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刪除文本中的空格 空格在文本閱讀中的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0-03-03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要 本文總結(jié)空格在文本閱讀中作用的相關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1)刪除或替代有空格文本中的空格,對閱讀產(chǎn)生的干擾作用;(2)在無空格的文本中插入空格,對閱讀產(chǎn)生一定的促進作用,空格在漢語閱讀中的作用受被試閱讀經(jīng)驗、閱讀方式和空格大小等因素影響;(3)被試母語和第二語言呈現(xiàn)方式的一致性會影響空格在第二語言閱讀中的作用;(4)今后應結(jié)合眼動控制理論,從注視點落點位置和熟悉性等方面開展研究。
關鍵詞 空格;文本閱讀;詞匯識別;眼動
分類號 B842
1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閱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認知活動,它包括一系列復雜的心理過程,既有“低水平”的眼睛運動,也有“高水平”的認知加工過程(如視覺信息加工、詞匯識別、注意和眼動控制等過程)(Rayne,1998,2009)。近年來,研究者利用眼動技術,探討閱讀中的兩個基本問題:一是讀者獲取文本信息的眼動特點,即注視點的注視位置和注視時間:二是讀者如何提取和加工文本信息,即如何把從文本中獲取的信息納入到正在形成的認知表征中(Winskel,Radach,&Luksaneeyanawin,2009)。
閱讀中的眼動控制包括時間和空間兩方面的信息,注視點則可以反映眼睛運動的空間和時間信息,能解釋讀者的眼睛接下來要注視何處(where)以及何時移動(when)(Nuthmann,2005;Rayner,1998,2009;Rayner,F(xiàn)iseher,&Pollatsek,1998;Winskel et al.,2009)。關于眼動控制最主要的研究爭論是注視點的落點位置(where),以及眼睛運動是由即時的語言加工過程還是由低水平的視覺運動因素所控制的(Kajji,Nazir&Osaka,2001;Rayner,1998,2009)。
一些關于拼音文字的閱讀研究發(fā)現(xiàn),當讀者確定眼跳目標并準備執(zhí)行眼跳計劃時。注視點傾向于落在離詞中間近的位置上,這通常被稱為最佳注視位置(optimal viewing position,OVP)上。相對詞首和詞尾來說,注視點落在目標詞的OVP上時,對目標詞進行再注視的可能性最小,詞匯加工可以達到最佳水平(Winskel et al.,2009;Yan,Kliegl,Nuthmann,&Shu,2010)。但是在閱讀中由于眼睛運動的限制,不管目標詞的長短,接下來注視點實際落點位于OVP的左側(cè),即詞首和詞中之間的偏好注視位置(preferred viewing location,PVL)(Rayner et al.,1998)。PVL主要反映被試對詞各部分的注視頻率(Yan et al.,2010),已在大多數(shù)拼音文字(如英語、法語、芬蘭語等1研究中得到證實(Kajii et al.,2001)。研究者還認為PVL通常是由低水平的視覺因素決定。而不是高水平的詞匯因素(Winskel et al.,2009)。
關于拼音文字閱讀的眼動研究結(jié)果表明,拼音文字的信息加工和眼動控制主要是以詞為單位進行的(Radach&Kennedy,2004;Winskel et al.,2009),盡管許多眼動指標可以反映語言學因素對詞匯加工的影響,但是注視點落點位置分布卻表現(xiàn)出基于詞的分類模式,這表明詞與詞之間的空格能提供明顯的詞邊界信息,讀者可以根據(jù)這些信息選擇眼跳目標(Kajii et al.,2001;Rayaer et al.,1998;Rayner,2009)。
從書寫形式上看,大多數(shù)拼音文字的詞與詞之間都存在空格。作為一種清晰的物理線索,在文本閱讀中,詞間空格為被試提供了明顯的視覺信息,有助于讀者確定詞與詞之間的界限(Bai,Yah,Liversedge,Zang,&Rayner,2008;田瑾,2009)。然而并不是所有語言(如漢語和泰語)的書寫形式中都包含空格,因此用基于有空格文本的研究結(jié)論很難解釋插入空格對無空格文本閱讀的影響。
