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劉檸:日本“下流社會”何去何從

發(fā)布時間:2020-06-11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今年6月,筆者在東京著名學術書店“三省堂”看到一本紅色封面的文庫本新刊被整齊地碼放在醒目的位置,旁邊的架子上,貼有《朝日新聞》書評的剪報。仔細一看,原來是著名普羅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這樣的事實:1933年,因犯有所謂冒瀆天皇的“不敬罪”,遭當時惡名昭著的思想警察——警視廳“特高課”虐殺的小林多喜二79年前的著作,竟在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大國卷土重來。據推出文庫本的出版方新潮社透露,去年以前,每年印刷、投放5000冊左右;
而今年,則連續(xù)增印,已突破30萬冊,成為年內第一大暢銷書。

  同一時期,純文學雜志《Subaru》(《昂》)6月號推出題為《無產階級文學的反擊》的特刊;
NHK專題紀錄片《Working Poor》(勞動貧困,意為即使努力工作,也無法擺脫貧困)創(chuàng)下收視率紀錄;
超左翼刊物《失去的一代》創(chuàng)刊,賣得超好,面市兩天便增;
《資本論》新譯本出版,一些20多歲的青年派遣社員(指由勞務派遣公司“派遣”到相關用人單位的非正式雇傭的短期、廉價勞動力)結成《資本論》學習會,研究自己被剝削、榨取的秘密。在這種形勢下,近年來,因國會席位過少,在日本社會已成邊緣小黨的日共,因其對社會貧困化問題的關注,往日門可羅雀的狀況竟為之一改:委員長志位和夫演講撰文,出鏡頻頻,儼然成了媒體新寵;
從去年9月開始,黨員人數以每月千人的速度穩(wěn)步遞增,一年時間,“新米”過萬,乃至“日共泡沫”成為話題。

  種種跡象表明,長期以來以所謂“一億總中流”傲然于國際社會的日本超穩(wěn)定的中產社會結構正經歷著崩潰、分化與重構的過程。在三浦展的通俗社會學著作《下流社會》成暢銷書之后,媒體甚至有“一億總下流”說法。在這個“化學反應”過程中,“物質”(傳統(tǒng)的社會組織結構)本身所釋放的巨大能量及其帶來的劇烈震蕩不僅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會在相當程度上改變日本的世道人心,乃至可能使日本進入21世紀以來正迅速變身的社會轉型“中途改道”。

  

  “一億總下流”化的實態(tài)

  

  日前,日本厚生勞動省發(fā)表了2007年度國民生活基礎調查數據,結果顯示:截至2006年,日本家庭平均收入為566萬日元,比經濟高峰時的1994年減少近100萬日元;
感覺“生活艱難”的家庭比例連續(xù)6年上升,達創(chuàng)紀錄的57.2%。與此同時,日本家庭的構成呈進一步老齡化和少子化態(tài)勢:2007年,擁有65歲以上高齡人口的家庭的比重首次突破40%;
在這些“高齡”家庭中,有48%的家庭全部由老年人組成,三代同堂式家庭的比例僅占18%,而由老年人照顧老年人的所謂“老老看護”型家庭的比例則繼續(xù)上升。

  1995年,享受生活保護(相當于我國的“低!)者為88萬人,現已達150萬人,為史上最高紀錄;
這個歷來以高儲蓄率著稱的國家,零儲蓄家庭從2000年的12.4%激增至2006年的22.9%;
非正規(guī)雇傭者占全部勞動人口中的比例達33.5%,而在24歲以下的人口中,則超過50%;
尤其是年輕女性中的一半多為非正式雇傭者,如果她們不結婚的話,幾乎注定要與貧困為伍。

  毋庸諱言,今天的日本正直面經濟高度成長以來的最大危機:貧困。而且,這種貧困,是干不干活都貧困,甚至是越干越貧困。詩人、評論家吉本隆明命名為“新貧困社會”,指出現狀已接近戰(zhàn)敗初期的貧困時代:“近四五年,社會進入應稱之為‘第二戰(zhàn)敗期’的階段……干活、干活,可無論怎么干生活也難以輕松的實感,正在年輕一代蔓延”;
這種狀況導致人的心病陡增:“今天的日本,相當于產業(yè)革命時代的肺結核的,怕是精神疾患吧。”

