,需要心理學的相關知識。等等。(3)選課時,不要光看課程名稱,重要的是授課的老師。真正認真治學,專業(yè)功底深厚,有思想有見識的教師并不多,需要你們有眼光去發(fā)現和識別。在這方面,不要光看誰名氣大,地位高,也不要聽多數人的意見。要征詢那些求知欲強,有頭腦的往屆優(yōu)秀學生的意見。(4)每學期選課不要太多,不要在一年中把所有課學完,要把課分散到一年半到二年中去。這樣,才有時間讀些書,研究一些問題,而不僅僅是聽課。使學每學一門課時真正對這門課的內容有了系統(tǒng)深入的了解。
外語學習是這一年中的主要內容。你們應該通過一年的學習,使外語過關。不只是拿到一個好成績,而是在聽說寫等實際應用方面都有很大進步。有機會積極參加外語角等的活動,找外國學生學者交流。要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我在這里,總有一些耶魯的學生和學者要找我聊天,他們很積極,很主動。盡管有的人剛學了一點中文,有的人一個字不會寫,就用漢語拼音給我寫信。昨天一個美國學者請我吃飯,主要目的,是他幾年沒到中國了,中文有點陌生了,要與我聊聊,找到點感覺。比起來,我們的學生太消極,只是被動的在那里等,即使有機會也往后躲。
我們的外語教學是失敗的,那種為考試而不是為應用而學的外語,耗時很多,但效果很差。我們的學生需要認識到我們教育的失敗,要明白,我們是這種失敗的教育生產出來的次品。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認識自己,才能知道應該如何改變自己。我最近與耶魯一年級的幾位正在學中文的本科生聊天。一位在中學時即讀過古拉丁文的西塞羅、李維、波利比阿和塔西佗;
一位說他掌握西班牙語、法語和德語,他謙遜地說,他的德語只是能讀,說還不行。一位學生回答我的問題,為什么學漢語時,他說,他已經掌握了西方的主要幾種語言,想再學一種與西方不同的語言,在阿拉伯語與漢語中,他選擇了漢語。我接觸的高年級本科生,學過一年以上中文的,都能與我聊天,雖然不流利,但毫不打怵。
第一年的外語學習中,盡可能同時進入專業(yè)外語的學習。專業(yè)外語要靠自己學,只有一條路,就是多讀專業(yè)外語書。先從較為簡單的讀起。比如一本美國政治的原版教科書。你們學的基礎英語,對閱讀一般的專業(yè)文獻足夠了,只是需要通過大量閱讀,增加詞匯量,提高閱讀速度。記住專業(yè)詞匯要比記其它詞匯容易。開始時可能會很慢,但越讀越快。這個關遲早要過的,到寫畢業(yè)論文時,我們專業(yè)要求要使用相當的英文材料,僅用中文材料是不合格的。你們現在就需要在這方面作好準備。
專業(yè)的學習要從讀原著入手,這里沒有竅門,沒有捷徑。就是專業(yè)文獻一本一本地啃。從古希臘到當代,讀得越多越好。一般說來,閱讀時要有時間順序,先讀古代的,再近現代的,但有時也不必這么刻板。其次是先重要的,后不太重要的。我們精力有限,只能挑選最重要的文獻讀,起碼最重要的幾十本要讀過。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先容易的,后難的。先接觸的材料如果太難,根本就讀不懂,白費時間,也會使你們沒有成就感,從而失去興趣和信心。所以遇到一本書讀不懂,就放在一邊,以后再收拾它。一般說來,那些難的文獻,需要相當的知識積累和思維訓練才能讀得進去,有些人在這個領域搞了多年,也還是啃不動。所以你們不要期望太高,要從簡單的讀起。積累了一定的閱讀量,你對這些文獻的理解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你前面讀的書似懂非懂,有些東西完全不懂,但當你又讀了很多書之后,你就會對以前讀書中遇到的問題有了新的理解,有時豁然開朗,有時是潛移默化的,不知不覺中,你已將原來讀的材料消化了,升華了。如同牛的反芻一樣。也就是說,如果現在有的書你讀不太懂,只能通過讀更多的書來解決。在你讀更多的書的過程中,就在無形中消化著前面讀過的書。
有的同學說,我讀完一本書,合上一想,什么都沒記住,這有什么用?即使真是這樣,你也是有收獲的。實際上你記住了很多東西,只是不能回憶和復述罷了。到一定場合,你讀的東西就會涌現出來,遇到一定的問題,就會激發(fā)出來,或成為你思考問題的一個知識背景。重要的是,只有通過閱讀,才能提高你的閱讀能力,就算你什么都沒記住,你得到了這個。這是不會遺忘、不會倒退的。閱讀能力不是識字的能力,是理解和消化書上內容的能力,是升華其內容,對其進行批判地分析的能力。這個能力對今后的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即使你以后用不著這些書的具體專業(yè)知識,但通過讀這些書,鍛煉了你這方面的能力。這是學習的主要目的,表面上是在積累知識,實際上是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進入政治學理論專業(yè)的學習,我以為最重要的素質有兩個:
一是有社會責任感,有對國家、社會和人類命運的深沉關切。
學政治學的,要了解現實中的中國政治。我認識一些在美國的許多中國學生,他們從中國來,但對中國的了解卻很少,很片面。當美國人說中國怎么樣時,他們經常像小公雞一樣與人家吵,好像美國人都與中國過不去,故意貶低中國。我告訴他們,人家說的是真的,只是你們不知道。你們只看電視,聽課堂上講,怎么會了解中國的真實情況呢?沒有對中國的客觀了解,怎能正確地理解中國問題,怎能正確地理解政治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呢?
