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封mail的感想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13日我到家收信,foxmail收到了兩封普通的來信,一封是表哥從美國紐約發(fā)來的平安信,一封是國內(nèi)一個女網(wǎng)友的來信。前者自然是報平安,慶幸自己是幸存者之一,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不過表哥的轎車因為借給一個老美,老美去世貿(mào)不幸身亡,車子自然被砸成一堆爛鐵......
表哥目前無法工作,他這2天唯一出門做的事情是排隊獻血,獻好后就回家打開電視通宵達旦地看消息。他在急切等待事態(tài)的安定,甚至他很想回國。他問我國內(nèi)怎么樣,大家是否關(guān)心在美工作的中國人,是否對這一事件很shock(震驚),我不敢如實回答,因為拿到信的同時我的oicq閃爍不停,里面消息大多是網(wǎng)友們幸災(zāi)樂禍的信息,我更不敢告訴他,我接觸的很多國人第一反應(yīng)不是shock(震驚),而是興奮,有人甚至半夜去放鞭炮了………我拿到信也明白表哥的用意,他不想刺激他神經(jīng)脆弱的媽媽,但是他確實很恐慌,他說他生活在一種無序的夢魘中,這幾天他無法睡眠,他不想在無知覺中走入地獄,寧愿睜開眼睛看著動蕩地NEWYORK(紐約)。我看到信找不出任何詞匯來安慰他,唯一的方法只是及時給姑媽打個長途報平安。在電話中我用很平和很堅定地語氣告訴姑媽我表哥生活得很好.......
另外一封信是一個以前和我在情感、文學(xué)方面彼此討論的網(wǎng)友,印象中她是一個追求時尚,對于時政熱點不關(guān)心的女孩子,可是她先是發(fā)信,11號還通過oicq欣喜地告訴我老美慘了,美國人被恐怖主義狠狠地打了一記耳光。我拿到這兩封迥然不同的信不知所措。真的不知道如何回復(fù)他們。前者我找不出詞匯來安慰表哥,后者我面對這樣的信不知道說什么好。為什么這個女孩昨天可以憧憬美國的生活,希望去那里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今天看到人家遭遇災(zāi)難性恐怖打擊竟然笑開懷?我回信告訴女孩雖然死亡的大部分是美國人,但是都是平民,都是和你我一樣有追求有夢想的平凡百姓。這樣的事情為何要笑,為什么我們要歡呼,這真的有點阿Q精神啊。
聯(lián)想到這幾天上網(wǎng)看論壇,網(wǎng)絡(luò)上充斥著刺耳地笑聲,這比美國的恐怖襲擊還讓我驚訝和厭煩!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不管是代表什么信仰抑或組織。這樣的恐怖主義行為都是對人類文明史的一種極端踐踏和巨大破壞。上萬人傷亡啊。這里面有孩子、有成年人、有老人、甚至有孕婦。他們都是平凡無辜的百姓,他們有自己的生活,他們有自己的追求幸福的權(quán)力,可是在今天的一系列恐怖主義襲擊中,他們就像螻蟻一樣被巨大的爆炸和大廈的倒塌變得尸骨無存。這樣的恐怖主義行為難道不值得我們大家譴責(zé)嗎?我不知道那些恐怖主義暴徒是懷著什么樣的“信仰”實施了這場史無前例的人間慘劇,但是我明白真正的信仰是尊重每一個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是信仰的底線啊,我以為我們作為文明的人類――萬物之靈,我們都有并且會保持這樣的底線,可是恐怖主義分子則不然,他們蔑視自己的生命,更蔑視其他人的生命,他們?yōu)榱俗约撼舐摹靶叛觥臂`踏世間一切的法則。為了丑陋的目而用各種手段殘殺手無寸鐵的婦孺。這樣的行為是最可恥的行為。這樣的恐怖主義簡直是反世界人類的邪教。雖然美國的霸權(quán)主義和布什一上臺的對中政策讓我們都厭惡,但是美國政府和美國無辜平民是沒有必然聯(lián)系的。美國是我們的一個不很友好的鄰居(站在地球的角度),可你不能因為這個鄰居過去對你仍過磚頭,你就對歹徒施暴他家的女兒而歡欣鼓舞,歹徒永遠都是歹徒,他今天施暴別人家的女兒,明天就可能來施暴你自己的女兒。你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一點怨恨,而對歹徒的行徑拍手稱快,否則你就不配做人。不要忘記,中國的恐怖主義勢力也在抬頭,弱勢群體和憎恨社會的人采取的暴力傷害了那些高官權(quán)貴了嗎? 我只知道江西小學(xué)上百名小學(xué)生都是和你我一樣的窮苦孩子,石家莊大爆炸的上百名老百姓大多是下崗工人,97年某些暴力分子在新疆、北京搞的公共汽車爆炸案,受害者大多是老百姓。〗裉煳覀儗χ绹说乃劳龇怕暣笮,笑聲中助長了恐怖主義的氣焰,明天當(dāng)我們在恐怖主義襲擊下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誰會給予我們同情和幫助呢?
當(dāng)上萬個平凡無辜的生命被恐怖分子殺害的時候,他作為個體的一切社會屬性全部消失,什么國家種族民族職業(yè)都已經(jīng)變成一個歷史符號而湮滅。為什么一些人卻揪住不放,對著驚恐的美國人,對著無辜的尸體大笑,也許在大笑中你們陶醉在某種被壓抑情感釋放出來的快感,但是作為一個人的道德和良知也在笑聲中被丟掉。紐約市長說世貿(mào)大廈會重建,美國的社會秩序已經(jīng)在恢復(fù)?墒歉≡甑哪甏,我們國人的精神世界何時被重構(gòu),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社會課題。
2001年9月14日凌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