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游戲:象棋歷史》簡評
發(fā)布時間:2020-06-0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侨f偉 譯)
從古代波斯到當今的數(shù)字時代,人們一直喜歡對面而坐,說“該你走了!
雖然不敢說象棋是所有游戲中最有智慧性的活動,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它是所有游戲中最浪漫的活動。只要一說到“象棋”,我們的頭腦中馬上就會浮現(xiàn)出這樣的形象:在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的《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eal)中頭戴黑色斗篷的十字軍戰(zhàn)士隆起在棋盤上空;
愛麗斯透過鏡子進行的漫游奇境;
在《俄羅斯之戀》(From Russia with Love)中薄嘴唇的象棋大師科斯坦因(Kronsteen)計劃毀滅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有些幸運的讀者可能記得沃爾特特維斯(Walter Tevis)的精彩小說《皇后的開局》(The Queen\"s Gambit)中被虐待的姑娘貝絲哈蒙(Beth Harmon)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孤獨命運。其他讀者可能回憶起納博科夫(Nabokov)《防守》(The Defense)中盧仁(Luzhin)的悲慘命運。然后是傳奇性人物保爾•摩菲(Paul Morphy),這位象棋界的愛倫•坡(Edgar Allan Poe)。在20多歲的時候就震驚世界,后來陷入妄想和偏執(zhí)狂。以及最近的人物,1997年報紙頭版報道世界象棋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被著名的“深藍”(Deep Blue)計算機的無情的智慧所打敗。
雖然《永恒的游戲》傾向于強調(diào)象棋的實際歷史和發(fā)展過程,作者大衛(wèi)•申克(David Shenk)認識到所有這些浪漫的事情的重要性。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申克的書具備有關象棋的其他眾多出版物缺乏的無法估量的優(yōu)越性:該書不完全是一頁又一頁的小棋盤,上面裝飾著看似隨意的騎士,兵卒,主教,接著是晦澀難懂的解釋如組成N-QB3!!”實際上,就算你對象棋一竅不通,或者只是初學者,也能欣賞作者引人入勝的描寫,誠實的自我欺騙(他下棋水平不怎么樣)以及個人與游戲之間的迷人魅力,申克的曾祖父是法國冠軍薩繆爾•羅森塔爾(Samuel Rosenthal)。
申克也撰寫關于健康和老年問題,他把從起源于印度波斯的象棋歷史與超過象棋大師技能的現(xiàn)代超級計算機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在兩者之間,他跟蹤了阿拉伯文化中的游戲,以及游戲在歐洲中世紀時代的精細化,討論了一些有影響的人物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可能是美國殖民地時期最厲害的象棋手,富蘭克林的法國朋友法蘭西斯•安德烈•丹尼根•菲利多爾(François-André Danican Philidor),此人第一次認識到大量兵卒的力量。申克講了很多逸聞趣事。拿破侖和馬克思都喜歡象棋但水平不高。畫家馬賽爾•杜尚(Marcel Duchamp)放棄了藝術(裸女下樓)\"Nude Descending a Staircase\")花費所有時間思考開頭和開局讓棋法,維也納人專家魯?shù)婪?#8226;斯皮爾曼(Rudolf Spielmann)(真是絕佳的名字)非常著名的建議是人們應該追求“開局像一本書,中局像魔術師,結(jié)局像機器!
我自己最喜歡的是英國冠軍哈里•戈魯別克(Harry Golombek),后來成為《紐約時報》象棋欄目作家,和人工智能預言家的先驅(qū)阿蘭•圖靈(Alan Turing)的故事。兩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都在英國布雷奇萊公園(Bletchley Park)從事密碼破譯工作。為了調(diào)節(jié)工作的勞累,他們經(jīng)常坐下來玩幾盤。申克寫到“戈魯別克的象棋水平超過圖靈很多,可以在一個回合中戰(zhàn)勝圖靈,迫使圖靈屈服,然后將棋盤掉個,雙方棋子交換一下,仍然取得勝利!
