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中,他身上也有一種力量】患難中的力量
發(fā)布時間:2020-03-29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我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錯的一些事,梅先生多少年前就全都做過了 他永遠給人干干凈凈的印象 人物周刊:什么時候開始有了拍《梅蘭芳》的念頭?
陳凱歌:大概3年前吧。在《無極》前就說過這個事情,但還沒落實。做《霸王別姬》的時候采訪過很多的老藝人,也都跟我提到過梅先生。我知道其他一些導(dǎo)演都有過拍這部片子的想法,我是見到(梅)葆玖先生以后才慢慢確定下來的。雖然父親以前和梅家有來往,但我和葆玖先生并不熟悉,他找到我的時候,我說我也需要一些時間考慮考慮,主要是接觸一些材料,看看我是不是一個合適的人選。對他的深入了解是做這部戲以后開始的。
人物周刊:深入了解之后,你腦海中出現(xiàn)的是什么形象?
陳凱歌:溫文爾雅,對于著裝、化妝總是很講究,喜歡穿白西裝,永遠給人一種干干凈凈的印象。我覺得他是小事上糊涂、不在意的一個人,可在大事上會了了分明地做出決斷。
人物周刊 :拍攝中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陳凱歌:最大的困難在于他是在歷史上真實生活過的一個人物。拍這樣一個題材肯定會有很多限制,不像拍虛構(gòu)的故事自由度那么大。譬如有人說“梅孟”之間的戀情再長點就好了,可我也得顧及梅家對這事的看法。這一段,梅葆玖先生看了沒有說任何話,他希望觀眾能了解一個真實的梅蘭芳,而不是狹隘地“為尊者諱”。在這種情況下,我更覺得,我得謹慎地處理,從創(chuàng)作角度講這也算是一種局限吧。
拍的時候也面對著好多的取舍。因為梅先生社會關(guān)系非常復(fù)雜,是從高層到民間都給予最大關(guān)注的社會性偶像。到底表達他的什么?這是我們創(chuàng)作中反復(fù)摸索的事情。
黎明怎么在有限的手段和空間關(guān)系中把他的沉穩(wěn)、大氣、剛健、從容表達出來,也是一個難題。
黎明非常安靜,和梅蘭芳一樣
人物周刊:為什么會選黎明來演梅蘭芳?
陳凱歌:梅蘭芳遇到很多質(zhì)疑,“五四”新文化健將除胡適外沒有一個不罵他的,他怎么去面對?梅先生的力量全是從他的安靜里來的,他不是個大吵大鬧的人,不是遇到事情就時時發(fā)作的人。
我覺得黎明身上有這樣的東西。他是一個低調(diào)做事的演員,沉默地做,沒有爭辯,沒有反駁。這是我對黎明非常尊重的地方。黎明很安靜,安靜地坐在那兒試裝,安靜地傾聽,安靜地表達自己對人物的感覺。他很謙虛地去跟他的京劇老師學(xué)習(xí),聽葆玖先生講梅蘭芳。按理說他已經(jīng)有自己的地位,如果他精于計算,可能不會演這個角色,因為有風(fēng)險。我覺得他沒想這個事情。他未必不知道外界這些輿論,但他從沒有提起來過。他真的完全把自己投入到角色里面去了,把自己放進去了。
人物周刊:黎明說,拍梅蘭芳,他很深的感觸就是你有大把大把的時間,讓演員慢慢把人物詮釋到位。
陳凱歌:不是有大把大把時間,而是我得對得起這些演員,特別是黎明和孫紅雷這樣的演員,他們的角色都特別難拿捏,我希望他們能夠精準(zhǔn)地抓住人物。他們兩個人的這條關(guān)系線,是影片當(dāng)中最有價值的。我覺得他們兩個很勇敢,用一種他們過去不熟悉的工作方式投入創(chuàng)作。一個完全不相干的人要通過他們的表演來完成,他們覺得很刺激。孫紅雷跟了我差不多一年,放棄了很多物質(zhì)利益、很多其他的角色。我覺得他們演得特別精確。
人物周刊:假設(shè)張國榮還在,會選擇他來演梅蘭芳嗎?
