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50年代中國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失誤的理論根源的探討
發(fā)布時間:2020-05-20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對50年代中國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失誤,已有多種權威論述,F(xiàn)試從這種失誤的理論根源方面提供一點粗淺認識,供有識者分析討論。
一、不是時候的跳躍——共產主義的實驗
早在1853年4月12日,即在1953年中國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宣布建國之日即進入社會主義革命之時的100年之前,恩格斯在曼徹斯特給約·魏德邁的信中,對德國社會民主黨將來可能面臨的歷史形勢與“左”的選擇作過極為深刻的精彩預言:“我們的黨有一天不得不出來執(zhí)政,而歸根結蒂是去實行那些并不直接符合我們的利益,而是直接符合一般革命的利益、特別是小資產階級利益的東西;
在這種情況下,在無產階級大眾的壓力下,由于被我們自己所發(fā)表的或多或少地已被曲解的、而且在黨派斗爭中多少帶著激昂情緒提出來的聲明和計劃所約束,我們將不得不進行共產主義的實驗,并實行跳躍,但這樣做還不是時候,這一點我們自己知道得非常清楚。這樣做,我們會丟掉腦袋,——但愿只在肉體方面,——就會出現(xiàn)反動,并且在全世界能夠對這種事情作出歷史的判斷以前,我們不僅會被人視為怪物(這倒無所謂),而且會被人看成笨蛋,(那就糟糕多了)。我看不出還能有別的什么結果!
不幸而言中。蘇聯(lián)20年代的軍事共產主義和30年代的農業(yè)集體化運動、中國50年代的高級社、人民公社運動,正是這種被恩格斯稱為“實行跳躍”的“共產主義的實驗”。由于“這樣做還不是時候”,脫離了農業(yè)、農村、農民的實際需求與可能,違反了客觀經(jīng)濟規(guī)律與自然規(guī)律,因而出現(xiàn)了失誤,遭到了嚴重的失敗。值得重視和總結教訓的是,恩格斯還指出:“這一點我們自己知道得很清楚!睂嶋H上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對于50年代中國農村、中國經(jīng)濟該不該跳躍甚至大跳躍或大躍進,是不是“我們自己知道得很清楚”呢?奪取政權以后,需不需要發(fā)展新民主義經(jīng)濟、允不允許保留個體經(jīng)濟、富農經(jīng)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jīng)濟,是不是“我們自己知道得很清楚”呢?是的,毛澤東早有過很清楚的明確回答。
二、40年代毛澤東提出建立新民主義的經(jīng)濟,反對民粹派——農業(yè)社會主義,反對左翼空談主義
在新中國成立前,黨中央、毛澤東對奪取政權后的農村經(jīng)濟和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有一些很清醒很正確的判斷,正象恩格斯140多年前所指出的“我們自己知道得很清楚”。
在1940年1月毛澤東論述新民主主義時,明確指出:“在中國建立這樣的共和國,它在政治上必須是新民主主義的,在經(jīng)濟上也必須是新民主主義的!@個共和國將采取某種必要的方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實行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號,掃除農村中的封建關系,把土地變?yōu)檗r民的私產。農村的富農經(jīng)濟,也是容許其存在的。這就是‘平均地權’的方針。這個方針的正確的口號,就是‘耕者有其田’。在這個階段上,一般地還不是建立社會主義的農業(yè),但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礎上所發(fā)展起來的各種合作經(jīng)濟,也具有社會主義的因素。……這樣的經(jīng)濟,就是新民主主義的經(jīng)濟。而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就是這種新民主主義經(jīng)濟的集中表現(xiàn)!
在1945年3月21日六屆七中全會上毛澤東《對<論聯(lián)合政府>的說明》中指出:“只有經(jīng)過民主主義,才能到達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恩主義的天經(jīng)地義。這就將我們同民粹主義區(qū)別開來,民粹主義在中國與我們黨內的影響是很廣大的。這個報告與<新民主主義論>不同的,是確定了需要資本主義的廣大發(fā)展,又以反專制主義為第一!Y本主義的廣大發(fā)展在新民主主義政權下是無害有益的,而且在報告里也說明了有三種經(jīng)濟成分。國家資本主義在蘇聯(lián)也存在了幾年,十月革命后列寧就想要有一個國家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而未得,富農存在得更久一些! 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口頭政治報告中強調:“我們這樣肯定要廣泛地發(fā)展資本主義,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對于這個問題,在我們黨內有些人相當長的時間里搞不清楚,存在一種民粹派的思想。這種思想,在農民出身的黨員占多數(shù)的黨內是會長期存在的。所謂民粹主義,就是要直接由封建經(jīng)濟發(fā)展到社會主義經(jīng)濟,中間不經(jīng)過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階段。俄國的民粹派就是這樣。當時列寧、斯大林的黨是給了他們以批評的。最后,他們變成了社會革命黨。他們‘左’得要命,要更快地搞社會主義,不發(fā)展資本主義。結果呢,他們變成了反革命。布爾什維克就不是這樣。他們肯定俄國要發(fā)展資本主義,認為這對無產階級是有利的。列寧在《兩個策略》中講‘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其說對資產階級有利,不如說對無產階級更有利。’我們不要怕發(fā)展資本主義。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以后,還有一個時期讓資本主義作為部分經(jīng)濟而存在,而且還是很大的一部分,差不多占整體社會經(jīng)濟的百分之五十。那時糧食主要出于富農,一直到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才把城市的中小資本家與鄉(xiāng)村的富農消滅。我們的同志對消滅資本主義急得很。人家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了,還要經(jīng)過新經(jīng)濟政策時期,又經(jīng)過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二個五年計劃時,集體農莊發(fā)展了,糧食巳主要不由富農出了,才提出消滅富農,我們的同志在這方面是太急了。”
