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風雨兼程 外交十記】風雨兼程

發(fā)布時間:2020-03-13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1中蘇關系正常化:   中國外交戰(zhàn)略調整的重要一步       ●小平同志提出,要采取一個大的行動,向蘇聯(lián)傳遞信息,爭取中蘇關系有一個大的改善,但中蘇關系的改善必須是有原則的,條件是蘇聯(lián)得做點事情才行。這就提出了要蘇聯(lián)主動解決“三大障礙”,即從中蘇邊境地區(qū)和蒙古人民共和國撤軍;從阿富汗撤軍;勸說越南從柬埔寨撤軍。
  大家一致同意小平同志的意見。
  中蘇兩國長期論戰(zhàn),一直在爭論誰對誰錯,我們說蘇聯(lián)是修正主義,蘇聯(lián)說我們是“教條主義”,雙方的調門越來越高。這次,小平同志提出的中蘇關系改善的條件,卻將現實問題的解決置于首位,重點由意識形態(tài)的爭論轉向了國家利益的考慮,顯示出日后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趨向。―――摘自《外交十記》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中國外交又一次重大戰(zhàn)略調整的前夕
   1982年3月26日,時任新聞司司長的錢其琛,作為中國外交的新聞發(fā)言人在第一次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講了三句話:“我已注意到了3月24日蘇聯(lián)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發(fā)表的關于中蘇關系的講話。我們堅決拒絕講話中對中國的攻擊。在中蘇兩國關系和國際事務中,我們重視的是蘇聯(lián)的實際行動!?穴勃氏講話除了以往對中國的攻擊外,還表示了改善中蘇關系的愿望。?雪
  這三句話引起國內外輿論高度重視。當時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要對勃氏講話做出及時反應的指示是小平同志親自打電話到外交部的。更少有人料到這是中國領導人戰(zhàn)略決策重要的一步棋。
  當時的大背景是: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交。但在同年4月,美國政府又簽署了《與臺灣關系法》,并在1980年向臺灣出售大量武器。里根入主白宮后,中美圍繞著臺灣等一系列問題的斗爭十分尖銳,而蘇聯(lián)卻開始出現謀求和中國改善關系的跡象。中國立即向蘇聯(lián)建議雙方就消除兩國關系中存在的障礙進行談判。1982年10月,中國派特使錢其琛和蘇方進行磋商。磋商歷時近8年,共進行了12輪。到1989年5月戈爾巴喬夫訪華,鄧小平在會晤時講了八個字,“結束過去,開辟未來”,這標志著中蘇關系開始實現正;_@也意味著中國外交從“一邊倒”、“一條線”向各國都友好的政策過渡。
  “天有不測風云”。在中美和中蘇關系相繼改善后,中國發(fā)生了“六?四”政治風波,中國外交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打破西方國家的制裁。中央決定采取靈活的戰(zhàn)略,以日本和南歐國家為突破口,集中力量處理與美國的關系!傲?四”不久美國就派特使斯考克羅夫特秘密訪華,兩國達成協(xié)議。但是此時東歐出現政治動亂,特別是羅馬尼亞的齊奧塞斯庫被推翻,美國估量中國將會步東歐國家的后塵,因而放慢了和中國關系正;牟椒ィ踔潦┘痈蟮膲毫ΑF鋵,制裁中國并不符合美國的全球戰(zhàn)略和長遠利益。當時,美蘇關系出現改善的趨勢,但美國擔心孤立中國會促使中蘇接近,影響美國在大三角關系中所處的有利地位。海灣戰(zhàn)爭前后,為了取得中國的支持,美國不得不重新調整了對中國的政策!锻饨皇洝分小昂谠茐撼浅遣淮荨币徽驴坍嬃水斈昱c美國的外交斗爭,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外交在困境中斟酌利弊、趨利避害、應付自如、游刃有余的狀況。最終成功挫敗了美國等西方國家以壓促變的企圖,維護了國家的主權獨立。蘇東劇變后,我們不以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作為國與國親疏的標準,與東歐國家和新成立的獨聯(lián)體國家保持和建立了外交關系。
  正是在中國和西方國家關系陷入低潮的時候,中國和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系進一步得到發(fā)展,中國為保持周邊的和平與穩(wěn)定,重視和周邊國家發(fā)展友好睦鄰關系。中國和印尼恢復外交關系,和越南關系正;,并且先后和新加坡、韓國及文萊建立了外交關系,至此中國幾乎和所有的周邊國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
  
