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科學的感悟
發(fā)布時間:2017-02-12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對科學的感悟篇一:對科學與生活的感想
“科學與生活”物理展板感想
21世紀的今天,“科學”已成為現(xiàn)代世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一個離開得了科學。
我對科學也有一定的興趣,可就是太懶,總不自己親手試驗,而且,吃著別人的殘羹剩飯,這滋味真不怎么樣。就在前不久,我心血來潮,把家里翻了個底朝天,終于找來了一堆“破爛兒”,可我卻把它們視如珍寶,接下來就是我大現(xiàn)身手的時候了。 我們90后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對我們百般呵護,把什么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用的都留給我們,我們與科學并不陌生,反而天天都和他們打交道。手機、MP4、電腦、電視、空調等等都離不開科學,現(xiàn)代生活中,如果沒有了科學,我會說:“地球不會自轉了,人類也不會生活了,一定會亂了套”?茖W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如果我們高興的計劃著外出旅游,突然沒有了汽車、火車、輪船、飛機這些便利的交通工具,而是以步伐、馬車來代替這些,大家一定不會出去了,因為這些實在是太麻煩了。
中國的屈辱歷史,同樣也是因為科學,唐朝以前中國是頭號強國,各方面位于世界第一,清朝以后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地改變,各方面都是落后。這都是因為清政府的盲目自大、閉關鎖國,中國人的驕傲一手造成的,“落后就要挨打”這是實實在在的道理。
中國的屈辱跟科學有著舉足輕重的關系,那時的中國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科學,所有才會有挨打、落后的份,中國現(xiàn)在明白了,徹底醒悟了,所以中國在60多年中強大了。
在我的成長道路中,有父母的呵護、親人的關心、老師的教導、同學的取長補短、朋友的陪伴,才有今天茁壯成長的我?茖W同樣也有著他那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我所用的一切,都是科學的力量,都是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一批批科學人士用熱血換來的。
我是一名中學生,是中國未來接班人之一,我有責任,也有義務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奉獻一份微薄的力量,科學是我們奮斗的目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是中國的寶典。
科學是偉大的,是他造就了現(xiàn)代生活,是他讓現(xiàn)代人的生活變的豐富多彩。
科學是一把金鑰匙,是一條強國道路,更是在現(xiàn)代世界所應有的潮流,是一盞永不熄滅的燈。
科學——我成長道路中的引導者。
對科學的感悟篇二:科學感悟
——淺談科學教學與學科課程整合
科學學科課程整合研究,是加強課程整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課題研究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如何開展科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下面是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嘗試:
一、在學科整合中,堅持“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主”的基本理念,在學科整合中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教師們都非常注重學科之間的整合,發(fā)揮學科整合的優(yōu)勢,尤其是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把網(wǎng)絡教學引入課堂,為科學教學開拓了更廣闊的天地。但是,對小學生學習科學而言,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應當是小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讓學生親歷探究過程,以獲取第一手經(jīng)驗。因此,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不是為用而用,首先必須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是教學過程與方式的有機成分。在《仙人掌和駱駝》一課中駱駝、沙漠環(huán)境和沙漠環(huán)境中的動、植物對于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們來說比較陌生。如何把沙漠環(huán)境與孩子們的生活拉近?教學中可以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資源優(yōu)勢,課前搜集相關資料,建立網(wǎng)站,進行網(wǎng)絡教學。在進行網(wǎng)絡教學的同時,堅持“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主”的課標理念,把科學探究和網(wǎng)絡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向學生提供仙人掌的實物,供學生觀察、解剖,讓學生通過對仙人掌的觀察和解剖獲得有關仙人掌的第一手資料,了解仙人掌為了適應環(huán)境所發(fā)生的變化,從而更好地理解動、植物對于環(huán)境的適應性。
