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孫惠柱簡介

發(fā)布時間:2020-06-08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孫惠柱,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戲劇藝術》主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劇協(xié)戲劇院校亞太局主任,兼任世界一流學術刊物《戲劇評論》(紐約)特約編輯(1988年起)及該刊中文版《人類表演學系列》主編(2007年起),英國《戲劇與表演研究》(全英大學戲劇系學會會刊)顧問編委(1999年起),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碩士MFA專業(yè)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2005年起),教育部藝術類專業(yè)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兼戲劇影視廣播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7-2011)。

  1969年初中肄業(yè)去江西山區(qū)插隊,70年代中開始業(yè)余戲劇創(chuàng)作,74年進江西高安師范學校,76年回農(nóng)村教書,77年高考進大學中文系,79年跳級考入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讀研究生,81年獲文學碩士留校。84年赴美留學,85年獲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人文碩士(文學與戲劇),90年獲紐約大學人類表演學博士。

  1989年起先后在北美四所大學全職任教(多倫多約克大學89-90,北嶺加州州立大學90-92,波士頓塔夫茲大學92-95,明尼蘇達馬開勒斯特學院96-99);
教授以西方戲劇為主的世界戲劇史、文學、理論、劇作、表演等課程;
自93年起任博士生導師,并常任導演。99年回國效力。

  

  所寫中英文劇作曾在上海,北京,紐約,波士頓,夏威夷,新加坡及東京等地演出,包括:

  

  《掛在墻上的老B》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王曉鷹等導演,84-85年,巡回到天津、上海等地;
新加坡生活劇社,85年。

  《中國夢》(與費春放合寫)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黃佐臨等導演,87-88年,文化部特邀赴京參加首屆中國藝術節(jié)榮譽演出,應邀訪新加坡、南京、無錫等地;
紐約外百老匯(英文),87年;
波士頓大學,88;
東京阿里斯托芬劇團(日文),89年。

  《明日就要出山》紐約泛亞劇團(英文),本人導演,87年;
上海人民藝術劇院,世界級大師理查·謝克納導演,89年。

  《中國孤兒漢雷》(與費春放合寫),夏威夷大學(英文),90年。

  音樂劇《香格里拉傳真》(與費春放合寫),明尼蘇達巫劇團(英文),98年。

  翻譯美國劇作《娜當那的靈光》中國青年藝術劇院與史可工作室,99年。

  《生日謀殺案》(與費春放合寫),上海話劇藝術中心,2002年。

  《秋千情人》(與費春放合寫),上海演出家協(xié)會藝術團,2002年。

  為中央電視臺創(chuàng)作八集電視連續(xù)劇《胖墩小隊》(與謝菁合寫)2000年拍攝完畢,2001年3月播出。

  《神仙與好女人》(中英文雙語話劇)上海戲劇學院和紐約巴德學院聯(lián)合演出,2003年10月(紐約),2004年1月(上海)。

  《心比天高》(與費春放合寫的越劇,取材于易卜生)杭州越劇院,2006年,杭州、北京、上海,奧斯陸易卜生國際戲劇節(jié);
巴黎中國戲曲節(jié),2007年11月。

  導演作品(均為英文)除自己的劇作外,還有瑞士迪倫馬特的《老婦還鄉(xiāng)》(95年),美國豪瑞烏茲的《排隊》(96年)和林內(nèi)的《異教山溝》(97年),古希臘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98年),在新加坡實踐戲劇學院專業(yè)演員研究訓練班導演畢業(yè)大戲布萊希特《高加索灰闌記》(2005年),在塔夫茲大學與范益松聯(lián)合導演京劇風格的《奧賽羅》(94年)。

  

  著作:

  

  《話劇結構新探》(中國戲劇出版社,1983年),

  《戲劇的結構:敘事性結構和劇場性結構》(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3年),

  學術散文集《感悟美國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戲劇的結構與解構》(臺北書林出版公司,2006年),

  《第四堵墻——戲劇的結構與解構》(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

  《誰的蝴蝶夫人?戲劇沖突與文明沖突》(商務印書館,2006年)。

  

  在中、美、加、英、俄及新加坡、香港、臺灣發(fā)表中英文論文一百余篇,包括:

  

  《梅蘭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三大體系審美理想新探》(《戲劇藝術》82/1,入選王朝聞主編的《中國新文藝大系·理論卷》等四種論文集),

  《話劇民族化與現(xiàn)代化的實驗》(與丁羅男合寫,《文學評論》82/2),

  《黃佐臨的戲劇觀》(與龔伯安合寫,《戲劇藝術》83/4),

  《論戲劇表演的四種方法》(《文藝研究》84/5),

  《美國的導演和劇作家之爭》(《外國戲劇》85/2),

  《梅蘭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在中國舞臺上及其美學意義》(臺北《文星》86/11;
英文,董保中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戲劇》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87年),

