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國熱民冷”下的中國思考] 中俄官熱民冷嗎?

發(fā)布時間:2020-03-2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壟斷國企在行業(yè)擴張以及“整合”過程中,不斷擠壓民營經濟的生存空間,有的民營企業(yè)甚至遭到了被“收編”的命運。      最近,針對我國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是否出現回暖或反轉,經濟學界的判斷出現了明顯的分歧,原因是統計部門給出的宏觀經濟數據冷熱不均甚至相互抵牾。出現分歧并不奇怪,去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升級帶來的影響,我國經濟出現了嚴重下滑,11月份以來,國家以雷霆手段出臺了一系列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力道之猛,前所未見。
  這就好比一個重癥病人,在使用了大量激素類藥物后,多半會有一部分生理指標得到改善,然而不能指望其所有的生理指標都達到健康狀態(tài)下的正常標準,這些指標的改善或許意味著病人身體的漸漸好轉,也可能僅僅代表猛藥過后的自然反應,并不能說明病情得到改善,“藥到”能否“病除”,關鍵要看是否做到了對癥下藥。那么,當前我國經濟領域的主要癥結究竟存在于何處呢?
  
  消費疲弱的內在邏輯
  
  從結構上來看,驅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中,既是經濟活動最終目的也是經濟增長手段的居民消費支出相對過低。我國消費需求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多年來都在40%上下徘徊,在最近幾年經濟增長較快的年份里,最終消費的貢獻率都低于40%,例如2002―2007年,這一比率由43.6%下降到了39.4%。而從世界各國經濟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來看,消費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消費的貢獻率通常應在70%以上,甚至更高。
  造成消費疲弱的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最為根本的是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的比重過低,2007年,我國居民收入占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僅為57%,這一比例在發(fā)達國家高達80%以上。更為嚴重的是,我國居民收入占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自1999年以來呈逐年下降的趨勢,2007年相對于2D02年已經下降了5.1個百分點,相對于1992年則更是下降了11.3個百分點。從與GDP增速的對比來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平均而言,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總體低于GDP增幅約1個百分點左右,而政府收入以及近年來異軍突起的國有企業(yè)收入增幅都遠高于GDP的增長速度。
  另外一方面,則是由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較為薄弱,不但保障范圍小,而且保障力度弱,這使得我國居民整體上消費意愿較低,而且近年來消費意愿還呈不斷降低的趨勢,中國人民銀行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城鎮(zhèn)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由2002年的0.85逐步下降到2008年的0.56,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由2002年的0.85逐步下降到2008年的0.71。由于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未能與經濟同步發(fā)展,已經嚴重阻礙了消費需求作為經濟增長動力這一作用的實現,已是不爭的事實。
  同時應該看到,消費需求不足會促使政府更多地依賴投資和凈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從而進一步削弱住戶部門(經濟統計概念,由所有常住住戶組成)在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地位,這也是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不斷降低的邏輯所在。
  
