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明江:大師離去,可以守望,但不應遺忘!
發(fā)布時間:2020-06-19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季羨林走了,一個堪稱國寶級的國學大學,終究抵制不了生命的流逝。我想,在這樣一個大師貧乏的時代,季老的離去象征了一個時代的終結(jié)。
1911年后的民國時代是一個奇跡,動蕩不安、經(jīng)濟貧弱,卻誕生了一大批空前絕后的大師群體。王國維,梁啟超、馮友蘭、熊十力、陳寅恪-----季羨林,作為陳寅恪的學生,也以讓人驚嘆的知識結(jié)構引領了一個時代,他學貫中西,橫跨文史,精通12國語言,包括深奧的梵文、巴列文、吐火羅文----知識令人敬仰,但人格魅力卻讓人永遠著迷,從王國維到陳寅恪,都閃爍著“自由之精神,獨立之人格”的光芒,而季老的身上正是延續(xù)了這群大師們的特質(zhì),他公正、樸實、謙遜、剛直----這些都是傳統(tǒng)知識分子堅守的價值,也正是秉持了這種光輝的魅力,才能讓一代代學子無比敬仰。
今天的學者,或許在某些尖端學術成就早已領先于以前的大師們,但在大師的人格魅力面前,他們顯得是那么欺世盜名、虛偽做作、浮躁貧乏、謀于權力-----而看看那個時代的大師們,甘于清貧,甘于樂道,甘于以獨立的人格抵御所有強加的外力,這些作為學者最為寶貴的核心價值,他們永遠無法與之企及,沒有對核心價值的繼承,只能彰顯不同時代差距的擴大,這當是學術界難掩的悲痛與遺憾。
如果不懂得基本的文史知識,社會上沒有多少人熟知季羨林,畢竟這是一個國學沉寂的時代,不像章太炎,梁啟超那個新文化時代,國學的地位崇高無比,據(jù)說,就連混世魔王杜月笙對國學大師章太炎也都禮遇有加,一個黑幫頭子也能對知識分子尊重,可見當時的上海灘還保存一點傳統(tǒng)的文化風氣。
當下的中國社會,不說文化風氣全無,但也多少江河日下,我們對知識分子的輕薄,對文人的不尊重,卻已成了這個時代玩世不恭的標簽,或許我們是沒有多少堪稱當代大師的學者,但對一些僅存的碩果,我們同樣不懂得尊重,不懂得懷念。不會珍惜自己文化先驅(qū)們的民族,注定是要被自己所拋棄。
在這樣一個輕浮的時代,青年人們只為邁克爾.杰克遜的死而悲傷,我相信,季老也愿意忍受這種寂寞。但我們要改變的是,對我們的歷史,對我們悠久的傳統(tǒng),對那些用筆墨,用生命來保存這些的學者,我們當以最高的敬意,一個偉大的民族,不應以世風日下為借口,遺忘,只能顯示我們的孱弱與淺薄。
80年代,薩特的逝世曾讓所有的法國人沉浸在傷痛之中,這個偉大的民族,即使有了現(xiàn)代化的物質(zhì)財富,卻始終沒有遺忘自己的文化先驅(qū),為了記住他們,法國人修建了先烈祠,那里供奉著盧梭、伏爾泰、居里夫人-----一個對知識尊重的民族,當能永遠立足于世界。法國人能做到,我們,同樣可以做到!
最后的季羨林,最后的國學大師,我們不要那最后的遺忘!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