  告別冷戰(zhàn):中蘇關系正常化的意義
  錢其琛做了十年外長,或者說是他直接參與制定并執(zhí)行了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國外交。這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外交發(fā)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時期,是中國能夠比較從容地應對冷戰(zhàn)后世界政治大變動的奠基時期。
  我曾經就此期間的中國外交寫了一章講稿,題目就是《告別冷戰(zhàn):論80年代的中國對外政策》。目的是要回答一個問題:為什么冷戰(zhàn)結束時,中國外交雖然面臨非常困難的局面,卻能夠很快擺脫被動,并擁有比較大的戰(zhàn)略回旋余地?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初起,比較早地開始了擺脫冷戰(zhàn)對中國外交的制約的過程。從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世界大戰(zhàn)一時打不起來,到鄧小平在1982年決定采取行動,爭取實現中蘇關系正;俚剑玻笆兰o80年代中期的百萬大裁軍,標志著中國已經開始從根本上擺脫冷戰(zhàn)思維,跳脫冷戰(zhàn)的框架來認識世界,認識中國的外交。
  《外交十記》包括的這個時期,中國外交解決了兩個根本性的問題。其一是中國外交追求的目標到底是什么,應該根據什么原則來制定中國的對外政策。20世紀80年代這個問題逐步明確了,即外交就是為維護和實現國家利益服務的。當時鄧小平多次談到,國家的對外政策是根據國家利益的需要制定的。現在看來不是問題,當時解決并不容易。例如,1966年8月發(fā)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公報明確地宣布,中國對外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無產階級國際主義”。這種觀點長時間影響了中國外交,解決這個問題對中國外交擺脫冷戰(zhàn)的影響,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第二個根本性的問題是對國際形勢的基本估計。當時的國務委員谷牧有篇回憶文章講,十一屆三中全會要改革開放,但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樣,封閉了很多年,沒有人能講清楚。當時派代表團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對當今世界形勢的基本認識,即“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的主題。
  把中蘇關系正;倪M程放在上述背景下,就能看出這個決策的重要意義。如果中國外交仍然堅持意識形態(tài)掛帥,就無法實現中蘇關系正;驗閷е轮刑K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20世紀60年代那場意識形態(tài)大論戰(zhàn)。如果沒有對時代主題的新認識,也難以改變對蘇聯(lián)威脅的過高估計,那種估計支配了70年代的中國安全戰(zhàn)略,而歷史已經證明對蘇聯(lián)威脅的估計是不符合實際的。
  冷戰(zhàn)時期,我們同兩個超級大國達成的文件中,只有1989年的《中蘇聯(lián)合公報》中不包含針對第三方的內容。所以說中蘇關系正;侵袊鴶[脫冷戰(zhàn)束縛的重要標志。我們對中蘇關系正;闹匾饬x還重視得不夠,錢其琛的回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外交的這個方面。
  
  探尋外交政策調整的開端
  改革開放以來外交變化的開端在何時?錢其琛的書基本上是從1982年調整“一邊倒”和“一條線”戰(zhàn)略開始的,這一年我國外交政策出現了十分明顯的變化。但是我認為,調整的開端應追溯到1978年,甚至更早一點,而調整過程大概要到1986年才結束。其實,打倒“四人幫”以后,葉劍英就講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今天執(zhí)行的是周總理的外交路線。當時通行的說法是,我們執(zhí)行的是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線。葉帥的這種說法就是暗示,我們的外交路線已經有所調整。
 。保梗罚改晔粚萌腥珪埃囆∑阶鞒鰞蓚非常重要的決斷:一是實現中美建交,二是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小平同志有非常明確的目的,那就是要為即將開始的改革開放營造一個比較好的、比較安定的國際環(huán)境。從這時起,我國的外交工作實際上已經與改革開放相配合。雖然此后一段時間我們還是堅持“一條線”,但小平同志的“一條線”和毛主席的“一條線”有一個很大的區(qū)別,那就是小平同志的“一條線”不僅要解決安全問題,還要解決經濟發(fā)展問題。在政策調整過程中,小平同志的手法十分高明,政策過渡十分平穩(wěn)。和我交談過的一些美國學者甚至沒有認識到我國從1982年后已悄悄地和美國拉開了距離?偟膩砜,里根時期中美關系的發(fā)展是很好的。我們已經采取了更為均衡的政策,而美國人沒有感覺到,中美關系的發(fā)展沒有受影響,這是非常成功的。
  
  改革開放后,中國外交的調整是觀念的轉變
  中蘇關系正;牵玻笆兰o80年代我國外交的一件大事。書中詳細記述了小平同志對中蘇關系正常化全過程的處理。我認為,小平同志的高明之處不僅在于他敏銳地抓住了實現中蘇關系正;臋C會,而且在于他非常好地控制了這一過程的節(jié)奏。他提出的正;臈l件,不僅解決了我們的安全問題,也沒影響中美關系的發(fā)展,也沒影響我們改革開放的進程。中蘇關系的正;侨娴模m然此后不久蘇聯(lián)解體了,但中蘇關系的正;癁榇撕笾卸黻P系的順利展開奠定了基礎。
  改革開放后,中國外交的調整不僅是政策的變化,重要的是整個外交觀念的轉變。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明確了外交工作的基本任務,除一貫的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尊嚴外,主要是配合中心工作,為我國進行現代化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和平環(huán)境。這個變化是決定我國外交工作能夠克服種種困難,不斷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關鍵因素。此外,還有一系列重大的變化。例如:我們對國際形勢有了新的判斷,認為世界大戰(zhàn)是可以避免的;在認識中國和世界的相互關系方面,我們承認世界是多元的,承認國家之間特別是大國之間是可以合作的。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再用“三個世界”的理論來劃分世界,但保留了“第三世界”的提法,仍然強調中國屬于第三世界。
  
