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碩士《農業(yè)資源利用新技術》課程建設與改革之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摘要:鑒于研究生教學的目標更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動手能力以及對新技術的應用,筆者針對專業(yè)碩士開設的《農業(yè)資源利用新技術》課程,從力求課程內容與時俱進、以人為本宗旨下的授課方式多樣化,以及注重技術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的考核方式三個方面進行了建設與改革,取得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專業(yè)碩士;案例+現場教學;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2-0132-02
《農業(yè)資源利用新技術(含設施農業(yè))》為農業(yè)資源利用專業(yè)碩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學位課程(主干課),自我校(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招生以來,已經連續(xù)開設2年,2013年該課程被列為校研究生優(yōu)質課程建設項目。由于該課程在本校開設時間較短,無論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以及教師的授課經驗方面,與其他農業(yè)院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筆者針對該課程的授課內容、授課方式、考核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改革。
一、課程內容與時俱進
研究生課程與本科生課程的授課內容的較大區(qū)別在于,本科生主要側重于一些基本理論和概念和相關應用,所用教材內容一般都是已經得到驗證和公認的知識;而研究生的課程內容則不僅僅局限于已成的理論和公式,更多的則是圍繞一些相對前沿的問題所開展的討論與探索。因此,很多研究生課程特別是一些專業(yè)課程沒有固定的教材。這對主講老師來講,如何圍繞課程主線來組織自己的授課內容尤為重要!掇r業(yè)資源利用新技術》這門課程的主題思想是結合我國目前農業(yè)資源利用的現狀,分析和了解以農業(yè)資源高效利用和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的的新型農業(yè)資源利用新技術,特別是對土壤、水、氣候等多種資源綜合高效利用的設施農業(yè)技術做了特別闡述,使同學了解和學會因地制宜地利用農業(yè)資源的一些方法和技術。因此,我們力求圍繞著“新技術”來進行知識的普及和拓展。盡管沒有固定教材,但筆者還是選擇了一本教材作為參考書,即葉志華等主編的《農業(yè)資源高效利用新技術應用前景與技術對策》。該參考書是在總結了九五期間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研究課題“農業(yè)資源高效利用中新技術應用前景與技術對策”的最新成果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我國農業(yè)水資源、草山草坡資源、肥料資源、飼料資源、農業(yè)氣候資源及減災生物資源等高效利用的技術對策和創(chuàng)新組合方案。這本書中關于我國農業(yè)相關資源的一些利用現狀也均作了詳細介紹,因此,筆者在理順課程的知識框架時,主要參考了這本書的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該書中的很多內容,基本都是10年前的科研成果,因此,圍繞每個知識點,查閱近幾年的期刊文章從中獲得最新的技術方法則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此外,筆者結合浙江當地的農業(yè)生產實際和特色,在農業(yè)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設施農業(yè)方面補充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識,這些對于專業(yè)碩士畢業(yè)后能較快的融入到當地相關農技部門從事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是非常有益的。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農業(yè)資源利用新技術也是日新月異,層出不窮,這要求授課老師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課程的知識內容。
二、以生為本,授課方式靈活多樣
