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高一歷史必修一

發(fā)布時間:2017-02-03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高一歷史必修一篇一:高一歷史必修一必背知識點

橫崗高級中學高一歷史必背知識點(考前三周突破)

使用說明書:

每周圈定一時期(第一周古代,第二周近代,第三周現(xiàn)代)

按照單元進行復習背誦:先使用“自查點”查出弱點,再結合提綱查漏補缺,最后回歸自查點審核復習效果。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國)

自查點:

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的內容、特點、影響?

秦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特點、影響?

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的表現(xiàn)?(地方問題,中央問題)

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的表現(xiàn)?

古代中國選官制度演變歷程?

古代中國監(jiān)察制度發(fā)展歷程?

一、分封制

目的:鞏固國家政權

內容:①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朝覲述職。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tǒng)治區(qū)域,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為一個延續(xù)數(shù)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jù)的隱患。

二、宗法制

定義:宗法制是依據(jù)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統(tǒng)治的一種社會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制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里。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統(tǒng)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四、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內容: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設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jiān)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縣的長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響: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導致暴政,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

五、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背景:漢初郡國并行,出現(xiàn)王國問題

1

措施: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和發(fā)展了大一統(tǒng)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權的強化

背景:唐末至五代出現(xiàn)了藩鎮(zhèn)割據(jù)混亂局面

措施:①軍事上收精兵: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jié)度使的兵權;加強禁軍、強干弱枝。②行政上削實權:派文臣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jiān)督。③經濟上制錢谷: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響:①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鎮(zhèn)割據(jù)現(xiàn)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費,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

七、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zhí)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權,強化皇權。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

八、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擴大

概況:中央設中書;地方設十個行省和宣政院轄區(qū)

意義:加強了對全國的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tǒng)一。是中國行省制的開端。

九、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明加強皇權:①太祖廢丞相,設六部;廢行省。②成祖內閣的創(chuàng)立。實質: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 清朝:雍正帝設軍機處(上傳下達)——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頂峰

十、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西周——世卿世祿制

戰(zhàn)國-秦——軍功爵制,漢代——察舉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舉制 十一、監(jiān)察制度的演變

秦代——御史大夫監(jiān)察百官,漢代——出現(xiàn)刺史監(jiān)察地方,宋代——通判監(jiān)察地方,

明清——廠衛(wèi)、六科給事中和按察使司

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古代:西歐)

自查點: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背景、發(fā)展歷程、特點、評價?

羅馬法的形成發(fā)展歷程、評價?

一、希臘的政治制度

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原因:① 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與小國寡民的國情;② 海外貿易和工商業(yè)的發(fā)達。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歷程: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實行民主政治,社會相對公正一些,有利于社會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為后來歐美資產階級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消極方面:①婦女、奴隸和外邦移民沒有政治權力,真正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數(shù)男性公民,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②過于泛濫的民主,容易導致無政府主義的泛濫。

二、羅馬法

2

1、羅馬法的起源和發(fā)展歷程:

早期的羅馬國家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成文法誕生標志是《十二銅表法》的頒布。

6世紀,《民法大全》標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2、羅馬法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維系了帝國的統(tǒng)治,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②羅馬法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tǒng)完備的法典,極大影響了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維護奴隸制度。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fā)展(近代:歐美) 自查點:

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和發(fā)展歷程、特點?

美國共和制確立和發(fā)展歷程、特點?

法國共和制最終確立標志?

德意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背景、確立的標志、特點?

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過程:光榮革命:1688年,資產階級取得統(tǒng)治地位

《權利法案》:1689年,確立君主立憲制,議會主權,國王受限 責任內閣制:國王統(tǒng)而不治,首相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特點:①保留國王,實際上 “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作為國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國家的最高權力在議會,實行代議制。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內閣掌握行政權并對議會負責。

二、美國共和政體

背景:1776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美國誕生,實際上是13個州的松散聯(lián)盟(即邦聯(lián)) 確立:1787年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通過了一部聯(lián)邦憲法,貫徹分權與制衡,包括聯(lián)邦制原則、三權分立原則、人民主權原則

評價: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憲法,確立美國為聯(lián)邦制總統(tǒng)共和政體。②促進美國近代化的發(fā)展。 局限性:承認黑人奴隸制,印第安人沒有公民權,婦女地位低下。

發(fā)展:1789年聯(lián)邦政府成立,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tǒng)。19世紀中期,美國形成民主黨、共和黨輪流執(zhí)政的格局

三、法蘭西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背景:(艱難之路)1789年法國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國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國的確立。 確立:1875年初,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意義:從法律上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議會制共和國),標志著法蘭西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四、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背景:俾斯麥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zhàn)爭,完成了德國統(tǒng)一。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確立: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

特點:皇帝不是虛位,而是握有實權;实酆褪紫嗾莆諊业拇髾。議會對政府沒有監(jiān)督權。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包括20課)(近代:中國) 自查點:

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列強對中國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及其影響?