在中國共產黨七大正式通過的毛澤東的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中指出:“在現(xiàn)階段上,中國的經(jīng)濟,必須是由國家經(jīng)營、私人經(jīng)營和合作社經(jīng)營三者組成的。而這個國家經(jīng)營的所謂國家,一定要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薄霸谥袊,為民主主義奮斗的時間還是長期的。沒有一個新民主主義的聯(lián)合統(tǒng)一的國家,沒有新民主主義的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沒有私人資本主義和合作社經(jīng)濟的發(fā)展,沒有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即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發(fā)展,沒有幾萬萬人民的個性的解放和個性的發(fā)展,一句話,沒有一個由共產黨領導的新式的資產階級性質的徹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廢墟上建立起社會主義社會來,那只是完全的空想!薄盀槭裁窗涯壳皶r代的革命叫做‘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革命’?這就是說,這個革命的對象不是一般的資產階級,而是民族壓迫和封建壓迫;
這個革命的措施,不是一般地廢除私有財產,而是一般地保護私有財產;
這個革命的結果,將使工人階級有可能聚集力量因而引導中國向社會主義方向發(fā)展,但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使資本主義獲得適當?shù)陌l(fā)展!哂衅涮铩,是把土地從封建剝削者手里轉移到農民手里,把封建地主的私有財產變?yōu)檗r民的私有財產,使農民從封建的土地關系中獲得解放,從而造成將農業(yè)國轉變?yōu)楣I(yè)國的可能性。因此,‘耕者有其田’的主張,是一種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主張,并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性質的主張,是一切革命的主張,并不單是我們共產黨人的主張,所不同的,在中國條件下,只有我們共產黨人把這項主張看得特別認真,不但口講,而且實做。”而且具體指出:“土地制度獲得改革,甚至僅獲得初步的改革,例如減租減息之后,農民的生產興趣就增加了。然后幫助農民在自愿原則下,逐漸地組織在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及其他合作社之中,生產力就會發(fā)展起來。這種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現(xiàn)時還只能是建立在農民個體經(jīng)濟基礎上的農民私有財產基礎上的集體的互助的勞動組織,例如變工隊、互助組、換工班之類,但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生產量的增加,已屬驚人。這種制度,已在中國解放區(qū)大大發(fā)展起來,今后應當盡量推廣!
對于這些毛澤東40年代提出的知道得很清楚的很正確的符合國情與經(jīng)濟規(guī)律的農村政策,為什么會在1949年取得全國勝利不久以后,連同“新民主主義”理論一同放棄,急于進行人民公社的共產主義試驗的原因,值得從多方面深入探討。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上的原因,就是我們陷入了毛澤東自己反對的“左”翼空談主義!八麄兊乃枷氤^客觀過程的一定發(fā)展階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則把僅在將來有現(xiàn)實可能性的理想,勉強地放在現(xiàn)時來做,離開了當前大多數(shù)人的實踐,離開了當前的現(xiàn)實性,在行動上表現(xiàn)為冒險主義! 思想意識上的原因,是過于迅速地取得了國內戰(zhàn)爭和國際戰(zhàn)爭(抗美援朝)很大勝利,使領導人產生驕傲、急躁情緒,“在我們的歷史上也有這樣的教訓,就是大不得,小了就舒舒服服,沒有事情,一大就脹起來了,腦殼脹得很大,驕傲起來了,心里也躁了,躁得很。急躁和驕傲是連在一起的,驕傲就要急躁,急躁的人沒有不是驕傲的、不謹慎的、粗枝大葉的! 還有更重要的原因是理論根源,在40年代毛澤東提出上述一整套正確的新民主主義理論、方針、政策的同時,他接受了斯大林關于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階級、階級斗爭、主要矛盾、解決方法的一整套“左”的錯誤理論,同自己的“馬克思主義我獨取‘階級斗爭’四個字”的斗爭哲學相結合的另一套理論。因此,最后在50年代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這兩種理論、政策必然發(fā)生矛盾、沖突,出現(xiàn)了貫徹執(zhí)行他自己提出黨的七大正式認定的正確的理論、方針、政策的同志反而受批判,成為“小腳女人”,“右傾”和“富農路線”、“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代表。結果,整個農村政策只能是在“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三、毛澤東在30年代接受了蘇聯(lián)“必須以階級斗爭消滅富農”的理論
