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一樣的梁曉聲 梁曉聲
發(fā)布時間:2020-02-27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近年,有關梁曉聲在各地演講的新聞越來越多。這位年屆花甲的老作家,似乎有點“不務正業(yè)”了,因為他的演講更多的時候不關乎文學,而是劍指人生與社會問題,演講主題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比如:關于人生,關于大愛,關于文化和教育,關于社會福利,關于國企高管的灰色收入,關于新農村建設,等等。
早在80年代,我就是梁曉聲小說的擁躉。那時,因為囊中羞澀,經常會到圖書批發(fā)市場,以折扣價選購一批喜愛的圖書,像他的《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年輪》,以及后來的時事雜文《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等,都是這樣陸陸續(xù)續(xù)搜羅回來的。因為喜愛,這些書往往是讀完之后,從不肯外借,所以,直到今天,它們依然整齊地排列在我的書架上。
之所以喜歡梁曉聲的小說,概因他的寫作注重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小說有一種立足當下的真實與強烈,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就像一只發(fā)出尖銳叫聲的貓頭鷹”。他的作品緊貼時代,反映了生活的真實和社會下層人物的酸甜苦辣。真實的另一種解讀就是,社會的不公也會在他的筆下暴露無遺。正是這種對社會的關注和對平民的關懷,使讀者從他的小說里體會到一種殷殷大愛。這樣的閱讀對于讀者,可說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三年前,機緣巧合我做了梁曉聲的長篇小說《欲說》的責任編輯。說實話,這部小說在我看來,不算是他的作品里最成功的一部,這么說絲毫沒有貶低的成分。事實上,在編輯這部小說的過程中,我時常會沉浸在仿若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中,從而忽略了小說的藝術性考量!队f》講述的是發(fā)生在北方某省的一件大事:省委書記與知名民營企業(yè)家同時失蹤,事件的背后牽出了一張權錢交易的大網。在這部小說中,梁曉聲仿佛不是在創(chuàng)作,而是在吶喊,在拷問:欲望的背后是什么?!因為這樣一種情緒的介入,使小說失卻了應有的從容與節(jié)奏感,讓人從中體會到一個具有強烈危機意識的作家內心的急切。也因此,《欲說》編輯完畢的時候,我又一次嗅到梁曉聲骨子里的“貓頭鷹”性。
當年,他的另一部小說《政協委員》同時付印。在這部小說里,作為政協委員的梁曉聲,一樣把對政協委員責任和使命的思考,借助作品表達了出來。這再一次印證,梁曉聲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作家,就像他曾經說過的那樣:“我的文學理念就是作家應該關心社會時事,一要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二是決不放棄批判社會假丑惡的權利!闭驗槿绱,當他面對不斷涌現的社會問題的時候,時常會顧不上通過文學的形式,而是選擇更加快捷的方式去實現他關注社會的訴求。這或許是他頻繁地游走于各個演講地點的唯一原因。
說起來我是直到《欲說》這部小說出版,才在全國圖書博覽會上與他有了面對面的溝通。作為粉絲,最初我其實是有一絲失望的:面前這個個子不高、言語不多的人就是梁曉聲嗎?很快我就釋懷了:他還是他,話雖不多卻一針見血。
也許這就是“貓頭鷹”的特質,任何時候都睜著一只洞察一切的眼睛,不會得過且過,不會心平氣和,不會熟視無睹。所以,面對考試制度的不合理,他放下斯文大罵“他媽的”;面對物質至上的現實,他放言“中國也許是最拜金的國家”;面對企業(yè)高管和政府官員的隱性收入,他憂心忡忡地說“灰社會比黑社會可怕”……
這就是真實的梁曉聲,貓頭鷹一樣的梁曉聲。■
相關熱詞搜索:貓頭鷹 梁曉聲 貓頭鷹一樣的梁曉聲 老鷹和貓頭鷹一樣嗎? 老鷹是不是和貓頭鷹一樣?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