  喬冠華曾說:中國外交十年一變
 。玻笆兰o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我國改革開放歷程中承上啟下的階段。對我國外交工作來說,這也是最艱難、最危險的時期。危險就在于面對國際形勢的重大變化,我們有可能重新回到以意識形態(tài)決定國家關系的老路上去。在這個關鍵時刻,小平同志舉重若輕,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針。他提出既要頂住西方的壓力、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同時還要和西方國家交朋友。這是保證我們較快度過那段困難時期最重要的因素。新的黨中央不僅堅持了改革開放后我國確定的基本外交政策,還采取了正確的應對措施,把外交工作的重點放在開展睦鄰外交、打破西方制裁這兩項任務上。這個時期不長,但外交工作的成績是非常顯著的。在兩三年里,與我國建交的國家有23個,超過了建國后外交史上的第一次建交高潮。喬冠華曾經總結說,中國外交十年一變。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是一個十年的開頭,而且存在不少變數,但是中國外交沒有出現重大波折。外交政策的連續(xù)性表明了中國外交的成熟。
  20世紀90年代我們基本上建立起多層次、全方位的外交格局。中國外交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第一,外交的內涵大大拓寬,囊括了政治、經濟、安全、環(huán)保等各個領域的問題。對此不必多說。第二,我們和大國的關系真正地發(fā)展起來了。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我們和大國的關系基本上是安全關系,討論的不是真正的世界性問題,而主要是雙邊安全問題,這種大國關系其實還是周邊關系。第三,首腦外交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雙邊關系、多邊關系都逐漸實現了機制化。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90年代我國在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上取得了比較大的成績,這對穩(wěn)定我國的周邊環(huán)境具有長遠意義。
  
  2從周邊看世界
  
   ●柬埔寨問題是20世紀80年代牽動國際局勢的一個熱點問題,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過中國的對外關系。協(xié)議的簽署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事件。正如我在簽字儀式后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所指出的那樣,它標志著延續(xù)13年之久的柬埔寨戰(zhàn)火終于熄滅了。和平協(xié)議的簽署將使柬埔寨恢復其獨立和主權,有利于東南亞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也為和平解決地區(qū)沖突在國際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范例。―――摘自《外交十記》
  
  周邊的昨天與今天
  《外交十記》中有三篇半是關于亞洲外交的,就是“柬埔寨問題的巴黎會議”、關于中―印尼建交的“東京的‘葬禮外交’”、關于中韓建交的“通往漢城”,以及“黑云壓城城不摧”中有關中日關系的描述。這幾件事,是當時中國外交的大事,至今對中國周邊外交有著重要影響。我親身經歷了事件中的一些活動,感觸很深。
  錢其琛在書中說到,柬埔寨問題是牽動國際局勢的一個熱點問題,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過中國的對外關系。巴黎會議是一個國際合作解決地區(qū)性爭端的成功范例,但它對中國還有一些更多和更深遠的意義。
  我覺得第一個直接效果是打破了西方對我國的孤立和封鎖。巴黎會議是1989年7月下旬開始的,離“六?四”政治風波僅一個多月時間,錢其琛就在巴黎實現了與幾個西方大國外長的會晤,成為我國恢復對外交往和打破外交局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錢其琛與美國國務卿貝克會晤時我擔任翻譯,美方當時就提出了恢復富布賴特獎學金等事項。
  第二是巴黎會議實現了柬埔寨的和平。和平協(xié)議簽署后,我去柬埔寨參加了聯(lián)合國的維和行動。柬大選時,我在靠近柬泰邊界的馬德望省監(jiān)督選舉,這個地區(qū)是人民黨和紅色高棉長期爭奪的地方。我負責的選舉站有2700多名登記選民,投票率高達97%,幾乎都來了。上午9點開始投票,凌晨4點多老百姓就開始排隊,站累了就蹲在地下,有的老年人眼睛看不清,哆哆嗦嗦地投票?吹贸鋈藗儗Y束戰(zhàn)爭、實現正常和平生活的渴望和期待。巴黎會議給柬人民帶來了和平,中國作為積極推動和促進者,在周邊產生了很大影響,也為后來中柬關系的健康發(fā)展鋪平了道路。
  第三個意義是促使越南從柬撤軍,解決了影響東南亞和平及我國周邊穩(wěn)定的一個熱點問題,排除了中蘇和中越關系正常化中的一大障礙。我國改革開放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國際和周邊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使全黨全國工作的重心集中在經濟建設上。
  第四是通過解決柬問題促進了中國和東盟關系的發(fā)展。中國和東盟國家曾經歷了冷戰(zhàn)對峙,但在柬問題上利益和立場相近,中國公正、積極的姿態(tài),以及與東盟國家的良好的協(xié)調,贏得了東盟國家的信任和好感,推動了中―印尼復交和中國與東盟關系的發(fā)展。
  錢其琛在書中還提到,巴黎會議是中國解決周邊熱點問題的一個開端。這件事對我們今天處理朝核問題有借鑒意義?熏在朝核問題的談判中,我們還經;貞浧鹪诩砥艺瘑栴}上所采取的一些做法。
  
