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 什么過程【國內心理咨詢的過程-效果研究狀況及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0-03-03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摘要 心理咨詢過程-效果研究考察咨詢過程變量對咨詢效果的影響。西方的過程-效果研究已歷時半個多世紀,經歷了對重要過程變量的探索、驗證和作用機制的考察這一發(fā)展歷程。研究方法經歷了從偏重量化方法到重視質化方法再到質、量結合的方法的演進,每種方法自身也在不斷改進。國內的過程-效果研究剛剛起步,存在研究范圍狹窄、本土化研究欠缺、研究方法簡單等一系列問題,在開展研究時應考慮研究目標、研究選題、研究的信效度等問題。
關鍵詞 心理咨詢;過程-效果研究;本土化
分類號 R395
心理咨詢的過程-效果研究考察咨詢過程變量對咨詢效果的影響。“過程”是指發(fā)生在咨詢會談中的事情,具體包括咨詢師的行為、當事人的行為和咨詢師與當事人的交互作用,這些行為可以是外顯的(如可觀察的行為),也可以是內隱的(如想法、體驗);而“效果”是指作為咨詢過程的結果所發(fā)生的變化(Hill&Corbett,1993)。過程-效果研究是了解心理咨詢的改變要素和改變機制,進而驗證或構建咨詢理論,提高咨詢實踐水平的重要渠道。
1 西方過程-效果研究的發(fā)展歷程
西方的過程-效果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迄今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對影響效果的過程變量的探索階段,對過程變量與效果關系的驗證階段,對過程變量影響效果機制的探討階段。
第一個階段大約從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其間進行了大量關于影響效果的過程變量的探索性研究,既有各流派內部旨在驗證本派理論的研究,也有跨理論的整臺性研究。在早期以前者居多,影響較大的有:以人為中心流派對羅杰斯提出的助長性條件與效果關系的研究,尤其是咨詢師的同感理解對效果的影響,獲得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比較一致的結論:行為流派的研究專門化程度很高,對干預對象、干預方法、干預效果通常都有非?陀^明確的標準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過程-效果研究科學性品質的提升:精神分析流派對咨詢關系的研究,尤其是所提出的“工作同盟”概念,引發(fā)了廣泛的研究熱潮,并最終導致這一對效果有影響的重要過程變量的地位得以確立(Hill & Corbett,1993)。各流派的研究大多能得到支持本派理論的結果,但往往會受到其他學派的挑剔和指責,這一狀況使得過程,效果研究呈現出百花齊放,在互相的批評中不斷改進、蓬勃發(fā)展的局面,而與此同時,實證研究的結果也使得不同流派在這場論戰(zhàn)中或多或少接受了其他流派的部分觀點。行為療法中開始加入認知干預的成分,認知治療師也開始在治療中加入一些行為指導,二者相互融合并最終轉變?yōu)檎J知。行為治療,盡管這一變化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被過程-效果研究證實的認知干預、行為干預的有效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覷。以人為中心療法在和體驗療法、格式塔療法等類似療法的融合中,在情緒之外加入了一些認知和行為的成分,使得其非指導性的特征逐漸弱化,而研究表明,當以人為中心療法中添加的這些“指導性”干預更多時,其產生的效果量反而更大。對工作同盟的研究使得精神分析療法不再像以前只重視治療師對當事人的單方面理解,而更加強調咨詢關系、強調當事人的作用,這使得精神分析明顯地向以人為中心取向靠攏(Lambert,Garfield,& Bergin,2004)。這些流派間的兼收并蓄也使得后期的研究更多地關注跨理論的對效果有影響的過程變量。Orlinsky,Roonestad和Willutzki(2004)對過程-效果研究所涉及的過程變量進行了總結和分類,歸納出一個過程變量的屬類模型(Generic Model,),包括6個方面,分別是:(1)治療組織方面――治療合約;(2)治療技術方面――治療操作;(3)治療人際方面――治療關系;(4)治療個人方面――自我相關內容;(5)治療臨床方面――會談中的沖擊;(6)治療過程的漸進方面――暫時的形態(tài)。在這6個方面中又包括許多更具體的研究變量。對跨理論變量的探索和驗證進一步促進了流派間的交流和融合,過程-效果研究和實踐就在這樣不斷的交互作用中循環(huán)向前發(fā)展。