在《永遠的游戲》中主題性更強的章節(jié)中,申克認為象棋和精神分裂癥之間的關系,討論了從研究盲棋選手中得到了認知心理學的思路。(盲棋選手并沒有“想象”棋子在實際棋盤上的確切位置,作為棋盤上的力量區(qū)域。這解釋了為什么俄羅斯在國際比賽中占優(yōu)勢。申克還列出了象棋歷史的四大派別:浪漫派(眼花繚亂的奇襲戰(zhàn)術),科學派(耐心的位置策略)超級現(xiàn)代主義(排斥傳統(tǒng)理論比如拒絕讓兵卒過分集中在棋盤中央)和新動態(tài)主義(不斷流動、更有整體性的下法)。
申克認識到光說不練會讓論述沒有趣味,所以他不時中斷歷史介紹,一步一步分析邀請別人加入的比賽棋局。阿道夫•安德森(Adolf Anderssen)和萊昂納爾•克瑟里茨基(Lionel Kieseritzky)碰巧在倫敦參加16人錦標賽,在辛普森(Simpson)的大長椅客棧(Grand Divan Tavern)坐下來休息,根本不知道他們要創(chuàng)造歷史。1851年6月21日那個下午,兩人下棋,后來被稱為“永遠的游戲”(the Immortal Game)。在這個讓人驚訝的遭遇中,安德森執(zhí)白子,最后放棄了他的兩個車以便得到位置上的優(yōu)勢,真是天才啊,他有意識地,讓人吃驚地犧牲王后來為難以忘記的將死開辟道路。
完全是天才,我說了嗎?許多人相信下棋的超級才能是天生的,是基因方面的突變,其實不是。申克在或許最讓人吃驚的章節(jié)里說象棋和其他許多領域一樣,給認真學習,艱苦訓練和無比熱誠的人以回報。練習得越多,水平就越高。早期的訓練會讓你獲得早期的成功,這給你帶來自豪感,反過來又鼓勵你下更大的工夫,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申克講述了一個給人深刻印象的故事“教育出來的天才”。在1960年代后期,匈牙利心理學家拉斯羅•波爾加(Laszlo Polgar)進行了一個實驗“證明了任何健康的嬰兒都可以培養(yǎng)成為天才:他公開宣稱他要在自己還沒有出生的兒子身上實驗!彼退钠拮雍髞碓诩依锝逃倘齻女兒包括象棋在內(nèi)的不同學科。
“從很小的時候,這三個女兒茨蘇扎(Zsusza),佐菲亞(Zsofia)和朱迪特(Judit)每天學習象棋平均8到10個小時,從8歲到18歲總共大概有2萬小時左右。他們?nèi)砍蔀橄笃逄觳拧?991年,21歲的茨蘇扎通過錦標賽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女子象棋大師。二女兒佐菲亞也成為世界級象棋選手,最小的女兒朱迪特在15歲的時候就成為歷史上年齡最小的象棋大師(這個記錄曾經(jīng)是鮑比•菲舍爾(Bobby Fischer)保持的)被看作是最終成為世界象棋冠軍的強有力競爭者!
申克著作的封皮在標題或副標題下面增加了該書總體主題的笨重然而精確的概要:“棋盤上32個格子如何說明我們對戰(zhàn)爭,藝術,科學和人類大腦的理解!睂嶋H上,《永遠的游戲》用隨意的智慧說明了這些,根本沒有關于象棋的華而不實的觀點。如果你對被稱為64格瘋狂房子的象棋不了解,你當然能從作者的書中學習到很多東西。但是盡管重新印刷了一系列精彩比賽的附錄,他并不打算教你盤根錯節(jié)的王翼開局(King\"s Gambit Declined)或者尼姆佐-印度防御(Nimzo-Indian Defense)。當然,我們中的許多人在下棋的時候都非常滿足于偶爾戰(zhàn)勝孩子或者朋友,或者至少不用丟臉地一二再再二三被他們徹底打敗。
譯自:“Michael Dirda“
THE IMMORTAL GAME A History of Chess By David Shenk Doubleday. 327 pp. $26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6/10/26/AR2006102601296.html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