根據(jù)書寫形式中詞與詞之間是否存在空格,近年來,研究者分別以兩種思路來研究空格在文本閱讀中的作用。一種思路以原本有空格語言(如英語和德語)為研究對象,刪除或替代詞間空格以考察對讀者閱讀產(chǎn)生的干擾作用(Epelboim,Booth,&Steinman,1994,1996;Pollatsek & Rayner,1982;Perea&Acha,2009;Rayner et al.,1998)。另一種研究思路則以原本無空格語言(如漢語和泰語)為研究對象,人為地在詞與詞之間插入空格,考察詞間空格能否促進讀者的閱讀(Bai et al.,2008;Inhoff,liu,Wang,F(xiàn)u,1997;Kajii et al.,2001;Kohsom&Gobet,1997;Reilly,Radach,Corbic,&Luksaneeyanawin,2005;Sainio,Hy6n~,Bingushi,&Bertram,2007;Winskel et al.,2009;Zang,Bai,Yan,&Liversedge,2009;沈德立,白學軍,臧傳麗,閆國利,馮本才,范曉紅,2010)。鑒于此,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從三個方面系統(tǒng)梳理了空格在不同書寫形式的語言閱讀中的作用,最后指出空格研究目前尚需解決的問題。
2 非漢語閱讀的空格研究
2.1來自有空格語言的空格研究
在大多數(shù)拼音文字的書寫形式中,如英語、西班牙語等,詞間空格是用來標記詞邊界的。詞間空格將文本中的詞分割成一個個獨立的單元。下面介紹空格在英語、西班牙語和德語這些原本有空格語言文本閱讀中的作用。
2.1.1英語
在英語的書寫形式中,詞與詞之間存在標記詞邊界的空格。一系列以英語為對象的研究發(fā)現(xiàn)(Pollatsek&Rayner,1982;Rayner&Pollatsek,1996;Rayner et al.,1998),詞問空格在英語閱讀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英語中的詞間空格不僅能為詞匯識別提供明顯的視覺線索,促進詞匯識別,還能引導讀者的眼睛運動,有助于讀者計劃眼跳“何時”(when)開始和下一次眼跳到達“何處”(where);如果刪除英語的詞間空格或用字母、數(shù)字、不同漢字替代詞間空格,均會對閱讀產(chǎn)生干擾作用,并降低讀者的閱讀速度,而且這種干擾作用對低頻詞的影響比與其詞長匹配的高頻詞更大。他們還發(fā)現(xiàn)刪除英語的詞間空格,讀者的眼動模式會出現(xiàn)實質(zhì)性的變化,即干擾下一次眼跳在目標詞間的空間位置分配(眼跳落點位置的分配),具體表現(xiàn)在:當存在詞間空格時,注視點落在詞中間偏左的位置;當刪除詞間空格時,注視點落在靠近詞首的位置。
英語讀者通常習慣閱讀包含詞間空格的英語文本,那么刪除空格產(chǎn)生的干擾作用是否是由 讀者的閱讀習慣造成的?為了排除閱讀習慣對讀者閱讀的影響,Malt和Seamon(1978)在實驗前讓被試充分練習閱讀替換詞間空格的文本,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被試的閱讀速度依然低于閱讀正常有空格的文本。
英語包含大量由詞素組成的復合詞,從書寫形式上看,英語復合詞有三種類型:詞素間無空格(如football,),詞素間有空格(如long distance),以及詞素間有連字符(如pencil-box)。除了以上研究詞間空格在英語閱讀中的作用外,Juhasz,Inhoff和Rayner(2005)結(jié)合詞匯判斷任務和眼動記錄法來考察詞內(nèi)空格在英語復合詞加工中的作用。他們采用正常無空格(softball)、正常空格(front door)和錯誤空格(soft ball和frontdoor)三種呈現(xiàn)類型,被試詞匯判斷的反應時和錯誤率均表明,加入詞內(nèi)空格能促進詞素加工,而眼動指標則表明詞內(nèi)空格在詞匯加工的不同階段所起的作用不同,如首次注視時間表現(xiàn)出明顯的空間分割優(yōu)勢,而凝視時間卻表現(xiàn)出空間分割的耗時效應。這表明在正常無空格的復合詞中插入詞內(nèi)空格,對復臺詞的后期加工產(chǎn)生干擾作用,進而表明插入非正?崭駥υ~匯理解的阻礙作用。
2.1.2西班牙語