在蘇聯(lián)1917年十月革命以前和中國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前,都考慮過必須有一個從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不能立即向共產主義過渡,蘇聯(lián)提出過發(fā)展國家資本主義,中國提出建立新民主主義。因此,都提出過適應農民要求的“耕者有其田”的口號與土地法,列寧和毛澤東都曾認為,發(fā)展資本主義,對無產階級比對資產階級更為有利。
但是,如果對時代、社會發(fā)展階段作出錯誤判斷,認為奪取政權以后,就是社會主義社會,就需要逐步向共產主義過渡,放棄新民主主義理論與相應的政策;
必須要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認為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主要矛盾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斗爭,就要消滅資產階級和每日每時自發(fā)地產生資本主義的小資產階級、“農民層中的小所有者”——富農。兩種理論可以引伸出兩種政策:家庭農場(包產到戶、單干)還是農業(yè)集體化(合作化、社會化),也被認為是兩條路線、兩個階級的政治斗爭。
對50年代延續(xù)到80年代的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左”的思想,一般認為是1957年以后才出現(xiàn),也有人認為是1953—1955年反對農業(yè)合作化進程中的“小腳女人”,搞高級社時就出現(xiàn)的。實際上,這種“左”的理論早在20年代已在蘇聯(lián),30年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袖的思想中和理論家的著作中,認定執(zhí)政后要農業(yè)集體化改造農民階級,消滅富農階級和小農,消滅個體經(jīng)濟制度。
1936年11月至1937年4月毛澤東在讀蘇聯(lián)《辯證法唯物論教程》一書的批注中明確地寫道:“蘇聯(lián)過渡期的主要矛盾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矛盾,這個矛盾不斷發(fā)生的基礎是富農的存在。其他一切矛盾,都受這個主要矛盾所規(guī)定。只是由于工業(yè)化及農業(yè)社會化,才能將此主要矛盾解決,但有用內部力量解決此矛盾之可能!
毛澤東在批注中還用橫線、浪線、圈點著重標出西法可夫、愛森堡合著的《辯證唯物論教程》中的一些觀點,是值得重視的。包括“過渡期之根本的主要矛盾。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斗爭,使這個矛盾不斷地再生產的根柢,是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和分散的小布爾喬亞農業(yè)之間的矛盾,是主要階級的普羅列達里亞和農民層之間的矛盾——這農民層普羅列達里亞和資本主義要素之間的對立(不能相容的矛盾),是怎樣產生并怎樣成長的!倍,毛澤東極為重視該書的主要矛盾與內部矛盾的觀點,特別標出“過渡的制度之全部發(fā)展中的其他一切矛盾,就受以上的主要矛盾所規(guī)定的;
但是,由于現(xiàn)今蘇聯(lián)的工業(yè)化、基于全境集體農場化而對富農階級的清算,以及國營農場建設的成長,這個主要矛盾正在被解決之中! 毛澤東還對書上“內部矛盾,不但使社會現(xiàn)象發(fā)展,而且使客觀現(xiàn)實的一切現(xiàn)象發(fā)展”一段話,引伸為“一切客觀過程都由內部矛盾而發(fā)展” 。“不同性質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薄爸腥彰褡迕芤(lián)合資產階級的統(tǒng)一路線去解決,1927年后的國內矛盾,都只用聯(lián)合農民與小資產階級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去解決!K聯(lián)無產階級與農民的矛盾,則用工業(yè)化與農業(yè)集體化去解決。社會與自然間的矛盾,用發(fā)展生產力去解決。過程的矛盾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边提出“列寧主義就是研究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作斗爭的各種具體形式的科學!
可見,毛澤東在讀蘇聯(lián)《辯證法唯物論教程》一書時,已從哲學上、理論上接受了斯大林的過渡時期的階級斗爭理論和農業(yè)集體化的理論與策略,(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建立了自己的農業(yè)合作化是解決無產階級與農民的矛盾、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矛盾的理論。特別是他自己重新概括和認定的六個重要論點:
1.過渡期的主要矛盾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矛盾。
2.這個矛盾不斷發(fā)生的基礎是富農的存在。
3.其他一些矛盾,都受這個主要矛盾所規(guī)定。一切客觀過程都由內部矛盾而發(fā)展。
4.只有由于工業(yè)化及農業(yè)化社會化(農業(yè)集體化),才能將此主要矛盾解決。
5.有用內部力量解決此矛盾之可能。
6.列寧主義就是研究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作斗爭的各種具體形式的科學。