  扭曲的價格體系
  
  從我國當前的價格體系來看,雖然商品市場已經基本實現了市場化的價格形成方式,但要素及資源類的價格仍然是行政主導的定價方式。由于除勞動力之外的要素及重要的稀缺資源都由政府壟斷,因此不同性質的市場主體獲取這些要素和資源的機會及代價就大不一樣。在土地、資金等要素市場上,國有企業(yè)是這些要素的優(yōu)先獲得者并且價格低廉供應充足,非國有企業(yè)要么沒有機會獲得,要么需要付出更高價格,表現出明顯的“新雙軌制”現象。由于壓低要素和資源的價格更符合國有部門的利益,因此過度和低效率地使用這些要素和資源就成為常態(tài),毫無疑問,這對于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另一個存在扭曲的重要價格是人民幣匯率。加入WTO以來,我國政府通過激活房地產市場和盯住不斷走弱的美元,利用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的拉動,成功地走出了亞洲金融危機的陰影,至2007年,連續(xù)5年獲得了10%以上的經濟增長,外貿順差更是從2002年的300億美元擴大到2007年的2600多億美元,可以說把出口導向這一經濟增長模式發(fā)揮到了極致,使中國在短短幾年內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
  應當說,這一階段的經濟高速增長,使得我國政府似乎找到了一種最便捷的經濟增長方式,既無須改變收入分配格局,去觸動強勢利益集團的利益,又獲得了較高的經濟增長并創(chuàng)造了就業(yè)。但是這一模式注定無法維持,雖然我們總是把中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更多地歸因于中國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的比較優(yōu)勢,但這肯定不是唯一的原因,在解釋不斷呈幾何級數增長的貿易順差這一事實上,這甚至不是主要原因,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yōu)勢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成倍擴大,而且,比較優(yōu)勢總是相對的,歐美國家相對我國在資本和技術上的比較優(yōu)勢同樣明顯。那么,巨額的貿易順差只能用人民幣被低估來解釋,或者說巨額的、持續(xù)的貿易順差本身就是判斷本幣是否被低估的最重要的標準。
  從外部來看,這一模式無法維持,是因為作為人口超級大國的中國,凈輸出過多的產品必然導致對應的逆差國出現失業(yè),從而遭到抵制,中國同美、歐、日之間的貿易摩擦以及國際社會要求人民幣升值都是無法避免的。而我國在輸出廉價產品的同時也是向外輸出廉價要素并且承擔資源枯竭和環(huán)境惡化的代價;同時為維持匯率穩(wěn)定而不斷增發(fā)的外匯占款勢必會引發(fā)通脹,事實上,我國2007年以來出現的明顯通貨膨脹便是對國際收支失衡的一種自發(fā)調節(jié)機制。因此,從我國自身來看,這一模式也是難以維持并且是違背經濟理性的。
  
  壟斷國企的“投資饑渴癥”
  
  中國經濟的另外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近年來飽受詬病和指責的行政壟斷現象,社會輿論關注最多的當屬壟斷國企的高利潤、高福利以及強悍的成本轉嫁能力,這甚至已經成為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根源之一。更加不合理的是,借助壟斷獲得的巨額利潤在向國家繳納稅收后,居然無須向出資人支付紅利,而是通過再投資將其全部轉化成企業(yè)掌控的內部資源。不難想象,壟斷國企的一部分投資動機是與生俱來的,投資與否,投資多少,與項目好壞無關,只與剩余利潤的多少有關,因此投資效率低下是必然的。
  此外,由于壟斷國企還有優(yōu)先獲得廉價信貸資源的機會,“投資饑渴癥”也成為壟斷國企的一個典型特征。這是導致我國上游產業(yè)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也是為何投資過熱會成為我國宏觀經濟的一個常態(tài)的主要原因,也因此。政府需要不斷出臺各項宏觀調控措施來控制投資過熱,這其實是政府的左右手在互搏。當然,這些宏觀調控自然也會殃及非國有經濟,雖然它們不是肇事者,事實上是國有企業(yè)對非國有企業(yè)的一種間接擠壓。
  再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是,2002年 以來,我國的民營資本開始嘗試向上游及重型化方向發(fā)展,但遭遇到政府宏觀調控、行政指令以及壟斷部門的圍困和堵截,最終鎩羽而歸。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壟斷國企在行業(yè)擴張以及“整合”的過程中,不斷擠壓民營經濟的生存空間,有的民營企業(yè)則甚至遭到了被“收編”的命運。這種“國進民退”現象是否違背了我們的改革目標和發(fā)展方向呢?
  總之,從微觀層面看,行政壟斷不但阻礙了市場機制的實現,降低了資源的配置效率,同時還造成了一系列的不公平。從宏觀層面看,行政壟斷則是加劇經濟波動的一個重要原因。
  即便國際金融危機不爆發(fā),上述問題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否則很難保證我國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本質上講,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就是把已經存在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因此,解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困難,絕不能僅僅從宏觀經濟政策層面人手,而需要更多地通過加快改革來實現。因為我國經濟面臨的諸多問題都不是宏觀經濟學意義上的經濟周期問題,而是發(fā)展經濟學意義上的經濟體制和結構方面的問題,以及政治經濟學意義上的權利、義務以及公平、效率等方面的問題。
  