  中國與東盟:從對立、猜忌到改善與發(fā)展
 。玻澳陙韲H形勢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我國的對外關系,不論是與大國的關系還是與周邊的關系,不論是與發(fā)達國家還是與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系,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這集中體現了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突出了中國外交為現代化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中心任務服務;中國外交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20年來中國外交的成就充分體現了鄧小平的外交思想。
  中國外交要處理好繼承和發(fā)展的關系,既不能割斷歷史,又不能拘泥過去,需要與時俱進。
  以中國與東盟關系為例。20年前中國與東盟關系總體是對立的,互相猜忌。我1988年到馬來西亞當大使,1995年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在印尼當大使,深切感受到中國對東盟工作的重視,感到開展工作的艱辛和來之不易的成就。
 。保梗福改晡腋叭吻叭フ埥讨袊兹务v馬來西亞大使王幼平,他特別提到中馬之間存在的幾個問題,如南海、馬共、華人等問題。1995年去印尼時,中―印尼關系中也存在互信問題,F在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已經掀開了新的篇章,過去想像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中國參加了《東南亞和平友好條約》,將來要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qū)?梢哉f目前中國與東盟的關系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中國對東盟政策體現了外交從全局出發(f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搞好與周邊國家關系,目的是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
  
  印度不是中國的威脅,更不是主要威脅
  再如中國與印度的關系。我1998年4月出使印度,十幾天后印度以“中國威脅”為借口進行了核試驗。當時面臨著如何處理中印關系的新問題。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是在什么樣的前提和基礎上重新恢復和發(fā)展中印關系。經過中方艱苦的工作,包括必要的批評和適當的斗爭,1999年6月,也就是在核試驗的一年多之后,印外長在訪華時與唐家璇外長達成了重要共識,即中印關系恢復和發(fā)展的前提是互不視對方為威脅,中印關系恢復和發(fā)展的基礎是雙方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因為印度的核試驗是以“中國威脅”為前提,所以雙方達成這一共識非常重要。
  由于中方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斗爭,也由于印方的努力,才使得中印關系在這之后走上了正常、健康的發(fā)展道路,一直到今天這樣的局面。今年6月,印度總理瓦杰帕伊訪華,中印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領導人對此做了高度評價。
  印度從1991年開始實行經濟改革。12年來,印度以年近6%的發(fā)展速度使綜合國力有了很大提高。印度的科技在某些方面在發(fā)展中國家,甚至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印度的軍事力量也不可低估。作為不結盟運動創(chuàng)始國之一,印度在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在南亞事務中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但是也要看到,印度2002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大約是5000億美元,相當于中國1.2萬億美元的40%;印度十幾年來吸引的外資大約有400億美元,不到中國4000多億美元的1/10;印度的進出口貿易去年大約是1100億美元,相當于中國6200億美元的1/6強;印度的人均國民收入大約是480美元,相當于中國人均國民收入的一半。中國改革開放25年和印度改革開放12年相比,在綜合國力方面中國已經遠遠超過印度。將來中國同印度綜合國力的差距還會拉大。印度也希望同中國改善和發(fā)展關系。可以說,印度不是中國的威脅,更不是中國主要的威脅。
  中印兩國都是發(fā)展中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建設任務,在一系列重大的國際問題上有廣泛的共識和共同利益。兩國在雙邊關系和國際事務中的廣泛合作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谶@樣一種對印度的看法,我們應積極開展對印度的工作,使中印關系不斷有新的發(fā)展。
  
  3國家利益是外交的最高準則
  
   ●柬埔寨問題之所以能夠解決,是因為有關的各國,特別是相關的幾個大國,在解決這一地區(qū)沖突的問題中,找到了共同的利益。在一個多極的世界中,大國間的共同利益,往往是維持地區(qū)穩(wěn)定和平衡的關鍵因素。―――摘自《外交十記》
  
  國家利益不是單純的意識形態(tài)
  錢其琛是中國職業(yè)外交官的杰出代表和一種象征。中國的職業(yè)外交官與世界上優(yōu)秀的職業(yè)外交家既有相同之處,也有自身的特點,繼承了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精華的一面。職業(yè)外交家不同于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有其獨特的氣質、風格與內涵。對于他來講,國家利益是至高無上的,中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為此兢兢業(yè)業(yè)、盡心盡責,有時還要忍辱負重。他默默實踐著一種偉大的抱負,贏得了人們的高度尊敬。
  從《外交十記》里,我們或許可以發(fā)現一種溝通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把改革開放不同時代的追求聯(lián)系到一起的東西。比如國家利益問題。我們都同意,國家利益已經成為外交的最高追求,我們大家也都從錢其琛的著作和言行里感受到這種東西。不過,仔細分析起來,國家利益本身有不同層面,在不同時期又有不同組合,需要我們認真分析和研究。我以為,新時期的國家利益有三大需求:發(fā)展需求、主權需求、責任需求。
  從小平同志開始強調國家利益,國家利益成了我們外交工作中的最高準則,它不是單純的意識形態(tài),不是口號或單純的主義。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需要解決溫飽問題,在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建成小康社會,所以我們的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務,是保障發(fā)展、吸引投資等。
  
