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學學術委員會第十二屆年會綜述
發(fā)布時間:2019-08-09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2012年12月10日至12日,“音樂教育學學術委員會第12屆年會”暨“音樂教育學學術委員會換屆會議”在江蘇師范大學(徐州)音樂學院馬可音樂廳隆重舉行,來自全國55所兄弟院校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及學生參加了此次會議。本屆年會由開幕式與主題發(fā)言、分會場小組發(fā)言、分會場專題發(fā)言和學術委員會換屆會議等部分組成。
一、開幕式與主題發(fā)言
開幕式由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馬東風主持,江蘇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徐放鳴、中國音樂教育學會副會長尹愛青、首都師范大學曹理教授、中國音樂教育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謝嘉幸分別致辭。
開幕式結束后,謝嘉幸、馬東風分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視角,就《音樂教育學學科發(fā)展的國際視野》和《音樂教育學學科發(fā)展的史料建設》兩個議題做了報告。謝嘉幸從“開展學術交流”、“拓展學術視野”、“實施國際合作”和“立足本土走向世界”四個層次,梳理其在投身十載的“中國音樂教育與世界音樂教育接軌”工作中所做的研究與取得的成就。馬東風則用珍貴的歷史照片并結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回顧了音樂教育學學會1987年成立之初的篳路藍縷,經(jīng)過幾代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披荊斬棘,學會才有了今天的發(fā)展與壯大,不斷注入的年輕“血液”也使得學會更加朝氣蓬勃、充滿活力。
二、會場研討
在五個會場中,圍繞“高師音樂課程建設與研究生培養(yǎng)”、“音樂教育學學科建設與發(fā)展”、“基礎音樂教育改革”三個中心議題在不同層面展開深入研討,為積極推動我國高師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獻言獻策。
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張玉榛的發(fā)言題目是《高師與基礎音樂教育雙核心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雙核心”指的是高師的教育和基礎的學校音樂教育之間的關系,提倡的是通過提高高師教育的質量水平來促進基礎音樂教育,同時又通過提高基礎音樂教育水平來促進高師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此課題關注到了高師教育與中小學音樂教育即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關系,提及了兩者的互補作用和相互依存的關系。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李嘉棟作了題為《用基礎教育實踐檢驗高師音樂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教學質量》的發(fā)言,指出要加強師范生參加音樂教育實踐活動的力度,這是基礎音樂教育改革對高師教師提出的要求。要站在音樂教育的主場上開拓視野,從更寬泛的藝術領域中對學生進行教育法的傳授,對音樂與其它相關藝術門類都應觸類旁通,做到能夠在教學當中游刃有余。四川音樂學院雍敦全《從國家音樂課程標準看音樂教師素質的養(yǎng)成》中指出,面對“新課標”音樂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名“全能教師”,投身于音樂教育的改革。
中國音樂學院曹軍作了《中國傳統(tǒng)樂理教學中的中西比較問題》的發(fā)言,著重點是探究中西樂理教學的差別,尋找中國傳統(tǒng)樂理知識進入課堂的契機。他認為中西樂理是“貌合神離”的,表面上看上去相近、相似,但其深層結構與內涵是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曲阜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褚灝的《中國古代音樂教育思想與當代音樂教育哲學構建》指出,我國具有豐厚的古代傳統(tǒng)音樂教育思想資源,其中蘊涵著諸多關于音樂教育哲學性問題的精辟論述。中國古代樂教思想主要由儒、道兩脈構成?v觀兩脈的發(fā)展流程,盡管它們各有源頭,所論各有偏重,然其核心論題都非常重視音樂教育的社會、政治、育德、育人功能,即重視“禮樂教化”、重視通過音樂對人的情感進行培養(yǎng)和陶冶,從而達到“移風易俗”的目的。從音樂教育哲學的立場觀之,它們都認為“和”與“樂”是音樂教育最根本的性質,而“致和”則是音樂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和目的,這應該成為構建當代音樂教育哲學的立足點。伊犁師范學院藝術學院張海彬《音樂教育課程建設初探》中指出教學要因地制宜,對于新疆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提出了四點:滾動改革即驗證性,觀念第一即方向性,研究團隊即全面性,成果轉化即價值性。中國音樂學院柴玉青的《從“請上來、送下去”談起——淺議云南少數(shù)民族音樂傳承的方式》介紹云南藝術學院實施云南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課程時,采用了“請上來”——請民間藝人到課堂里面來,“送下去”——師生下去采風,以改進教學內容與方法。
三、碩博論壇