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主要綱領、評價?

3

義和團運動的性質、口號、評價?

辛亥革命的過程、意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

五四運動的背景、過程、意義?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史實和意義?

國共第一次合作的任務、合作標志、合作表現(xiàn)、結果、評價?

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共產黨的成長歷程? 抗日戰(zhàn)爭的過程、國共第二次合作的表現(xiàn)、抗戰(zhàn)勝利的意義?

一、兩次鴉片戰(zhàn)爭

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英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要求擴大海外市場和大量掠奪原料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1840-1842年,《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協(xié)定關稅。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56年—1860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洗劫和焚毀圓明園;簽訂1858年《天津條約》,1860年《北京條約》

英國侵占我國領土香港地區(qū)(條約及地圖)經過: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割占九龍司地方一區(qū);1898年強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國運動

過程:1851年洪秀全發(fā)動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權,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與清廷對峙的政權。通過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全盛時期。1856年發(fā)生天京內訌。1864年曾國藩指揮湘軍攻陷天京,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綱領:《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建國綱領,反映了農民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體現(xiàn)的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嚴重脫離實際,根本無法實現(xiàn)。

洪仁玕著《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設想

三、甲午中日戰(zhàn)爭

過程: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主要戰(zhàn)役有平壤戰(zhàn)役、黃海戰(zhàn)役(鄧世昌犧牲)、遼東戰(zhàn)役、威海戰(zhàn)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①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國各階層開展救亡圖存的運動。

四、八國聯(lián)軍侵華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攻入紫禁城,第二次火燒圓明園。《辛丑條約》1901年簽訂。

總之,《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的工具,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五、辛亥革命

1,中國國同盟會的成立(時間、地點、性質、綱領):1905年在東京成立。是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其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后來孫中山把它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2,革命開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

3,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tǒng)

4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時間、性質:1912年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分析其體現(xiàn)的民主精神:主權在民;確立公民的基本權利;三權分立;建立責任內閣,確立議會共和制政體)

4,1912年2月12日清朝結束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辛亥革命失敗的標志

5,辛亥革命的功績:①是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③客觀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④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六、新民主主義革命

1,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導火線: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五四運動的爆發(fā)時間、口號、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第一階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第二階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①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性質)。②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①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性質)。②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起了指導作用。③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標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

3,國民大革命

1923年中共三大決定同國民黨合作;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形成。

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的開始時間、主要對象:1926年;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wèi)在武漢發(fā)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大革命失敗的原因:①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②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③陳獨秀犯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4、國共的十年對峙

(1)南昌起義:時間:1927年8月1日;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2)1927年毛澤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

(3)紅軍長征的起止時間:1934年10月江西瑞金——1936年10月甘肅會寧

(4)遵義會議:1935年召開,意義: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5、抗日戰(zhàn)爭

(1)1931年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

(2)1937年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國抗日戰(zhàn)爭開始。面對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威脅,國共兩黨停止內戰(zhàn),組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3)國民政府在正面戰(zhàn)場組織了淞滬會戰(zhàn)、太原會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等多次重大戰(zhàn)役。

(4)共產黨在敵后戰(zhàn)爭開展游擊戰(zhàn):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zhàn),是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大規(guī)模戰(zhàn)役。

(5)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戰(zhàn)取得完全勝利,收復臺灣。

(6)抗戰(zhàn)勝利原因: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中國實行了全民族抗戰(zhàn)(根本原因) 5

高一歷史必修一篇二: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結構圖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實行宗法制、神權與王權的密切結合 諸侯的權利:1、在封疆內可對卿大夫再分封 、職位世襲 3、設置官員 4、建立武裝