第二個階段大約從90年代至21世紀初,大量研究者對研究中發(fā)現的比較重要的過程變量進行了進一步的驗證工作。一些對效果有穩(wěn)定影響的變量被發(fā)現并逐漸被公認。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工作同盟,是迄今為止被研究證實的對效果最有影響力的過程變量。Martin,Garske和Davis(2000)對79個工作同盟與效果關系的研究進行了元分析,結果表明,工作同盟與效果間的相關為0.22,這一關系十分穩(wěn)定,不受其它變量,如治療類型、測量方法、評分者、評分點等的影響;而且。工作同盟對咨詢獲益的預測力無論在強度上還是一致性上都要超過其它任何已經廣泛研究過的過程變量。其他也獲得了較多研究認同的對效果有影響的過程變量有:咨詢師解釋技術的運用:當事人積極的情緒喚起;咨詢師的同感理解;當事人的開放性;會談中對當事人造成的積極影響;咨詢持續(xù)的時間等(orlinsky et a1.,2004)。
在這些對效果產生影響的變量逐漸浮出水面之后,研究者開始關心它們對效果的影響是如何實現的,變量間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以及存在怎樣的交互作用。這就是對過程-效果機制的研究。這種研究使得眾多的過程變量開始在研究中相互交織,過程-效果研究從靜態(tài)地考察單一過程變量和效果的關系,向動態(tài)地考察多個過程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過渡。顯然機制的研究與治療理論發(fā)展具有最密切的關系,對作用機制的假設就是理論雛形,實證檢驗是確認理論的最終手段。這一個階段才剛剛開始,勢必持續(xù)至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有研究者開始提出一些過程-效果的動態(tài)模型,以作為研究的參考(如Hill,2005)。
與這三個發(fā)展階段相伴隨的是研究方法的不斷演進。早期的研究多使用相關法考察過程變量和效果的關系,但越來越多對相關法能否真正發(fā)現這一關系的質疑使得其逐漸被淘汰,而發(fā)展出更為嚴格的實驗法,通過在實驗組中增加或減少某一過程變量,并與控制組比較,來考察過程變量是否對效果有影響(Kendall,Holmbeek,&Verduin,2004)。隨著統(tǒng)計方法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統(tǒng)計手段被使用到過程-效果研究中,如多層線性模型、結構方程模型等復雜統(tǒng)計方法的運用,使得在研究中縱向考察過程變量的變化對效果的影響、同時考察多個過程變量對效果的影響成為可能。量化研究能夠清晰明確地反映過程變量與效果的關系,但對于了解統(tǒng)計數字背后所反映出的動態(tài)的咨詢運作卻無能為力,而要對心理咨詢有更深刻的理解,這些內容無疑至關重要。于是很多采用質化方法進行的研究應運而生,既有傳統(tǒng)質化方法,如扎根理論的應用,也有過程-效果研究專家根據心理咨詢研究的特點專門創(chuàng)設的質化方法,如會商質化研究法(CQR)(Hill, Knox,Thompson,Williams,Hess,&Ladany,2005),綜合過程分析(CPA)(Elliott,Shapiro,Firth-Cozens,Stiles,Hardy,Llewelyn,et a1.,1994)等。使用質化方法能夠獲得大量咨詢中的隱秘信息,但也存在分析過程復雜、信度低、結論不夠直觀等一系列問題。現在的研究越來越多地采用量化方法和質化方法相結合的模式,力求互相取長補短。
