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受眾的“被娛樂”現象] 受眾對網紅現象的理性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摘要】如今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大部分內容都帶有娛樂性,而人們在享受娛樂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娛樂。本文從受眾的主動性和被動性兩方面對受眾的“被娛樂”現象進行分析。
【關鍵詞】“被娛樂” 受眾 媒體
媒介內容的娛樂性加強仿佛已成為一種世界潮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運行,媒體也被席卷入這股潮流中。受眾也理所當然的隨波逐流了,在不知不覺中選擇被娛樂!斑x擇被娛樂”,這句話中包含著主動與被動的相互咬合、滲透。首先,這是一種自我選擇,一種有意識行為,體現著一種人為的主動性,這種選擇受人類天性及自我意識和控制力的支配,是種滿足自我需求的選擇。其次,這其中又蘊含著一種無奈、被動。因為如今無論什么內容,都披上娛樂的外衣,以娛樂的形式出現,電視、網絡等媒體被娛樂內容充斥著,到處是娛樂的影子。只要我們選擇接觸這些媒體,自然而然地就選擇了“被娛樂”?梢哉f,這是人們有意無意地與媒體合謀。
之所以用“被娛樂”作為本文的標題,是因為這不僅是媒介內容娛樂化的現代化表達,如今“被”字的使用頻率極高,更主要是從其被賦予的意義來看,“被”字更能體現一種主體的無奈性,借此字來體現受眾在媒介內容娛樂化前的被動、無奈是很貼切的。以下筆者從主動性和被動性兩方面進行分析,進一步闡釋這種被動無奈性。
一、受眾的主動性
1、追求娛樂是人的一種天性
翻閱《辭!泛汀缎氯A字典》,“娛樂”一詞,可以從動詞和名詞兩種詞性解釋。如娛樂是“個人在閑暇內,從事能消除疲勞并讓身心和精神獲得滿足、愉悅的行為!痹趶娬{娛樂與人類自我發(fā)展關系的定義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戈雷和戈里本(Gray & Greben)提出的定義:“娛樂是一種個體的情感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人們洋溢著良好的自我感覺,并感到自我滿足。它以一系列情感為表征,其中包括主體感、成就感,以及愉悅、認同、成功、自負和輕松自在的感覺!
由此可見,追求娛樂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后,人們對娛樂的需求就會變得強烈。也可以說,人類就是在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良好協(xié)調中完成生存的整體需求。如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使人們倍感生活和競爭的壓力,對大部分人來說,娛樂就是緩解壓力和尋求心理平衡的不二選擇。
2、娛樂符合受眾接受的心理機制
“‘使用與滿足’研究把受眾成員看做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雹僭摾碚撝赋鍪鼙妼Υ蟊妭鞑サ膬热莶⒉皇潜粍拥慕邮,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求主動選擇偏愛的媒介內容。為了從工作、生活的疲勞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受眾主動選擇接受媒體的娛樂、休閑性內容,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滿足。同時,娛樂性內容也可以滿足受眾消磨空閑時間,排遣寂寞、憂慮的需求。
現如今社會節(jié)奏快,生活快餐化,受眾每天都要面對緊張的工作和學習,生存和競爭等壓力導致很多人在選擇新聞時偏好娛樂化的新聞,以便從中獲得快樂,使自己身心愉悅。也就是說,娛樂化內容符合受眾尋求快樂放松的心理機制。
二、受眾的被動性
1、市場經濟的產物
受眾的被動性反過來說也就是媒體占有一定的主動性。大眾媒體盡可能地選擇帶有娛樂性質的內容,走上了媒介內容娛樂化的道路。面對充斥著娛樂性質的媒體內容,受眾別無選擇,只有被娛樂。然而,媒體內容娛樂化,可以說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催生的產物,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也進一步說明了媒體在選擇內容上存在著被動無奈。“新聞娛樂化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是后工業(yè)社會文化的產物,在我國則是市場化的一種自然現象和必然現象,是新聞適應時代和市場的需要對自身作的權宜性調整。新聞娛樂化因其所處的社會、文化與政治環(huán)境,有其合理性與獨特性。”②
