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大同的歷史

發(fā)布時間:2017-01-17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大同的歷史篇一:歷史上的大同

歷史上的大同

教學目標:1、了解大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大同歷史變遷的一些重要史實。

3、激發(fā)對家鄉(xiāng)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先秦至北魏的歷史沿革。

教學過程:

一、 歌曲導入,走進家鄉(xiāng)。

1、 聽歌曲《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后談感受。

2、 談話: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那么作為我們家鄉(xiāng)的大同,

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家鄉(xiāng)大同,共同了解大同的歷史沿革。

二、 教學新課。

(一) 總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大同市:一個濃縮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都,由于其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特殊,古人描述為:“三面臨近、塞外要害,東 上 、 男達并恒,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實京師之藩屏,中原之保障。”

(二) 先秦至北魏。

1、公元3世紀趙武靈王“北破林胡、樓煩,筑長城,置云中雁門、代群”名將李牧訓練強大邊防軍,此時大同已成趙國“邊陲要塞”。

2、秦始皇北逐戎狄,在大同城西“筑城武周塞內以備胡”。

3、西漢初,大同稱平城縣,隸屬雁門郡。

4、398年,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歷經(jīng)7帝96年。

大同遂成為北方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佛教中心。

(三) 隋唐至明清。

1、 公元598年,隋文帝統(tǒng)一中國后,改云中縣為云內縣,大同仍

稱恒安鎮(zhèn)。

2、 唐五代十國仍稱云中縣。

3、 宋、遼、金、元大同始稱之州,并成為遼金的陪都,多民族聚

居。

4、 明朝大同列為“九邊”之一,徐達鎮(zhèn)守。

(四) 明國至今。

1、1914年,大同廢府留縣,隸屬雁門道。

2、1949年5月1日和平解放。

3、大同現(xiàn)為山西省轄市。

全課總結:

大家對大同的歷史沿革已有了初步了解,如果有興趣的同學想詳細了解,課后可查閱相關資料。

布置作業(yè):

1、 學唱一首關于家鄉(xiāng)的歌。

2、 引用一句話概括大同地理位置重要。

3、 公元大同成為趙國的“邊陲要塞”遷都

平城后,大同成為北方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佛教中心。

人杰地靈古大同

教學目標:了解大同地區(qū)不同時期的杰出人物及其主要事跡。

教學重點:古代大同名人。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大同作為我國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人杰地靈,人文薈萃,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很多,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幾位。

二、 教學新課

(一) 古代大同名人

1、 巾幗英雄佘太君,:明賽花,西京大同人,北宋名將楊業(yè)之妻,

輔佐楊業(yè)屢立戰(zhàn)功,多次親自掛帥征遼。

2、 任舉:字漢中,清代大同人,雍正二年中武進士,屢立戰(zhàn)功,

晉署重慶兵,平叛戰(zhàn)亂壯烈犧牲,著有《任勇烈詩集》。

3、 李殿林:宣統(tǒng)帝師,大同縣西冊田大王村人“六大人”。

4、 馮太后:北魏聰明嚴毅的政治家,我國歷史上當政的女皇偉人

之一。

5、 獨孤加羅:北周云中人,隋文帝皇后,“大隋國母,克儉傳世”。

6、 婁紹:代郡平城人,魏武帝時“一代雄杰、云中一宰”。

7、 畢業(yè)安:北宋云中人,與寇準同時封為宰相,“薦賢安邦,高風

亮節(jié)”。

8、 栗毓美:云中渾源人,道光“河道總督,治水專家”。

9、 徐永昌:大同人,國民黨國防部長,“民國宿將,赴日受降”。

10、 趙漢:49年解放后,大同首任市長,“中華新生,首任市長”。

(二) 當代大同名人

政治人物:王岐山、李毅中、王君、呂日周、薛金文、李樹平 著名作家:曹乃謙、王祥夫

代表作《密首富》、《鐵腕首長》、《永不止步》 藝術類:

歌手:唐紅、阿寶、高保利

音樂人:張亞東

全課總結:

大同地區(qū)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杰出人物不勝枚舉,他們是家鄉(xiāng)的驕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布置作業(yè):