分封制、正派賦役

早期政治制度諸侯的義務:1、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 2、鎮(zhèn)守疆土

、隨從作戰(zhàn) 4、繳納貢賦 5、召見述職

(夏商周時期)

(宗法制和分封制關系:互為表里)

西周政治制度是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tǒng)治的制度

宗法制②特點:a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持政治等級 b最大的特點:嫡長子繼承 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對的,且有雙重關系

(嫡長子與其他之后再血緣上是兄弟關系,在政治上是君臣關系) 穩(wěn)定和團結。 ③影響: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

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 →郡(守) →縣(令)→鄉(xiāng)(里)

古郡國、郡縣并存(封國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時與朝廷對抗) 代①漢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中②唐朝:節(jié)度使制和藩鎮(zhèn)(削弱中央集權)

國(1)中央集權軍事:兵權收歸中央;各地調派精兵,充當中央禁軍

行政: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同時設置通判負責監(jiān)督

財政: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 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

的政①漢朝:內外朝制度(加強軍權)

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中書(擬)門下(審)尚書(執(zhí)) 制演進與強化(2)君主專制③宋朝:分割相權:軍事、行政、財政→(加強軍權)

度中央集權制度(漢至清)④元朝:中書省(削弱軍權)

秦朝至清朝漢:察舉制

(3)選官用官制度魏晉:九品中正制

隋—清:科舉制

明:廢丞相,權分六部→設內閣

頂峰:明清:君主專制 清:議政大臣會議 → 南書房 → 軍機處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過程

(1)世界形勢:工業(yè)革命的進行,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為搶占商品市場和原料而對外擴張 (2)中國形勢:封建社會末期,國力衰微;地廣人多,資源豐富。

(3)根本原因:列強要開辟中國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

①時間:1840—1842年,英國發(fā)動

(1)鴉片戰(zhàn)爭②結果:《南京條約》

③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56—1860年,英法發(fā)動,戰(zhàn)爭及戰(zhàn)后,俄國侵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

一、(3)中法戰(zhàn)爭:1883—1885年,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

列①時間:1894-1895年

強(4)中日甲午戰(zhàn)爭②結果:《馬關條約》

入③影響:中國社會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侵(5)列強加強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和“瓜分狂潮”:19世紀末

①時間: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奧

(6)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②結果:《辛丑條約》

③影響: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秩序完全確立。

時間:鴉片戰(zhàn)爭時期

(1)三元里人民抗英經過:牛蘭崗之戰(zhàn);兩次包圍四方炮臺

意義:第一次人民自發(fā)的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

二、19世紀軍民(2)黃海海戰(zhàn):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抗日英雄:

的反抗斗爭背景:甲午戰(zhàn)敗,《馬關條約》簽定,日本強占臺灣

(3)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經過:邱逢甲、徐驤為首的義軍;劉永福為首的黑旗軍。

(4)義和團運動反帝運動

軍事南京大屠殺

進行細菌戰(zhàn)、毒氣戰(zhàn) 日本侵華史實政治:“以華制華”,扶植傀儡政權

經濟:經濟掠奪,把淪陷區(qū)經濟淪為日本的附庸經濟

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根本原因:滅亡中國,是日本的既定國策

①九一八事變原因直接原因:日本受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影響

(1931國內形勢: 中國國民政府在南方全力剿共

三、影響:日本侵占東北,成立偽滿洲國,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抗中共:發(fā)表抗日宣言、“八一宣言”、瓦窯堡會

日東北軍民:抗日義勇軍、抗日聯(lián)軍

戰(zhàn)②抗日救淞滬抗戰(zhàn):1932年,蔡廷鍇、蔣光鼐

爭亡運動愛國官兵山海關之戰(zhàn):1933年,安德馨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高一歷史必修一

:馮玉祥、吉鴻昌

西安事變: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

關內人民:1935年,北平,“一二九運動”

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華

①抗日民族統(tǒng)八一三事變,國民政府發(fā)表《自衛(wèi)抗戰(zhàn)聲明書》

一戰(zhàn)線建立紅軍改編:八路軍、新四軍的主要領導人

正式建立:國民黨公布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

淞滬會戰(zhàn):打破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抗日戰(zhàn)爭太原會戰(zhàn):國共軍隊合作抗日,平型關大捷

全民族抗戰(zhàn)②正面戰(zhàn)場抗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李宗仁,臺兒莊大捷