  更嚴重的是,目前的貧困,并不單純意味著物質的貧困。在傳統(tǒng)的日本社會,縱然暫時面臨經濟的窘迫,以家庭和地方共同體為依托,或嘗試新的工作,或協(xié)助家業(yè),從長計議,為將來重做打算總不是什么太難的事情。但現在不同,不僅為低收入所困,而且老齡社會的發(fā)展、地方經濟的凋敝,使人孤獨無所依,連從眼前的困境中舉拔出來的支點都不具備,遑論明天——一句話,是一種毫無前途可言的浮萍狀態(tài)。

  一個頗具象征性的可資參考的數據是關于自殺者數的統(tǒng)計:連續(xù)10年超過3萬人;
2007年為33093,比前年增加938人。據警察廳按自殺者遺書的分類、統(tǒng)計,自殺的理由依次為生計問題、工作環(huán)境、健康狀態(tài)。而自殺者的年齡,則多集中于30多歲和60多歲這兩個世代,一邊是年富力強,風華正茂,一邊是剛剛退休,好容易喘口氣,籌劃“第二人生”的時候。對前者來說,年過而立,看破無論再怎么努力,狀況也難以好轉的殘酷現實(客觀上,多數勞務派遣公司,薪水到被派遣者30多歲就封頂),只好斷念;
而對后者來說,退休后收入大減,自己的儲蓄額和國民年金所能給付的退休金都已明確,失去工作后“第二人生”的一籌莫展,加上對健康狀況的擔憂,構成晚年生活的不安和恐懼的根源。

  日本非正規(guī)雇傭勞動大軍的形成和坐大,非一日之寒。遠的不說,據日總務省“勞動力調查”結果顯示,從1997到2007年的10年間,非正規(guī)雇傭者就增加了580萬人,而正規(guī)雇傭者(正社員)人數則減少了371萬人。如果是高增長的景氣時期,經濟規(guī)模本身在不斷擴大,縱然有再多的非正式勞動者,正規(guī)雇傭的正社員們也斷無失去飯碗之虞。但今天,隨著經濟蕭條的長期化,從政府機構到大企業(yè),對“效率”的追求高于一切,定員定崗,訂單的增加并不意味著人員編制的擴大和工資收入的上浮。相反,一個非,F實的問題是,如果為非正規(guī)雇傭者改善待遇,便等于堵死了“正規(guī)軍”們薪酬成長的空間。

  因此,傾巢之下,安有完卵?非正規(guī)雇傭者的低薪酬不但沒能為正式員工的合理待遇提供保障,反而把后者的薪俸給拽了下來。其結果,政府機構和企業(yè)中,對白領的憂郁癥、過勞死及自殺等勞動保護災害的認定數量,已達史上最高水平?梢哉f,“下流”化的結果,連中流也自身難保,最終成為社會普遍“下流”化的犧牲。用日本作家、前“全國勞動組合總聯(lián)合”(全勞聯(lián))的專職談判專家,致力于派遣勞動者受害支援的淺尾大輔的話說,如此狀況,導致對現代日式資本主義的三重破壞:即“生存的破壞、自豪的破壞和未來的破壞”。

  

  “下流社會”是如何釀成的

  

  筆者服務于占日本GDP1%的綜合電機公司時,曾聽一位老板語重心長地說:“在這個國家,只要你服務于一間過得去的公司,干上10年、20年,公司對你的回報總應該讓你夠娶妻生子、買車買房,維持起碼的有尊嚴的生活。這是常識!

