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訓練學生思維與表達的“微寫作”教學策略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8-06-2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摘 要:思維與表達的訓練是作文教學的兩大著力點,當下,網(wǎng)絡、手機已經(jīng)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學生更樂意在微博、微信等平臺暢所欲言,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微寫作”教學。因此,結合教學實踐與探索,提出“微寫作”教學的三點基本策略。
關鍵詞:微寫作;思維;表達
有人說,寫作指導有三個最難,讓學生產(chǎn)生自己的思想最難,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最難,指導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最難。我覺得概括起來是兩個方面:一是思維,二是表達。
那么,怎樣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表達呢?隨著網(wǎng)絡信息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讀寫方式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電腦、手機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讀寫的主要載體,特別是隨著微博與微信的發(fā)展,讀寫已與“微”密不可分!拔懽鳌币殉蔀槿藗?nèi)粘I顚懽鞯闹饕绞。學生更樂意在微博、微信等平臺暢所欲言。因此,筆者認為以“微寫作”為突破口,訓練學生的思維與表達應是當下作文教學的一個新方向。
一、“微觀察”激活學生思維
學生怕寫作文是普遍現(xiàn)象,一聽到要寫作,就愁眉苦臉,喊得最多的就是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怎么寫。有一次寫《走近了才知道》,讓學生審題說思路,很多人憋了半天都不知道該怎么寫。還有一次寫《跨過那道坎》,一半的學生的選材是寫考試失敗,還有的就是家人生病之類的題材。難一點兒的題目不會寫,簡單的題目內(nèi)容雷同,反映出的都是學生思維的滯澀。學生缺少對生活的觀察,更缺少觀察之后的思考。
魯迅說寫作的技巧就是觀察、觀察再觀察,于是,我布置的第一篇“微寫作”任務是《那棵梧桐樹》,要求學生去觀察學校教學樓前最大的那一棵法國梧桐,寫出自己的觀察和感受。這個作文題限定了寫作的對象,但主題是可以自由發(fā)揮的,這樣既需要學生觀察又不限定學生的思維。交上來的作文雖然良莠不齊,但都言之有物了,寫樹不再是泛泛而談,用高大、粗壯等詞語來形容,他筆下有了對樹皮、枝干、葉片、樹根等細部的描寫。有的學生僅僅寫的是樹本身,也有的學生看得很細致,發(fā)現(xiàn)梧桐樹被砍掉的枝干上長出了新的枝葉,有了感悟,寫下了這樣的語句“那如瘡疤一般被截斷的梧桐樹干上的一簇簇的新綠,就像一把綠色的火炬燃燒著生命的激情。像是在向砍去它枝干的人,發(fā)出有力的宣告:我還活著”。
“微觀察”讓學生從身邊物、人、事寫起,意在引導他們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身邊的寫作素材。但僅僅觀察還不夠,寫作應是帶有主觀傾向和體驗的觀察,同樣的事、同樣的畫面,不同人的觀察點、觀察角度是不一樣的。人、物、事背后的情感、哲思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視而不見”是普遍現(xiàn)象。因此,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感受生活。觀察多了、感悟多了,他們的寫作素材越來越多,思維也就漸漸打開,慢慢地就達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
二、“微仿寫”訓練表達技巧
語文教材不僅是我們閱讀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同樣也是寫作教學的重要素材。很多老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也會提示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但寫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寫作的方法、能力是需要在寫作的過程中習得、內(nèi)化的。若僅是講授方法,學生往往看得懂、用不上,所以就需要通過“微仿寫”的方式來讓學生將作者的方法內(nèi)化為自己的方法。
學生寫人敘事,常常是“流水賬式”的記錄,難以“聚焦”,難以形成“特寫式的鏡頭”,《最后一課》最后的段落則是“聚焦”的范例。再比如,學生敘事常常就事寫事,不善于聯(lián)想和想象,不善于打通眼前事與心中景。如果能從眼前事想象開去,展現(xiàn)心中景,情景相融,作文一定會有別樣的風景!稐椇恕分芯陀羞@樣一個片段:“她告訴我,時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兒并肩坐在這長凳上,追憶起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蓮的清香迎風撲來,眼前仿佛就閃出一片荷塘佳色!边@一段話,短短的兩句,卻寫得有事、有景、有情,詩意盎然。
教材中經(jīng)典的范例有很多,學寫景的層次有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學修辭有朱自清的《春》,學白描有《背影》。在教學中利用教材,有針對性地進行“微仿寫”訓練,對學生表達技巧的提升應該效果明顯。
三、“微展示”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喜歡寫作文了,對寫作有興趣了,那么我們的寫作教學效果也會好得多。怎么讓學生對寫作有興趣呢?學生寫作文寫得好,或者自己感覺寫得好了,自然想讓別人看到,所以,我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經(jīng)常會給學生的佳作進行“微展示”。
我會從每次的習作中挑選出幾篇作文打印出來發(fā)給全班同學看,全班一起評。每次選的作文不一定都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有一兩個亮點的。我還會打印一份同學的佳作交給學生傳閱,要求每看一篇必須寫上點評,然后傳給下一位同學,這樣學生既讀了范文,寫了點評,還能讀到別人的點評,我將這樣的展示稱之為“習作微漂流”。
去年,我成立了微光文學社,刊發(fā)了微光文學小報,我擔任主編,負責選稿排版,學生擔任責編,負責打稿、校對。今年,我建成了“微光習作”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學生習作和點評。學生可以在手機上看到同學的作文、自己的作文,還可以看到別人的評論,甚至可以聽到同學朗讀他們的作文。有了新鮮的、豐富的展示平臺,學生的寫作興趣自然就濃厚了。
注:本文系鎮(zhèn)江市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泛在閱讀環(huán)境下的微寫作教學研究》課題研究成果。
?誗編輯 李燁艷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