與英語類似,西班牙語也屬于拼音文字,其書寫形式中也存在標記詞邊界的空格。Perea和Acha(2009)采用正?崭瘛o空格和輪流黑體三種空格形式,考察詞匯的辨別力對閱讀西班牙語無空格句子的影響,同時為了區(qū)分空格對詞匯識別和眼動控制的影響,還操縱了目標詞詞頻。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刪除西班牙語句子中的詞間空格會降低被試的閱讀速度,眼動模式也與正常閱讀不同,得出與英語研究一致的結(jié)論。輪流黑體條件雖然刪除了句子中的詞間空格,但是被試通過視覺線索還能判斷詞邊界,被試閱讀這類型句子時,仍然會出現(xiàn)閱讀代價(cost),但這并不會妨礙詞匯識別過程。與無空格條件相比,采用輪流黑體的呈現(xiàn)形式可以提高詞匯的辨別力。被試閱讀輪流黑體呈現(xiàn)的句子時,對目標詞的跳讀率更高,注視時間更短,同時還發(fā)現(xiàn)輪流黑體條件下的詞頻效應的大小與正常有空格類似,被試的眼動模式更傾向于以詞為單位進行。
2.1.3德語
與英語和西班牙語類似,德語也是一種詞與詞之間存在空格的拼音文字。德語包含大量的復合詞,并且其組合形式較為自由,但是與英語復合詞不同,在由詞素組成的德語復合詞中,各詞素之間沒有空格。Inhoff,Radach和Heller(2000)將德語復合詞的詞素問人為地插入空格。結(jié)合被試對目標詞命名的潛伏期以及加工目標詞時的眼動特點,考察詞內(nèi)空格對德語復合詞加工的作用。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相對正常無空格的復合詞來說,被試對插入詞內(nèi)空格的復合詞的命名潛伏期明顯變短,眼睛的注視時間也會縮短,這種促進作用僅出現(xiàn)在閱讀早期,而較后期的眼動指標則反映出插入詞內(nèi)空格的抑制作用。于是推測德語復合詞中的詞內(nèi)空格具有雙重功能,不僅有助于在復合詞加工早期獲得詞素的詞形信息,同時還會干擾隨后的復合詞語義的整合過程。
除了空格是最明顯的視覺分割線索外,標點符號和大寫字母等也能起到分割作用。Inhoff和Radach(2002)在Inhoff等人(2000)研究的基礎上,以由兩個名詞詞素組成的復合詞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討視覺分割信息在德語復合詞加工中的作用。復合詞采用詞素間無空格(如Gehirnchirurg)和詞素間有連字符(Gehim-Chirurg)兩種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詞素間的連字符會影響注視點的落點位置,進而說明復合詞的視覺分割信息為執(zhí)行向前的眼跳計劃提供重要信息,使眼睛落在文本的新內(nèi)容上。
綜上所述,關于詞間空格在原本有空格語言閱讀中的作用,比較一致的結(jié)論認為:由于詞間空格為文本中的字母串劃分了界限,使詞語保持獨立性,所以詞間空格不僅有利于文本閱讀,而且能促進詞匯識別(Inhoff et al.,2000;Inhoff & Radach,2002;Rayner et al.,1998)。如果刪除拼音文字的詞間空格,詞匯識別和眼動控制均會受到影響,表現(xiàn)在:讀者閱讀無詞間空格句子的平均注視時間變長,偏好注視位置從距離詞中間近的位置移到詞首附近,對下一個詞(以及詞中)的眼跳幅度也會減小fPerea&Acha,2009;Rayner et al.,1998)。研究者認為刪除有空格語言文本中的空格會增加閱讀難度,是因為增加了讀者從語法上分析詞以及決定眼睛接下來注視何處的難度(Rayner et al.,1998;Perea&Aoha,2009)。
以上結(jié)果可以從兩方面解釋:(1)閱讀無詞間空格的文本時,讀者很難確定詞語首尾字母所在的位置――這是詞匯識別的重要過程;(2)刪除詞間空格使讀者難以定位當前詞語以及執(zhí)行對當前詞或下一個詞的眼跳計劃――這是眼動控制的重要過程(Rayner et al.,1998)。Inhoff和Radach(2002)通過研究也證實了空格在有空格文本閱讀中具有兩種同等重要而又彼此獨立的功能。一為動態(tài)功能(dynamic function),用于執(zhí)行到文本不同位置的眼跳計劃;二為語言學功能(linguistic function),用于描述那些能找出或解釋語義的視覺目標或詞語。
2.2來自無空格語言的空格研究
如上所述,已有研究證實在有空格語言文本中,詞間空格對閱讀起著非常重要作用,那么在原本無空格的文本中插入空格,是否也能促進閱讀?