大同歷史名人對對碰

佘太君 宣統(tǒng)帝師

獨孤加羅 巾幗英雄

婁紹大隋國母

李殿林 云中一宰

曹乃謙 首任市長

王君著名作家

趙漢著名歌手

阿寶山西省長

大同的歷史篇二:山西地方史之大同史

山西地方史之大同史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qū)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大同古稱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是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內古跡眾多,著名的文物古跡包括云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恒山懸空寺、九龍壁等。大同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準格爾新興能源區(qū)與京津唐發(fā)達工業(yè)區(qū)的中點,素有“中國雕塑之都”,“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而大同這座有著獨特自然地理條件的城市,歷經(jīng)多年的投資與建設,城市綠化與園林覆蓋取得明顯效果。2014年1月14日,大同市被國家住建部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大同地區(qū)為北狄所居。北狄系指以狩獵為生的游牧部落林胡、樓煩。商湯封同姓于此地,代子立國。戰(zhàn)國時期初為代國,后并入趙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廢分封制,立郡縣,全國設36郡,今大同境內為雁門郡、代郡之地。

西漢沿襲秦郡縣制,其地仍為

大同的歷史

雁門郡、代郡之地。東漢各州置州牧,后改州牧為刺史。晉大同北部為鮮卑族領地,南部為雁門郡地,其時郡已遷至廣武。北齊天保元年東魏被北齊所代,大同為北恒州、北朔州地,屬縣未有大的變化。 隋開皇元年重新統(tǒng)一中國后,改諸州為郡,其地為馬邑郡、雁門郡之地。唐初依隋實行州縣制。貞觀元年發(fā)天下為13道,云、蔚、朔等州屬河東道。唐末,以渾源川為名,置渾源州;五代其地為后唐所占,區(qū)劃未有大的變動。遼后晉天福二年遼進占云州。初為大同軍節(jié)度,重熙十三年改云州為西京,設西京道大同府,置大同縣,為遼之陪都。

宋為路、州、縣三級制,全國設15路。金遼保大二年仍以大同為西京,改西京道為西京路,府治、縣治未變。元初大同仍稱西京。元劃為省、路、府(州)縣四級制,至元二十五年改西京道大同府為大同路。明行政區(qū)劃為省、府、州、縣四級制,洪武七年改大同路為大同府,隸屬山西行中書省,時有“大同士馬甲天下”之稱。清大同府治大同縣,初因明治,領州四縣七,隸屬山西布政司,后改為山西省。清末大同縣轄580村,城東194村,城南177村,城西91村,城北118村。

旅游景點——

作為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zhèn)”的美譽,特別是以云岡石窟、北魏懸空寺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華嚴寺、善化寺、觀音堂、覺山寺塔、圓覺寺塔為代表的遼金文化;以邊塞長城、兵堡、龍壁、明代大同府城為代表的明清文化,構成了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為平城文化、邊塞文化和佛教文化。截至2013年,大同市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4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云岡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市、縣文物保護單位300余處。這些文物保護單位中有古建筑188處,古墓葬38處,古遺址66處,石窟寺9處,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

及代表性建筑23處(其中革命文物18處),石刻及其他22處。大同市共有館藏文物9.7萬余件。

文化風俗——

方言

大同方言屬于晉語。就全部晉語來說,按當前普遍認同的說法,大同方言屬于大同包頭片(主要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中部);就山西境內的晉語來說,大同方言屬于以大同為中心的云中片。大同方言主要包括的大同市區(qū)、大同縣、天鎮(zhèn)、陽高、左云、右玉、山陰、懷仁等區(qū)域。渾源、靈丘方言列入山西方言五臺片,廣靈方言屬河北語系,列入北方官話區(qū)。

民俗

生旺火:大同地區(qū)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shù)厝说囊率匙⌒斜厝灰l(fā)生各種聯(lián)系。因此,煤的作用遠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當?shù)氐囊环N風俗習慣。每逢春節(jié)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等到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后,火苗從無數(shù)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御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們圍起一圈,有的做游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通常誰家的火堆大,著的旺,誰家的旺氣也大。

游八仙:游八仙是大同特有的一項民俗活動,始于明朝,每年的正月初八當?shù)匕傩占叶紩隼蠑y幼,聚集在寺廟和道觀里,祈求來年的健康和平安。有著“游八仙,去百病“的說法。在大同市街頭,滾滾人流遍布大街小巷,市民走出家門感受春節(jié)期間的歡樂。市區(qū)內的華嚴寺和圓通寺內,上香拜佛祈求一年平安的市民絡繹不絕地出出進進,將寺院擠得水泄不通。

工藝

大同銅器

大同銅器歷史悠久,久負盛名。歷史上有“五臺山上拜佛,大同城內買銅”之說。大同銅器已有25大系列,235個品種,458個花色,主要有銅火鍋、酒具、宮廷餐具、銅牌匾等。大同銅器不僅在國內各地受歡迎,而且還暢銷于日本、馬來西亞、德國以及港澳地區(qū)。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統(tǒng)蓬皮杜訪問大同時,曾以大同銅火鍋相贈。