這6條實質上就是后來1950年毛澤東對劉少奇批評山西辦農業(yè)合作社是農業(yè)社會主義的反批評的理論依據(jù),也是50年代建立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直至60年代發(fā)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的基本框架。因為,按這個理論推論下去,既然,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階級矛盾、階級斗爭是過渡時期的主要矛盾,那么當然應以階級斗爭為綱。既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個體手工業(yè)都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官僚買辦階級的資產早已被沒收,那么社會主義的對象只有農村的資產階級——富農和每日每時產生資本主義的汪洋大海——小資產階級的小農、單干戶。解決這個階級矛盾只有一個辦法:通過集體化來改造、消滅農民階級。不同意此路線的實行,當然就是代表富農利益的資本主義路線,是階級斗爭的反映;
是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兩種思想的斗爭問題,是一個重大的政治斗爭問題。解決農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矛盾的方法就是蘇聯(lián)式的農業(yè)集體化,實行共耕制,使農業(yè)勞動者與勞動對象、生產資料(土地、農機、役畜等)分離。不同意這種方式、策略或集體化速度,就是富農路線,受批判、被撤職、開除黨藉,甚至單位撤銷(如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特別是錯誤地將是同意還是反對“包產到戶”作為底線和判斷搞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試金石。既然認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矛盾這個基本矛盾是決定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特別是農村的階級斗爭,從上到下專心致志于研究、創(chuàng)造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作斗爭的各種具體形式,基層從社會主義教育到四清、從扎根串連、派工作組、整社整風到農業(yè)學大寨,上層則從1950年批判劉少奇的以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去“戰(zhàn)勝農民的自發(fā)因素”是一種錯誤的、危險的、空想的農業(yè)社會主義思想的觀點開始,整個50、60年代和“文化大革命”中連續(xù)不斷地批判農口領導“小腳女人”、“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富農路線”、“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
上上下下不斷地運動,同農村的所謂“資本主義”、“資產階級”進行“十分尖銳、復雜、激烈的你死我活的階級斗爭”,要消滅富農經(jīng)濟制度和個體經(jīng)濟制度。為此,只能“逐步地實現(xiàn)對于整個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即實行合作化,在農村中消滅富農經(jīng)濟制度和個體經(jīng)濟制度,使全體農村人民共同富裕起來。我們認為只有這樣,工人和農民的聯(lián)盟才能獲得鞏固,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這個聯(lián)盟就有被破壞的危險。” 因此,在合作社發(fā)展數(shù)量與速度的爭論,可以定性為“小腳女人”,但是認定要“包產到戶”、“單干”,就違反上述理論,越出了領導人心目中的底線,必然上升為兩條道路、兩條路線、兩個階級的政治斗爭。
中國50年代“左”的失誤有更深刻的理論根源,同蘇聯(lián)斯大林扼殺了恰雅諾夫的合作化理論有關。恰雅諾夫的主要觀點是:在蘇聯(lián)建立中小規(guī)模的家庭農場加上縱向的合作社服務體系。但由于恰氏本人被定為反對農業(yè)集體化的“人民公敵”于1939年被槍殺,在蘇聯(lián),農業(yè)合作化的理論認為,只有農業(yè)集體化這條道路是社會主義的,其他的選擇,包括恰雅諾夫的家庭農場,當然包括鄧子恢的“包產到戶”統(tǒng)統(tǒng)都是資本主義道路。在1989、1991年莫斯科有關蘇聯(lián)農業(yè)改革問題國際研討會上,蘇方哲學博士尼克萊耶夫斯基還認為,蘇聯(lián)農業(yè)的問題源于斯大林的農業(yè)集體化政策和列寧的軍事共產主義政策,也與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農業(yè)、農村、農民的個別論點有關。如:個體農民是“資本主義階級”。斯大林在1929年《論聯(lián)共(布)黨內的右傾》中說:“列寧說過,個體農民是最后一個資本主義階級。這個原理是否正確呢?無疑是正確的。為什么把個體農民看作最后一個資本主義階級呢?因為在構成我國社會的兩個基本階級中,農民是一個以私有制和小商品生產為經(jīng)濟基礎的階級。因為農民當他還是從事小商品生產的個體農民的時候,經(jīng)常不斷地從自己中間分泌出而且不能不分泌出資本家來。這就是說,我們需要的不是和農民的任何一種聯(lián)盟,而只是建立在和農民中的資本主義分子作斗爭的基礎上的那種聯(lián)盟!
列寧早在1908年《19世紀末俄國的土地問題》中指出:“馬克思主義者說過,農業(yè)中的小生產者(不管他是在份地上經(jīng)營還是在其他什么土地上經(jīng)營,都是一樣)在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條件下,必然是小資產者!聦嵄砻,村社農民真正的經(jīng)濟發(fā)展趨勢就是形成農村資產階級以及大批貧苦的業(yè)主被擠到無產階級的行列中去! 在1919年《無產階級專政時代的經(jīng)濟和政治》中又指出:“農民經(jīng)營仍然是小商品生產。這是一個非常廣闊和極其深厚的資本主義基礎。在這個基礎上,資本主義得以保留和復活起來,而且同共產主義進行極其殘酷的斗爭。這個斗爭的形式,就是以投機倒把來反對國家收購糧食(以及其他農產品),概括地說,就是反對由國家分配農產品。” 1921年列寧還指出:“農民——這是另一個階級;
只有階級被消滅,全部生產工具歸勞動者所有,社會主義才會到來! “領導農民是什么意思呢?這就是說,第一,要實行消滅階級,而不是保存小生產者的路線。如果我們離開了這條根本的和主要的路線,那我們就會不成其為社會主義者,就會滾到小資產者,滾到已經(jīng)成為無產階級最兇惡的敵人社會革命黨人那一邊去!