從以上對西方過程-效果研究的發(fā)展歷程回顧可以看出:過程-效果研究是從靜態(tài)向動態(tài),從簡單向復雜,從囿于各理論流派內部向跨理論的方向發(fā)展;相應的研究方法是從量化方法向質化方法再向質、量結合的方法演進,每種研究方法自身也在不斷發(fā)展完善。過程-效果研究的發(fā)展歷程與心理咨詢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是一致的,現在的咨詢理論和實踐也在不斷地趨向整合,這并非只是一種簡單的巧合,而恰恰體現了過程-效果研究與理論和實踐的相互影響,理論和實踐向研究提出問題和要求,研究促進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通過這樣不斷的相互作用最終提升理論和實踐的質量和水平。
2 國內過程-效果研究的現狀
國內的過程-效果研究,是以國人的心理咨詢與治療實踐為基礎的,所以先歸納一下中國心理咨詢與治療實踐的情況。以筆者的觀察,中國大陸的心理咨詢與治療實踐存在以下幾個特點:(1)主流的理論和技術來自西方。心理咨詢是舶來品,目前國內正統(tǒng)的心理咨詢訓練大多是依據西方的理論和技術,實踐中也大多是按照某一西方主流流派的方式(至少在形式上是如此)進行操作。(2)本土化的理論和實踐雖有但規(guī)模和影響較小。有個別中國學者提出了本土化的咨詢方式,如鐘友彬的認知領悟療法,楊德森、張亞林的道家認知療法,等等,但這些實踐的影響面不大。(3)實踐中受到中國文化和傳統(tǒng)的影響,咨詢師自覺不自覺地對西方理論和技術進行了調整。如自認是以人為中心流派的咨詢師,可能在與學生的咨詢中加入了長輩對晚輩說教的成分。(4)咨詢師/治療師的專業(yè)訓練總體水平偏低,個體差異大。(5)個案管理上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偏低。比如存在大量沒有結構化的咨詢,會談的次數少,等等。如2008年對某高校心理咨詢中心的調查(胡姝婧,江光榮,2008a).,該中心是國內較早成立的咨詢機構,且有著良好的聲譽,隨機調查的29個個案,平均的會談次數僅為4次。
國內的心理咨詢與治療研究,從近幾年發(fā)表在國內核心刊物上的論文來看,絕大部分屬于效果研究,即考察實施某種治療后的效果如何的研究。侯志瑾、弓建華、余淑君和常雪亮(2008)對國內臨床心理學的標志性刊物《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自1993年創(chuàng)刊至2007年間,發(fā)表的有關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文章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表明,這十余年來文章的發(fā)表數量總體比較穩(wěn)定,大約占全部文章的1/10,其中效果研究占接近一半(41.7%),理論探討類文章其次(23.6%),過程研究(含過程-效果研究)很少(3.4%),而且這一狀況總體來看比較穩(wěn)定,在這十余年間沒有太大的變化。
查閱過程-效果研究的相關文獻可以發(fā)現,國內的過程-效果研究尚處于萌芽期,近幾年國內的心理學權威雜志中只能見到為數很少的幾篇對國外過程-效果研究的綜述,或是實證的探索性研究(如胡姝婧,江光榮,2008b;胡姝婧,江光榮,朱旭,2008)?上驳氖牵延幸恍⿲W者注意到這一問題并開始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探索。如同濟大學趙旭東及其學生是國內最早開展過程-效果研究的團隊之一,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治療方面。華中師范大學江光榮帶領學生從2006年開始進行過程-效果研究,至今已進行了數項研究,并還在進一步擴展中。2009年3月由華中師范大學主持召開的首屆全國人本心理咨詢與治療學術大會,專門邀請了過程-效果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Clara E.Hill,為大家介紹她的過程。效果研究及所創(chuàng)立的研究方法,使諸多參會者從中獲益。北京師范大學侯志瑾帶領的團隊也已開始了研究。還有其他少量機構也陸續(xù)展開了這方面的探索。
3 國內過程-效果研究的特點和問題
國內的過程-效果研究剛剛起步,還存在很多問題,歸納如下。
3.1起步晚,規(guī)模小,研究范圍狹窄
相比于西方的過程-效果研究,我們晚了半個多世紀,近幾年才剛開始;研究者非常少,主要集中在同濟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少數幾所院校;與之相伴隨的是,研究內容十分有限,F有研究涉及的過程變量包括,會談的深度及其構成維度、會談中當事人的行為和體驗、會談間當事人的體驗、阻抗、工作同盟、助人技術等,每個主題也只有一兩個研究涉及,無論是研究的寬度還是深度都非常有限。
