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日本,讀懂中國|軍情解碼最新一期2018
發(fā)布時間:2020-03-15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有一天,從一只又大又好的桃子里,跳出了一個小孩,他成了一對貧苦老夫妻的掌上明珠,大名桃太郎――在故事的結(jié)尾,小小的桃太郎打敗了鬼島上的惡鬼,帶回了大車的財寶。 《曖昧的日本人》一書正有著這樣一個有趣的“開篇”。如果說神話故事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密碼,那么,作者通過桃太郎來解析日本人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嘗試,恰是對日本文化的精彩“解碼”,而這一角度的選取,已經(jīng)顯示出本書對日本文化所做的闡釋必是蹊徑獨辟的。
在無數(shù)有關日本的論著中,“矛盾”一詞也許是最常為人提及的。殘忍與唯美、好斗與有禮、保守與善變……這個不可思議的民族將種種看似毫不相容的特性集于一身,本尼迪克特索性用“菊與刀”這對概念來予以概括,對日本文化稍有了解的讀者想必都很熟悉。
本書則用“曖昧”來涵括日本文化的這種特殊性。這是受大江健三郎的啟發(fā),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儀式上,大江以《曖昧的日本的我》為題發(fā)表演講。然而,本書作者進一步認為:日本文化的“曖昧”,最終造成了日本歷史處境的曖昧,它努力變革,以“脫亞入歐”,最終卻陷入“非歐非亞”的尷尬處境。這紛繁的矛盾表象之下,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島國單一民族無以倫比的集團性和不擇手段的進行性”。而這種特性的形成,又與日本文化的特殊構(gòu)造、東瀛島國的地理風土等因素相關,對這一特性的分析,正是本書作者思考的著力點所在。
要描述清楚這種“曖昧”的文化,實非易事,而本書采用“小處著眼”的方式。日本的傳說、風俗、語言、審美習慣……都成為文化剖析的出發(fā)點所在。從飄散的櫻花見出日本人獨特的“無!庇^;從精美的包裝之中看到日本文化中的“死亡美學”,從泛濫的名片背后感受日本人特有的序列意識與合作精神。每一個小角度的進入,最終帶出的都是與歷史、文化相關的大問題!靶 迸c“大”的巧妙結(jié)合,使得本書兼具趣味性和學理性,文字也隨之靈動潤澤起來。更為重要的是,貼近日常生活的取材,使得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落在讀者觸手可及的實處,而這對常常以宏大“想象”來拼貼日本的中國人,無異是一劑解毒的良藥。
將日本文化置于大的比較視野中進行考察,是本書作者在闡釋日本文化時的另一有效嘗試。恰如作者所說,中國與日本有兩千年交往的歷史,近代以來,中國一方面師從日本,一方面又在與其交往中不斷吃虧。中國理應是最懂日本,也最有必要讀懂日本的國家。然而事實卻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對日本的情感總在“友好”和“仇恨”之間搖擺,對其的深入了解卻絲毫未能比《菊與刀》更進一步。
《曖昧的日本人》力圖跳出這個怪圈,將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乃至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進行比較,祛除“大中華主義”和“大西方主義”對國人認知日本造成的遮蔽。單以語言而論,從日人學外語到外人學日語,作者串聯(lián)起的除了中國、日本、越南、朝鮮,還有西方世界。語言的背后,是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維特性,更是不同民族面對和接受外來文化時各異的文化心態(tài)。正是在這樣的比較中,日本的“特殊性”才得以彰顯,尊重這種“特殊性”,將日本作為獨立個體來加以審視,是我們真正認知日本的前提之一。
所有這些,都顯示出作者在日本文化研究方面的深厚功力。如果看過作者的另外兩本著述――《看不透的日本――中國文化精英眼中的日本》及《喧鬧的騾子――留學與中國現(xiàn)代文化》,就可以體會到,作者看似輕松的筆法深處,是有著怎樣的學術研究和思考在“打底”。
也許對有些讀者來說,以“曖昧”總結(jié)日本會令人感到不滿足,誰不想在面對問題時要一個清晰明確的答案?然而歷史、文化、社會、國民性……諸如此類原本就內(nèi)涵復雜的名詞,如果被描述得一清二楚,其中一定割棄、隱藏了某些部分。從這個角度看,接受日本的“曖昧”,恰是看清這個迷一般國家的前提所在。面對日本,我們的這個時代還在民族主義者的反日情緒與時尚一族的“哈日”狂熱中搖擺不定,依違兩難。而在這些極端化的眾聲喧嘩中,日本的面目更是越來越模糊不清。
1935年,周作人著文談論日本的衣食住等習俗,感嘆日本與中國在文化的關系上“本猶羅馬之與希臘,及今乃成為東方之德法”;并斷言這兩個恩怨糾纏的國家畢竟同是亞細亞人,未來的命運終將一致。我們讀日本文化種種,所讀者,其實也還是自身。從這個角度看,《曖昧的日本人》在撥開日本文化的迷霧時,讓我們看清的,還是中國自身的面貌。
相關熱詞搜索:日本 解碼 中國 解碼日本 讀懂中國 無解碼日本拳交 日本拳交視頻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