  《三大體系在中國劇壇及其美學意義》(北京《戲曲研究》第29輯)

  《觀演關系與社會效果》(英文,新加坡《表演藝術》89/5),

  《舞臺與生活之間的模糊界線:中國的“貧困戲劇”》(英文,陸潤棠編《中西比較戲劇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90年),

  《紀君祥<趙氏孤兒>,伏爾泰<中國孤兒>及莎士比亞<漢姆雷特>比較》(英文,佛羅里達大學編《文本與演出》92年),

  《世界華人戲。簜鹘y(tǒng)與革新》(英文《戲劇評論》94/2),

  《面具還是面孔:四個作品的文化身份分析》(英文《戲劇評論》94/4)

  《大眾傳媒時代的后布萊希特戲劇》(《戲劇藝術》94/4;
英文《國際布萊希特學會通訊》97/1),

  《羅馬圓形劇場的聯(lián)想》(《戲劇藝術》95/4),

  《電腦時代的影視和戲劇》(上!逗I衔膲95/10),

  《美國家庭劇與家庭價值觀的悖論》(北京《戲劇》95/4)

  《<中國夢>:東西方文化的戲劇性對話》(英文,Patrice Pavis編《跨文化表演讀本》倫敦Routledge出版社96年)

  《毛猿的喜劇與人的悲劇:奧尼爾過時了嗎?》(廖可兌編《奧尼爾評論集》北京外語教學出版社97年),

  《政治表演與國際傳媒》(英文《戲劇評論》97/4)

  《娜拉的男人走了以后怎么辦?》(《戲劇藝術》98/3),

  《周信芳》、《袁雪芬》、《裴艷玲》(牛津大學出版社英文《國際舞蹈大百科全書》,主編Selma Jeanne Cohen,1998)

  《戲劇電影電視劇在美國文化中重新定位》(《戲劇藝術》98/5),

  《中國戲曲表演的悖論》(英文,劍橋大學出版社《新戲劇季刊》99/1),

  《重在表演:社會表演學導論》(《戲劇藝術》99/3),

  《話劇的大與小》(長春《戲劇文學》99/12)

  《一個古老故事的超越當代的意義》(《戲劇藝術》2000/3),

  《論現(xiàn)代戲劇的三大體系與面具/臉譜》(《戲劇藝術》2000/4),

  《跨種族表演的魅力與問題》(英文《戲劇評論》2000/4)。

  《熊佛西的定縣農(nóng)民戲劇實驗及其現(xiàn)實意義》(《戲劇藝術》2001/1,《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5),

  《西方不同政見者伏爾泰的跨文化戲劇》(英文,四川大學《比較文學:東方與西方》,2001/1)

  《歐美戲劇市場運作的三種模式》(《文藝研究》,2001/3),

  《娜拉走了以后去哪里——評跨文化的〈玩偶之家〉》(王寧編《易卜生與現(xiàn)代性》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

  《戲劇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戲劇藝術》2002/1)

  《看戲、游樂與托夫勒的“體驗業(yè)”》(《文景》2002/3)

  《中文系與寫作》(《文景》2002/4)

  《后現(xiàn)代——戲?》(《文景》2002/5)

  《新世紀的戲劇與體驗業(yè)——兼與朱壽桐先生商榷》(《文匯報》2002/8/17)

  《解釋者與合作者——從闡釋學看導演的創(chuàng)造》(《戲劇藝術》2003/1)

  《<波斯人>、戰(zhàn)爭、東方主義》(《文景》2003/4)

  《美國人的國家劇院夢》(《上海戲劇》2003/11-12)

  《戲劇高等教育的兩種模式及其前景》(《戲劇藝術》2004/1)

  《西方文化批評者伏爾泰的跨文化戲劇》(中央戲劇學院:《戲劇》2004/1)

  《“細菌”和“營養(yǎng)品”》(《文匯報·文藝百家》2004/1/18)

  《<獅子王>與世界新秩序》(《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4/3,《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1)

  《西方人的<蝴蝶夫人>情結》(《東南大學學報》2004/6)

  《戰(zhàn)爭、災難與美國戲劇》(《文景》2004/7)

  《摹仿什么?表現(xiàn)什么?》(《文匯報·每周演講》9/19/2004)

  《文明沖突與戲劇沖突——兼評亨廷頓和賽義德的文化理論》(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編:《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暴風雨>和殖民敘事》(中央戲劇學院:《戲劇》2005/1)