  三大需求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
  進入新世紀,第一需求是發(fā)展,但主權需求也在上升。臺灣問題,是我們在外交上也要花費消耗很多精力才能處理好的難題。另外,中國是全世界邊界領土糾紛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們有15個接壤鄰國,還有15個非接壤鄰國,這30多個鄰國中有一半與我們存在邊界糾紛。這不是小問題。中國崛起過程中,能否妥善處理主權爭端,是外交和國際戰(zhàn)略的最大挑戰(zhàn)。主權需求和發(fā)展需求從長遠看是一致的,但有時會產生摩擦,這是新世紀外交的重大任務,至今還沒有完全解決。
  第三個變得重要的需求是責任,即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作為發(fā)展中大國,以及作為占全球人口1/5的國家,在世界上應該做出怎樣的貢獻。過去我們考慮的責任是,管理好1260萬平方公里海陸國土上的事務,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權利問題就可以了。現在要有新的要求,對更有國際眼光的領導人而言,除了考慮國土問題之外,還面臨著中國如何貢獻世界的問題,比如對全球的生態(tài)污染,全球的維和,全人類所要求的公正、道義、消除不平等的呼吁等,有更多的思考和更大的作為。以前總是講中國有四大發(fā)明,那么當代我們有多少發(fā)明?中國人在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國際法等各個方面做了多少貢獻?這后一個方面,我們要有緊迫感,要看到差距。
  上面三個方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取決于我們如何看待它們,如何對待它們,F在國內外學術界、外交界、戰(zhàn)略研究界開始討論中國如何和平崛起的命題。這包含的不僅是生存和溫飽問題,不止是政治發(fā)展的問題,它同時具有重大的國際含義。對世界而言,對國際關系研究而言,這都是新課題。國際社會在注視著中國!锻饨皇洝诽岢隽怂伎嫉姆较,但它不是“完成式”。學術界、理論界應高度重視、深入研究、仔細討論《外交十記》給我們提出的種種需要思考的問題,包括那些潛在的命題,然后挖掘、升華,使之成為我們寶貴的思想財富,為新時期中國的和平崛起做出貢獻。
  
  國家利益的完整表述:存亡、興衰、榮辱
  牛軍 如何認識國家利益。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確立了對外政策必須遵循國家利益的指導思想。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定義“國家利益”?我們可以而且已經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問題,作出各種不同的具體闡述,也可以把國家利益的某個方面,分出不同的層次,排列出輕重緩急。
  我認為中國的國家利益需要有哲學層次的思考,完整的表述就是六個字:存亡、興衰、榮辱,三點缺一不可。因為如果缺乏完整的理解,我們在自以為是地追求國家利益時,可能會丟掉一些本源的東西。就當前的問題而言,我們在強調發(fā)展的同時,有必要考慮“榮辱”層次的問題,也就是尊嚴。一個國家經濟發(fā)達但不被人尊重,在當今世界上是有先例的。
  這不是專指某一次決策或哪一項政策的得失,而是說應該及時地關注這類問題。國內的改革處在轉變的歷史階段,社會價值觀出現了某種程度的混亂,一些消極因素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地會折射到外交中?梢钥隙,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不可能產生負責任的對外政策,也不可能產生有尊嚴的對外政策。而沒有尊嚴的對外政策不可能得到中國公眾的長期支持,這是中國的國家特性、中華民族的特性決定的。
  “尊嚴”二字在《外交十記》中經常出現,特別是它體現在錢其琛經歷的那些重大的外交決策過程中,非常值得認識和思考。今天的中國已如此廣泛深入地融入了現今的國際體系,中國人自近代以來,特別是建國后50年來認同的許多價值、觀念,都在經歷巨大深刻的變化。我們要重視國家利益中的“尊嚴”,首先應該定義它,思考和再建構中國對外關系中的基本倫理和價值觀,并在新的認同基礎上,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從而解決中國對外政策的本源問題。從這個角度看,《外交十記》給我們提供了很豐富的養(yǎng)分,說它相當于一本教科書,并不過分。
  
  戰(zhàn)略機遇期:中國外交的核心
  楊成緒 我曾經對中國50年外交作了總結。我認為可以將其分成三個階段:一個是“一邊倒”,一個是“一條線”,最后是“與各國都友好”。這最后一條是鄧小平的外交思想。總的來講,我們的外交政策思想目前更加明確了,這就是重視周邊、重視發(fā)展中國家關系,搞好與大國關系,而且還有許多新的做法。比如,胡錦濤主席第一次參加八國首腦會議的南北對話;中國作為第一個東盟之外的大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中國第一次發(fā)表對歐政策文件;中日韓領導人第一次簽署《中日韓三方合作聯(lián)合宣言》;中國第一次發(fā)表《防擴散政策和措施》白皮書。
  還有更多沒有例舉的中國外交務實的創(chuàng)舉,顯示中國新一代領導的新攻勢和新風格。如何在戰(zhàn)略機遇期間,維護中國周邊地區(qū)以及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保持中國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和推動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成為中國外交的核心內容。
  