3.2立足本土的研究少,但已經開始有自覺探索
從現有研究來看,涉及的過程變量大多是取材于西方,在研究時也多是采用西方的研究工具,進行翻譯后直接測量,鮮見根據本土的咨詢實踐特色選取過程變量,進行概念化并予以測量的研究。
但隨著研究的開展,也有研究者逐漸發(fā)現西方的概念或工具在國內不適用或不完全適用,并開始嘗試進行本土化的研究,如朱旭、江光榮對工作同盟概念所進行的本土質化研究;段昌明、江光榮在對美國“指導”概念進行文化適應性探索后,立足于中國實際重新界定“指導性”并開展的研究。這些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是是很好的探索。
3.3現場研究多,實驗研究少
現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現場研究,即在自然的咨詢條件下對咨詢過程進行研究,還沒有采用實驗法的研究,F場研究的好處是有較好的外部效度,但內部效度較低;實驗研究相反,內部效度高而外部效度低。理想的情況是二者都有,相互補充,相互矯正。在咨詢領域進行實驗研究難度比較高,但是從西方的研究發(fā)展來看,實驗研究是考察過程-效果關系的一個重要途徑,由其得出的研究結論往往更具有說服力。
3.4共同方法偏差問題
現有的量化研究大多采用紙筆測驗的研究方法,由此可能導致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問題:很多問卷是李克特式量表,被試多趨向于選擇居中的數字;同一個問卷在研究過程中往往需要被試反復多次作答,回答的結果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倚性和相似性;通過問卷是否能真正測量出被試咨詢后的豐富感受也存在疑問,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可能影響到采用紙筆測驗時所得結果的可靠性。這個問題在西方也很嚴重,但已經引起研究者的關注,并開始從研究設計等方面入手加以控制。
4 對在國內開展過程-效果研究的思考
4.1現階段研究的側重點
過程-效果研究在我國還基本上是空白,而西方半個多世紀的研究已經積累了大量成果,并掌握了學術話語權。我們的土地剛剛平整好,別人的果木已經成林。我們面臨的一個選擇是:直 接在我們的土地上栽種別人的樹苗,看它們能否成活;還是根據我們的土地情況從育種開始,培養(yǎng)適合我們土壤條件的種苗?這個比喻落實到研究上,就是我們現階段的研究,是應該側重移植西方的概念和理論,檢驗它們在中國的適用性;還是應該側重探索在中國的心理咨詢與治療中獨特的過程變量和影響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側重驗證還是側重探索?
這是個前提性的問題,宏觀來看,它決定著國內過程-效果研究的總體方向:中觀來看,它決定著研究的選題和研究思路;微觀來看,它影響著研究工具的選擇、研究方法的選取,等等。
筆者認為,合理的答案是雙選而非單選,但是存在一個先后的問題,比較好的選擇是先驗證再探索。理由有三:(1)國內目前的咨詢大多采用西方的模式,所以研究的對象其實是一致的,只是參與者的文化背景不同,而目前并沒有充分的實證研究證據支持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會對咨詢的實施造成影響。因此,不妨先假定同樣的咨詢中對當事人產生影響、導致當事人改變的因素和機制是一樣的。(2)這樣假設的一個好處在于,在國內現有的研究基礎和研究經驗都還非常薄弱的情況下,可以借鑒和依托國外現有的研究成果,既避免了重復勞動,又有一個良好的研究平臺,而不至于舉步維艱。(3)在一定意義上,驗證是探索的前提。當西方的研究成果無法在我國的文化中得到驗證時,可以更加胸有成竹地進行探索性的研究。從筆者的小組近年的研究來看,有些結論和西方的一致,有些不一致,還有一些是部分一致部分不一致,對不一致的結果進行進一步的基礎分析和研究,可以刺激我們提出創(chuàng)新的同時又是本土的概念和假設。
4.2研究的選題如何確定
選擇什么作為進入過程-效果研究領域的切入點?一個好的選題對于后續(xù)研究的深入,獲得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然,選題和研究者自身的知識、經驗、興趣等都有密切的關系,但對于這樣一塊我們還知之甚少的領域,該如何選擇切入點呢?