  他說的是“實話”。曾幾何時,日本企業(yè)提倡終身雇傭,只要一就職,公司的“年功序列”不但保障薪酬的不斷增長,國民年金制度也承諾退休后穩(wěn)定的生活;
健康保險、雇傭保險等自不在話下,社宅和社員旅行等優(yōu)厚的福利也是題中應有之義。除此之外,“勞動組合”(工會)通過日本特有的勞資談判方式,以在終身雇傭、年功序列型薪酬體系的統(tǒng)一框架內工作的企業(yè)內全體勞動者為對象,在不對勞資關系構成本質傷害的前提下,一年兩度或數度展開對資方的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集體交涉(諸如“春斗”、“秋斗”等)。作為員工個人,就算再平庸無能,只要肯付出,以公司為家,用不著自己出頭,一切都有制度性保障,每個人都相信“公司不會虧待我”。乃至經過戰(zhàn)后短短一代人的時間,上班族便養(yǎng)成并習慣了上述“常識”?陀^上,也構成了日本社會的“安全網”和國民“公”的意識與道德資源的支撐。

  可殊不知,30年河東河西,此一時彼一時也。泡沫經濟崩潰后,如此“常識”即使尚未被顛覆成“非常識”的話,也正在經歷著巨大的動搖。而風起于青萍之末,最大的始作俑者是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

  新自由主義在日本的登場,可追溯到20多年前,最初是以行政改革的形式出現的。1981年,鈴木善幸內閣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目的是平衡國家預算,以應對日益深刻的財政危機。為達成此目標,動議進行旨在縮小財政規(guī)模、削弱政府職能的行政改革,具體措施包括減少公務員、國企民營化及諸多領域的解除管制(所謂“規(guī)制緩和”)。從那以后,歷經15任首相,或多或少,或有力或無力,始終朝著這個既定的大方向推進。而決定性的推動,無疑是小泉純一郎任內的“構造改革”。這里既有小泉本人的個性因素,也有泡沫經濟等客觀性因素,還有美國等國際因素?傊徽J為“史上最親美政權”代表的小泉,憑借其政治上與布什惺惺相惜的新保守主義權威,在經濟上實行了大刀闊斧的新自由主義改革。加上其差強人意的政權凝聚力和5年有半的任期,及國內保守色彩濃厚的意識形態(tài)環(huán)境,“構造改革”雖然沒能被“進行到底”,但島國的面貌為之“豹變”,卻是不爭的事實。

  客觀上,泡沫經濟崩潰后,為不良債券等問題困擾不已的大企業(yè),在有可能長期化的蕭條中求生存成為第一要義。隨著像美國似的那種作為企業(yè)經營者,首要的工作是贏利,而不是照顧員工的商業(yè)意識形態(tài)被正當化,傳統(tǒng)日式經營理念開始讓路,終身雇傭、年功序列等“國粹”迅速被拋棄。1999年,隨著勞務派遣法的修正,原有的管制被放寬,廉價而優(yōu)質的勞動力轉眼間便充斥市場,人滿為患,大企業(yè)資方額手稱慶。

  開始時,財界對大企業(yè)的裁員還抱有一定抵觸。當日產汽車的巴西籍CEO、被稱為“成本殺手”的卡洛斯·戈恩宣布實施其龐大的裁員計劃時,經團聯(lián)會長奧田碩曾苦言相勸。但小泉上臺的2001年,一下便有120萬白領“下崗”,財界很快就適應并習慣了“構造改革”時代的游戲規(guī)則,甚至樂此不疲,樂不知返。

  但是,當由企業(yè)、家庭及區(qū)域社會構筑的“安全網”被層層拆除之后,要阻止貧困化的蔓延,只能靠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日本作為后發(fā)資本主義國家,社保體系其實非常脆弱。以2003年的數據為例,社保支付額度占GDP的比例僅為17.7%,雖然比美國略高,卻大大低于歐盟的平均水平(26%)。而小泉的“構造改革”,卻首先拿本來就已很薄弱的公共事業(yè)費開刀,所謂“從容易砍的地方先砍”。于是,從2002年開始,每年以2200億日元的額度,連續(xù)削減;
進而,2006年出臺的《關于經濟財政運營和構造改革的基本方針》(“骨太方針”),又確定了未來5年內進一步削減1.1兆億日元(1兆=1萬億)的框架。這項被稱為“安全網拆除工程”的事業(yè),現在尚在進行中。