  把握好大勢把握好國家利益
  傅瑩錢其琛的外交實踐,基于廣闊的全球視野和深刻的國情認識,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這一中心任務,致力于維護國家的最高利益。始終貫穿于《外交十記》中的,是作者對黨新時期外交政策的堅定信念,是對中國國家利益孜孜以求的辛勤實踐。
  讀錢其琛的書,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作為一個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的外交環(huán)境在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國際社會對我們的期待、國內公眾對我們的要求都在發(fā)生變化。我們要處理好國際事務,處理好跟我們息息相關的周邊問題,最重要的是把握兩點:一個是要把握好國際大勢,要“順勢而行”。當今這個“大勢”就是和平、發(fā)展與合作;再一個就是要把握好我們自己的國家利益,搞準我們的根本利益是什么。為了追求根本利益,在其他問題上必須有所取舍,不可能什么都要。
  我們要學習、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外交家的思想和精神,求真務實、與時俱進,在前人打下的良好基礎上不斷開拓進取,為維護良好和穩(wěn)定的周邊環(huán)境而繼續(xù)努力。
  
  4幾點思考
  
   ●在我擔任外長十年期間,中國外交所經歷的最艱難的時期,莫過于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那段時間。那時,國際風云突變,西方各國政府紛紛宣布制裁中國,各種政治勢力出于各種目的,也在世界上掀起了陣陣反華浪潮。
  一時電閃雷鳴,烏云翻滾,頗有“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味道。在鄧小平同志的直接領導下,我們敢于斗爭,又善于應對,很快打破了西方的種種制裁,遏制了反華浪潮。
  ―――摘自《外交十記》
  讀《外交十記》有諸多感觸,這里談兩點。一是中蘇關系正常化。我曾做過一些這方面的工作,參加過一些談判,深感它確實來之不易。它之所以能實現,書中既講到我們方面的政策調整和正確決策,又對蘇聯(lián)方面態(tài)度的積極變化給予了應有的肯定。這是客觀的、公正的。當蘇方做出某些切實改善關系的表示時,我方及時做出回應。經過艱苦努力,終于迎來了中蘇關系“結束過去,開辟未來”的時刻。這件事的深遠意義不可低估。就我們方面來說,它為我國新時期周邊環(huán)境的改善創(chuàng)造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有利條件。對后來的俄羅斯和幾個中亞鄰國來說,有我們這樣一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它們保持正常、友好關系的鄰國,又何嘗不是一個極為有利的重大地緣政治因素。
  二是蘇聯(lián)解體。它確實如書中所說,是“20世紀最令人驚嘆、也最令人深思的事件之一”。關于蘇聯(lián)解體的深層次原因,書中沒有展開探討,這本來也不是這本書的任務。但書中引用了一些名人、要人的見解,很值得我們注意研究和思考。我想特別提一下書中摘引的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一個評說。他很早就看到了蘇聯(lián)存在著這種關起門來自吹自擂、以為什么都是自己天下第一的不健康心態(tài),并且敏銳地指出,一旦他們有可能把自己的成就同外界作比較時,就會產生動蕩。這話是在1935年說的,不幸而言中。
  半個多世紀后,蘇聯(lián)果然發(fā)生了劇烈的動蕩,接著竟轟然瓦解了。盲目肯定自己變成了徹底否定自己,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這看來不可思議,實際上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個共同點,就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這就是使兩者可以互相轉化的橋梁。病態(tài)的民族自大與健康的民族自豪是兩碼事,當估價自己的成就時,劃清兩者間的界限尤為重要。
  
  外交政策的連續(xù)性非常重要
  
  章百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交政策保持了連續(xù)性,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新特點。我國對外政策今后應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與連續(xù)。我想,有這樣幾個原因:其一,現在的政策比較成功,我國在目前的國際環(huán)境中處于相對有利的地位。其二,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面臨的問題層次更深,一時難以解決,這使得內部壓力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整個國際環(huán)境也在變化,其他國家對中國的看法也在變化。內外兩種變化疊加在一起,就會使外交決策非常復雜。如果輕率地做出比較重大的調整,就有可能產生超出我們控制范圍的連鎖反應。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政策應盡可能保持穩(wěn)定。其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主張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主張世界朝多極化、民主化方向發(fā)展,這是應該的。但是,20年來的實踐證明,中國實際上是現存國際秩序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我們希望國際社會的變化是一種有序的、可控制的變化。實現這種變化,也要求我們的外交政策相對穩(wěn)定。最后,中國作為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在處理國際事務方面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學習。
  當然,外交政策需要根據國際國內的變化做出調整,一成不變是不可能的。如在朝核問題上,我們的政策就比以前積極。另外,中國在亞太地區(qū)也扮演了比以前更重要的角色。自近代以來,亞洲地區(qū)的國際關系結構基本是由亞洲以外的大國構筑的。這種情況隨著亞洲國家實力的增長遲早要發(fā)生變化。為此,亞洲大國,特別是中國、日本、印度三國要不斷協(xié)調和改善關系。這個過程將是漫長的。但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中國外交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并取得了一些進展。隨著中國自身地位的提高,我們還面臨著一個如何調整自身定位的問題,是定位成第三世界國家,還是定位成一個經濟大國,還是介于兩者之間起橋梁和溝通作用的國家。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傊,在周邊、區(qū)域和國際事務上逐步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應該是我國外交發(fā)展的一個趨勢。
  