武漢會戰(zhàn);武漢失守,抗戰(zhàn)進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

棗宜會戰(zhàn):1940年5月,張自忠殉國

洛川會議: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戰(zhàn)路線

③敵后戰(zhàn)場抗戰(zhàn)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成立, 1937年9月百團大戰(zhàn):1940年,彭德懷、地點:華北。

少數(shù)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擊隊、回民支隊等

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陣營正式形成

①背景中共七大召開:內容、意義

年5月,德國投降,歐洲戰(zhàn)爭結束。

年7月,中美英發(fā)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

抗戰(zhàn)勝利②勝利蘇聯(lián)出兵中國東北,對日關東軍作戰(zhàn)

中國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軍民舉行反攻。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

中國人民100多年來第一次取的反對外來侵略取得了完全勝利;

③意義洗雪了民族恥辱,捍衛(wèi)了民族尊嚴,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重要組成部分

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社會基礎:辛丑條約》簽訂,民族危機的進一步加深 (1)背景經濟和階級基礎: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

舊民主主組織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建立:興中會、同盟會

義革命(2)武昌起義:1911年10月,

民國成立:時間、性質、都城、國旗、紀年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性質、法令措施

(3)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

制定的機構: 孫中山代表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

(4)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中國社會近代化進程中顯著的里程碑

①原因:根本原因:北洋軍閥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使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加深

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第一階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學生;口號

1)五四運動②過程第二階段:6月初,中心轉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

結果:取得初步勝利(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①條件:1.思想條件: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及與中國工人運動的日益結合

組織基礎:陳獨秀李大釗醞釀成立中國共產黨

外部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

近時間、地點: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興

(2)中共成立②中共一大內容:黨的任務: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 國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的時間:1922年

民內容:制定民主革命綱領

主意義:近代第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

革①前提:國共第一次合作

命新民主主②興起:標志是1924年初國民黨一大召開

義革命(3)國民革命③高潮:北伐戰(zhàn)爭:時間(1926)

①南昌起義:1927.8.1 周恩來、賀龍

(4)“農村包圍城②八七會議:1927.7.8 清算陳獨秀右傾錯誤 決定土地改革、武裝反抗國民黨 市”道路開辟③秋收起義:1927.9 毛澤東在湘贛邊秋收起義

④開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開展土地革命

(5)紅軍長征:國民黨“圍剿” 1934.10離開根據(jù)地。

(6)抗日戰(zhàn)爭:(見上一專題)

①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1946年6月底,“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論斷

②戰(zhàn)略反攻: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戰(zhàn)略反攻的序幕;

7)解放戰(zhàn)爭③戰(zhàn)略決戰(zhàn):1948年秋-1949年春,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

④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

⑤渡江戰(zhàn)役:)1949年4月,解放南京

第六單元 近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

背景: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3月,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內容 前提:新中國成立籌備: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49年9月,內容?

現(xiàn)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成立對民主政治建設的意義? 代中一屆政協(xié):1949年9月,內容

國時間:1954年

(1內容:憲法的內容及意義

政(民主政治的奠基)會議的意義:

治二屆政協(xié):1954年,內容建階段(2)文革時期民主政治建設的挫折:文革的爆發(fā)、民主與法制的破壞的表現(xiàn)

設時間: 1978年12月 內容:

(3)新時期政治建設意義:

治國安邦的總章程:1982年憲法 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過程、意義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框架基本形成。

①背景目的:早日解決臺灣問題,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

②含義:

年元旦人大常委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內容

③形成過程年葉劍英委員長在關于臺灣問題的九條建議:內容

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 祖年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一國兩制”構想。④意義:

香港問題的由來:

一港、澳回歸的概況

“一國兩制”的實踐港、澳回歸的條件和意義:發(fā)展的原因:

②海峽兩岸關系的發(fā)展發(fā)展的表現(xiàn): “九二共識”等

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

高一歷史必修一篇三: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必修一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必修一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2.內容:①分封對象②受封者義務—③受封者權利

3.作用:積極和消極

二、宗法制

1.定義2.特點:嫡長子繼承制

3.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互為表里

4.影響:

5.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朝統(tǒng)一

1.統(tǒng)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

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2.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1)政治: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

度。(內容、特點) ②中央:三公九卿 ( 職責) ③地方:

郡縣制 (影響:積極和消極)(2)頒布秦律、統(tǒng)一法令;(3)統(tǒng)一貨

幣、度量衡;(4)統(tǒng)一文字;(5)修建馳道、靈渠;(6)修筑萬

里長城;組織移民。3.秦朝滅亡的原因:秦的暴政

四、政體的演進與強化和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

1.君主專制演變:

趨勢:君權不斷加強最終達到頂峰,相權不斷被削弱并最終被廢除

歷程:

(1)漢:漢武帝設置中朝(內朝), 以丞相為代表的“外朝”演化成一般

的行政機構(執(zhí)行機構)。

(2)唐:設立三省六部制1. 職能:中書省(政令草擬)—門下省(審核)—

尚書省(六部執(zhí)行)六部:吏戶禮兵刑工。2.作用:

三省最高長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權,加強了君權;分工明確,提

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減少決策失誤。

(3)宋:在中書門下之下,增設“參知政事” (分行政權);設樞密使,

(分軍事),設三司使(分財政)

(4)元:中書省

(5)明:①廢丞相權分六部,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②內閣的創(chuàng)立。實

質: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

(6)清:康熙:南書房。雍正:軍機處(上傳下達)——君主專制制度

發(fā)展到頂峰(標志、目的、特點、作用)

2、地方政治制度演變:

趨勢:中央集權逐步加強,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動性越來越受壓抑

歷程:

(1)漢: 郡國并存局面(郡國并行制)→ 七國之亂 →漢武帝“推恩令”

(作用)

(2)唐代: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

(3)宋代:1、內容:(軍事:強干弱枝 、政治:重文輕武、財政:分割

地方權力與中央)2、作用:積極、消極

(4)元朝:行省制度(內容、影響)

(5)明朝:廢行省設三司

五、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漢代:察舉制(依據(jù):孝、廉)、征召制(征辟制)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依據(jù):世家門第)

1

隋—清:科舉制(依據(jù):考試成績)1.形成:隋煬帝設進士科,完善:

唐朝2.作用

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維護奴隸主的階級利益)

一、希臘的政治制度

1.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

2.古希臘民主政治①產生的原因 ② 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③確

立歷程: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

確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峰。 ④

評價:(積極和局限)⑤運行方式: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

比例代表制

二、羅馬法

1、羅馬法的起源:習慣法、成文法誕生標志是《十二銅表法》的頒布。

2、發(fā)展歷程:公民法、萬民法 3、《民法大全》標志羅馬法體系

的最終完成。

4、評價:積極和局限性(維護奴隸制度。)5、羅馬法對后世影響的法

律體系:陪審制、律師制、訴訟制、規(guī)范的訴訟程序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fā)展

一、英國革命

1.背景: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實行專制統(tǒng)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

濟的發(fā)展

2.過程:1640年英國爆發(fā)革命。期間,成立共和國。1688年光榮革命,

標志英國革命的完成。

3.君主立憲制:①標志1689年《權利法案》②特點:國王 “統(tǒng)而不治”;

國家的最高權力在議會,實行代議制(作用);內閣掌握行政權并對議會

負責 4.內閣:形成過程、權限 5.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原

因、作用)

二、美國政府的建立:

1.美國1787年憲法:內容、評價(局限性)

2.19世紀中期,美國形成民主黨、共和黨輪流執(zhí)政的格局

三、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1789年法國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國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國的確立。

2.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內容、標志(法蘭西共和政體的最終

確立)

四:德意志的統(tǒng)一:

1.俾斯麥、三次王朝戰(zhàn)爭、 1871年,建立了統(tǒng)一的德意志帝國。

2.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特點:皇帝握有實權、皇帝和宰相掌握

國家的大權、議會無權。

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 兩次鴉片戰(zhàn)爭

1.原因(根本原因:英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要求擴大海外市場和大

量掠奪原料)

2.兩次鴉片戰(zhàn)爭: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3.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842年、 內容: 鴉片戰(zhàn)爭使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洗劫和焚毀圓明園

2

5.1858年《天津條約》:內容

6.1860年《北京條約》:內容

7.英國侵占我國領土香港地區(qū)經過:①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割

占香港島;②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割占九龍司地方一區(qū);③1898

年強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

1.過程(轉折點:1856天京變亂)

2.洪仁玕著《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國發(fā)展資本

主義的設想

3.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內容及其評價

三、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4--1895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資本輸出:允許在通商口岸投資

