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于謙傳》閱讀答案(福建省期末題) 明史于謙傳
發(fā)布時間:2019-01-28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生七歲,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時宰相也。”舉永樂十九年進(jìn)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顧佐為都御史,待寮屬甚嚴(yán),獨下謙,以為才勝己也。扈蹕樂安,高煦出降,帝命謙口數(shù)其罪。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高煦伏地戰(zhàn)栗,稱萬死。帝大悅。師還,賞賚與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挾帝親征。謙與尚書鄺埜極諫,不聽。埜從治兵,留謙理部事。及駕陷土木,京師大震,眾莫知所為。郕王監(jiān)國,命群臣議戰(zhàn)守。侍講徐珵言星象有變,當(dāng)南遷。謙厲聲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議乃定。時京師勁甲精騎皆陷沒,所余疲卒不及十萬,人心震恐,上下無固志。謙請王檄取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及南京沿海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軍,亟赴京師。以次經(jīng)畫部署,人心稍安。即遷本部尚書。
初,大臣憂國無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請皇太后立郕王。王驚謝至再。謙揚言曰:“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蓖跄耸苊。九月,景帝立,謙入對,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駕,勢必輕中國,長驅(qū)而南。請飭諸邊守臣協(xié)力防遏。京營兵械且盡,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繕器甲。遣都督孫鏜、衛(wèi)穎、張軏、張儀、雷通分兵守九門要地,列營郭外。都御史楊善、給事中王竑參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積糧,令官軍自詣關(guān)支,以贏米為之直,毋棄以資敵。文臣如軒輗者,宜用為巡撫。武臣如石亨、楊洪、柳溥者,宜用為將帥。至軍旅之事,臣身當(dāng)之,不效則治臣罪。”帝深納之。
謙既死,而亨黨陳汝言代為兵部尚書。未一年敗,贓累巨萬。帝召大臣入視,愀然曰:“于謙被遇景泰朝,死無余資,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對。俄有邊警,帝憂形于色。恭順侯吳瑾侍,進(jìn)曰:“使于謙在,當(dāng)不令寇至此。”帝為默然。 (節(jié)選自《明史·于謙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贏米為之直——直:通“值”,買
B.王驚謝至再——謝:拒絕
C.帝命謙口數(shù)其罪——數(shù):列舉
D.上下無固志——固:堅定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洎牧以讒誅
B.武臣如石亨、楊洪、柳溥者——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不效則治臣罪——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D.帝憂形于色——會于西河外澠池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陳汝言戰(zhàn)敗之后,皇帝念及于謙,痛惜不已,認(rèn)為如果于謙尚在,情勢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B.景帝即位之后,于謙奏議積極備戰(zhàn),認(rèn)為應(yīng)該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據(jù)守要地遷民入城,文臣武將各司其職,以應(yīng)對必然長驅(qū)南下的敵寇。景帝完全接納了他的意見。
C.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師上下大為震驚,有人主張南遷,于謙以宋王朝南渡為例,嚴(yán)厲加以駁斥,他的主張得到了當(dāng)時監(jiān)國的郕王的認(rèn)可。
D.于謙由于口才出眾,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現(xiàn)出色,深得皇帝贊賞,班師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樣的賞賜。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營兵械且盡,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繕器甲。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A
4.(1)京師是天下的根本,一搖動則國家大計完了,難道沒有看見宋朝南渡的情況嗎!
(2)京營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明史·于謙傳》閱讀答案(福建省期末題) 明史于謙傳文言文答案 明史于謙傳翻譯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