  《盛大的節(jié)日,集體的思辯——希臘戲劇的啟示》(《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5/1)

  《阿瑟·米勒——充滿悖論的戲劇大師》(《文景》2005/2)

  《跨文化戲劇展現(xiàn)東西方文明沖突》(上海社科院《社會觀察》2005/3)

  《<圖蘭多>與東西方性別之爭》(《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5/2)

  《社會表演學與人類表演學:哲學基礎及實踐意義》(《戲劇藝術》2005/3)

  《傳統(tǒng)·歷史學·人類表演學》(《文景》2005/7)

  《猶太母題遮蔽下的同性之愛——<威尼斯商人>的文化沖突》(《社會觀察》2005/8)

  《白領話劇:一種新的商業(yè)戲劇》(《文匯報·文藝百家》2005/8/28)

  《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之創(chuàng)意何來?》(北京《藝術與設計》2005年第八期)

  《戲劇的快樂與沉重》(上!段木啊2005/11)

  《<奧賽羅>與京。弘p向的文化借用》(英文:紐約《戲劇評論》2006/1)

  《社會表演學與和諧社會》(《解放日報·思想者》2006/4/2)

  《連接臺北、上海和西方的馬拉松輪回——從賴聲川的<如夢之夢>說起》(英文:紐約《戲劇評論》2006/2)

  《易卜生與比昂遜:文學的生態(tài)平衡?》(《文景》2006/7)

  《黃佐臨的客觀寫意說》(《文景》2006/10)

  《全球化與上海的跨文化戲劇》(《社會觀察》2007/3)

  《話劇百年的時尚風景》(《社會觀察》2007/5)

  《百年話劇與先鋒戲劇》(《文景》2007/10)

  《喜劇的新路與話劇的繁榮》(《戲劇藝術》2007/6)

  《警惕紅衛(wèi)兵思維——論人類表演學是否帝國主義》(英文:紐約《戲劇評論》2007/4)

  《規(guī)范VS自由:社會表演學的哲學探討》(《人類表演學系列:平行式發(fā)展》,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版)

  《中西戲劇文化的碰撞與交流》(《解放日報·思想者》2008/3/30)

  

  在美、中、新加坡多家報紙雜志發(fā)表的英、中文專欄評論包括:

  

  《中國要對話,不要教訓》(明尼阿卜勒斯Star Tribune,97/3/10)

  《大家都上大學,誰來挖溝?》(克利夫蘭Plain Dealer,97/5/28等六家美國報紙)

  《難道中國在對美國以毒攻毒?》(圣保羅Pioneer Press, 97/7/17)

  《美國人可以向亞洲學生學習》(圣保羅Pioneer Press, 97/10/14)

  《美國大學有重要的社會功能》(圣保羅Pioneer Press, 97/12/28)

  《〈悲慘世界〉與戲劇教育》(《文匯報·文匯時評》2002/6/26)

  《多一點公益文化》(《文匯報·文匯時評》2002/7/31)

  《〈悲慘世界〉與文化產(chǎn)業(yè)》(《上海商報》,《新疆經(jīng)濟報》2002/10/26)

  《文藝評獎為什么?》(《文匯報·文匯時評》2003/8/1)

  《草根文化的意義》(《文匯報·文匯時評》2003/8/19)

  《國際大都市的文化建設——兼為上海的文化建設進言》(《文匯報》2003/9/14)

  《藝術節(jié)的意義在于文化的公共性》(《文匯報·文匯時評》2003/10/27)

  《終極戲。褐袊巳绾沃泵孀约?》(《上海壹周》2004/7/14)

  《端午的拯救和傳統(tǒng)的發(fā)明》(《文匯報·文匯時評》2005/6/10)

  《大學還應是社會的創(chuàng)意孵化器》(《文匯報·文匯時評》2005/8/18)

  《創(chuàng)新:對話文化挑戰(zhàn)獨白文化》(《文匯報·文匯時評》2005/11/28)

  《從兒童戲劇的參與性看都市文化》(《文匯報·文匯時評》2006/11/3)

  《社區(qū)文化考量城市生活質(zhì)量》(《文匯報·文匯時評》2007/5/8)

  (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文化金字塔的”的“中端建設”》(《文匯報·文匯時評》2007/8/14)

  《為市民藝術家喝彩》(《新民晚報》2007/10/18)

  《呼喚作為藝術的都市公共美術》(《文匯報·文匯時評》2007/12/31)

  

  在上海報紙發(fā)表的評論:

  

  《舞臺上的孩子》(《藝術世界》2001/6)

  《瘋馬:世界上最大的雕塑》(《藝術世界》2001/7)

  《狗魅之魅》(《文匯報》2002/8/2)