馬克思在《剩余價值理論》(1861—1863年)中也指出:“用自己的生產資料進行生產的手工業(yè)者或農民,不是逐漸變成剝削別人勞動的小資本家,就是喪失自己的生產資料,變成雇傭工人。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支配地位的社會形式中的發(fā)展趨勢。” 恩格斯在《法德農民問題》(1894年)中說:“我們的小農,正如任何過了時的生產力方式的殘余一樣,在不可挽回地走向滅亡。他是未來的無產者!
又如“農民單干是資本主義道路”的論斷,斯大林1933年在《全蘇集體農民突擊隊員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演說》中講:“在舊制度下,農民進行單干,用古老陳舊的方法和舊式農具工作,為地主和資本家、為富農和投機分子工作,自己過著半饑半飽的生活而使別人發(fā)財致富。在新的集體農莊制度下,農民按勞動組合的方式共同工作,用新式農具——拖拉機和農業(yè)機器工作,……舊制度導向資本主義。新制度導向社會主義?梢娺@里有兩條道路:資本主義道路和社會主義道路;
向前走到社會主義的道路和向后退到資本主義的道路。有些人……想要我們‘只’容許富農和其他小資本家作為我國經(jīng)濟制度中的合法現(xiàn)象而存在。其實,這并不是第三條道路,而是第二條道路,即走向資本主義的道路!裕挥袃蓷l道路:或者向前走,向上走,走到新的集體農莊制度;
或者向后退,向下走,走到舊的富農資本主義制度。” 1933年還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總結》中肯定“要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和建成社會主義社會,除了工業(yè)化以外,還必須由個體小農經(jīng)濟過渡到擁有拖拉機和現(xiàn)代農業(yè)機器的大規(guī)模的集體農業(yè),作為蘇維埃政權在農村中唯一的穩(wěn)固基礎! 在1928年還說過:“列寧說,只要產生資本家和資本主義的個體農民經(jīng)濟在國內還占優(yōu)勢,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就會存在。顯然,只要這種危險還存在,就不能真正地來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 “如果以為結合的目的是要保存階級,比如說保存農民階級,那就錯了。結合的目的是以集體主義精神逐漸改造農民,改造他們的心理,改造他們的生產,從而為消滅階級準備條件! 斯大林一連講了三個“改造”后,明確提出不保存農民階級,而是消滅農民階級。
關于公共耕種制是農業(yè)的出路和唯一手段,斯大林說:“農業(yè)的出路在哪里呢?出路就在于把分散的小農戶轉變?yōu)橐怨哺N制為基礎的聯(lián)合起來的大農莊,就在于轉變到以高度的新技術為基礎的集體耕種制! 列寧說:“分土地只在開始的時候是好的。就是要表明土地從地主手里轉到農民手里。但這是不夠的。只是實行共耕制才是出路! “我們的共同任務和共同目的是過渡到社會主義經(jīng)濟,過渡到集體支配土地,過渡到共耕制。……只有共耕制才是一條真正可靠、真正能使農民群眾更快地過上文明生活、真正能使他們同其他公民處在平等地位的出路,而蘇維埃政權現(xiàn)在正竭力通過漸進的辦法一步一步地來實現(xiàn)這個共耕制! 這表明土地離開了地主,歸農民所有,但這是不夠的。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 現(xiàn)實生活本身向勞動農民直接提出了過渡到共耕制問題,這是恢復被戰(zhàn)爭摧殘和破壞了的文化的唯一手段,是擺脫資本主義給農村居民造成的那種閉塞無知和受壓抑的狀況的唯一手段” !霸谏a資料公有制的條件下,在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取得了階級勝利的條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會主義制度! 1882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俄文版序言中寫道:“在俄國,我們看見,除了迅速盛行起來的資本主義狂熱和剛開始發(fā)展的資產階級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歸農民公共占有。那么試問:俄國公社,這一固然已經(jīng)大遭破壞的原始土地公共所有制形式,是能夠直接過渡到高級的共產主義的公共所有制形式呢?或者相反,它還須先經(jīng)歷西方的歷史發(fā)展所經(jīng)歷的那個瓦解過程呢?對于這個問題,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復是: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么現(xiàn)今的俄國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fā)展的起點。” “歷史的教訓是(這個教訓也可以從另一角度考察農業(yè)時提出),資本主義制度同合理的農業(yè)相矛盾,或者說,合理的農業(yè)同資本主義制度不相容(雖然資本主義制度促進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合理的農業(yè)所需要的,要么是自食其力的小農的手,要么是聯(lián)合起來的生產者的控制!
因此,如果把處于“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民主義主義社會階段和鄧小平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錯誤判斷為社會主義立即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歷史階段,就將不正確地過早地應用“這樣做還不是時候”的上述理論,“不得不進行共產主義的實驗,并實行跳躍”。中國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踐證明,恩格斯早在1893年的預言是準確的:我們50年代實行的東西“并不直接符合我們的利益!