目前,我國研究生教學方式與本科教學相似,上課滿堂灌,采取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地接受,對原始知識缺乏理解,教學方式仍以知識傳授為主,方法陳舊且過于單一,忽視演繹法與歸納法的綜合應用,導致所學知識繼承性有余但開拓性不足;課堂主要以老師講授為主,而研討式、案例式、調查研究等方法則處在輔助地位,整個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與主體地位。針對以上弊端,筆者在授課第一年,在課堂上采取了教師授課+學生PPT討論的方式,即教師先把主要知識進行傳授,然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某個主題,通過查閱資料,做成PPT,在課堂進行講解,大家再一起討論。但通過一年實踐發(fā)現,盡管同學們都很積極,但由于選題的盲目性,導致好幾個同學的選題一樣,講解內容有重復。因此,從第二年開始,討論形式重新做了調整,改變了過去全部教師講完,學生再討論,而是每次提前布置好主題,指定某幾個同學準備,之后下次老師講完某個章節(jié)后,留下部分時間讓學生講解自己的PPT。這樣能夠使同學們獲取的知識面更加廣泛。案例教學是通過對一些典型案例的講解、分析和討論,使學生掌握有關專業(yè)技能、知識和理論的教學方法和過程,F場教學則是在分析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到實際現場開展教學活動。《農資資源利用新技術》中,設施農業(yè)一章占了較多篇幅。設施農業(yè)是在設施條件下實現的對農業(yè)土、水、氣等的綜合高效利用。第一年授課和討論筆者就發(fā)現了一個大問題,很多同學對設施材料、溫室大棚等缺乏一個直觀的了解。因此,第二年筆者在這個章節(jié)的授課方面,增加了案例+現場教學的方式。首先,在課堂內簡單介紹了設施農業(yè)的概念和概況,之后帶領學生到校內智能溫室進行實地參觀教學。在溫室管理人員的協(xié)助下,學生能夠近距離接觸設施保溫材料、濕簾,對于濕簾降溫的原理則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此外,筆者還帶領研究生跟隨本科生到浙江大學長興基地進行了參觀,讓學生見識了無土栽培的黃瓜、西紅柿、生菜、葡萄等高科技產品,體會到了植物工廠的魅力和家庭立體生態(tài)養(yǎng)殖的前景。這種現場教學的方法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還有學生當場表示,要利用暑假時間到有關基地實習。
三、注重能力技術培養(yǎng),完善考核方式
優(yōu)化考核方法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學課程設置的重要內容,所以所有教學內容的參與,都在學生進行考核之列,根據學生完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所有內容進行加權平均!掇r業(yè)資源利用新技術》這門課程,主要采取了平時成績+課程論文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1.平時成績。衡量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特別是研究生,不能僅憑最后的一次考試或者課程論文來決定,更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首先向學生公布考核辦法與成績分配比例,即平時成績占50%,課程論文占50%。平時成績有如下幾部分組成:課堂表現:包括出勤率、聽課認真程度和課堂互動、PPT討論三部分。其中,PPT討論的權重占平時成績的70%。因為要完成這部分的功課,需要在課下查閱大量文獻資料,進行總結,制作PPT,最后在課堂上呈現出來。PPT的制作質量、學生的講解表現也體現在這部分總成績中。
2.課程論文。寫課程論文和開卷考試都是可以用來考核學生的手段。課程論文可以綜合考察學生的能力,包括演繹概況推理等思維方式和考察學生文章的組織能力和寫作能力,但布置課程論文時間要比較長,學生沒有太大的壓力,認為寫東西反正都能過,于是比較怠慢,也會有一些抄襲的可能;而開卷考試就正好相反,速度快,不可能抄襲,但會因為老師的主觀性,使得知識的發(fā)散度不夠。
考慮到本課程的特點以及授課對象,筆者選擇課程論文進行期末考核,但為了防止學生的抄襲,要求學生必須列出參考文獻的出處等信息。此外,要求學生撰寫論文時,題目、摘要、論文正文和參考文獻都要完整。近幾年,我國專業(yè)碩士的招生規(guī)模和比例逐漸擴大,對于這些學生的培養(yǎng),主要是側重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因此,《農業(yè)資源利用新技術》課程建設也會以此為宗旨,不斷改建和完善相關體系。
參考文獻:
[1]高靜,陸涓.實踐教學:提升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之關鍵[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3,262(4):89-92.
[2]熊玲,劉芳,李忠.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6):93-96,118.
致謝:本文受浙江農林大學科研啟動基金項目(2034020020)以及《農業(yè)資源利用新技術》研究生優(yōu)質課程項目(2013120008)資助,再次表示感謝!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