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抗日戰(zhàn)爭
發(fā)布時間:2017-01-19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歷史抗日戰(zhàn)爭篇一: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意義
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意義
抗日戰(zhàn)爭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戰(zhàn)爭和全民族解放戰(zhàn)爭,無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還是在中國歷史上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谷諔(zhàn)爭的勝利,具有著偉大意義,從此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振興。
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在外敵入侵時屢戰(zhàn)屢敗的歷史,是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
從1840年開始,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入侵中國,由于清政府腐敗軟弱,最后都以割地賠款而告終?谷諔(zhàn)爭的勝利,洗雪了百年來的民族恥辱。
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戰(zhàn)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抗戰(zhàn)以前,中國在世界上毫無地位可言。中國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四大國之一。
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使中國掙脫了大部分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廢除了帝國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抗日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根本轉折,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由此走向勝利。
抗日戰(zhàn)爭對中國革命的發(fā)展有著扭轉乾坤的偉大意義,經過抗戰(zhàn),改變了中國內部政治力量對比,大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發(fā)展過程,為新中國代替舊中國準備了精神和物質條件。鄧小平同志說:“在這場以劣勝優(yōu)的戰(zhàn)爭中,我們成功的主要秘訣是因為有一個毛澤東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指導原則!闭窃诿珴蓶|思想指導下,開創(chuàng)了一條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打敗帝國主義侵略的道路,打下了建立新中國的基礎。
歷史抗日戰(zhàn)爭篇二:抗日戰(zhàn)爭總結 高中歷史
抗日戰(zhàn)爭
一.背景
日本:日本首相田中又向天皇上奏了《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的秘密奏折(即《田中奏折》),明確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擴張總戰(zhàn)略藍圖。
中國:國共十年內戰(zhàn)。
國際:世界大國、大國集團和國際組織多采取“不干涉”的綏靖政策,從而在客觀上起到了放縱日本對中國侵略的作用。
二.經過
1931年,侵華日軍發(fā)動九一八事變。
1933年5月,馮玉祥,吉鴻昌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1933年11月,福建事變。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蔣光鼐以及國民黨內愛國人士李濟深、陳銘樞等發(fā)動福建事變。此前,第十九路軍代表同中央根據地的紅軍代表簽署了《反日反蔣的初步協(xié)定》。
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中國共產黨發(fā)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呼吁全國各黨派、各階層、各軍隊團結起來,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9日,北平,一·二九運動。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會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制定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方針,為全面抗日的到來做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 1936年5月,宋慶齡、沈鈞儒、鄒韜奮、陶行知等愛國民主人士發(fā)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
1936年5月,中共中央發(fā)布《停戰(zhàn)議和一致抗日》通電,放棄了“反蔣抗日”的口號。9月1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黨內指示,明確提出黨的總方針是“逼蔣抗日”。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fā),確定促成事變和平解決的基本方針。標志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初步形成。 ※ 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是戰(zhàn)略防御階段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中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
1937年8月13日,上海,八一三事變。日軍企圖“三月亡華”。
1937年8月--1937年11月,淞滬會戰(zhàn)。粉碎了日軍“三月亡華”的企圖。
1937年9月,太原會戰(zhàn)。平型關大捷——取得中國抗戰(zhàn)以來第一次重大勝利(林彪指揮)。 1937年11月20日,中華民國政府立即宣布將首都和所有政府機構由南京遷往陪都重慶,而軍事作戰(zhàn)中心則是先遷往武漢直到武漢會戰(zhàn)后再遷往陪都重慶。
1937年12月13日侵占南京,南京大屠殺。
1938年2月,徐州會戰(zhàn)。臺兒莊戰(zhàn)役——以斃傷日軍一萬多人的戰(zhàn)果成為中華民國抗戰(zhàn)以來最大的勝利(李宗仁指揮)。
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漢會戰(zhàn)是中日戰(zhàn)爭中規(guī)模最大的會戰(zhàn)。
在歷時4個多月的武漢會戰(zhàn)中,中國軍隊傷亡40萬人,中國軍民以巨大的犧牲迎來了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相持階段 ※ 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戰(zhàn)略相持階段
在此階段,日本的侵華方針有了重大變化:逐漸將其主要兵力用于打擊在敵后戰(zhàn)場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而對國民黨政府則采取以政治誘降為主的方針,敵后戰(zhàn)場逐漸成為抗日戰(zhàn)爭的主要戰(zhàn)場。日軍集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谷崭鶕剀娒耖_展了艱苦的斗爭,堅決地進行反“掃蕩”、反“蠶食”斗爭。
在日本政府的誘降下,國民政府內親日派頭子汪精衛(wèi)公開投降。主張與日本媾和的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wèi)1938年12月29日在越南發(fā)表“艷電”響應近衛(wèi)聲明,提出與日本“恢復和平”。作為當時中國的第二號人物,汪精衛(wèi)在戰(zhàn)爭最為緊張之時的這番言論,被視作公開的叛國投降,中國抗戰(zhàn)的士氣受到巨大打擊。1939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召開臨時緊急會議,永遠開除汪精衛(wèi)黨籍并撤銷其一切職務。之后發(fā)生“河內刺汪案”,蔣介石派出特務企圖暗殺汪精衛(wèi)不果。這使得汪精衛(wèi)徹底投向日本,并于5月在上海與日方開展秘密談判,年底秘密簽訂《日華新關系調整要綱》。1940年,汪精衛(wèi)在日本的保護下來到南京,以“還都”的名義于3月30日成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1940年5月-6月,棗宜會戰(zhàn)。在這場危及戰(zhàn)時陪都重慶的戰(zhàn)役中,國民革命軍第33集團軍司令張自忠將軍殉國。
1940年8月--12月,百團大戰(zhàn),(彭德懷指揮)。
1941年12月9日,中國國民政府正式向德、意、日宣戰(zhàn)。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國首腦在開羅開會,通過《開羅宣言》,要求戰(zhàn)后日本歸還占領中國的所有領土,包括臺灣及其附屬島嶼。
※ 從1944年1月解放區(qū)戰(zhàn)場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戰(zhàn)略反攻階段
1944年豫湘桂會戰(zhàn)的大潰敗 1945年2月,英、美、蘇三國首腦簽訂《雅爾塔協(xié)定》,規(guī)定在歐洲戰(zhàn)爭結束后三個月內,蘇聯應對日宣戰(zhàn)。中國沒有被邀請參加。由于美英是以犧牲中國的主權(如承認外蒙古獨立),來換取蘇聯對日出兵的條件,也被稱為遠東慕尼黑陰謀。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共同發(fā)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將予以日本“最后之打擊”。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3天后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達密約》,在8月8日對日宣戰(zhàn),發(fā)動八月風暴行動,于8月9日出兵中國東北。