  跨越了冷戰(zhàn)到冷戰(zhàn)后兩個時代
  錢其琛的《外交十記》所記載的中國外交活動的時間跨度很大,從中可以發(fā)現近20年來國際戰(zhàn)略格局與安全態(tài)勢的變化,以及我國國際戰(zhàn)略思想的與時俱進,外交工作服務于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與黨的基本路線的清晰軌跡。正如錢其琛在書中所述,“從上世紀80年代始到新世紀初,這20多年的中國外交,確實經歷了嚴峻考驗,走過了不平常的道路”。
  20年的中國外交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畫卷,它跨越了冷戰(zhàn)到冷戰(zhàn)后兩個時代;經歷了國際戰(zhàn)略格局變化―――中蘇抗衡、聯(lián)美抗蘇到美中蘇大三角關系;以及中國自身的巨變―――改革開放及走向國際舞臺的新時期。
  這20年,同時也可以說是從毛澤東國際戰(zhàn)略思想到鄧小平國際戰(zhàn)略思想繼承、轉變、發(fā)展的過程,是鄧小平國際戰(zhàn)略思想的實踐。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鄧小平同志關于國際問題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毛澤東國際戰(zhàn)略思想,成為新時期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
  其一,我黨幾代領導人的國際戰(zhàn)略思想是息息相通的。1982年中央關于對蘇關系的重大決策,是新時期國際戰(zhàn)略思想啟動的標志。
  其二,中蘇關系正常化所解決的“三大障礙”,實際上是改善周邊安全環(huán)境的一大杰作。中國的地緣戰(zhàn)略環(huán)境先天惡劣,在東西對抗、特別是中蘇抗衡的歲月里,蘇聯(lián)構筑了反華戰(zhàn)略包圍圈―――中蒙、中蘇、中越、中阿邊境,惡化了中國的國家安全環(huán)境。為此,改善中蘇關系,著眼點首先是改善中國的周邊安全環(huán)境,這才是中國外交目標的首要。所以中國“強調不解決‘三大障礙’問題,而想改善中蘇關系,那完全是癡心妄想”。
  其三,重視“大國外交”,并將中美、中日、中歐關系置于中國外交的重要位置。作者以1991年10月23日柬埔寨問題的和平解決為例,談到在多極世界中,大國間的利益是關鍵因素。
  其四,重視周邊外交,把發(fā)展中韓建交前的民間關系提高到戰(zhàn)略的高度來看,并引用了鄧小平的一句話:這“是一著重要的戰(zhàn)略棋子,對臺、對日、對美、對半島的和平與穩(wěn)定、對東南亞,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其五,在總結國際共運歷史教訓的基礎上,明確了國與國新型關系的具體內涵和應當遵循的準則。這一外交思想既體現在對蘇聯(lián)、越南、古巴、印尼等國家的“東方外交”上,也體現在對美國、日本、歐洲等國的“西方外交”上。
  其六,國家利益與國際責任的原則。在海灣危機爆發(fā)后的“中東穿梭外交”一章中談到,“訪問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嚴肅負責的精神,為和平再次做出了努力”。這種國際責任意識貫穿在之后的海灣戰(zhàn)爭、美伊戰(zhàn)爭、朝核危機等一系列國際危機之中。
  其七,這一歷史時期的外交,也可稱是“正;饨弧,即中蘇、中―印尼、中韓、中以、中―南非恢復或建立外交關系。從建交前后的外交活動看,一是抓住機遇,二是高超地處理建交與第三者的關系,三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結合。
  其八,發(fā)展中國家是基礎。在中國外交史上,與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系一直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加入聯(lián)合國、打破多次西方制裁,到涉臺外交斗爭與聯(lián)合國人權會議的十次斗爭,都是依靠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尤其是他們的政治支持。
  其九,涉臺外交的艱巨、復雜、長期性。
  
