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梁康:胡塞爾:從歷史與現時的觀點看
發(fā)布時間:2020-06-17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與歷史上的大哲學家們相比,埃德蒙特·胡塞爾還算是年輕的。哲學史家們似乎還在為他的最終定位犯難。胡塞爾在世時,他的妻子便禁不住地要向朋友的圈子詢問:胡塞爾在哲學史上究竟會有一個什么樣的地位,類似于柏拉圖的,抑或是康德的?而胡塞爾本人在他極少間斷的哲學思考中卻似乎從未關心過這個問題。使他殫思竭慮的更多是大思想家們所提出的問題以及對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因而他思考的常常是這樣的問題:偉大的天才們曾在這里或那里失敗過,如果不想沉湎于無盡的絕望,我該怎樣做?我該如何重新開始?
正是這種在忘我和獻身的精神中嚴格地直面問題本身的做法,賦予了胡塞爾的現象學以一種特殊的氣質:“面對實事本身”的治學態(tài)度和“工作哲學”的操作方法。以后的一大批研究者們之所以會如癡如醉地繼續(xù)獻身于它,主要是受這種研究風格和思維方式的吸引。它也被看作是哲學的基本思想或基本態(tài)度,即:不斷地從頭開始,追問最原本的問題,嘗試最直接的回答。他的確可以說是一個類似于蘇格拉底、笛卡爾、康德或尼采的哲學史人物。
胡塞爾的現象學如今已經成為歷史的經典,但由于他的研究所涉及的領域極為廣泛,而且也因為他所給出的意識現象學的研究結果極為豐富,所以當代人仍然在不斷地向他的思想回溯,一再地嘗試從中獲得新的啟示。法國的現象學家保羅·利科曾形象地告訴北京大學的同行與學生:胡塞爾的思想是一個布滿了腳手架的工地。這個比喻十分傳神,也十分到位:既然是一個工地,也就意味著我們還無法盡攬它的全貌,意味著我們可以對它擁有無盡的想象;
既然是一個工地,也就意味著它還有待完成,意味著我們可以對它進行自己的續(xù)建、添加、乃至修正。
這也正是胡塞爾思想的魅力所在:他在《邏輯研究》第二卷和《純粹現象學與現象學哲學的觀念》第一卷中所偏重的對意向活動、尤其是對感知行為和想象行為的細致分析,首先為以德法為主的歐洲大陸哲學提供了豐富的養(yǎng)料,為梅洛-龐蒂的感知現象學和薩特的想像力現象學奠定了基礎,甚至各種文學藝術學派,甚至建筑學、倫理、法律,甚至經濟學的學派都可以從中獲益。而他在《邏輯研究》第一卷、《形式的與先驗的邏輯學》、《經驗與判斷》等著作中對符號行為和含義理論和判斷理論的獨特理解和特別關注,又為英美的語言分析哲學和邏輯哲學開辟了一個新的視野,成為這個派別的長期對話伙伴;
尤其是分析哲學中心智哲學的研究方向,更是與胡塞爾現象學的意識分析并行不悖。
凡此種種,使得胡塞爾能夠帶著他的現象學在上世紀的兩大哲學流派之間從容踱步。他不會像尼采或海德格爾等人那樣被語言分析學家和邏輯學家們當作非科學的、非學術的東西不予理睬,也不會像弗雷格或卡爾納普等人那樣被人文主義思想家們和作家們看作是非文學的、非生命的東西束之高閣。
胡塞爾的歷史地位當然還遠不止于此。他在《內時間意識現象學》中的時間意識分析堪稱哲學中最抽象的和最形而上學的課題研究,并不遜于海德格爾的時間分析,而且此后也成為德里達進出現象學的門徑。胡塞爾在《歐洲科學的危機與先驗現象學》中的思想史考察則與人類在兩次大戰(zhàn)期間的自身宿命的反思息息相關,可屬形而下的工作領域,他在其中所提出的“生活世界”概念,比維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更有力地影響著今天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并成為當代哲人如哈貝馬斯思想的核心成份。胡塞爾在《笛卡爾式的沉思》中對他人(陌生意識)的意向分析,則把他的意識現象學帶入到社會學的研究領域,舒茨、萊維納斯、古爾維奇等人都從中獲益匪淺……胡塞爾的思想和影響是如此“繁雜”,在這里根本無法一一枚舉。我們只能說,胡塞爾身前發(fā)表的每一部著作,都在相關的領域引起了重要的影響。