二、熟悉與科學學科內容相關的系列教材,有機地加以整合。小學科學的內容涵蓋天文地理、化學物理等等,做為一名科學教師除了具備上述學科的基本素養(yǎng)以外,還應該留心、熟悉與科學學科內容相關的系列教材。《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對天文地理、歷史、生物等方面的知識也有涉獵,這些內容與科學教材中的內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像科學教材中的《做小車》、《玩磁鐵》、《太陽能熱水器》、《日晷和圭表》等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磁懸浮列車》、《利用太陽能設計比賽》、《做反沖小車》、《太陽鐘》等可以說是殊途同歸,關系十分密切。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把這些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蛘呤菍⒖茖W課中有關動手做的內容與學校開展的一些實踐性活動(如小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愛科技活動月等)結合在一起進行,把這些活動做為科學學習評價一項具體的內容,這樣既可以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減輕學生的負擔。又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加強與人文科學的整合,滲透科學人文主義教育。人文主義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強調人性的培育和理性的養(yǎng)成,促使個體在智慧、道德和身體方面的和諧發(fā)展?茖W教育不單是科學知識教育,也應該是一種情感教育,教人建立起對自然、對生命的恰當?shù)膽B(tài)度和情感,擺正人類在自然中的地位,是科學主義教育和人文主義教育有機融合的產物,F(xiàn)在我們提倡構建和諧社會,從根本上說,只有個體的人在智慧、道德和身體方面的和諧發(fā)展才能構建起和諧社會。因此,在科學教學的活動和過程中,我們應做到科學知識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接受科學知識的同時,不斷領悟世界的意義和人本身存在的意義,促進學生正確的科學觀和人生觀的形成。這就要求教師善于挖掘教材,把握教育時機,滲透科學人文主義教育!墩J識液體》一課,在完成該課的教學任務后,教師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液體的認識,有學生提到不同的液體滲透的能力不同,有學生提到不同的液體它們的粘性不同,有學生則提到液體沒有固定的形
狀,如水,把它倒入方形的容器中,它就是方形的,把它倒入圓形的容器中,它就是圓形的------。其實,學生的回答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素樸的哲學思想,教師因勢利導就諸如“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等與水有關的古代哲學思想展開簡單地闡述,把科學知識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接受人文主義教育的熏陶,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
四、利用科學教材與相關教材(如綜合實踐教材)中實驗的差異性,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創(chuàng)新設計出新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同一問題。不同的教材由于設置性質的不同、教學目標的不同、編寫人員的不同等等,造成了即使是相同的教學內容也會存在差異性。如何利用好教材之間的差異性,來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呢?我在進行科學教學中常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內容,讓學生運用圖表探究法來研究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學《我們周圍的土壤》時,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考察周圍的土壤,然后讓學生設計如下表格: 考察的地點 土壤的種類 土壤的特點 適合種植的植物當學生根據(jù)調查的結果,填好這張表格,教師與學生一道分析調查記錄表,通過分析調查記錄表可以大致了解當?shù)赝寥赖。在教學中學生掌握了利用圖表展開探究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在后面學習到“空氣的污染和保護”、“水域的污染和保護”等內容時,運用同樣的探究方法,將這張表格稍加改動就可成為“空氣情況調查表”,“垃圾處理情況調查表”??,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探究任務。 利用科學教材與其他教材之間的差異性,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提供方法,打下感性的基礎,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擁有一雙點石成金的手,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宗旨。
淺談小組合作互動學習
小學科學的學習倡導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學習活動,以形成對自然進行探究的態(tài)度、技能和獲取關于自然知識的學習方式。為了更好的落實這一指導思想,根據(jù)《磁鐵有磁性》這節(jié)課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堂以師生互動、學生交流并互為合作為模式的課堂教學。分別準備了銅鑰匙、鐵鑰匙、回形針、鐵釘、鋁片、銅導線、茶葉筒(底和蓋是鐵制的,筒身是紙制的)和幾種不同材質的硬幣等物品。首先引導學生親自實驗,感知磁鐵吸引鐵類物體,然后引導學生在具體感知的基礎上比較歸納和抽象概括出磁性的概念,并進行討論。最后把所學知識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使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得到發(fā)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整個課堂安排了小游戲,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