引人矚目且討論激烈的是專門為一幫熱血青年舉辦的“碩博論壇”。中國音樂學院喻意《學科之眼——三重交織下音樂教育心理學學科的困惑》中指出音樂教育心理學的母學科是音樂學、教育學、心理學,這三門學科的交織下又產(chǎn)生了音樂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音樂心理學,對于這門紛繁復雜的學科無論從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的的定位提出了很獨到的見解。中國音樂學院萬雨楊《論seminar如何在研究生選修課中更好地開展》中指出seminar課堂的五大作用:1.是承認學生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2.是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轉變;3.是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4.作為選修課來說,是各學科對同一個問題的思想碰撞;5.是各專業(yè)學生結識交往的平臺。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官林林介紹了委內瑞拉的音樂救助體系,“體系”不僅為貧困孩子創(chuàng)造了別樣人生,還促進了孩子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提高了他們所在社區(qū)的人文氣息。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韓林彤在《社區(qū)音樂教育研究與發(fā)展綜述》中主要介紹了三個方面:1.社區(qū)音樂教育學科建設及意義。2.社區(qū)音樂教育的研究進展。包括對國外社區(qū)的音樂探究,對社區(qū)音樂教育本體的思考研究、個案研究及現(xiàn)狀研究。3.對學科發(fā)展建設的思考。完善教育體系,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發(fā)展社區(qū)音樂教育的獨特性;拓展學科發(fā)展思路與時俱進。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李思敬《教學實踐中對課標審美為核心理念的誤讀》,介紹了學生通過對話、研討、爭論,澄清了教學方式中許多模糊認識。
對于論壇,學生們說:“這次會議給了學生一個發(fā)言的機會,增加了自信心,了解到全國音樂教育學學科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與研究生教育的現(xiàn)況,開拓了學術視野,為今后的畢業(yè)論文寫作奠定了基礎!
四、專家專題發(fā)言
中國音樂學院謝嘉幸的《音樂教育研究的選題與方法及其國際發(fā)展趨勢》,不僅從研究的方法論上對音樂教育學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性問題進行總結,而且概述了目前音樂教育學的國際研究動態(tài)。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尹愛青的《新視野,新探索——“碩博論壇”與音樂教育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從宏觀上剖析了碩士與博士的培養(yǎng)目標,微觀上介紹了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博士的培養(yǎng)方案及其成果。提出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相互之間的討論也是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提倡建立“碩博論壇”,即每個月由導師選定一個課題,所有學生針對該課題做好準備后,選定時間進行研討,這種培養(yǎng)模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口能力,開擴了學生的學術視野。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鄭莉提出實行“雙導師制度(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雙實踐制度(教育實踐和藝術實踐)、雙技能制度(專業(yè)技能和教育技能)、雙服務制度(服務學校和服務社會)”的教育主張。認為在研究生培養(yǎng)方面應注重四個堅持:1.堅持面向基礎教育;2.堅持面向未來教育;3.堅持面向知行教育;4.堅持面向個性教育。李方元在《“音樂教育”談——教育價值視角的歷時考察》中強調作為教育主體,專業(yè)音樂教育中“人”不可缺失。因為從根本上說,藝術既無法脫離人,也無法超越人,人本身就是藝術的主體和目的。因此,“人”不僅是“教育”的核心,同時又是“藝術”的核心。李妲娜的《奧爾夫教學法的新動態(tài)》中說,看一節(jié)課的好壞,就看學生的參與程度如何,這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越好的課,老師越是幕后的指揮者,這樣才能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五、換屆及閉幕式
會議最后舉行了換屆選舉工作及閉幕儀式。
兩天的會議研討緊張而有序,大量的信息交流使與會者受益匪淺,給研究生與專家學者搭建了一個平等對話、思想碰撞的平臺,無論是主會場還是分會場的討論,無論是國內動態(tài)還是國際視野,無論是學科意識構建還是方法論切入等,都全方位地展現(xiàn)了一派新的學科研究景象,大大提升了音樂教育學學科研究的內質與品格。
大會一致認為,應在新一屆學術委員會集體領導下,在全體會員及老師的積極努力下,把音樂教育學學科建設水平提升得更高、更快、更強,為中國音樂教育的事業(yè)發(fā)展做出應有的更大的貢獻。
馬東風 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教授
戴金來 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
。ㄘ熑尉庉 張寧)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