除此之外,由于胡塞爾在他長期的研究中始終以筆思維,以速記稿的方式幾乎記下了他畢生所思,因此他去世后留下了大量的手稿。出于對當時納粹統(tǒng)治的擔心,這些手稿隨后被人帶至比利時,二戰(zhàn)后才由比利時盧汶大學的胡塞爾文庫陸續(xù)整理,作為《胡塞爾全集》考證版(Husserliana Kritische Ausgabe)于1950年出版第一卷,現已出至第32卷,并且還會以每兩年一卷的速度繼續(xù)出下去。胡塞爾的重要書信也有很多,幾乎可以與哲學史上通信最多的哲學家萊布尼茨并駕齊驅。這些書信現已被收入《胡塞爾全集-文獻編》出版,共10卷。胡塞爾的另外一些講稿和手稿還被收到《胡塞爾全集-資料編》中,也有10卷之多,目前正在付印之中。伽達默爾曾認為,“正是這一系列偉大著作的出版使得人們對胡塞爾思想的哲學興趣經久不衰”?梢灶A見,胡塞爾研究在今后的很長時間里都會成為國際、國內哲學界的一個重要關注課題。
就國內而言,漢語領域對胡塞爾思想的介紹由來已久,尤其是自1980年代以來,在內地和臺灣陸續(xù)出版了一批關于胡塞爾思想的研究著作。近幾年已經有相當數量的關于胡塞爾現象學的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完成和發(fā)表,胡塞爾現象學在哲學研究領域成為某種意義上的“顯學”,而且許多跡象表明,這方面的研究方興未艾。對此,胡塞爾文字的中譯已經提供并且還應當進一步提供基礎性的支持。
胡塞爾著作的中文翻譯肇始于1986年。至此為止,已經譯出的發(fā)表的重要著作有六部(不包括選集、文選以及多譯本),正在翻譯中的著作還有三部。這些著作均為胡塞爾身前自己嚴格審定發(fā)表的文字,代表了他自認為已經成熟的思想,因此是他一生思想努力的精華。這些著作大都已經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
鑒于胡塞爾思想在當代西方哲學中所產生的持續(xù)效應以及在國內哲學界所引起的諸多關注,商務印書館與中山大學現象學研究所合作,計劃選編出版中文版多卷本《胡塞爾文集》。基本的設想是:在現有中譯本的基礎上,在五年的時間內,完成對八卷本《胡塞爾文集》的翻譯和出版。對此八卷本的選擇,基本根據胡塞爾本人生前正式發(fā)表的文字;
卷次的順序,主要以胡塞爾發(fā)表著作的年代先后為準。
八卷本《胡塞爾文集》的具體選題為:
第一集、《邏輯研究》兩卷本(1900/01年),90萬字(譯者:倪梁康,上海譯文出版社,己經于1994-2000年全部出版)。
第二集、《內時間意識的現象學》(1905-1910年),40萬字(譯者:倪梁康,正在進行之中,預計在2003-2004年可以完成)。
第三集、《純粹現象學通論》(1913年),40萬字(譯者:李幼蒸,商務印書館,已經出版)。
第四集、《形式的與先驗的邏輯學》(1927年),約30萬字(譯者:張廷國,正在進行之中,預計在2003-2004年可以完成)。
第五集、《笛卡爾式的沉思》(1929年),約15萬字(譯者:張憲,已經完成,正在校對,即將交商務印書館出版)。
第六集、《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1935年),50萬字(譯者:王炳文,商務印書館,已經出版)。
第七集、《經驗與判斷》(1938年),40萬字(譯者:鄧曉芒、張廷國,三聯(lián)書店,已經出版)。
第八集、《論文與講演》(1907-1916年),約20萬字。其中包括:
1)“現象學的觀念”(1907年)(譯者:倪梁康,上海譯文出版社,已經出版)
2)“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1910年)(譯者:倪梁康,商務印書館,已經出版)
3)“純粹現象學及其研究領域和方法——弗賴堡就職講演”(1916年)(譯者:倪梁康,《哲學譯叢》,已經發(fā)表)
4)“不列顛大百科全書-現象學條目”(1928年)(譯者:倪梁康,已經發(fā)表,上海三聯(lián)書店)。
原載《中華讀書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