為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上課時,我讓學生猜“寶物”——磁鐵,觀察磁鐵吸引鐵釘。以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激起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為下面的教學奠定基礎。然后分組實驗,可以相互討論。課堂的氣氛立即活躍起來,他們會拿著各種各樣的磁鐵,這里吸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著磁鐵離座位去碰碰門、窗、黑板等。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從觀察和實驗中取得的感性認識,進行理性思維,把事物的本質抽象出來。問一問學生在“玩”磁鐵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并讓一些學生演示給同學們看。讓沒有發(fā)現(xiàn)磁鐵這種性質的學生模仿剛才同學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這樣的一個實驗的過程,既發(fā)揮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使每個學生都進行了一次理性思維,從而認識磁鐵有磁性這個概念。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只起了架橋鋪路和引導啟發(fā)的作用,學生自己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但是,當?shù)叫〗M討論時,我信步走到學生中間,一幅讓我深思的場面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只見一個組的組員在為誰先回答哪個問題而爭吵的面紅耳赤,當我走到他們身邊的時候,他們驟然停止。另一個組:一位女生見到了我,如同見到了裁判,立刻舉手后便說:“老師,他說錯了,應該是這樣的!倍俏煌瑢W則搶白道:“我沒錯”。為了不引起大的波動,我回到講臺。當我環(huán)視四周,在教室的角落處,一組中有一名同學正呆呆地坐著,他好象對大家的討論并不感興趣。短短的討論時間到了,幾位同學進行了回答,很快通過了問題。一節(jié)課很快結束了,但不知為什么我卻沒有感覺到輕松,那個呆呆的眼神和那兩張爭執(zhí)的面孔我始終不能忘記,這使我在思考到:什么樣的合作才是成功的合作學習,什么樣的問題才是學生值得討論而同時又能吸引學生參與的問題呢?
這個問題確實很普遍,這是在小組學習背景下引發(fā)出的一種正,F(xiàn)象,這是多種因素所導致的。因素有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個性差異,有小組內的環(huán)境因素。但教師的對學生小組學習的組織策略,對小組學習的認識水平,學生分組合理性,學生學法滲透,這一切都是我們教師起著決定和主要作用。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教師先要給自己看看病,什么是小組內分工,怎么分法,什么樣的問題要小組研究,小組內怎么研究討論,在討論時教師怎么參與??,把握這些問題
,整理這些認識,學生的小組討論就有序而就不是這個樣子。當然對參與差的學生,我們可以讓組長為其開小灶,或是你特意為這些學生提出小要求,當然要求是為這個探究活動做些什么,是直接參與的。這樣的參與對其慢慢適應小組活動,參與小組活動有一定的幫助。學生會慢慢自信起來。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尋到解決的方案,于是我就在班上花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進行了科學課以外的合作教育訓練:螞蟻搬食物的活動:首先我說:“當一只小螞蟻發(fā)現(xiàn)了一個蝗蟲的尸首,他會怎么做呢?”孩子們積極匯報自己平時的發(fā)現(xiàn),“對,小螞蟻迅速找來同伴齊心協(xié)力把食物運回‘家’。那你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怎么辦呢?”于是,我選擇一些簡短的文章交給孩子們討論。某些同學發(fā)現(xiàn)了問題,在小組里提出,其他同學一起來解決問題。于是各種合作行為,就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開始了:如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善于傾聽對方;不同見解,要等對方說完,再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對對方的精彩見解和獨立觀點,要通過表揚、鼓勵形式,達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難和分歧較大之處,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建設性的解決問題。學習合作的氣氛慢慢有些融洽了,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愿意參與到小組的探究中來了。后來我對小組進行重組,能力強集中在一起,選擇能力一般的做組長,讓他在激烈的競爭中進步,能力相對弱的組成一組,選派班上的小能人,由他來帶動整個小組的活動,充分發(fā)揮他的作用,帶動其他學生進步,有些組員在小能人的影響下,甚至可以到其他組去當組長了。這樣一來,班級中的合作學習更融洽了。曾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說沒有效果的話,不做沒有效果的事!蔽蚁胝f:不要組織沒有效果的小組。《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他要求教師在授課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等各方面都要有助于學習方式的形成。無論教師的每一步都應遵循:“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則,合作學習也不例外。首先合作學習是有組織、有分工的,尤其針對低年級學生組內學習,必須讓每個學生知道自己的任務。例如:組長、記錄人等。從而達到每個人都能參與并發(fā)表意見。另外,當學生之間發(fā)生爭議時,教師要給學生方法,組織意見一致的同學進行題,即有必要討論再討論,這樣學生才
會有興趣,樂于參與討論,并與其他意見進行爭辯,切不可放之不管。其次,教師要求學生討論的問題必須是大家希望解決的問題外,教師還要把握當出現(xiàn)新知識時,需要時再進行討論。新課程理念取而代之了消然引退的沿用了幾十年的教學大綱,這一變革有如春風拂面,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生機,讓我們體會到了新的活力。
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是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更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新理念。互動將使課堂教學產生質的飛躍,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從而有力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對科學的感悟篇三:對科學教學的感悟