四、堅持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江澤民總書記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總結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jīng)驗時,深刻地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出現(xiàn)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50年代的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失誤,其根本原因就是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采用了向共產主義過渡的理論進行“左”的躍跳 ;
80年代農村改革的成就正是按照鄧小平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從中國國情實際出發(fā),擯棄了人民公社制度,支持農民“包產到戶”而取得的。這從正反兩面證明了任何時候提出的任務和政策不能超越當時的歷史條件和歷史階段,必須防“左”反“右”,主要是反“左”。
在回顧50年代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失誤的理論根源和思想根源時,還需要考慮當時國際環(huán)境、對南斯拉夫“修正主義”的批判和中蘇論戰(zhàn)的背景,這使得中國共產黨、毛澤東改變和放棄了“新民主義理論”,接受了斯大林的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階級斗爭、階級矛盾和農業(yè)集體化解決矛盾的理論。劉建平的《蘇共與中國共產黨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確立》一文,采用翔實、豐富的資料,深刻分析了這個重要的理論、指導思想轉變的過程與原因。
人民民主專政是不是無產階級專政?194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根據(jù)毛澤東的指示重印列寧論《左派幼稚病》第一章撰寫的序言中指出:“中國不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而是要建立人民民主專政!薄叭嗣衩裰鲗U菬o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種革命的社會性質,不是脫離一般資本主義,乃是建立新民主主義的社會與建立各個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國家,而無產階級專政則是推翻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但是,13天以后,1948年6月28日歐洲九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譴責南斯拉夫共產黨(主義聯(lián)盟)和鐵托。(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當時美蘇都懷疑中共、毛澤東是不是另一個鐵托,中共中央在1948年7月10日很快作出相應決議,批判南共“背叛性和錯誤的行動”。毛澤東為情報局刊物撰文,批判“中間路線”和“第三條路線”。劉少奇撰文,提出聯(lián)合蘇聯(lián)還是聯(lián)合帝國主義,是“愛國與賣國”、“革命與反革命”、“走向進步或是走向倒退的界限!1948年12月保加利亞共產黨、原共產國際負責人季米特洛夫改變了他原來的判斷:“保加利亞不會是個蘇維埃共和國,不會有任何專政”,轉而提出人民民主制度在執(zhí)行著無產階級專政的職權,蘇維埃制度和人民民主制度“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兩種形式!1949年1月31日毛澤東在西柏坡同米高揚會談時說,我們的新政權將是“在工農聯(lián)盟基礎上的人民民主專政,而究其實質就是無產階級專政!
但是,1949年9月29日人民政協(xié)通過的《共同綱領》仍規(guī)定“中國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愛國民主主義分子的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權!1949年7月1日公布的毛澤東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仍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但公開宣告向蘇聯(lián)“一邊倒”。劉少奇在1949年7月訪蘇后還講過,我們要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和資產階級合作,所以不能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而只是人民民主專政。他還認為,“把社會主義的前途寫進共同綱領的建議是不可取的,因為要在中國采取相當嚴重的社會主義步驟,還是相當長久的將來的事情!1951年2月28日劉少奇講過:“經(jīng)濟建設現(xiàn)已成為我們國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務。但是新民主主義的經(jīng)濟建設必須有新民主主義的政權來領導和保障。”同年3月在黨的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他提出“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的口號,并把“為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而斗爭”規(guī)定為《共產黨員標準的八項條件》之一,為大會通過。
