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拉格感受讀書會】2人去布拉格旅游多少錢
發(fā)布時間:2020-02-14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布拉格市中心,一條鬧中取靜的街巷,一間裝修過的老酒店,十多位客人聚在大堂休息區(qū),第20屆布拉格作家節(jié)就在此展開。 作為贊助商,酒店打出來的廣告詞是“如果酒店沒有客人,就如同書沒有讀者!蔽覀兒汀赌阕x過赫拉巴爾嗎》的捷克作家托馬什?馬札爾聊過,他說現(xiàn)在捷克文學暢銷書的印數(shù)只有過去的1/3,中國也如是。書的讀者在減少,而酒店入住率大約依舊,至少來布拉格的游客與日俱增。
布拉格作家節(jié)起源于倫敦的濟慈之屋,那是1970年代,邁克爾?馬赫開始在那里邀請來自中東歐的作家,組織跨國的詩歌朗讀會。1991年5月,朗讀會搬到了布拉格的瓦倫史坦官,生成首屆布拉格作家節(jié)。2010年最大的“賣點”,是邀請了三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其實,赫塔?穆勒在1999年和2004年兩度參加布拉格作家節(jié)的活動,人們大概還記得,6年前,這位瘦削而美麗的作家,帶著她那雙似乎可以洞察一切的犀利的眼晴,落座維也納――2004年布拉格作家節(jié)的分會場,古典華麗的施瓦岑貝格宮。她拋開主持人的問題,
“個人主義”的感嘆傾瀉而出:中東歐前蘇聯(lián)陣營的國家,即便是已經(jīng)很歐盟的2004年,僅僅逐漸地意識到“個體的存在”。因為曾經(jīng),這些地方?jīng)]有個體,或者說不允許有個體的存在!皞人主義”被認為是貶義詞,是罪。有些國家甚至到現(xiàn)在還不曾有足夠的時間來發(fā)展個人主義,還沒有能力來證明“個體”已經(jīng)有了它存在的位置、具有的意義和自身的價值。“一個人能夠把自己認知成一個個體,而且是一個被尊重的個體,這并不是件簡單的事,也不是容易達到的改變 ……”不巧的是,這位“以詩的凝煉、散文的率直描繪流離失所者的處境”而贏得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因病不得不臨時取消行程,讓布拉格感到深深的遺憾。另一位1992年諾獎得主,詩人、劇作家德里克?沃爾柯特也因病缺席。
讀者的目光聚焦在如約而至的華裔作家高行健身上。2000年,高行健因小說《靈山》等作品,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文作家。想象中追尋“靈山”的高行健還是中年人,而眼前的他很瘦弱,有些弱不禁風,幾縷白發(fā)。比起身邊高聲大氣、演技十足的劇作家費爾南多,高行健充滿陰柔,講著略帶南音的普通話,還有細膩的法語。我們希望傾聽一個“外鄉(xiāng)人”的感受,高行健卻非常確定地回答“巴黎,那是我的家!”也許他的鄉(xiāng)愁真的已經(jīng)完成;也許他在回避任何可能引起的敏感:也許他本來就是這樣,一如曾經(jīng)做的小劇場實驗話劇,一如在反資化中不隨俗不入流的個人主義,一如作品的自我感知和經(jīng)驗。這樣的專注,在不太認可個體的環(huán)境中,最容易被主流抗拒,最容易被反主流,也許這樣的人只能把巴黎當成家。
作家節(jié)的嘉賓,除了主席馬赫、華裔法國人高行健,還有西班牙裔法國人費爾南多?阿拉巴爾、奧地利裔美國人約翰?烏雷、在法國定居的阿爾及利亞作家阿希婭?德耶巴,以及來自德國、蘇格蘭、捷克、斯洛伐克的作家。阿拉伯世界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來自埃及的巴哈?塔希爾和2008年獲得美國圖書小說獎的馬修森也出現(xiàn)在作家節(jié)上。簽售都在市中心主要的書店門前。古老的街道邊上,無聲的“粉絲”們仿佛和越來越喧囂的世界格格不入,安安靜靜地排著長隊,也給世界的浮躁帶來幾分安寧和欣慰。
相關熱詞搜索:布拉格 讀書會 感受 在布拉格感受讀書會 讀書會感受 讀書會的感受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