對科學教學的感悟
花源小學蔣志英 小學科學不僅走進了我們的課堂更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學中玩、玩中學”是小學科學的基本操作原則。以“玩”主線,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讓兒童有機會親切探究自然奧秘的過程,使他們在“玩”的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構建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一、 培養(yǎng)科學興致。
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志趣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使他們受到科學的自然觀、科學態(tài)度、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大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能否達到取決于每一節(jié)課教學的成敗,取決于能否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和愿望。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然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使學生一上科學課就興趣盎然、孜孜不倦地學習科學知識,導入新課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科學課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導入新課也是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影響學生對某一學科的興趣是多方面的,其中導入新課這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科學興趣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導入新課的方法標新立異而又不失自然自在,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對所學科目興趣濃厚,課堂是學生興趣盎然,教之得心應手,學之輕松愉快。
二、培養(yǎng)問題意識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我們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明顯增強,如在引導學生進入探究活動之前,教師最常說的話就是“對于這個現(xiàn)象,你都有什么問題”、“針對這個現(xiàn)象,你還有什么問題”等等,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問題,這種現(xiàn)象非常好,但往往不注意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整理,以至于常常抱怨學生不會提問題。在課堂上“亂想”、“瞎問”。例如在《使沉在水中的物體浮起來》,我出示了一段潛水艇在水中沉浮的錄像,然后對學生說:“對于水中的潛水艇,你都有什么問題?”話音剛落,學生們紛紛舉手要求發(fā)言。
生1:潛水艇在水中為什么能沉下去?
生2:潛水艇在水中為什么會浮起來?
生3:水中的潛水艇為什么能浮起來,也能沉下去?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學生提出的這幾個問題都屬于同一類,如果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置可否,不注意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整理的話,那么讓學生繼續(xù)再提,學生也只有“亂提瞎問”了。對問題進行分析整理,這不僅有利于讓學生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同時也是對學生樂于提問這一行為的肯定和鼓勵,從而也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一舉三得,我們何樂而不為。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課堂上,要重視讓學生親自動手活動,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課堂教學中設計了許多動手的活動,以至于課堂上到處呈現(xiàn)出一派熱熱
鬧鬧的忙碌景象,但是在看似熱熱鬧鬧的科學課后學生的頭腦卻依然一片空白,動腦和動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在該動腦的時候一定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開動他們的腦筋,不能讓動手占據(jù)動腦的時間。所以在讓學生利用材料進行探究的過程中,不僅要讓他們動手操作,更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前先動腦進行猜想、預測,在實驗后進行討論解釋,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探究,才能更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四、開展積極評價
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評價必不可少,通過對學生作業(yè)的評價可以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也了解到學生在學習和探究活動中的水平與存在的問題,作業(yè)法是一種有效的評價法。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我們科學教師只有更新觀念,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才能使小學科學教學向著更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方向健康發(fā)展。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