2.2.1日語
與英語不同,日語文本的書寫形式中并不包含可以標記詞邊界信息的空格,F(xiàn)代日語文本包括日本漢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種書寫形式(Sainio et al.,2007),其中日本漢字是圖形文字,大部分來源于漢語,常常具有一種以上的發(fā)音,以詞素的形式表征獨立的意義單元,用來編碼語法范疇如名詞、動詞詞干、形容詞詞干和一些副詞。平假名和片假名是日語的兩套表音符號。其中平假名用來標記語法結(jié)構(gòu),如詞形變化和功能詞,而片假名則用于外國名字、外來語、感嘆詞和一些專門的科技術語中。目前比較典型的日語書寫形式主要包括日本漢字和平假名(Kajii et al.,2001)。除了詞匯特征不同外,這三種日語書寫形式的視覺特征也不同。從視覺上看,日本漢字比平假名和片假名更復雜,片假名的筆畫相對較直,而平假名包括較多的曲線筆畫(Kajii et al.,2001)。
Kajii等人(2001)要求被試閱讀三種不同書寫形式的日語文本,考察被試閱讀時眼睛運動是否以詞為單位進行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被試閱讀日語文本的眼動模式是以詞為單位進行的,注視點傾向于落在詞首而不是詞中間,對日本漢字的注視頻率大于平假名或片假名。此外還發(fā)現(xiàn)雙字詞或三字 詞的注視點分布與詞語的書寫形式有關:只有當詞語的首字為日本漢字時,首次注視點才傾向于落在詞首,而在全部為平假名的詞語中,首次注視點落在詞語各個位置的比例沒有差異。這也表明在日語閱讀中,三種日語書寫形式的視覺特殊性對引導眼睛運動起著重要作用。
日語文本包含其他的“視覺詞匯”線索有助于識別詞邊界,被試往往不需要識別詞匯,僅通過視覺特征就能區(qū)分邊緣視覺中這三種不同的書寫形式(Osaka,1989),尤其是具有獨特視覺特征的日本漢字,可以為形態(tài)學分解提供線索,同時也有助于被試決定接下來要注視的內(nèi)容(Kajii et al.,2001)。
根據(jù)日語三種書寫形式的視覺特征,Sainio等人(2007)考察了空格在閱讀日語文本中的作用,要求被試閱讀兩種文本,即全部為平假名的文本以及平假名一日本漢字的混合文本,這兩種文本均以正常無空格和詞空格的方式呈現(xiàn)。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當被試閱讀全部為平假名的文本時,插入詞間空格會促進詞匯識別和眼動控制,而在平假名一日本漢字的混合文本中,空格則沒有促進作用。他們認為在平假名文本中,空格為讀者提供了明顯的詞邊界線索,而在平假名一日本漢字的混合文本中,日本漢字具有獨特的視覺特點,可以為讀者提供詞邊界信息,引入空格就會顯得有些多余,因而不會促進閱讀。進一步推測,如果在視覺特征一致的日語文本中,插入空格能為被試提供有效的詞邊界信息,進而提高閱讀速度。
此外,Sainio等人(2007)在平假名文本中還發(fā)現(xiàn)空格對首次注視位置的影響。相對無空格文本來說,被試閱讀有空格文本時,注視點在詞上的落點會更遠一點。因此空格在平假名文本中的作用與英語的研究結(jié)果是一致的(Rayner et al.,1998),但是平假名文本中空格的促進作用比英語中的小(平假名為12%,而英語為30%~50%)。他們認為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于平假名文本中的詞間空格并不是規(guī)范的書寫形式。同時他們還發(fā)現(xiàn)在日語閱讀中由于不同的書寫形式導致的加工差異,在平假名一日本漢字的混合文本中,被試閱讀有空格文本的速度要比無空格文本慢,但是這種差異并沒有達到顯著水平。空格并不會影響平假名一日本漢字混合文本中的首次注視位置和偏好注視位置。不管是在有空格文本中,還是在無空格文本中,優(yōu)先注視位置都在詞首,這在知覺性質(zhì)突出的日本漢字中比較典型(參見Winskel et al.,2009)。
2.2.2泰語
泰語屬于拼音文字,由輔音、元音和聲調(diào)符號構(gòu)成。通常情況下,泰語采用從左到右的書寫形式,與漢語類似,泰語文本中沒有空格(Reilly,et a1,2005;田瑾,2009)。Kohsom和Gobet(1997)研究發(fā)現(xiàn)人為地在泰語文本的詞與詞之間插入空格,可以提高被試的閱讀速度。Reilly等人(2005)利用眼動技術研究空格對泰語閱讀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泰語讀者的注視點位置分布與英語或德語讀者相似,但是泰國讀者的眼跳幅度較小,這表明泰語讀者的眼動控制很有可能也是以詞為單位的。