依筆者觀察,研究者在確定選題時,大致有三種情況:(1)和國際研究的前沿和熱點相一致,什么熱研究什么:(2)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和中國本土的實際情況,選擇對實踐來說重要的變量,什么重要研究什么;(3)由自己的興趣引導,對什么感興趣研究什么。
現在正處于過程-效果研究的起步階段,如果研究者都以興趣定選題,會造成研究力量分散,重要的問題得不到重點關注,研究標準不統(tǒng)一,結果難以整合等一系列問題。因此,筆者建議,研究者在選題時應多從前兩種思路出發(fā)進行考慮。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往往是公認的比較重要的研究內容,緊跟國際熱點既有可能產生高價值的研究成果,又能使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得以交流分享,爭取話語權。另一方面,研究者依據本土的實踐經驗發(fā)現的我國咨詢中的重要問題,也是選題的一個重要依據,有可能從中發(fā)現具有本土特異性的重要問題。
4.3研究的信效度問題
之所以專門討論這一問題,是源于筆者在實際研究中遇到的困惑。當我們的研究結果與西方有差異時,一方面我們會慶幸,以為這可能是找出文化差異影響的突破口,另一方面我們又會有些不自信,懷疑結果的可靠性。懷疑的原因有兩方面:(1)研究對象。我們的研究對象是心理咨詢,但從嚴格意義上說,是和西方等值的心理咨詢嗎?如前述,我們的咨詢從業(yè)者和當事人都是中國文化中的人,我們的咨詢師是在中式教育背景下學習西方的咨詢理論和技術,再加上咨詢師的訓練普遍達不到西方的標準,在實踐中或多或少會融入自己的方式。當西方的理論和技術被一次次“消化吸收”之后,還剩下多少原汁原味的東西呢?舉例來說,很多高校輔導員在接受了一些心理咨詢培訓后開始進行心理咨詢,在他們的咨詢中,保留著許多思想政治工作的色彩,比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可能多了許多說服教育的成分。如果我們以此作為過程-效果研究的對象,則研究結果實際上和西方是不可比的,因為我們研究的其實不是同一類對象。(2)研究工具。在初期的研究中,我們大多是翻譯國外的量表來使用,但在研究中發(fā)現了很多問題,有些量表的信效度表現沒有在國外使用時好,有些量表并不能完全測量出在國內的咨詢中發(fā)生的現象,而有些國外咨詢中的常見現象在國內幾乎沒有。如在國外研究中廣泛使用的測量工作同盟的量表、劃分會談中當事人行為的工具、衡量當事人在會談中體驗水平的標準,等等,當翻譯之后在我們的研究中使用時,卻發(fā)現表現并不讓人滿意。因此,用這些工具來進行研究,不免讓人心生疑竇,測量能命中欲測的目標嗎?測量的結果可靠嗎?是否因為研究工具不可靠而影響到研究結果呢?
對于第一個可能的影響因素。它也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的研究基礎還不太成熟,但過程-效果研究恰恰是推動咨詢業(yè)從不成熟向成熟發(fā)展的一個動力,因此不能過于放大這一問題而將研究擱置,但同時也不應忽視,而要在研究中保持警惕并盡力控制。如果研究者的意圖是和西方的研究成果進行比較(檢驗西方的概念和理論),則應盡量選擇比較接近西方標準的(往往也被視為“正規(guī)的”)心理咨詢作為研究對象;而如果意圖是探索中國的咨詢中特異性的過程-效果關系,則可以選擇盡可能豐富的樣本作為研究對象。
對于第二個可能的影響因素,建議研究者先進行工具的修訂工作,并用小樣本進行正式研究的預研究,如果在研究中發(fā)現工具可能存在嚴重的不適用問題,研究者應考慮自行編制工具。要真正開發(fā)出本土化的信效度高的工具,需要大量的基礎性研究。盡管這是一條不容易走的路,但也許卻是一條必走之路。
4.4大力提倡合作研究
筆者從這幾年的研究感受出發(fā),深切地認為要加強同行之間的合作。具體來說,是要大力推進合作研究。理由有二:(1)國內研究力量總體非常薄弱,分則難成氣候,合則集中力量,可能有所成;(2)合作研究可以增加樣本的容量和樣本的變異(豐富性和代表性)。
目前我國心理咨詢領域的情況是:1噸實踐/1公斤理論/1克研究。心理咨詢的過程-效果研究是發(fā)展我國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基礎建設,它關乎心理咨詢在我國發(fā)展的長遠生命力,所以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過程-效果研究也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的領域,復雜繁瑣的研究過程既讓人身心俱疲,也充滿誘人的刺激。熱切呼吁有更多同道加入進來,一起努力。
相關熱詞搜索:心理咨詢 狀況 過程 國內心理咨詢的過程-效果研究狀況及問題 效果研究狀況及問題 國內心理咨詢的過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