  苦口良藥:“國退民進”意義
  
  任何一次危機,所帶來的都不僅僅只是挑戰(zhàn),還有革新和突破的機會。從積極的角度看,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fā)給了我們發(fā)現和解決那些在繁榮時期被掩蓋和忽略的問題的機會。
  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看到的政府出臺的應對危機的措施,幾乎全部都是基于眼前的短期行為,有的甚至與我們的長期發(fā)展方向相違背。4萬億元的財政支出,似乎就是專門為購買壟斷國企尤其是央企的產品和服務而量身打造的,其中只會有極少部分成為民間部門和居民的收入,因此,這4萬億元的財政支出擴大的是本來就已經占總需求很大比重的投資支出,對消費需求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再加上力度超過常規(guī)的信貸支持,壟斷國企在經濟逆境下不退反進,實現了擴張,而民營經濟則相對萎縮。這可以在最新的宏觀經濟數據中得到印證,今年1一4月,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的同比增幅為30.5%,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的增幅高達39.3%,與民間投資關系密切的房地產開發(fā)投資的增速只有4.9%,“國熱民冷”十分明顯。
  出口銳減,就業(yè)形勢變得十分嚴峻,年初之所以提出的“保8”作為今年政府經濟工作的首要目標,主要還是為了創(chuàng)造足夠的就業(yè)機會,緩解就業(yè)壓力。以目前的政策力度來看,“保8”目標或許能夠實現,但是,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900萬人以上這一目標實現起來難度較大,原因是政府投資主要集中在上游產業(yè),就業(yè)吸納能力較差。畢竟靠政策拉動實現的“8%”的增長同自然狀態(tài)下同樣速度的增長所能創(chuàng)造的就業(yè)數量是不可能一樣的。
  最近,溫家寶總理曾向外界表示,我國應對金融危機不止4萬億元投資計劃。那么除了投資計劃外,我們還有沒有更好的應對方式呢?答案是肯定的,最有效的方式應是通過推動“國退民進”來實現宏觀經濟短期目標與經濟發(fā)展中長期目標之間的統一。這里的“國退民進”有層含義:
  其一是在國民收入分配領域中的“國退民進”,應大幅提高城鄉(xiāng)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尤其是城鎮(zhèn)中低收入者和農民的可支配收入,只有增加居民收入,才有可能擴大消費需求,只有擴大消費需求才能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同時應加快建立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現代經濟理論和發(fā)達國家的經驗都已證明,建立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社會公平問題,同時也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一個牢靠的根基和保障。在這方面,我國具備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那便是龐大的國有企業(yè)利潤可以為社會保障體系提供主要的資金來源。
  其二是在行政壟斷行業(yè)領域,應當盡快破除目前行政壟斷各行業(yè)中的絕大部分行業(yè)的行政進入壁壘,讓民間資本至少有機會平等參與行業(yè)競爭,這不但可以釋放相當一部分民間投資需求,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還有助于逐步實現市場機制在這些領域中發(fā)揮主導作用,使扭曲的要素和資源價格得到糾正,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誠然,上述兩種“國退民進”的做法都會觸及強勢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從而不易推行,但是,我國經濟中存在的這些尖銳問題,現在不解決,將來也必須要解決,早解決可能代價更小。眼下正值危機,如果決策層拿出智慧和勇氣,用改革的思路來應對危機,那么這次危機就真的變成一次機會。如果我們僅僅用宏觀調控的思路來應對這次危機,那么危機或許還遠遠沒有見底。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 思考 國熱民冷 “國熱民冷”下的中國思考 中國報道網 中國報道雜志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