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太常引·客中聞歌》原文及翻譯
發(fā)布時間:2018-11-22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查字典語文網(wǎng)的小編給各位考生篩選整理了:婉約詞《太常引·客中聞歌》原文,《太常引·客中聞歌》原文翻譯,《太常引·客中聞歌》作者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的資訊請持續(xù)關注查字典語文網(wǎng)。
一、《太常引·客中聞歌》原文
杏花開了燕飛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幾日、風凄雨涼。楊枝飄泊,桃根嬌小,獨自個思量。剛待不思量,吹一片、簫聲過墻。
二、《太常引·客中聞歌》原文翻譯
正值杏花開放,燕子也飛來飛去的忙碌,這一切都顯出春景的美。偏偏就因為春光絢麗,這幾日中,風的號子是那么的凄涼,雨打在身上也是那么的冷。
楊柳的枝葉四處飄散,桃樹與銀杏樹上的花苞、葉兒依舊玲瓏嬌小。我獨自一人站在這景中想自己的心事。剛剛等到我停止了心頭的思緒,風將葉兒吹起一片,那吹蕭的簫聲,也隨著風晃蕩過墻頭,飄向遠方。
三、《太常引·客中聞歌》作者介紹
項鴻祚(1798~1835),清代詞人。原名繼章,后改名廷紀,字蓮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兩應進士試不第,窮愁而卒,年僅三十八歲。家世業(yè)鹽筴,巨富,至君漸落。鴻祚一生,大似納蘭性德。他與龔自珍同時為“西湖雙杰”。其詞多表現(xiàn)抑郁、感傷之情,著有《憶云詞甲乙丙丁稿》4卷,《補遺》1卷,有光緒癸巳錢塘榆園叢刻本。項鴻祚論詞認為:“夫詞者,意內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聲,聲分調,亦猶春庚秋蟋,氣至則鳴,不自知其然也!(《憶云詞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說:“幼有愁癖”,從他的寫作實踐看,他多寫傷心之詞,愁苦之音。如“黃葉聲多,紅塵夢斷,中有檀欒徑?彰鞣e水,詩愁浩蕩千頃”(《湘月》)、“更更更鼓凄涼,翠綃彈淚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幾時流到錢塘”(〔清平樂〕《元夜》),可見一斑。他的詞出入于五代、兩宋之間,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艷、婉轉幽深的特色,與納蘭性德、蔣春霖的詞風較近。譚獻《篋中詞》評為“蕩氣回腸,一波三折”,“幽艷哀斷”。缺點在于題材狹窄,且囿于言愁說恨,風格不夠多樣。朱孝臧《彊村語業(yè)》評:“無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傷心成結習,不辭累德為閑情,茲意了生平”。在很大程度上說出了項詞的創(chuàng)作特點和局限所在。
相關熱詞搜索:《太常引·客中聞歌》原文及翻譯 蘇秀道中原文翻譯 答謝中中書翻譯和原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