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藝術片票房低 [藝術歸別人,票房歸小剛]
發(fā)布時間:2020-03-20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王小丫妹妹的“開心辭典”如果給出這樣一道題目:“馮小剛+葛優(yōu)+喜劇=?”100%的人都能得出正確答案:“賀歲片唄!” 馮小剛是個聰明人。當下聰明的人特多,但能把聰明勁用對方向成了事的聰明人卻特少。馮小剛是個不尋常的聰明人,只是,他的聰明勁兒使得過于執(zhí)著,比如造就他的名聲與成就的馮氏喜劇就是一例。馮小剛稱得上是國產賀歲片的“大哥大”,甚至內地賀歲片的“祖師爺”。對馮小剛來說,十年前選擇拍賀歲片,就像買中一只績優(yōu)股,一路漲到了公元2007。正如《甲方乙方》主題歌中唱過一句“成全了我,也陶冶了你”,賀歲片成全了馮小剛,也娛樂了老百姓。
馮小剛也說了:“我對賀歲片的理解是:拍的時候才不管它是什么,就是一部電影,要求演員按正常邏輯去演。電影里要講究傳奇性和人民性。傳奇性對受眾來說非常重要,人民性是反映了人民的想象力而不是人民的生活!笨墒,通觀馮氏喜劇賀歲片,很自然地發(fā)現:他把中國人民的想象力用自己的片子給定義得忒狹隘了!作為中國人民的一員,老王十分的不爽。
我的一位搞影評的朋友說,從《甲方乙方》開始,馮導在電影語言上的弱點就已經暴露無疑,但是由于觀眾還沒有從“后王朔”風格的套路中擦亮眼睛,對他的導演還有所期盼;后來的幾個片子,總是難以去掉那些非電影的東西,走了一條背離電影本體的不歸路。用老王的話說就是,馮小剛拿拍電視劇的手法操作電影,用《編輯部的故事》那一路由王朔式語言起家、憑著“掄圓了侃的”的純屬瞎掰的搞笑對話來忽悠著能聽懂北京胡同幽默的那部分北方觀眾捧著肚子傻笑。簡單說,他是把由他在內的一幫年輕人興起的“室內情景喜劇”的播放面積由電視機屏給放大了N倍,冠以“電影”的名稱而投影到巨大的幕布上去而已。
2008新年臨近,馮小剛以戰(zhàn)爭片《集結號》給中國以及海外的華人百姓拜年。從藝術的角度上看,是馮小剛改邪歸正的標志。其實在這之前,馮小剛在大的不變里面,也有微變,他的第六部賀歲片《天下無賊》終于打破了賀歲片“喜劇、大團圓”的規(guī)矩,忍不住死了一個人,――劉德華扮演的賊成為馮導賀歲片里第一個死掉的人,當然這也符合中國傳統(tǒng)道德中鼓勵“浪子回頭”的定式;到《夜宴》,開始變成血淋淋的古裝片;而給2008年賀歲的《集結號》干脆以悲壯為主題,完全拋棄了任何所謂“賀歲”的原味。對此,與其說馮小剛在賀歲大道中已經游刃有余,不如說他開始正視電影語言了,不管這種正視是有意還是無意中瞎貓碰上了死耗子。對電影來說,題材和故事背景是次要的,是不是電影才是重要的。能否因此說,這其實是馮小剛的聰明在發(fā)揮作用,企圖用喜劇之外的作品來完成自我拯救?
現在新片始映,看過的人都對戰(zhàn)爭場面印象深刻,銀幕上呈現出來的畫面色彩和那種粗顆粒感,讓一些觀眾覺得和看過的《拯救大兵瑞恩》類似,畢竟是聰明人,在自己本行里學什么像什么啊。馮氏這部片子的好處,是在片中放棄了國產戰(zhàn)爭片所習慣的那種“小米加步槍”似的游擊戰(zhàn),克服國人傳統(tǒng)戰(zhàn)爭片的不足,最終拍出了戰(zhàn)爭的震撼力,把戰(zhàn)場上慘烈的“真實”展現給百姓們看。至于馮小剛本人不同意《集結號》是他轉型之作的說法,說什么“導演的工作就是拍攝各種各樣的電影”,任他姑妄說之好了,圈內人都知道馮小剛跟王朔早年一起成事兒,寫小說的本事沒學到,光學到嘴硬了。
眼下馮小剛又放出話來:“是哪個林子里的鳥就該在哪個林子里踏踏實實地飛,飛出去玩一圈,臨了還得回來”,聲明自己要重回喜劇片路線,下一步拿《貴族》來開涮中國的土貴族和海龜們。站在老王這邊看,馮導還是把轉型之路走到底吧,回歸喜劇片,得到的是票房(這還得以頑冥不化死認北京胡同幽默的那幫子觀眾身體健康、長命百歲、能堅持進影院觀看為前提),得不到的是個人的藝術成長。所謂見好就收,今年馮導在電影版相聲這棵樹下逮到了票房這棵兔子,明年在喜劇這棵樹下繼續(xù)等,又逮到了,接著是后年、大后年……幸運的票房捕獵者馮小剛導演,一連逮到了十年的票房大兔子。只是,再笨的兔子,似乎也該長長記性,不至于十好幾年都非得在同一棵樹底下撞死了。
相關熱詞搜索:票房 藝術 歸小剛 藝術歸別人,票房歸小剛 藝術歸別人 票房歸小剛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