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玉高:王朔小說中的國際體育盛會
發(fā)布時間:2020-06-09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奧運來臨,舉國歡慶,人們進入一種節(jié)日的狂歡狀態(tài)。當局者迷,身在其中,反倒不易看清楚自己。而文學,通過作家心靈的獨特把握,再表達出來,可以為人們提供一種反思與體驗的距離?上В窠衲甑膴W運會這樣的事件,在中國舉辦還是第一次,沒有經(jīng)典的文學表達。但還好,我們曾舉辦過亞運會,它作為背景曾出現(xiàn)在王朔的小說《我是你爸爸》中。這為我們理解中國當代人面對在自家門前舉辦的國際體育盛會,提供了一個有意思、有價值的文本。
這部小說發(fā)表于1991年第2期的《收獲》雜志中。小說主要寫的是北京城住在胡同里,做書店職員的小市民馬林生與十幾歲上初中的兒子之間的故事。馬林生自己的生活渾渾噩噩,經(jīng)常生活在幻想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與生活的意義。他膽小怕事。兒子在學校與老師發(fā)生沖突,他明知錯在老師,他也不敢維護兒子,反而責怪兒子,替兒子寫檢討,并嚴厲地鎮(zhèn)壓了兒子的反抗。他想讓父子關系更融洽一些,聲稱要與兒子做朋友。這時小說開始提到亞運會。
在王朔的這篇小說里,亞運會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為了增加時代感與現(xiàn)實感的背景而出現(xiàn)的,它還是與父子關系緊密相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父子關系這條主線中,加入亞運會這個線索,就可以讓這兩條線索,兩個事件互相闡釋、說明,使小說的意味更加蘊藉豐富。
小說是在第七章開始出現(xiàn)亞運會這個背景的。那時父子倆剛剛開始試驗一種新型的平等的父子關系,在這時引入亞運會這個背景,可以與父子的關系相互襯托:那時全國人民(特別是北京人民)也由于對巨大事物的關懷而互相友愛了。
那些日子,正值一個亞洲人民和運動員的體育盛會將要在京召開,全市人民都被動員起來作貢獻造聲勢。大街小巷擺滿鮮花,到處是彩旗飄飄,熊貓招手。掃大街的清潔工發(fā)了清一色的猩紅新衣,終日活躍在街頭,把馬路擦得賊亮一塵不染!
馬林生馬銳父子倆作為樸素的愛國者,由衷地對盛會竟在我國舉行感到喜悅,感到自豪,感到本民族的偉大和本國的國力增強。
在全國人民為盛會養(yǎng)湊份子的執(zhí)法剛開始,他們就早早地捐出一個月的生活費,沒等街道大媽上門宣傳!
他們走在街上,看到四城八鄉(xiāng)一座座、一片片拔地而起的、正在搶建的場館,總覺得有自己一份兒,因而頭抬得格外高。
這些天兩人很少拌嘴,光嘖嘖贊嘆了。雖不能說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有些小分歧也不過是在究竟有多了不起上是否把話說滿。了不起是肯定的,是全無敵呢還是并列一流?他們雖然常會爭得聾、各不相讓,但從不傷和氣。
對巨大事物的關懷使得人們友愛了。
……
父子倆一個比一個猛地投入到那什么之中去了!
像往常一樣,王朔在這里把冠冕堂皇的官方用語(或者叫正諭文體)與市井百姓的語言相混雜,讓兩者互相揭短,打架,變得不倫不類了。第一句還是官方語言,“一個亞洲人民和運動員的體育盛會將要在京召開”,第二句就變成市井的口語,“彩旗飄飄,熊貓招手”,馬路擦得“賊亮”。那種淺薄的、夸張的、累贅的語言方式,讓人感到這種情感之虛幻,體現(xiàn)了作者對這種膚淺、廉價的亢奮情緒的調(diào)侃。所以,這里不僅有市民語言對官方語言的反諷,也隱含著作者對市民語言及其情感的反諷。
這種情感,在作者看來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xiàn),一種找不到生活目標與真正自我的表現(xiàn)。其實這正是這篇小說的明確主題之一。馬林生由于在生活中找不到目標,閑得發(fā)慌,就整天以幻想度日。如果能給他一個明確自己身份,使生活充滿意義的事物,他怎能不欣喜若狂呢?特別是,當這個事物是一個偉大的事物時!
在王朔后來的小說《看上去很美》(1999年)中,他寫到了上幼兒園的方槍槍(作者以自己的生活活為原型)曾經(jīng)得過一種病:慕大狂情結。“只要是多的、大的,就是好的”。看到高年級的小朋友進了小學,戴著紅領巾列隊出發(fā),方槍槍不禁“神馳意迷”!皫彝姘,他站在馬路邊無聲地懇求,讓我也能這么紅裝素裹,嚴肅、認真、凡人不理,一齊擺臂、抬腳、昂首闊步——咱們都很牛逼!边@其實就是人要獲得身份認同的需要,但作者對此情結的界定是,“心智未開的人”易患的病。與此癥相伴的還有“一股自甘輕賤的沖動:急于抹煞自己,委地雌伏,套上脖圈,忠心耿耿,屁顛顛跟在后面,讓撲誰撲誰讓咬誰咬誰”。
在后一部小說中作者揭示了他對慕大狂的看法,而這種看法在《我是你爸爸》中卻是隱含的,以反諷的味道出來的,你只看到人們亢奮得有點不正常,用小說中的話說是大家都在“蜜月”中。在作者的混雜而夸張的語言中,人們顯得滑稽,像是個農(nóng)民眼中的皇家儀仗。
為了進一步嘲笑這種情緒,作者在小說中專門設計了這樣一個情節(jié):在亞運會開幕式就要開始前,讓馬林生意外地得到了一張開幕式的門票,但是因為錯過了入場時間,或許還因為他騎得破自行車,他被警察攔下,不能進場。這一情節(jié)設計似乎是專門要打碎馬林生的幻想,讓他去看看自己與那個盛會到底有什么關系。警察攔住去路,讓高檔轎車飛馳而過,把騎自行車的他攔在場館外面。
馬林生失魂落魄地回到家,晚餐已經(jīng)叫兒子的朋友們吃完了。雖然他很想與孩子們打成一片,可孩子們覺得他是一個多余的人,兒子把他攆到大街上了。
蜜月結束了。
小說通過運動會這個背景與情節(jié),把馬林生幻想的自我與幻想的生活寫得活靈活現(xiàn)。人生本來多是在幻想中度過的,這沒有問題,但這里,王朔嘲笑的可能是這種幻想的淺薄與低級,以及對此的不自覺。馬林生在想象中設計自己與兒子的關系,但結果是一廂情愿。與此相似,他想象著巨大事物與自己的聯(lián)系,結果也是一廂情愿。怪不得王朔會把這種情緒描述為“心智未開化的人”的特征。
馬林生拿著票,十分得意興沖沖地推出自行車,飛身而去,嘴里還唱著,“我們亞洲……”,兒子馬銳的評價是:“跟孩子似的,美得屁顛屁顛的!
王朔永遠都是這樣的一個讓人喜歡的刻薄鬼。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