Winskel等人(2009)在控制目標詞詞頻的情況下,考察插入空格對泰一英雙語者閱讀泰語文本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盡管正常的泰語文本不包含空格,但是加入詞間空格會促進詞匯識別,但并不影響眼動控制和詞切分。泰一英雙語者在凝視時間和總注視時間上表現(xiàn)出空格效應,但是首次注視時間并沒有此效應,這表明插入詞間空格明顯促進了詞匯加工的后期階段包括詞匯通達,但沒有促進(或干擾)瞄準詞匯和早期的詞切分。此外,他們還發(fā)現(xiàn)空格并不會影響首次注視位置和注視點落點位置的分布。在空格條件和無空格條件下,目標詞的首次注視位置是在詞中間偏左的位置,這與拼音文字中的普遍現(xiàn)象類似,同時也證實了Reilly等人(2005)的研究結(jié)果,即泰語閱讀的眼動控制是以詞為單位進行的。
3 漢語閱讀的空格研究
以上分別介紹了在非漢語閱讀中,刪除空格對閱讀正常有空格文本(如英語和西班牙語)的干擾作用,以及插入空格對閱讀正常無空格文本(如日語和泰語)的促進作用。
與英語等拼音文字不同,漢語的書寫形式具有兩個明顯特點:(1)漢語是以漢字為基本的書寫單元,而不是字母。漢字是一種結(jié)構(gòu)復雜的方塊字,不同漢字具有不同的視覺復雜性,如漢字的筆畫數(shù)不同,構(gòu)成漢字的部件數(shù)不同(由筆畫組成的表示語音或語義信息的組塊),以及漢字的構(gòu)字方式不同(部件構(gòu)成漢字的形式)(Bai et al.,2008)。(2)漢語文本中沒有清晰的詞邊界標記(Hoosain,1992;Tsai&MeComkie,2003)。單個漢字僅代表一個獨立的語音詞素,漢語文本是由一連串空間間距相等的漢字組成。漢字之間以自然存在的空間而均勻間隔,除了以標點符號標注語義停頓和劃分外,詞與詞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標記。(3)在漢語文本中關于詞的概念比較模糊,漢語讀者甚至是語言學家對什么是詞的看法都存在較大爭議(Hoosain,1992)。
與英語等拼音文字相比,由于漢語關于詞的概念不如英語等拼音文字清晰,這就增加了描述漢語詞邊界的難度(白學軍,田瑾,閆國利,王天琳,2009)。此外,與無空格的日語文本相比,漢語文本由一連串結(jié)構(gòu)復雜的方塊字組成,這些方塊字不能為漢語讀者提供類似于日語文本中的“視覺詞匯”線索。這也增加了識別漢語詞邊界的難度。
為了考察標記詞邊界的視覺線索在漢語閱讀中的作用,以往研究者通過人為地在漢語文本中插入空格,以探討插入空格對漢語文本閱讀的影響。在正常無空格的漢語文本中插入空格,究竟是促進閱讀還是阻礙閱讀呢?同時在漢語文本中插入空格,相應就會涉及到詞切分,如漢語文本的空格應該放在詞間還是字間,插入不同形式的空格是否會產(chǎn)生相同的作用。
Liu等人最早采用速示器測量個體的識別閩限,要求被試閱讀插入詞間空格的漢語文本,比較被試閱讀有空格和無空格句子的閱讀速度,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與假設相反,并沒有發(fā)現(xiàn)詞間空格對單詞識別和閱讀的促進作用,相反發(fā)現(xiàn)被試閱讀有空格句子的速度比無空格句子慢。他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漢語讀者已經(jīng)習慣閱讀文本中沒有空格的文本,而在句子中人為地插入詞間空格會與讀者已有的閱讀習慣產(chǎn)生沖突,也有可能是因為測量方法對閱讀過程的干擾(引自自學軍,田瑾等,2009;沈德立,自學軍,臧傳麗,閏國利,馮本才,范曉紅,2010)。然而在Hsu和Huang(2000a)的研究中,要求被試閱讀計算機上呈現(xiàn)的正常無空格和插入詞間空格的句子,記錄被試閱讀句子的反應時和閱讀理解的正確率,結(jié)果表明漢語文本中的詞間空格能促進閱讀,被試的閱讀時間顯著減少,但是不會影響閱讀理解的正確率。
由于以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不同,所以很難將Liu等人和Hsu等人(2000a)的研究結(jié)果加以比 較。除了使用速示器和計算機呈現(xiàn)外,還有研究者采用眼動儀來記錄被試閱讀的時間進程,以深入探討空格在漢語文本閱讀中的作用。