設廠)及危害:

四、八國聯(lián)軍侵華1900

1.義和團運動:口號、原因

2.《辛丑條約》1901:內容、標志

五、辛亥革命

1.原因 2.同盟會(時間、地點、性質、綱領(三民主義)、

機關刊物)3.武昌起義

4.中華民國成立:①時間 ②《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時間、性質、

內容(主權在民;三權分立;建立責任內閣,確立議會共和制政體)

5.失。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

6.功績:

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1.五四運動:時間、口號、中心、主力、兩階段、意義(標志)

2.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qū)別:①領導階級不同(資產階級——無產階級

領導);指導思想不同:(三民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發(fā)展前

途不同:(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革

命勝利后走社會主義道路)。

3.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條件、標志(1921中共一大:內容)。

4國共合作:原因、標志、事件(國民革命運動:北伐、失敗原因)

七、國共的十年對峙1927---1937

1.南昌起義:標志 2.八七會議”:內容、作用3.湘贛邊

秋收起義: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

4.土地革命、根據(jù)地建設:內容、意義

5.工農武裝割據(jù):內容、特點、意義

6.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遵義會議:時間、內容、意義):

意義

八、抗日戰(zhàn)爭1937---1945

1.全面爆發(fā)標志

2.國民政府在正面戰(zhàn)場:四次會戰(zhàn) 3.百團大戰(zhàn):時間、地點、人物、

特點、意義)4.抗戰(zhàn)3.勝利原因:(根本原因)

九、解放戰(zhàn)爭

1.重慶談判:《雙十協(xié)定》。

2.過程:爆發(fā)、反攻(標志)、決戰(zhàn):三大戰(zhàn)役、北平和談、渡江戰(zhàn)役

3.意義

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3

1.條件2.標志:1848《共產黨宣言》(內容、作用)

3.巴黎公社:爆發(fā)原因、性質、措施、失敗原因、意義

二.俄國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性質、結果 2.四月提綱:內容、任務

3.七月流血事件:標志、表明4.十月革命:性質、意義

5.工兵蘇維埃會議:內容(一書、兩發(fā)令、一政權)

第六單元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

一. 新中國的民主建設

1.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容“一根兩基”:①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

度③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2.《共同綱領》:性質、職能、意義。

3.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演變歷程(初步確立

→職能轉化→(八字方針)新階段→文革破壞→(十六字方針)進一

步完善)

4. 1954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兩原則、根本制度

5.我國的社會主義民族政策:三原則、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形成過程

二.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fā)展

1.文革:原因、時間 、認識、評價 2.民主法治踐踏表現(xiàn):①②

③④ 3.法治健全措施、成就4.民主制度重建:成就

三.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

1.臺灣問題:由來 、解決辦法、阻礙因素、認識 2.一國兩制提出:

過程、時間、概念、實踐

3.香港回歸:香港問題由來、過程、意義、時間

4.澳門回歸:時間、原因

5.兩岸關系發(fā)展:歷程(九二共識)

第七單元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初期外交:方針及內容、成就 2.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

出、目的、內容、意義 3.70年代外交:成就

4.中美關系緩和原因

5.新時期外交:政策、目標、特點

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兩級格局形成:原因、過程、

2.“冷戰(zhàn)”的主要表現(xiàn):

(1)“杜魯門主義”——標志美蘇“冷戰(zhàn)”的開始。

(2)“馬歇爾計劃”是遏制共產主義,穩(wěn)定資本主義的重要政策。

(3)1949年北約”。1955年, “華約”。歐洲出現(xiàn)了北約和華約兩大

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

3.兩級格局下得世界:全面冷戰(zhàn)和局部地區(qū)熱戰(zhàn) 表現(xiàn):①1949年德

國被分裂:原因為美蘇冷戰(zhàn)②朝鮮分列③1950年,戰(zhàn)爭爆發(fā)。④

1961---1973,美國發(fā)動越南戰(zhàn)爭⑤1962古巴導彈危機

4.兩級格局瓦解: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

5.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過程、原因、本質

6.冷戰(zhàn)后的世界形式(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原因及表現(xiàn)

7.冷戰(zhàn)后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強,向多級化趨勢發(fā)展):原因、多級力量

4

5

相關熱詞搜索:高一 必修 歷史 高一歷史必修一ppt 高一歷史必修一試卷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