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怎么評職稱] 評職稱有什么好處
發(fā)布時間:2020-03-06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韓國:以考反腐 韓國評職稱主要有考試升職和審查升職兩種。 以公務員為例,韓國的一般公務員分9個級別,級數(shù)越小,職位越高。從8級公務員升到7級需要工作7.6年,從7級到6級需要9.6年,從6級升到5級需要9年。6級升為5級最方便的途徑是通過審查升職。這種方式往往由上級說了算,因而腐敗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韓國發(fā)生過多起為升職送數(shù)千萬韓元禮包給地方政府首長的丑聞。
6級公務員升職考試一般在3月份。但是每年一到10月份,這些人就開始為考試忙活起來。市政府和區(qū)政府里很多6級公務員的位子,常常有3到4個月的時間空空如也,桌子上積滿厚厚的灰塵。他們將工作委托給手下工作人員,自己則專心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聽課。升職考試根據(jù)公務員的種類,考試科目也不同。比如,農(nóng)業(yè)職6級公務員升職考試科目是栽培學、行政法、英語、土壤學等。
為杜絕評職稱中的腐敗現(xiàn)象,中央政府曾要求各地方政府全部采用考試升職形式,但是遭到強烈抵制。很多地方領導人認為,控制升職權是他們行使職權的有效手段之一。一些地方政府采取折衷方式:50%考試升職,50%審查升職。
印度:淡然處之
印度沒有全國性的職稱評定,中央和各邦政府都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規(guī)定了不同的評定辦法、評定時間。但印度最基本的職稱評定原則有兩條,一是“論資排輩”,二是考試決高下。以財政部為例,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財政部工作的人員,每工作5年,就可以自然晉升一級職稱,從低到高依次是副科級、正科級、副處級、正處級、副局級、正局級、副部級和正部級。如果攀登這個晉級臺階,一個工作人員一般等到60歲退休的時候,也就只能熬到局級。
印度政府的很多單位也通過公開考試來決定職稱的一半名額。如外交部每年都要舉行這樣的考試,考試由獨立的專家委員會組成,一般不受考試單位的左右,能夠做出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
印度的職稱是根據(jù)崗位來定的,一旦評上某職稱,就一定會享受相應的職稱待遇,并且終身受用,不存在評聘分離的現(xiàn)象。對待職稱,大部分印度人都能淡然處之,這也和印度文化有關系。印度的種姓制度使人們認為人生來就不平等,職稱高低也是命運使然。宗教信仰也倡導,高低貴賤都是前世因緣,對于一些印度人來說,現(xiàn)實職稱的一點差別,同幾生幾世的沉浮相比,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俄羅斯:熱情不再
蘇聯(lián)時期各行各業(yè)幾乎每年都要搞職稱評審,并且有一個專門的評審委員會,類似的委員會各個行業(yè)都有,F(xiàn)在,雖然委員會保留了下來,但2~3年能夠評審一次就不錯了。目前評職稱的權力一般掌握在單位領導手中,領導根據(jù)每個員工的工作情況以及工作水平對員工進行評審,之后再送到評審委員會那里,基本都能通過。其實現(xiàn)在職稱的吸引力并不大,每個級別之間的差距也就幾百盧布。如果想到私營或者外資企業(yè)任職,這些職稱則沒有一點用處,因為那里不論出身只看能力。
在俄羅斯教育系統(tǒng)內(nèi)的情況則不同,那里基本保留了蘇聯(lián)時期職稱評定的傳統(tǒng),各個職稱之間的待遇差別很大,所以在這個領域人們?nèi)耘f非常重視職稱的評定,而且職稱評定機構嚴格而且極富權威,所以很少有人能夠通過“走后門”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
日本:熱衷“資格”
與中國的大學不同,日本大學的教授名額是有限的。教授與其說是職位,倒不如說是職稱更合適。如果沒有人退休或辭職,則下面的人就無法升職。所以,大家只能按部就班地升遷,爭也沒有用。
在政府部門,參加了管理職位考試并通過的人就有資格擔任管理干部,并隨著工作的成績而不斷升遷。這些被稱為“有資格者”從上班的那一天起就要比一般人工作更勤奮,而且也可以優(yōu)先擔任責任重大的工作。
德國:“兩條腿”走路
與其他西方國家不同,目前德國仍施行職稱評定和職業(yè)資格認定并行的行業(yè)準入制度。職稱評定制度主要適用于國家公職機構的工作人員,如公務員、教師、軍人等。
在德國,教授既是職務又是職稱,分為C2、C3、C4三個等級。當一位已具有博士學位的講師在工作若干年后,不僅在國際學術雜志上發(fā)表若干篇論文,而且撰寫了一篇具有教授資格的論文,同時在兩年內(nèi)給研究生開設了專題研究課程,這時可以向相關學院申請教授資格答辯,但只能到另一個學校去應聘。最后由州主管部長決定是否聘用。接到聘任通知后,教師再和州里進行工資談判和駐留談判。
德國的職業(yè)資格認定制度應用范圍更為廣泛。穆薩爾博士指出,“無論是醫(yī)生、工程師、律師、銷售顧問,還是郵遞員、餐館服務員、粉刷匠,幾乎所有職業(yè)都要進行職業(yè)資格認定!
德國職業(yè)資格認定制度非常量化,更公平公正。不但重學歷更注重技能,注重實際操作能力。其背后是德國堅實教育制度的支撐,它鼓勵年輕人去努力讀書,去研究。(據(jù)《環(huán)球時報》)
相關熱詞搜索:外國 評職稱 外國怎么評職稱 外國網(wǎng)友評中國消防員 外國網(wǎng)民評論中國早餐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