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fā)表《對日寇最后一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進入全面大反攻階段。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fā)表《終戰(zhàn)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瑣碎知識梳理
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
(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不斷激化(九一八事變:中日民族矛盾急劇上升;華北事變:中日矛盾成為中國主要矛盾;七七事變:中國面臨亡國滅種危機) (2)特征:停止內戰(zhàn),共赴國難;黨外合作,分頭抗戰(zhàn),相互配合;軍民抗戰(zhàn),貫穿始終。 (3)過程:
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號召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1935年12月25日,瓦窯堡會議,正式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戰(zhàn)略方針。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迫使國民黨政府停止了內戰(zhàn),從此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電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實行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五項國策和四項保證。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經過激烈斗爭,通過了實際上接受中國共產黨關于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決議案。
“七七”事變后,中共中央將《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送交國民政府。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推動下,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fā)表了中國共產黨的宣言,次日,
蔣介石發(fā)表承認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合法地位的談話。至此,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
全面抗戰(zhàn)路線和片面抗戰(zhàn)路線
(1)全面抗戰(zhàn)路線:1937年秋,中共制定的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人民戰(zhàn)爭路線。
(2)片面抗戰(zhàn)路線:國民黨執(zhí)行的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進行抗戰(zhàn)的路線。
(3)不同點:依靠力量;抗戰(zhàn)前途;代表利益
兩次國共合作的比較
1、社會背景:第一次是“打倒軍閥,除列強”;第二次是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企圖滅亡中國。
2、政治背景和地位:第一次時兩黨都屬于革命的政黨;第二次時國民黨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共產黨代表中華民族利益,成為革命力量的中堅。
3、反對對象:第一次是北洋軍閥;第二次是日本帝國主義。
4、合作方式:第一次是黨內合作;第二次是黨外合作。
5、結果和前途:第一次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發(fā)動統(tǒng)治,但由于國民黨背叛革命,合作破裂;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歷史抗日戰(zhàn)爭篇三:中國抗日戰(zhàn)爭和重大歷史時間表
``
抗戰(zhàn)重大歷史事件
1931年“九一八事變”
1935年中共發(fā)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黨正面參戰(zhàn)的有:
平津會戰(zhàn)、淞滬會戰(zhàn)、忻口會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太原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等重要戰(zhàn)役
1937年10月南方各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
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戰(zhàn)略相持階段
1937年8月9號“淞滬會戰(zhàn)”
1937年9月中旬“平型關戰(zhàn)役”
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忻口會戰(zhàn)”
1937年12月“臺兒莊戰(zhàn)役”
1940年8月20日“百團大戰(zhàn)”
1938年2月3日—5月19日“徐州會戰(zhàn)”
1938年6月12日—10月27日“武漢會戰(zhàn)”
1941年1月4——13日“皖南事變”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中國重大歷史事件時間表
一 、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云南元謀一帶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萬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
約0.5-0.7萬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0.4-0.5萬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二、 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傳予啟,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三、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zhàn)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tǒng)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fā)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zhàn)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fā)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zhàn)
208年 赤避之戰(zhàn)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30年 吳派衛(wèi)溫等率軍隊到臺灣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東晉滅吳
316年 匈奴攻占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zhàn)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tǒng)一南北方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fā)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zhàn)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來自:m.newchangjing.com 蒲公英文摘:歷史抗日戰(zhàn)爭)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zhàn)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zhàn)爭爆發(fā)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后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占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4年 清朝設置臺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zhàn)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zhàn)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zhàn)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四、 近代史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fā)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fā)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zhàn)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fā)動“反饑餓、反內戰(zhàn)、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的
大約三百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人類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形成統(tǒng)一的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市國家
相關熱詞搜索:抗日戰(zhàn)爭 歷史 高中歷史抗日戰(zhàn)爭 歷史抗日戰(zhàn)爭電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