了解中國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領域,就是中國的政治史。你們在課堂上和媒體上所了解的政治史很大程度上是不真實的,甚至是精心偽造的,被閹割了的歷史。你們如果不能認真清理你們原有的歷史知識,全面更新它,從基本的歷史觀、歷史思維方式,到具體的歷史問題的認識和闡述歷史的語言習慣,進行徹底地消磁處理,你們的政治學理論就沒有入門。依據這樣的歷史觀做出的許多判斷,必然是偏見和謬論。在這方面,希望你們讀一些新書,多看一些較為原始的材料,從太平天國到義和團,從五四運動到文革,國內學界已經有許多新的研究成果,你們要多讀一些,把以前教材給你們的東西洗掉。比如最近出的:《往事并不如煙》,《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都比較客觀的記載了一段歷史。再如笑蜀和謝泳等人寫的一些東西,在網上很容易找到,都是比較嚴肅的歷史研究。
第二個是有很強的求知欲。
求知欲部分的源于天性,大部分要靠后天培養(yǎng)。一種正確的學習方式能夠培養(yǎng)求知欲,而不正確的學習方式就會熄滅它。我們的教育就是系統(tǒng)地摧毀學生的求知欲,甚至使求知欲壓根就不會產生。如果有了求知欲,學習就有了動力,就有了樂趣,也就有了效率。興趣是我們最好的導師,它在冥冥中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目標。我們在學習中要注意發(fā)現自己的興趣所在,是一個學科,還是一個領域,一個問題,都是重要的閃光。不要因為應付老師的指揮棒而忽視了它,也不要為了功利的目的而犧牲了它。
要培養(yǎng)求知欲,我們要讀優(yōu)秀學者寫的好書。讀他們的書,你才會有一種精神的享受。讀大部分教材,對讀者而言,只是一種折磨。還有些書,是文化垃圾,中國是盛產文化垃圾的大國,你們不小心,就吞下很多。還有些,簡直就是毒品。像秦暉關于中國改革的分析,我認為是很清晰也有深度的;
朱學勤的雜文達到很高的思想水平,文字也相當美;
任劍濤思想明徹犀利,兼通中西思想;
張鳴關于中國政治史一些問題的研究有根有據,新穎獨到,令人信服;
王怡對憲政問題的研究和一些時評,在網上也能看到,都是難得的精品;
我們院的楊陽老師將對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分析提升到較高的理論境界。國內有一批這樣優(yōu)秀的學者,需要你們去發(fā)現、去欣賞。
培養(yǎng)求知欲還有一個途徑,就是多與夠層次、善于思考的同學或學者討論和交流。在討論中會得到一種精神的滿足。一方面是自己的表達,使自己有一種思考的成就感。你準確的表達了你的思考,使別人理解,并收到一定效果,這是學習中的良性反饋。另一方面,在討論中還能激發(fā)自己的思考,對方的質疑和辯駁對你的思維產生一種刺激,使你集中精力,調動最大的能量來應對,也使你視野開闊,思考向深度開掘,還會迸出一些新的思想火花。這是其它場合可能不會出現的。討論之后再帶著討論中產生的問題和思考去讀書,然后再在討論中表達和升華,如此循環(huán)往復。
總之,要使學習不斷得到良性反饋,通過學習滿足了求知欲,又產生更大的新的求知欲,它又能在學習中得到進一步的滿足。這就形成良性反饋。比如我們學習外語,如果有限的外語知識能用上,我們就會有一種滿足感。我當年學外語一年多,火車站遇一老外買了個中國算盤不會用,我用等車的時間教會了他使用算盤。那種成功的喜悅我至今不忘。我們現在的學習不重視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沒有同步的良性反饋。學習過程就是單方面在用功,在付出,惟一的反饋是掙得了考試的分數,F在日復一日地學,等到工作時再收獲。那太遙遠了,很多人沒到那時就泄氣了。
講了這些話,比昨天丟的內容多了許多。又花了我差不多半天時間。希望你們對這些想法逐漸會有所理解,學習走上正途。
叢日云
2005.10.16.于耶魯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