關于新聞娛樂化的具體表現,林暉博士于2001年2月在《市場經濟與新聞娛樂化》一文中這樣解釋:“一方面,娛樂化最突出的表現是軟新聞的流行。即減少嚴肅新聞的比例,將名人趣事、帶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聞、暴力事件、災害事件、體育新聞、花邊新聞等軟性內容作為新聞的重點,另一方面,就是媒介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盡力使硬新聞軟化。在內容上,新聞竭力從嚴肅的政治、經濟變動中挖掘其娛樂價值,在表現技巧上,強調故事性、情節(jié)性,加強貼近性,衍變?yōu)橐晃镀孀非笕の缎院臀,強化事件的戲劇懸念式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聞故事化、新聞文學化道路”。③
隨著我國進入市場經濟,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都受到強烈的市場競爭壓力,同時也受到市場利益的誘惑,操作方式、運營模式、編輯方針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商業(yè)化趨勢。我國一般的媒體主要靠廣告收入來維持運作,通過發(fā)行量、收視率、點擊率來招徠廣告商。因此,媒體會對新聞標題或內容進行加工,使之趣味化、娛樂化,以吸引更多受眾的眼球,增加發(fā)行量、收視率、點擊率,以便獲得更多的廣告商,增加利潤。就這樣,我國的媒體在內容上追求娛樂化,走上娛樂化道路,以獲求最大的受眾吸引力,贏得市場份額。
2、技術發(fā)展所帶來的媒體呈現形式
引用《娛樂至死》一書最后一個章節(jié)的一句話,那就是“人們沉浸在各種形式的娛樂當中,它的產生源自我們的大眾會話模式發(fā)生的巨變!雹苓@里的大眾會話模式主要是指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使大眾會話模式由印刷術時代步入電視時代再到網絡時代。
這樣的巨變帶給我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例如,電視除了對受眾的文化要求低、直觀易懂之外,更能讓觀眾產生參與感。然而,電視豐富多彩的畫面,讓人們應接不暇,畫面間隔的時間之短使人們喪失思考的時間。因此,電視這種媒介形式決定了它的畫面內容是斷斷續(xù)續(xù),時隱時現,沒有連貫性的,也就使人們對內容的理解沒有理性和邏輯性。同理,如今人們過多依賴電腦網絡,缺乏書本閱讀和親身實踐,這是繼電視之后,進一步弱化受眾的理性思考能力。久而久之,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讓我們逐漸遠離了嚴肅理性的東西,更趨向于表面化的通俗的娛樂。我想這也就是拉氏和默頓稱為的大眾傳播的“麻醉作用”。
由此,媒介技術的發(fā)展,潛移默化中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帶來的結果就是媒介迎合受眾的口味和被改變了的思維方式,將通俗的娛樂化了的內容呈現出來。如今,新聞、政治、體育、經濟……所有的一切都以娛樂節(jié)目形式表現。無論什么內容,都會屈從于受眾淺表閱讀的口味,披上娛樂的外套。
就這樣,人的主動性和在社會發(fā)展趨勢前的被動性共同造就了如今的“被娛樂”。但有時我們的主動性在過度的娛樂化面前也無濟于事,而過度娛樂化又是商業(yè)化和產業(yè)化的必然結果之一?梢姡@種雙重被動性使我們踏上了“被娛樂”的道路,在不知不覺中“被娛樂”,而且也理所當然的享受著這種娛樂。
既然我們不能以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的前進為代價,也無法阻止大眾媒介提供的表層信息和通俗娛樂,那我們也只能盡量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多點控制力,避免過度沉溺于媒介的娛樂化內容,多一份審視和批判的能力,避免與媒體合謀,選擇盡可能少的被娛樂,造就屬于自己的雙贏。
參考文獻
、俟鶓c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谥煨闱、張艷梅,《新聞娛樂化:新的新聞存在方式的自然生成》,《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5(2)
③林暉,《市場經濟與新聞娛樂化》, 中華傳媒網,2001年2月
④[美]尼爾?波茲曼 著,章艷、吳燕莛 譯:《娛樂至死》,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學研究生)
實習編輯:王雨燕
責編:周蕾
相關熱詞搜索:受眾 淺析 現象 淺析受眾的“被娛樂”現象 淺析受眾的被娛樂現象 淺析體育新聞娛樂化現象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