陳凱歌:大家對張國榮和黎明的這種比較,我覺得挺自然的,其實是出于對張國榮的愛。我后來看我們拍攝的紀錄片,黎明第一天拍戲,他上了妝,穿著長衫,臉色非常凝重,不斷撩起自己衣服的下擺,在攝影棚的走廊里緩緩地走來走去。看到這段的時候我愣住了,我不知情,我不知道他這么煎熬地在磨戲。那一瞬間我挺感動,也挺感激他。他面對著壓力,面對著很多的懷疑,面對著內(nèi)心的緊迫感,接受了這樣一個角色,演了,而且演得不后悔,這證明了他是個真正的演員。
人物周刊:用明星演員是考慮到他們的市場號召力嗎?
陳凱歌:我覺得他們演得挺好,我都已經(jīng)忘了他們是不是明星,也很高興有幸和他們在一塊工作。
我覺得孫紅雷很好,他善于作深入的內(nèi)心刻畫。演員最可貴的品質(zhì)就是對自己有要求、不放棄,敢于去演沒演過的角色,而不是在意一時一地的得失。孫紅雷是個戲瘋子,他為了演邱如白,放棄了很多現(xiàn)實利益,廣告啊、高片酬啊等等,他都不接了,專心致志地去做邱如白,做這樣一個戲。
京劇在中國一度是太重要了,
現(xiàn)在又太不重要了
人物周刊 :《梅蘭芳》很容易就讓人想起《霸王別姬》,兩部片子都和京劇有關(guān),你對京劇特別有興趣?
陳凱歌:我對(京。┱乒时容^熟,誰是什么風(fēng)格、梨園界的曲文,我知道得多,就覺得這個行當(dāng)里面的人,特別的生動,特別的豐富,待人處世的方式也跟一般社會上不一樣,他們的世界挺封閉的。知道得越多,越覺得京劇之所以成為京劇,是有好多原因在里邊的?晌也荒芩闶且粋戲迷,不熟一二百出戲是不能叫做戲迷的。京劇在中國一度是太重要了,現(xiàn)在又太不重要了,這就是時代的力量。
人物周刊 :你說京劇“現(xiàn)在又太不重要了”,我想知道,和京劇息息相關(guān)的梅蘭芳和這個時代還有什么關(guān)系?我們?yōu)槭裁催需要了解他?
陳凱歌:我覺得,一個國家,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一個國家,它有很多的資源,文化的、精神的、傳統(tǒng)的資源。一般來說,作古的人物會在兩個時間段被提出來:一是國家興盛的時候,大家會想起為此做過鋪墊和貢獻的人;另外就是國家遇到難處的時候。我覺得2008年是中國同時遇到這兩個情況的年份。
改革開放30年結(jié)出成果,到了第一個時間點。第二個,誰也不會想到中國今年會出現(xiàn)這么多災(zāi)難。但這么大一個國家有些事情總歸是會發(fā)生的。遇到這么大的狀況的時候,中國人精神上的后備資源是什么?我們之前的人遇到了許多困難,我覺得梅蘭芳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即使在患難中他身上也有一種力量,他的沉穩(wěn)剛健和從容不迫,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個國家。
人物周刊:京劇的現(xiàn)狀是不是有點尷尬?
陳凱歌:我不覺得尷尬。我一直認為京劇是個很時尚的藝術(shù)。經(jīng)過“文革”,大家都忙忙碌碌顧著別的事了,時間一長離它遠了,就把這事兒給放下了,但它是很時尚的藝術(shù),在它興盛的時代,有一點身份的人要是不懂京劇,那是沒有談資的。今天我們叫走穴,那時候叫堂會,梅蘭芳先生在堂會上的收入跟今天的著名藝人相比,是只高不低的。我們知道的很多著名演員都是梅蘭芳的徒弟,你不能想象,像胡蝶這些演員都受到過梅先生的影響。
人物周刊:你有看京劇的嗜好?
陳凱歌:小時候看的頻率反而比較高,因為我家離專門看京劇的一個場所很近。我小時候比較多地去看,也覺得好看。我對京劇的判斷:它不是古老的藝術(shù)形式,它是很時尚的東西。它太高級了,在藝術(shù)上把虛實結(jié)合得那么好,那么寫意――一根馬鞭就是一匹好馬,三五個人就是萬馬千軍。一直到革命樣板戲,楊子榮一上來還是一根馬鞭,這東西它改不了。
京劇是從民間來的,大鑼大鼓,但京劇的精髓是文人的,是高端的,這鑼鼓背后它有一個很精雅的存在。過去京劇為什么那么有影響力?就因為京劇是時尚的,你在一個現(xiàn)代場所里感受到了最古樸最優(yōu)雅的氣息。那會兒我去北京的南新倉,那里的昆曲很火爆,大家都要看一看《牡丹亭》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演《牡丹亭》的不是什么大角兒,你說如果梅蘭芳演《牡丹亭》,那得什么樣?
