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士林:對余秋雨先生的點評的點評
發(fā)布時間:2020-05-27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大獎賽正在按部就班地進行,余秋雨先生是這次大獎賽的文化點評嘉賓。按理說,余秋雨先生擔(dān)任這個角色最合適。純粹蒙事兒的偽文化人坐在那兒自然要時時露怯,自己丟臉不要緊,可不能誤了大獎賽的大事;
真正學(xué)富五車的專業(yè)學(xué)者坐在那兒也許很不自在,也許暈鏡頭,也許滿竹筒的豆子倒不出來,同樣誤事。只有像余秋雨先生這樣的依違于學(xué)者與散文家之間、同時又有電視臺豐富歷練的文化人才最能勝任這種鏡頭前的點評角色。
但偶然看了幾眼賽事,偶然聽到余秋雨先生的點評,有些意見真如魚刺在喉,不吐不快:
一位歌手答題曰“滿城盡帶黃金甲”為“秦朝”“李自成”所作,這種笑話出自一個歌手并不奇怪,但余秋雨先生的點評竟也信口開河:“將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和最后一個王朝混到一起了”。明末的李自成如果處于“最后一個王朝”,清朝往哪兒擱?這種笑話對于余秋雨這樣名滿天下的文化人是萬萬出不得的。
如果說這個笑話或許可以解釋成余秋雨先生的不假思索的失誤,那么他對王勃的評價,卻是令人很難理解的別出心裁。談到王勃名篇《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余秋雨先生首先又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他把它說成兩句詩,實際上那是駢文,不是詩。駢文始于漢、魏,興于六朝,是與散文相對的文體(所謂“駢體文”與“散體文”),而絕非詩體!峨蹰w序》恰巧是王勃詠滕王閣詩的序文,余秋雨先生稍微認真一點,就不會把文說成詩。這種常識性錯誤對于一般人或許沒什么大不了,但對于專門吃文化飯、專門以捍衛(wèi)古典文化著稱的余秋雨先生,卻是應(yīng)該正視的錯誤。但最嚴重的問題在于,余秋雨先生對王勃的評價。談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千古傳頌的名句,余秋雨先生竟把它說成王勃繼承六朝綺靡文風(fēng)的表現(xiàn)。治中國古典文學(xué)史或詩歌史的學(xué)者早有定論,王勃作為初唐四杰之首,貢獻恰巧就在于一改六朝綺靡纖麗的文風(fēng),開初唐慷慨新風(fēng)。王勃開初唐新風(fēng),駢文以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為代表,詩歌則有人們熟悉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復(fù)高風(fēng)晚,山山黃葉飛”……杜甫有詩贊曰:“王楊盧駱當(dāng)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裂,不廢江河萬古流”。余秋雨先生是否要加入這“哂未休”的行列,而“欲廢江河萬古流”呢?就看作品自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綺靡在哪里呢?
最令人不敢恭維的是,余秋雨先生談到這類“學(xué)術(shù)問題”,總喜歡不知道是謙虛還是心虛地加上一句:“我的看法可能和許多學(xué)者不一樣”。這句話實在不必加了,反正不管怎么不一樣,學(xué)者們也不可能跑到電視上去和你辯論。其實余秋雨先生是在犯文人的通。骸傲愐詾楦摺。但你的“立異”總得有點根據(jù)呀!
作為經(jīng)常在電視上扮演導(dǎo)師角色的余秋雨先生,確乎應(yīng)該再敬敬業(yè)。我想那些文化題應(yīng)該是你出的或至少你事先是知情的,為什么不也像那些歌手一樣好好準備一下呢。太自信了吧!你的常識性錯誤及其他錯誤對學(xué)界倒沒什么,學(xué)界像我這樣多事地寫點東西和你理論的恐怕也沒幾個,但你面對的是億萬觀眾。當(dāng)你如此這般地點評那位“秦朝”“李自成”的歌手時,你知道有多少觀眾接受了你的誤導(dǎo),把你的常識性錯誤和其他錯誤當(dāng)成精神的盛宴?這可就是比什么大獎賽都更值得正視的誤人子弟的大事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