廣靈剪紙

廣靈剪紙作為中國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動的構圖、傳神的表現(xiàn)力、細膩的刀法、考究的用料與染色、精細的包裝制作工藝,獨樹一幟,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在中國剪紙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廣靈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的部分申報項目,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大同的歷史篇三:大同古城的歷史變遷

大同古城的歷史變遷

相比于三朝古都北京,大同古城的歷史變遷就要遜色不少,但對于研究古城變遷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大同古稱平城, 或稱云州、云中, 建城歷史悠久,曾為北魏京師, 遼金陪都, 明清重鎮(zhèn), 在中國古代城市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古城位于大同市城區(qū)和南郊, 自秦漢建立城邑至明清以來, 城市的名稱屢有變化, 城市布局和規(guī)模也因政治需要或軍事防御有所損益, 但其位置卻未發(fā)生大的變動, 這在我國城建史上是不多見的。大同屬于古今重疊型的城市, 早期城址遺跡大多被晚期城址和現(xiàn)代城市疊壓或打破, 給考古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早在20 世紀40 年代日本學者水野清一就對北魏平城作過考察和研究[1]。文化大革命后, 進一步的城市考古工作逐漸展開, 歷史時期地方城址的調查就是從大同城開始的[2]。80 年代以來,省、市文物部門和當?shù)貙W者作了許多調查、考證和研究工作①。2004 年8 月,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與市博物館聯(lián)合組成平城考古隊②, 全面啟動北魏平城遺址的調查和發(fā)掘, 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從考古調查發(fā)掘資料入手, 結合相關歷史文獻, 可以搞清大同古城從秦漢至明清時期分布范圍及其演變規(guī)律。

一、秦漢時期的縣邑

秦漢時期的平城是雁門郡所轄的縣城, 屬并州刺史部。西漢中后期,在此設置了雁門郡東部都尉治所, 駐有邊兵, 抗擊匈奴, 平城成為北邊長城內的軍事重鎮(zhèn)。漢代以來, 平城的名稱屢變, 但其附近白登山的位置是始終不變的。因此, 平城的位置可依據(jù)與白登山之間的地理位置關系來判斷。1984 年4 月, 市博物館在大同城東東王莊西北發(fā)現(xiàn)的北魏元淑墓, 北距馬鋪山9.75 公里, 志文中“葬于白登之陽”的記載, 為白登山的確切位置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墓葬材料和眾多的史料無可辯駁地指明了白登山即今馬鋪山, 印證了秦漢平城縣遺址在今御河西岸, 距馬鋪山西南七里的操場城及其周圍一帶。

二、北魏前期的都城

( 一) 宮城

北魏平城的宮城即漢平城縣城故址, 道武帝自盛樂遷都平城, 太武帝“截平城西為宮城”, 所指均為秦漢時期的平城。拓拔猗盧曾以故平城為南都, 并對破損的城垣作了修繕, 遷都時城垣現(xiàn)狀相對較好, 北魏的宮城實際上是利用了漢平城原有的城垣。道武帝遷都伊始, 便對宮城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營建, 宮城建設是從西宮開始的, 天興元年至六年( 398—403 年) , 先后建成天文殿、太廟、太社、天華殿、西武庫、中天殿、云母堂、金華室、西朝陽殿等。天賜元年( 404 年) 冬十月筑西宮, 應是在舊城垣基礎上對西宮城垣作了增筑, 在宮城中部修筑了城垣作為西宮的東墻, 城東預留了東宮建筑用地。道武帝在世時, 就開始營建東宮, 修筑了紫極殿、玄武樓、涼風觀。太武帝即位后, 改建原來的東宮為萬壽宮, 修建了永安殿、安樂殿、臨望觀、九華堂。延和元年( 432年) 七月筑東宮, 也是對舊城垣進行修筑, 按《南齊書·魏虜傳》載:“截平城西為宮城, 四角起樓, 女墻,門不施屋, 城又無塹??偽太子宮在城東, 亦開四門, 瓦屋, 四角起樓!闭f明北魏宮城是在漢平城原有城垣的基礎上, 建造了兩個各自獨立卻自成一體的建筑單元, 即由西宮和東宮組成的宮城。