Inhoff等人(1997)記錄讀者閱讀以正常無空格、詞間空格和隨機空格呈現(xiàn)的三種句子時的眼動特點,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被試閱讀不同呈現(xiàn)方式的句子時,其眼動特征沒有明顯差異。這可能是因為Inhoff等人研究中所使用的眼動儀空間分辨率和采樣率(50Hz)比較低,所收集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較低,同時研究中所插入的詞間空格的寬度較小(8個點),致使空格效應較小,未達到統(tǒng)計學顯著水平(沈德立等,2010)。
后來Bm等人(2008)利用Eyelink Ⅱ眼動儀(采樣率為500Hz.),用空格和陰影來界定漢語詞邊界,采用四種不同條件呈現(xiàn)句子(正常無空格、詞空格、字空格和非詞空格),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被試閱讀詞空格和正常無空格句子沒有顯著差異。這就意味著不管是用空格還是陰影來界定詞邊界,對閱讀既沒有阻礙作用,也沒有促進作用。他們認為文本呈現(xiàn)方式的熟悉性以及有無詞邊界信息所產(chǎn)生的促進和干擾效應存在權衡。雖然被試對平時閱讀的那種無空格文本極為熟悉,但是詞語之間沒有標記詞邊界的信息,所以在詞匯識別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定的難度;相反被試對不常見的有詞間空格(或用陰影標記)的文本并不熟悉,但是這種文本能提供明確的詞邊界信息,所以有利于詞匯識別,因而被試閱讀詞空格句子和正常無空格句子沒有顯著差異。與此同時,還發(fā)現(xiàn)與正常無空格和詞空格呈現(xiàn)的句子相比,被試閱讀以字空格和非詞空格呈現(xiàn)的句子時閱讀速度明顯慢。因此推測漢語閱讀的加工單位是詞而不是漢字。
為了更好地探討空格在漢語閱讀中的作用,下面分別從閱讀經(jīng)驗、空格大小和閱讀方式三個不同角度介紹漢語閱讀中的空格研究。
3.1閱讀經(jīng)驗
Bai等人(2008)的上述研究是以閱讀經(jīng)驗豐富的成人讀者為研究對象,為了考察空格在漢語閱讀中的作用是否受被試閱讀經(jīng)驗的影響,沈德立等人(2010)以小學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與Bai等人(2008)相同的四種空格呈現(xiàn)條件,得出與Bai等人(2008)類似的結(jié)果,即與熟練的漢語成人讀者一樣,小學三年級被試閱讀有詞空格和正常無空格句子時沒有顯著差異。此外沈德立等人(2010)還比較小學三年級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閱讀空格呈現(xiàn)方式不同的句子時的差異,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閱讀詞空格句子沒有顯著差異。但是相對學優(yōu)生來說,非詞空格條件對學困生的干擾作用更大,進而表明在閱讀早期的信息加工過程中,學困生對文本視覺特征的依賴性更強。Bai等人(2008)和沈德立等人(2010)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對于母語為漢語的讀者而言,不論是閱讀經(jīng)驗豐富的成年人,還是閱讀經(jīng)驗不足的小學三年級學生,他們閱讀傳統(tǒng)無空格和詞空格句子時沒有明顯差異。
3.2空格大小
Bai等人(2008)的研究并沒有控制空格的大小。即空格的大小是固定的,為一個漢字所占的空間。而Hsu和Huang(2000b)研究發(fā)現(xiàn),當詞間空格為半字空格或整字空格時,被試的閱讀時間比正常無空格條件下的短,而半字空格條件下被試的正確率明顯高于整字空格條件,但是均低于正常無空格條件下的正確率。這表明漢語文本詞間的最佳間隔應在傳統(tǒng)間隔和整字空格之間,漢語文本以詞為呈現(xiàn)單位優(yōu)于無明顯詞邊界的傳統(tǒng)呈現(xiàn)方式。另外,通過分析被試的閱讀時間,還發(fā)現(xiàn)詞間間隔的大小為半字空格和整字空格時.被試的閱讀時間較短。
為了進一步證實漢語詞間空格的最佳大小,梁菲菲和自學軍(2010)結(jié)合被試的主觀評定結(jié)果和眼動實驗結(jié)果,考察空格的大小和呈現(xiàn)方式對漢語閱讀績效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被試閱讀半字空格文本的閱讀績效與正常無空格無明顯差異,均高于整字空格文本的閱讀績效;被試閱讀字空格和詞空格的閱讀績效與無空格的閱讀績效相當,均優(yōu)于非詞空格。這就是說半字空格既沒有促進閱讀也沒有干擾閱讀,而整字空格對漢語閱讀產(chǎn)生干擾作用。
3.3閱讀方式