  如此,幾年下來,盡管日本的大企業(yè)某種程度上恢復了“效率”和國際競爭力,但整個社會的公共事業(yè)卻已面目全非。一個貧困蔓延的“格差社會”,作為小泉“構造改革”的負面遺產,不僅受到國民的批判,且必將在后續(xù)政權中被加以糾正。

  

  “下流社會”定型化的危險

  

  最近發(fā)生的兩個事件,極大震動了日本社會:一是去年,北九州市52歲的患病男子,由于喪失生活保障,留下一紙“我想吃飯團”的遺書,在電、煤氣都被切斷的房間里活活餓死的事件;
另一個是今年夏天,25歲的男性派遣勞動者在東京秋葉原街頭揮刃亂砍,致7人死亡、10人受傷的無差別殺人慘劇。事件通過大眾傳媒的報道,使人們在看到貧困其實不遠,就在身邊的同時,真切地認識到貧困的可憐與可怖。尤其是后者的反社會兇惡犯罪的性質,更使一些知識分子意識到虛擬的“左翼”向“右”急轉的危險性。有跡象表明,這種擔心絕非多余。

  去年1月,“飛特族”(日人根據英詞“Free”的造語“Freeters”,近乎中文的自由職業(yè)者)出身的“失去的一代”(日本社會對25~35歲的年輕世代的稱呼)自由作家赤木智弘在《朝日新聞》系學刊《論座》雜志上發(fā)表一篇文章《叩問丸山真男——31歲飛特族,希望是:戰(zhàn)爭》,輿論大嘩,據說當期雜志比往常多賣了一倍。

  赤木根據其自身長期作為派遣勞動者為生存四處奔波的“下流社會”的經歷,為人們揭示了為什么身為貧困層的年輕人卻支持活力門(Live door)的堀江貴文等新貴階層,甚至對小泉、安倍這種一手制造了“格差社會”的保守政權也充滿“好意”的貌似自相矛盾的謎底:“對我來說,年輕人的右傾化并非不可理喻。一個極單純的道理:如果日本軍國化,戰(zhàn)爭爆發(fā),死很多人的話,社會便會流動起來。我覺得很多年輕人希望如此!薄啊覀冞@些低薪勞動者,被社會放任已10年。社會不但不曾對我們伸出援手,且罵我們沒干勁,成了國家GDP的分母云云。只要和平繼續(xù),這種不平等便會持續(xù)一生。若打破這種閉塞狀態(tài)的話,興許會生發(fā)某種流動性也未可知。而作為一種可能性,那便是戰(zhàn)爭。”

  掙扎于“下流社會”的年輕人為打破“和平卻令人窒息”的“格差社會”,重建某種合理的流動性,卻不得不訴諸戰(zhàn)爭的極端手段:“非常遺憾,正如我們不得不希望的非常手段那樣,社會的差距如此之大,而且已被做成不可撼動的定型化的東西!

  而為什么要“叩問丸山真男”呢?丸山是戰(zhàn)后日本知識左翼的代表人物。1944年3月,時年30歲、有“思想犯”前科的丸山接到了召集令,旋即被作為陸軍二等兵派往平壤。而那些連中學都沒上過的一等兵,卻免于在戰(zhàn)敗前夕被派往沙場。對丸山來說,戰(zhàn)爭時期的征兵制確是一種不幸;
但對那些連中學都沒上過的一等兵來說,欺負一個畢業(yè)于東京大學的精英,如果不是戰(zhàn)爭所賜的“機遇”的話,永遠都不可能。換言之,正是戰(zhàn)爭,在那些未受過教育的一等兵的眼前,展現了打破等級社會的藩籬的希望——也是“流動性”。

  最后,作者說道:“……如果社會在和平的名義下,對我持續(xù)性地恃強凌弱,對我菲薄的幸福夢想持續(xù)性地加以嘲弄的話,那時,我便會在內心希冀‘全體國民持續(xù)受苦的平等’,并不假躊躇地把它作為我的選項。” 南風窗

相關熱詞搜索:日本 下流 何去何從 社會 劉檸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