( 二) 外城

平城的外城, 又稱內城、中城, 由于都城建設,前后有所變化。據(jù)史料載, 天賜三年六月,“規(guī)立外城, 方二十里, 分置市里, 經(jīng)涂洞達!盵7]太祖紀此時僅對外城作了規(guī)劃并未建設, 相對宮城而言, 稱作外城。太延五年,“柔然敕連可汗聞魏主向姑藏, 乘虛入寇??至善無七介山, 平城大駭, 民爭走中城。穆壽不知所為, 欲塞西郭門, 請?zhí)颖鼙D仙健8]太后不聽而止!盵11]這時雖修筑了郭城城垣, 還沒有完成, 相對于宮城和郭城, 稱外城為中城。說明郭城環(huán)繞于內城的周圍, 或者說郭城是中城外圍的一道防御屏障!坝鞴T”可以肯定宮城在郭城的里面, 塞筑西郭門可暫保宮城安全, 如果宮城不在郭城內, 那么塞筑西郭門對于宮城的安全無補, 說明當時的平城防御設施

沒有完全建好, 城墻也沒有想象的堅固。太和十五年,“十有二月壬辰, 遷社于內城之西!盵7]高祖紀下通過大規(guī)模的改造和營建, 平城的建設基本完備, 對于宮城和郭城而言, 外城便被稱為內城。 ( 三) 郭城

北魏平城的郭城,《魏書·太宗紀》載:“泰常七年( 422 年) 秋九月辛亥, 筑平城外郭, 周回三十二里。”《北史》、《資治通鑒》也有相同的記載, 說明明元帝泰常七年修筑平城外郭是可信的。1995 年5 月, 大同市東南3 里柳航里一帶, 發(fā)現(xiàn)一處建筑遺址[15]。文物鉆探表明, 遺址為圓形, 直徑達290 米, 周圍環(huán)繞圜形水道, 東、南、西、北有凸字形夯土臺基, 中央是邊長43 米的夯土臺。北魏平城時期, 擁有圜形水道的大型建筑只有明堂!端(jīng)注》對此作了精彩的描述:“明堂上圓下方??下則引水為辟雍!标P于明堂位置的敘述, 如渾西水“郭南結兩石橋, 橫水為梁, 又南逕籍田及藥圃西, 明堂東”。如果平城外城的位置考證不錯, 按《禮記正義·明堂位》,“淳于登曰: 明堂在國之陽, 三里之外, 七里之內, 丙巳之地!逼匠枪堑哪蠅诿魈煤屯獬悄蠅Φ膮^(qū)域內, 即在今明代府城南墻和柳航里之間。

三、隋唐時期的軍鎮(zhèn)

北魏太和十八年( 496 年) , 孝文帝強行遷都洛陽, 結束了平城作為都城的歷史。六鎮(zhèn)之亂遭受戰(zhàn)火洗劫, 平城淪為廢墟。北齊、北周稱之為恒安鎮(zhèn)。隋朝在此設云內縣。唐代設云州, 后改為云中縣, 咸通十年( 869 年) 置大同軍節(jié)度使。表明這一帶主要是戍邊的軍鎮(zhèn), 并多次受到農(nóng)民起義、地方割據(jù)勢力和游牧民族的襲擾和破壞。

四、遼金時期的西京

五代仍稱云中縣, 為云州治, 屬河東道。后唐復以云州為大同軍節(jié)度。石敬瑭以契丹有援助之功, 將山前、代北地, 即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至此, 大同被契丹、女真和蒙古統(tǒng)治長達四百多年。遼代初年稱云州, 仍沿用唐代的云州城, 未加擴建。隨著西夏勢力的增強, 大同的戰(zhàn)略地位變得十分突出, 重熙十三年( 1044 年) 升為西京, 相應地擴大了城市范圍, 形成了規(guī)模廣袤二十里陪都。金滅遼, 因其舊制, 仍以大同為西京, 未加增廣。元代為大同路,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大同是“一座宏偉而美麗的城市”。

五、明清時期的重鎮(zhèn)

明代稱大同府, 由于蒙古勢力一直是北邊大患,便成軍事要地, 為九邊重鎮(zhèn)之一。素有“大同士馬甲天下”之稱的大同, 因駐軍戰(zhàn)馬眾多, 后來又修筑北小城、東小城和南小城, 構成了彼此相連的防御性城市布局。清沿用明城, 即現(xiàn)在大同舊城區(qū)。20 世紀50年代拆除城墻包磚, 夯土墻體遭到嚴重的破壞。綜上所述,大同自秦漢建立城邑, 確切記載的歷史距今已有2200 多年, 雖經(jīng)北魏京都、唐代云州、遼金西京、明清大同的歷史變遷, 但城市的中心位置、范圍及中軸線始終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 這在我國古代城市建設史上是不多見的。

相關熱詞搜索:大同 歷史 關于大同的歷史文化 古城大同的歷史與變遷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