人物周刊:你和梅蘭芳有相同的地方嗎?
陳凱歌: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者,跟作品里面的人物是什么樣的關(guān)系?我老打這個比方:我說我是一個陶土做成的器皿,這個器皿是用來裝水的,是用來裝梅蘭芳先生的,不是裝我自己的,但沒有這個器皿水也盛不起來。我覺得是這樣一種關(guān)系。我是不能跟梅先生這樣的人去比的,我也沒有比較之心。我知道,其實我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錯的一些事,梅先生多少年前就全都做過了。我認為他真是一個大人物。
這部電影說的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怕
人物周刊:你預(yù)期觀眾會有怎樣的反應(yīng)?他們叫好或批評會不會影響你的判斷?
陳凱歌:我希望聽到自然的反應(yīng)――觀眾看了電影自己做的判斷,我覺得這個是最珍貴的東西。但我想很多事情自己要做出判斷,不要把這個決定權(quán)最后交給別人。為什么說梅蘭芳厲害?人家送他一塊寫有“伶界大王”的匾他堅決不接,覺得接了就會被人架起來了,就沒有辦法去做他想做的事了。
人物周刊:這部戲自始至終貫穿著一封信,如果可以給梅蘭芳寫一封信,你最想對梅先生說什么?
陳凱歌:我想跟梅先生說,我斗膽拍了一個電影是關(guān)于您的。在這部電影中間,有些是真在歷史中發(fā)生過的片斷,但您的情感、您的思想、您的傲骨,是加入了我自己的欽佩進去的,我不知道做得夠不夠好,可能不夠好,那我就請梅先生多包涵我。
人物周刊:《無極》和《梅蘭芳》之間的這3年,沒拍片子的時候你會做些什么?
陳凱歌:基本上都是在做關(guān)于《梅蘭芳》的事。我沒有做什么別的事,我也沒有什么應(yīng)酬,可以說有點深居簡出。我不太上網(wǎng),也不用手機,這都是比較自覺的,我不愿意跟大家說著說著話手機響了,把此刻的談興打斷,我覺得就沒意思了。
人物周刊:這種生活狀態(tài),現(xiàn)在來說夠奢侈的。
陳凱歌:那你說像我們小時候,一個院子才有一部電話,我看也沒耽誤什么事啊,我覺得你可以自己選擇的。今天手機24小時開機狀態(tài),明天就可能有更多加碼;現(xiàn)在是音頻的,以后變成視頻的了;將來干脆在你們家安一個監(jiān)視器,說我不光要知道你是否在寫稿,還得知道你寫的狀態(tài)是否認真?(笑)
人物周刊:在這個時代,你有沒有什么適應(yīng)不了的事?
陳凱歌:好多事都挺不適應(yīng)的。走在北京,我問這路怎么走啊,結(jié)果回答我的是一外地口音的人。北京面目全非,我挺不適應(yīng)的,我一點都不喜歡這些高樓大廈。我覺得該問京劇,“京劇你有什么不適應(yīng)的?”京劇回答,“我身邊我熟悉的這些人和事都不在了,我還孤單單地活著。”
但我想我們在《梅蘭芳》這部電影里面說的最要緊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怕,F(xiàn)在我們的生活里讓人擔(dān)心的事太多了。梅蘭芳對中國人說的就是,不用擔(dān)心,也甭害怕,我們還行,我們能堅持。梅先生的話梅先生的狀態(tài)對我是有影響的。比如我擔(dān)心我孩子的學(xué)習(xí),我覺得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不夠多,我做得不夠好。但是轉(zhuǎn)念一想,有什么可擔(dān)心的呢?他們的成長終歸是他們自己決定的。
人物周刊:今天的采訪和3年前的感覺不太一樣,今天你在面對我的提問時似乎有些顧慮,有些謹慎。
陳凱歌:我沒什么顧慮。還是舉梅蘭芳的例子。梅蘭芳和邱如白區(qū)別在于,邱如白認為,對付這個世界是需要技巧的,所以梅蘭芳在紐約演出,謝幕八九次之后邱不讓他再上去了,但梅蘭芳還是走到了臺上,他認為你應(yīng)該用真心對大家,甚至不要在乎別人是否用真心對你。我覺得今天跟你的采訪、交談,都是真心地去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這是我對自己的一個交待。
相關(guān)熱詞搜索:也有 患難 身上 患難中,他身上也有一種力量 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 患難中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