  2003年的外交有聲有色
 。玻埃埃衬甑耐饨还ぷ魇只钴S?熏有聲有色,如果概括一下,可以說是多邊、周邊、雙邊“三邊”外交成果顯著。我們的總書記和總理今年出席了多次多邊會議,而且不少是第一次。胡錦濤主席出席了APEC第十一次首腦非正式會議、八國集團的南北對話以及上海合作組織的首腦會晤;溫總理第一次出席的就是與東盟關于“非典”這個特定問題的首腦對話會,后來出席了東亞領導人會晤,“10+3”會晤,和東盟簽署了宣言,加入了《東南亞和平友好條約》。這些多邊外交和周邊外交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展示了中國開放、民主、務實、負責的大國形象。
  在雙邊關系方面,中印關系有了突破性進展;中歐關系中,中國第一次發(fā)表了對歐政策文件,在雙方發(fā)表的新聞公報中確認了雙方關系中過去沒有提過的戰(zhàn)略關系。
 。玻埃埃衬曦S富多彩的外交實踐是對我們過去外交風格和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20年外交是一個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變化過程,也是不斷實踐的過程。《外交十記》就是對這一歷史過程的真實記錄,具有教育意義和外交史學的價值。今年我們處理朝核問題是改變過去傳統(tǒng)外交思維的一個典型案例,對這一問題我們不但介入,而且還進行了積極的斡旋,這不同于以往的做法,在國際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突出重圍”(寫自薩爾斯堡)
  《外交十記》主要涉及的年代,是上個世紀的最后十年。不過,書中敘述中蘇關系正;臅r間段則要更長一些。書中提及的中國外交,有大國關系、周邊關系、與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系,真是波瀾壯闊。不過,這種波瀾壯闊要用心去體會,因為它們是用十分平實的語句寫就的。在平實的語句背后,有著多少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的敏感洞察;有著多少對中國國家利益的殫精竭慮的謀劃;有著多少對瞬間即逝的外交機遇的捕捉。許多事,恐怕無法都一一寫到紙端。但是上個世紀最后十多年中國外交經歷的風風雨雨實際上都在里面了。
 。保梗梗改甏,我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并參加了全國政協(xié)外事委員會。在政協(xié)會議上,我有幸能經常聽到外交戰(zhàn)線的一些老同志們回憶往事,而且多是《外交十記》中涉及到的故事。這一段特殊時期的中國外交,實際上是實實在在地貫徹執(zhí)行鄧小平同志的“冷靜觀察,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的重要指示。記得在與外交界前輩們請教后,我不由萌生了將這些生動的故事記錄下來的想法,題目就叫“突出重圍”。回顧世界外交史,打破封鎖、突出重圍的例子有很多,但像《外交十記》中所提及的那些大事,那些聯(lián)系著國內外政治氣候風浪的外交實踐記錄,確實是帶著濃重的中國特色。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上的一筆極其重要的精神財富。
  在《外交十記》的正文后面,作者附上了五篇附錄,這是他自1999年兼任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后先后五次到北大來對全院師生的講話。首先,這五篇講話所集中體現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領導集體的全球視野。譬如2000年5月,錢其琛來北大講國際關系研究中的幾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時,提及了信息時代的挑戰(zhàn)、經濟全球化時代的特點、宗教問題以及主權和人權的關系,并對此一一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這些高屋建瓴的對國際形勢的宏觀把握是我們制定總體外交方針的根本依據。日后國際上出現了一系列牽動世界政治經濟的大事,現在回頭來看,它們都無可爭議地證明了這些論斷的預見性。錢其琛的講話是將“中國人看世界”這個大命題做活了。
  除了對時代脈搏的跳動有著準確的把握之外,我想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體現了一個中國視角,但是這個中國視角不是狹隘的,而是開闊的。應當說它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包容精神。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傳承下來,很大程度上就是善于包容,并在包容中煉就一種大氣。正是文化上的這種陶冶成就了中國人直面看世界的一種胸懷。
  這五篇講話除了體現上述的大視野之外,還有一個重點是中美關系和美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牽動我們的外交全局的。我以為,我們在看作者闡述中美關系的跌宕起伏并分析其內在規(guī)律時,最要緊的還是應當記住第四次講話中的最后一段話:“我們在處理中美關系時,即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困難的一面。在中美關系得到發(fā)展和改善的時候,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居安思危;當中美關系遭遇曲折、挫折、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從我們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fā),牢牢掌握我們在中美關系中的主動權。我們要斗智斗勇,但是不要斗氣,不圖一時之痛快,不爭一日之短長。……真正勇敢的人會冷靜觀察、仔細考慮,因為我們‘所挾持者甚大’,我們的志向很高遠。”我想,當前的中美關系正處在新一輪上升時期,我們不僅有大氣,而且有靜氣,有高遠的志向,這也是我們的“軟力量”所在。
  《世界知識》召集此會時,我正在歐洲薩爾斯堡參加會議,無緣與會,只好交上這篇文章。有意思的是,在薩爾斯堡與會的不少國外知名人士都已聽說了這本書。《外交十記》出版的消息不脛而走。在信息急速流動的今天,這本回憶錄的影響已經很快超出了國界。從這個側面,我們也可清楚地看到新世紀之初中國外交的影響與活力。

相關熱詞搜索:兼程 外交 風雨 風雨兼程 外交十記 十年風雨兼程 風雨兼程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