毛澤東強調同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批評“確立新民主主義秩序”。在1950年毛澤東強調團結民族資產階級、民主黨派、民主人士和知識分子是對的,而到1952年6月他批示:“在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后,中國內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故不應再將民主資產階級稱為中間階級!奔磸膱F結對象成為改造對象、革命對象了。在1952年10月,斯大林對劉少奇說,現(xiàn)在可以用共同綱領,但應準備憲法。如此還可以解決政府存在的問題——你們現(xiàn)在是聯(lián)合政府,那就不能夠向一黨負責,應向各黨負責,這樣國家的機密就很難保證。你們的計劃被敵人知道,對你們是不利的。如果人民普選的結果,共產黨占了多數(shù),你們就可以組織一黨政府。斯大林談話八個月以后,1953年6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嚴厲批評“確立新民主主義秩序”為“右傾觀點”。1953年12月毛澤東審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宣傳提綱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中央《關于目前政權性質問題的指示》中明確提出“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但要求在公開場合下仍然提人民民主專政。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大通過的憲法,提出了“依靠國家機關和力量”,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任務。這樣,實際上取消和否定了《人民民主專政——新民主主義》的理論和《共同綱領》確定的新民主主義政治、經(jīng)濟制度。會上選出的主要領導人(國家主席、副主席、總理、副總理)全為共產黨員,實現(xiàn)了斯大林要求的“一黨政府”。劉建平認為,“雖然多黨合作沒有在政治體制中消失,但一屆人大更多地表明了它是推動中國向蘇聯(lián)東歐國家所通行的社會主義模式亦步亦趨的一個里程碑。它標志著國家政權性質由民主主義的人民民主專政向‘實質上就是無產階級專政’的轉變,標志著運用無產階級專政組織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的開始。” 劉少奇在1953年6月受到毛澤東批評后,也轉變了“人民民主專政——新民主主義”的思想,在1953年7月說:“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團結、教育和改造民族資產階級、上層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和政治代表,以及加強國內各民族的工作”,自己否定了它曾具有的“決定中國一切重要問題”的政權性質。他不再堅持中國與蘇聯(lián)“也有區(qū)別”,而強調我們所走的道路就是“蘇聯(lián)走過的道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只能是無產階級專政。正如劉建平所概括的那樣:“劉少奇的思想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而中國也大致與東歐一樣,經(jīng)過短暫的人民民主時期,便開始了以無產階級專政動員社會力量大規(guī)模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進程!薄八勾罅纸⒅泄步M織‘一黨政府’,毛澤東力主盡快向社會主義過渡,這決定了‘人民民主專政——新民主主義制度’不得發(fā)育而必然夭折的短暫歷史階段性。”
事實上,在土地改革后剛分到土地的農民和直接同農民聯(lián)系、研究決定農村工作政策的農村工作部關注的是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力,同上述大的政治背景下要向社會主義,甚至共產主義盡快過渡,狠抓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根本矛盾,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實際上要應用蘇聯(lián)農業(yè)集體化的理論與政策的領導思想,必然出現(xiàn)矛盾、分歧、爭論。
1953年11月4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委托中央農村工作部于10月26日到11月5日召開的第三次農業(yè)互助合作會議結束前一日,同中央農村工作部負責人談話時,明確提出一切工作都要解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這個主題,要以這個主題為綱。毛澤東說:“要搞社會主義,確保私有是資產階級觀念。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言不及義’就是言不及社會主義,不搞社會主義!薄坝芯涔旁挕V舉目張’。拿起綱,目才能張,綱就是主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并且逐步解決這個矛盾,這就是主題,就是綱。提出了這個綱,各項幫助農民的政治工作,經(jīng)濟工作,一切都有統(tǒng)屬了!睆拇艘院,在農村工作部以及全國農村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反對資本主義、修正主義的社會主義教育、四清等運動。
在歷史的長河中,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真理的探索中,不斷地出現(xiàn)勇于為真理而獻身的大寫的人,布魯諾和伽利略,恰雅諾夫和鄧子恢。蘇聯(lián)恰雅諾夫院士在20年代就提出農業(yè)與工業(yè)規(guī)模經(jīng)營不同,不可能將100俄畝的太陽能集中到1俄畝土地上,蘇聯(lián)可實行中小規(guī)模的家庭農場與縱向的合作社服務體系結合的制度,結果被批判為“馬克思主義河流上的泡沫”、“反對農業(yè)集體化的代表富農利益的理論”,直至定為“反黨分子”、“人民公敵”而慘遭槍殺,同意過恰雅諾夫觀點的不少蘇聯(lián)官員與學者也受株連,被定為“恰雅諾夫分子”而遭到槍殺或流放。鄧子恢認為“包產到戶”是一種所有權和經(jīng)營權分離、能發(fā)展生產的經(jīng)營管理形式,這種正確主張1962年被錯誤地批判為“好行小惠,言不及義”,“他沒有聯(lián)系1950年至1955年他自己還是站在一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的立場上,因而犯了反對建立社會主義集體農業(yè)經(jīng)濟的錯誤”。
1963—1965年批評他主張“三自一包”(自留地、自由市場、自負盈虧、包產到戶)是修正主義路線!稗r村工作部里面就有一個鄧子恢,他是委員,還是副總理,都主張單干,實際上不要社會主義農業(yè)”!斑@是搞資本主義。我們的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中,就有十幾個人是修正主義者!薄霸趪鴥戎鲝埲砸话顷愒,而且對我們講,不僅要包產到戶,還要分田到戶。說這樣4年才會恢復,解放軍也會擁護。鄧子恢到處亂竄,刮單干風。陳云還守紀律,但是最厲害。” 據(jù)徐勇估計,30多年,“三起三落,幾經(jīng)曲折,全國因包產到戶問題而身敗名裂、家破人亡、慘遭迫害的不下400萬人!逼髨D扼殺真理、思想和追求真理的思想者的不民主方式,有可能一時得逞,但是最終將被歷史潮流沖倒。今天農村改革后“包產到戶”偉大的成功實踐證實了臨終前堅持自己觀點的鄧子恢的預言:“中國農民是現(xiàn)實主義者,中國總有一天要實行按戶承包責任制!