上述研究是圍繞空格在默讀漢語文本中的作用進行的,然而讀者的閱讀方式可以分為朗讀和默讀兩種。Taylor認為朗讀和默讀在發(fā)音、注意和認知資源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如朗讀所需的認知資源大于默讀,同時朗讀也會限制讀者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程度(引自白學軍,田麗娟,張濤,梁菲菲,閆國利,2009)。因此白學軍和田麗娟等人(2009)研究被試朗讀漢語文本時空格對閱讀績效的影響。他們要求被試朗讀四種不同呈現(xiàn)方式的語篇,即正常無空格、詞間空格、非詞空格和字間空格,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漢語語篇中插入詞間空格會促進朗讀,而插入非詞間空格和字間空格會阻礙朗讀。這說明采用朗讀方式得出的研究結(jié)果支持Bai等人(2008)采用默讀方式的結(jié)論,從而也證明了漢語閱讀的加工單位是詞而不是漢字。
4 空格在第二語言閱讀中的作用
不管是以有空格語言為研究對象,還是以無空格語言為研究對象,以上研究都是圍繞空格在讀者閱讀母語文本中的作用進行的,那么空格在母語閱讀中的作用是否有助于讀者閱讀第二語言?這里就涉及到跨語言遷移問題?缯Z言遷移是指個體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學習第一語言所習得的學習能力對第二語言學習的影響(Genesee,Geva,Dressier,&Kamil,2006)。
以漢語和英語為例,它們屬于兩種不同的書寫系統(tǒng)。英語的書寫單元和意義單元是對應的,其書寫形式中包含空格,空格為詞切分提供了明顯的物理線索,因此英語母語讀者習慣在閱讀中利用物理線索感知詞語。然而漢語文本的書寫形式中并沒有空格,因此在漢語閱讀中,讀者很可能因缺乏詞邊界信息而增加詞匯識別的難度,尤其是對漢語水平較低的留學生來說難度更大,這是因為他們對漢語的詞匯識別未達到自動化水平,在閱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更多的詞切分問題,例如,如何從一連串的漢字中確定哪幾個漢字可以組成一個詞(白學軍,田瑾等,2009)。
高珊(2006)采用反應時法,以美國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要求他們閱讀不同呈現(xiàn)方式的漢語句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被試閱讀插入詞間空格的句子時所用的時間較短。實驗結(jié)束后的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也表明,詞間空格有助于被試的閱讀理解。正如前面所述,反應時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被試的閱讀模式,但是缺乏即時性。因此,為了深入探討漢語文本的呈現(xiàn)方式對美國讀者閱讀漢語文本的影響,白學軍和田瑾等人(2009)采用生態(tài)學效度較高的眼動記錄法,以具有初級漢語水平、母語為英語的美國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考察了空格的不同呈現(xiàn)形式對他們閱讀漢語文本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被試閱讀非詞空格句子的閱讀時間明顯比正常無空格句子要長,同時也發(fā)現(xiàn)正常無空格句子的閱讀時間明顯比詞空格句子的長。這表明對于只有初級漢語水平的美國大學生來說,加入 他們熟悉的詞間空格能促進其閱讀漢語文本,但加入字間空格對閱讀沒有顯著影響,而加入非詞空格則會對閱讀產(chǎn)生干擾作用。
后來Shen等人(2010)又以來自四個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為被試,進一步研究空格在漢語閱讀中的作用是否受被試母語文本呈現(xiàn)方式的影響。所有被試的第二語言為漢語,母語分別為英語,韓語,日語和泰語,其中英語和韓語的書寫形式中有空格,而日語和泰語的書寫形式中沒有空格。研究結(jié)果表明不管被試母語文本中有無空格,還是屬于拼音文字或表意文字,詞間空格都會促進留學生閱讀漢語文本,同時這種促進作用還不會受被試母語文本呈現(xiàn)方式的影響。Shen等人(2010)還證實了對于第二語言為漢語的留學生來說,漢語閱讀的基本加工單位也是詞而不是漢字。
