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頤:校長當如竺可楨
發(fā)布時間:2020-05-2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浙江大學現(xiàn)在是全國著名高等學府,而在50年代初期“院系調(diào)整”以前,其學術聲望更高,長期是屈指可數(shù)的極少幾所享譽全國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在浙大的發(fā)展歷程中,從1936年到1949年擔任校長達13年之久的竺可楨先生可謂厥功至偉,公認為浙大學術事業(yè)的奠基人,浙大“求是”精神的典范,浙大的靈魂。而這13年是國難當頭、內(nèi)戰(zhàn)不止的13年,竺先生究竟有何本事有何能耐有何“秘密武器”,能在如此動蕩險惡的環(huán)境中將浙大辦成全國著名大學?新近出版的《竺可楨全集》(1-4)為我們提供了答案。
在許多文章和演講中,他反復強調(diào)辦好大學有三個關鍵要素:教授、圖書儀器和校舍建筑,而在這三者之中,教授又最為重要。因為“教授是大學的靈魂,一個大學學風的優(yōu)劣,全視教授人選為轉(zhuǎn)移”。(《大學教育之主要方針》)因此,他總是想方設法延請有真才實學的教授到浙大任教,并且能在至艱至難的環(huán)境中穩(wěn)定教授群體。在欠薪成為家常便飯的當時他想盡種種籌款辦法,雖然有時未果,但廣大教職員工卻為他的誠心所動。而時局的激烈動蕩,學校不可避免地成為各種政治力量爭奪的重要“戰(zhàn)場”,卷入政治斗爭的旋渦,對此,一向主張學術獨立、教育獨立的竺可楨更是竭盡全力排除政治的干擾,維護學術和教育的尊嚴。在現(xiàn)代中國的急風驟雨中,他以自己的人格、理想和才干為浙大營造了相對安定的學術、教育氛圍,吸引了許多一流學者、教授。
他認為學術獨立、教育獨立的重要一點是學者、學生要有獨立的思想,經(jīng)常提醒大學生“運用自己思想的重要”。“我們受高等教育的人,必須有明辨是非、靜觀得失,縝密思慮,不肯盲從的習慣,然后在學時方不致害己累人,出而立身處世方能不負所學。大學所施的教育,本來不是供給傳授現(xiàn)成的智識,而重在開辟基本的途徑,提示獲得知識的方法,并且培養(yǎng)學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以期學者有自動求智和不斷研究的能力!保ā洞髮W教育之主要方針》)由于浙大是從“求是”學堂演變發(fā)展而來,他時時提醒浙大師生“求是”精神是浙大的靈魂,所謂“求是”即尊重、探求真理,只認真理、是非,而不問利害、不為名利的動,不屈服于政治的壓力。當時國民黨政府實行“以黨治!薄包h化教育”,作為國立大學校長,竺可楨先生自然無法公開徹底反對,但在實際管理中,他總是將這類“黨治”減致最低,而且一有機會,他就不厭其詳?shù)匦麚P學術、教育獨立。在1936年為紀念母校哈佛大學三百周年,他寫了《美國哈佛大學三百周年紀念感言》一文公開發(fā)表,在文章最后,他意味深長地寫道:哈佛辦學方針主要有兩點,“第一,主張學校思想之自由,即所謂Academic Freedom。反對政黨和教會的干涉學校行政與教授個人的主張。第二,學校所研究的課目,不能全注重于實用,理論科學應給予以充分發(fā)展之機會。這兩點主張與英國大學的方策一樣,而與意大利、德意志、蘇聯(lián)各國之政策,則大相徑庭。世界各國辦大學教育之分野,在這兩種主張上,是很清楚的。有一點哈佛大學亦可以昭示我們的,即為哈佛大學的校訓[Veritas],拉丁文Veritas就是真理。我們對于教育應該采取自由主義或干涉主義,對于科學注重純粹抑注重應用,尚有爭論的余地,而我們大家應該一致研究真理,擁護真理,則是無疑義的!比绻f在國難當頭,他認為這種“黨治”還情有可原甚至有一定必要性的話,那么在抗戰(zhàn)勝利后,他認為大學即應實行民主管理。抗戰(zhàn)勝利后,許多人都在深思中國的前途、命運,一直關心國家、社會和民族命運的竺可楨先生自有深刻思考,在1945年9月即發(fā)表了《戰(zhàn)后國家與學校諸問題》一文。在這篇文章中,他認為抗戰(zhàn)勝利,國難已靖,大學的辦學方針“應以理智為重,本!笫恰S,亦即此意。近年官吏貪污,學風不良,非道德之咎,實社會有不合理之處,今后大學應行教授治校制,以符合民主之潮流!
竺可楨先生與國民黨許多高官都是往來甚密的好友,與其中一些人還有親戚關系,蔣介石本人對他也頗為看重,他的出任浙大校長,即由蔣“欽點”。后來,蔣又想讓他出任中央大學校長,為他婉拒。然而他卻能“出污泥而不染”,絕未以此作為驕橫之資,更未利用這些關系為自己謀任何利益,與“黨國”有如此之深的淵源卻能贏得包括堅決反對國民黨的左派師生在內(nèi)的全體師生的敬重,委實不易,顯示出了他的人格魅力。在1949年以前,作為留學美國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他對國民黨的所作所為大有不滿,但對共產(chǎn)黨的主張也不贊同。由于校長的身分,他對左派學生組織的“學潮”十分反感、多次公開表示反對,認為學生的首要任務是讀書。然而,在幾次學潮中,他雖反對卻走在隊伍的前列,為的是保護學生,怕手無寸鐵的學生“吃虧”。他雖不贊同、甚至反對左派學生的“鬧事”,然而卻堅決反對國民黨抓捕學生,保護了不少他并不贊同其政治觀點的學生。而且一旦有學生被捕,他總是極力營救,一定要到獄中看望他們;
如果受審,他一定要到庭傍聽。在1949年夏國共斗爭最激烈的時刻,他冒著生命危險堅決反對了國民黨特務在逃跑前對左派學生下毒手。“愛生如子”,是所有學生對他的評價。
他認為“宇宙間,有兩種很偉大的力量,一種是‘愛’,一種是‘恨’”,而人類的命運就系托于“愛”能否戰(zhàn)勝“恨”!笆澜绗F(xiàn)在還充滿了仇恨、殘暴和妒嫉,霸道橫行。這還是因為仁愛的教育沒有普及之故”,因此“辦教育者,該有‘人皆可以得善’的信心”,對學生充滿愛,無論自己是否同意學生的思想觀點。(《大學教育與民主》)竺先生對學生這種無私、無畏的愛應成為所有教育者的楷模;
所有教育者都應捫心自問:能象竺先生那樣愛學生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