五、接受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教訓,主要是防止“左”
江澤民總書記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fā)達狀態(tài),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歷史階段。這樣的歷史進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時間。致于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那還需要更長得多的時間,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他還強調,全黨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把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tǒng)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保持清醒頭腦,克服干擾,堅持鄧小平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
毛澤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們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就其基本形式說來,還是和還將是分散和個體的,即是說,同古代近似的。誰要是忽視或輕視了這一點,誰就犯‘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 不幸而言中,僅僅幾年以后我們確實犯了連續(xù)幾十年的“左”的錯誤。因為違反了他在同一報告中指出私有制為基礎的方針:“必須組織生產的、消費的和信用的合作社。這種合作社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在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政權管理之下的勞動人民群眾的集體經(jīng)濟組織”,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組織了共產主義的人民公社。而且時間上要求過急,幻想“一天等于20年”,強制實行小社并大社(直至表揚徐水全縣一個公社)、集體所有制到全民所有制、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的“窮過渡 ”,企圖超越社會發(fā)展階段,脫離原來預計的“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的正確估量,要求在10年到15年內,進入共產主義,直至表揚山東一個縣的3年進入共產主義的計劃。甚至“我們有了人民公社,過渡到共產主義要比蘇聯(lián)快。但我們搞社會主義建設沒有經(jīng)驗,要過渡到共產主義,一定要讓蘇聯(lián)先過,我們后過”。
人民公社迅速興起和最后垮掉的歷史進程證明了毛澤東1959年8月1日的論斷:“請同志們研究一下,看蘇聯(lián)曾經(jīng)垮臺的公社和我們的人民公社是不是一個東西;
看我們的人民公社究竟會不會垮臺;
如果要垮的話,有哪些足以使它垮掉的因素,如果不垮的話,又是因為什么。不合歷史要求的東西,一定垮掉,人為地維持不垮是不可能的。合乎歷史要求的東西,一定垮不了,人為地解散也是辦不到的。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大道理。”他是對赫魯曉夫1959年7月18日在波蘭講話的反駁,赫認為通過公社走上社會主義的道路的辦法是錯誤的,赫魯曉夫說:“在國內戰(zhàn)爭一結束之后,我們當時開始建立的不是農業(yè)勞動組合,而是公社。曾有人下了大致是這樣的論斷:既然我們?yōu)楣伯a主義奮斗,那就讓我們來建立公社(按俄文共產主義和公社兩個詞根相同)?磥恚敃r許多人還不明白:什么是共產主義和建設共產主義。公社建立了,雖然當時既不具備物質條件,也不具備政治條件——我是指農民群眾的覺悟。結果是大家都想生活過得好,而在公共事業(yè)上又想少花勞動。正所謂‘盡可能干,按需要拿。’許多這樣的公社都沒有什么成績,于是黨走了列寧所指出的道路,它開始把農民組織在合作社中,組織到農業(yè)勞動組合中,在那里人們集體地工作,但是按勞取酬,我們集體農莊逐漸鞏固起來! 這樣,批判赫魯曉夫及其有道理的這個觀點,就將人民公社問題同反對現(xiàn)代修正主義的政治斗爭結合在一起,不僅接受了蘇聯(lián)的夠“左”的消滅私有制、消滅富農階級的農業(yè)集體化的理論與政策,還要把列寧糾正的蘇聯(lián)20年代短時期的極“左”的公社化的教訓再一次在中國重演,認為“如何從集體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過渡,如何從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斯大林沒有找到適當?shù)男问,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 而中國找到了人民公社這條過渡到共產主義的“金橋”。這樣,就更使“左”的空想成為帶有國際性政治斗爭的重要意義的理想了。當時王稼祥曾讓中聯(lián)部李仁峰去蘇聯(lián)黨史檔案館收集、翻譯了蘇聯(lián)國內戰(zhàn)爭結束之后建立“公社”的有關文件、包括出現(xiàn)的問題及停止公社化的文件,印了100本,還未發(fā)出,在廬山會議批判彭德懷右傾機會主義后,王稼祥趕緊命令銷毀了。因此,中國實際上不清楚列寧、蘇聯(lián)是如何糾正和評價公社化的,而認為是同赫魯曉夫修正主義的斗爭,在“左”的道路上走得更堅決更遠一些。從“人民公社萬歲”的萬歲只能用“一天等于20年”的尺度去度量的人民公社消失的事實和“包產到戶”屢敗屢起,屢禁不止,終于頑強地生長、發(fā)展的事實證明了:“不合歷史要求的東西,一定垮掉,人為地維持不垮是不可能的。合乎歷史要求的東西,一定垮不了,人為地解散也是辦不到的!
最后,我們會從中國50年代和80年代農村變革的正反經(jīng)驗中更深刻理解:“一個黨,一個國家,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作是經(jīng)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要論述一下社會主義,我們還辦不到,達到完備形式的社會主義是什么樣子,——這我們不知道,也無法說。……建設社會主義的磚頭現(xiàn)在還沒有燒好。我們不能再多說什么,而應當盡量謹慎和精確!
“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走的方法卻不會完全一樣,在民主的這種或那種形式上,在無產階級專政這種或那種形態(tài)上,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上,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
因此,在探索中國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前進的形式、類型、速度、途徑的實踐和理論研究方面,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中國國情出發(fā)、從正確估計這個歷史發(fā)展階段的長期性(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奮斗)作持久戰(zhàn)的戰(zhàn)略思想出發(fā),同時必須長期不斷地堅決地徹底地清理、批判、克服、拋棄在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問題上的形形色色的似是而非的危害黨和人民的“左”的理論觀點。我們一定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堅持鄧小平理論不動搖。
注:
毛澤東1958年11月21日在武昌會議上的講話,曲慶彪:《超越烏托邦》,北京出版社,第106頁。
引自李銳:《廬山會議實錄》,春秋出版社,第274—275頁。
1958年11月,毛澤東《讀斯大林蘇聯(lián)社會主義經(jīng)濟問題》談話記錄,《超越烏托邦》第107頁。
《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第一版,133頁。
恩格斯:《致奧托·伯尼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6月第一版,第443頁。
列寧:《列寧全集》第34卷,第60—61頁。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