為了更深入研究空格在留學生學習漢語中的作用,自學軍、梁菲菲和閆國利(2010)又以美國留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學習一再學習一測試的方式,探討空格在留學生學習漢語新詞中的作用。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被試對詞空格句子的閱讀速度快于正常無空格句子,而詞空格句子的總注視次數(shù)和平均注視時間均小于無空格句子。對目標詞進行局部分析結(jié)果表明,詞空格句子中目標詞的閱讀效率高于正常無空格句子的目標詞,同時還發(fā)現(xiàn)僅在目標詞的晚期加工和總體加工中表現(xiàn)出詞空格文本的訓練效應。這表明相比正常無空格文本來說,留學生在詞空格文本中學習新詞更容易些,對留學生進行閱讀詞空格文本的訓練,可以促進他們對新詞的學習。
除了英語和漢語的語言特點存在差異外,英語和同屬拼音文字的其他語言也存在差異,如英語和泰語,兩者都屬于拼音文字,但英語的書寫形式中有空格,而泰語的書寫形式中沒有空格。Winskel等人(2009)通過比較泰一英雙語者閱讀有無空格的泰語文本時的眼動差異,以及泰一英雙語者與英語單語者閱讀有無空格的英語文本時的眼動差異,來探討空格在詞匯識別中所起的作用。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加入詞間空格能促進泰一英雙語者的詞匯識別,但是并不會影響其眼動控制和詞匯識別,而對于英語單語者來說,詞間空格促進了被試的眼動控制和詞匯識別。然而不管是泰一英雙語者還是英語單語者,刪除英語文本中的詞間空格,均會對閱讀產(chǎn)生干擾作用,相比英語單語者來說,對泰一英雙語者的干擾作用更大,因此推測泰一英雙語者閱讀英語文本時,不存在跨語言遷移。
5 總結(jié)和展望
綜觀已有研究,研究空格在文本閱讀中的作用時仍存在一些未解決問題,具體為:
第一,研究空格在文本閱讀中的作用是否有助于構(gòu)建漢語閱讀的眼動控制模型?目前著名的E-Z讀者模型和SWIFT模型是基于拼音文字中詞的研究提出來的。E-Z讀者模型認為眼睛接下來注視何處(where)是由文本中低水平的視覺線索決定的,如詞間空格等,而決定何時(when)移動眼睛是由詞匯加工的難易程度決定的,如語義等(Perea&Acha,2009)。Rayner等人在E-Z讀者模型的背景下模擬了漢語讀者閱讀的眼動行為,發(fā)現(xiàn)漢語閱讀的分析單位是詞(Rayner,Li,&Pollastek,2007)。但是目前還沒有人用SWIFT模型來模擬無空格的漢語閱讀。這是今后研究空格在文本閱讀中作用時需要關注的。
第二,雖然空格能為讀者提供詞邊界信息,但這里涉及到注視點的落點位置,尤其是插入空格或刪除空格后,注視點的落點位置有哪些變化?目前這方面的研究證據(jù)還不足,特別是在漢語文本中加入空格后,會導致注視點的落點位置出現(xiàn)何種變化,還需要深入研究。
第三,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有空格語言文本中,插入空格有助于詞匯識別,而刪除空格會對詞匯識別產(chǎn)生干擾作用,那么這種促進或干擾作用出現(xiàn)在詞匯加工的哪個階段?這種促進或干擾作用是由插入或刪除空格引起的,還是由被試對空格的熟悉性引起的?
第四,關于漢語的大部分研究認為,漢語閱讀的基本信息單元是詞而不是字,那么作為基本信息單元的漢語“詞”是什么類型呢?即漢語閱讀中詞切分的問題。目前學術界關于漢語的詞切分爭議很大,如漢語的詞切分是應該參照客觀標準(語言學標準),還是主觀標準(心理詞匯)?另外漢語的詞切分還會受所在語境的影響,如“花生長”可以切分為“花生/長”,也可以切分為“花/生長”。
第五,由于不同語言的書寫形式不同,導致讀者對文本中空格的熟悉性不同,因此對于雙語者來說,可能會出現(xiàn)空格在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文本閱讀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那么空格在不同語言文本閱讀中的作用能否發(fā)生遷移,即空格在第一語言中的作用是否會影響讀者閱讀第二語言文本?
第六,空格的物理屬性是否也會影響空格在文本閱讀中的作用,如空格的大小或空格的呈現(xiàn)方式等。這里可能會涉及到工效學問題,同時對不同閱讀經(jīng)驗的被試來說,這種影響作用是否是一致的?
相關熱詞搜索:空格 文本 作用 空格在文本閱讀中的作用 空格符號 王者榮耀空格名字復制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