  《揭開浪漫的面紗——<長恨歌>賞析》(《文匯報》2003/4/11)

  《臉的背后——觀<面孔被撞扁以后的瘋狂奇遇>》(《新民晚報》2003/9/2)

  《一個美妙的童話——<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觀后》(《新民晚報》2003/9/9)

  《對話的魅力和陷阱——話劇<奧里安娜>觀后》(《新民晚報》2003/9/21)

  《以人為本為人寫意——觀加拿大多媒體劇<震顫>》(《新民晚報》2003/11/2)

  《高朋滿座白日夢——觀荒誕劇<椅子>》(《新民晚報》2003/11/16)

  《黑土地上的奇葩——觀話劇<秋天的二人轉>》(《新民晚報》2004/3/13)

  《“驚悚喜劇”來了——看上海戲劇學院畢業(yè)生新戲<該誰負責>》(《新民晚報》2005/1/8)

  《“瘋皇帝”和“騷姑子”的韻味——觀話劇<李亞子>》(《新民晚報》2005/3/31)

  《劇作家之死》(《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5.2.18,P.C5)

  《喜劇細胞滿臺跳——觀陳佩斯的<陽臺>》(《新民晚報》2005/4/22)

  《可愛的配角——觀話劇<午夜的哈瓦那>》(《新民晚報》2005/7/24)

  《“啥也沒”,就是笑——觀鬧劇<糊涂戲班>》(《樂》雜志Time Out, Shanghai,2006/2)

  《尊嚴讓人肅然起敬——觀話劇<晚安,媽媽>》(《新民晚報》2006/3/8)

  《文獻魅力勝硬編——話劇<情書>觀后》(《新民晚報》2006/7/12)

  《切肉的刀舞出了詩意——觀喜劇<秀才與劊子手>》(《新民晚報》2006/10/24)

  《歡蹦亂跳的活化石——假面喜劇<一仆二主>觀后》(《新民晚報》2006/10/26)

  《別具一格的母親——評姚劇<母親>》(《新民晚報》2006/11/25)

  《樸實故事亦動人——觀話劇<臨時病房>》(《新民晚報》2006/11/27)

  《魯迅精神,怒其不爭——談越劇<梁祝>的新演繹》(《新民晚報》2006/12/17)

  《<超級笨蛋>很聰明》(《新民晚報》2007/7/19)

  《于連:偶像化的洋裝白領——話劇<紅與黑>的得與失》(《新民晚報》2007/9/2)

  

  近年來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宣讀論文及應邀作專題講學:

  

  《歷史上的跨文化戲劇》(英文課題召集人,美國戲劇研究學會96年會11月)

  《〈中國夢〉與跨文化文學》(講座,復旦大學外文系“白菜與國王講座”97年6月)

  《歐美現(xiàn)當代戲劇》(系列講座,中國戲曲學院97年6月)

  《跨文化表演的魅力與問題》(英文論文,美國戲劇高教學會97年會8月)

  《文化交流與政治》(英語討論主持人,明尼蘇達州奧德威劇院98年4月)

  《劇作家與作曲家》(英語講座,明尼蘇達大學音樂系98年5月)

  《文明會不會沖突?》(講座,復旦大學“新世紀論壇”99年6月)

  《一個跨文化的〈玩偶之家〉》(論文,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易卜生國際研討會”99年6月)

  《環(huán)球莎士比亞》(英語專題討論,奧地利“薩爾茲堡研討會”2000年3月)

  《社會表演研究》(講座,南京大學2000年9月)

  《社會表演研究》(講座,浙江大學2000年11月)

  《跨文化戲劇研究》(講座,浙江大學藝術學系2000年11月)

  《野蠻人、圣人及舞臺——西方跨文化戲劇中的東方》(英語講座,倫敦Roehampton大學2002年2月)

  《〈獅子王〉:多元文化還是文明沖突?》(英語講座,英國Exeter大學2002年2月)

  《莎士比亞在中國》(英語講座,英國Exeter大學2002年2月)

  《〈蝴蝶夫人〉與〈獅子王〉:兩個跨文化戲劇的個案研究》(英語講座,英國威爾士大學2002年2月)

  《人類表演研究:西方與東方的視角》(英語講座,英國威爾士大學2002年2月)

  《娜拉的丈夫走了以后怎么辦?》(論文,復旦大學與奧斯陸大學“易卜生研討會”2002年9月)

  《布萊希特與跨文化戲劇》(英語演講,紐約巴德學院“布萊希特研討會”2003年10月)

  《大學的戲劇教育:學術與實踐》(演講,廈門大學“戲劇戲曲學學科建設研討會”2004年3月)

  《人類表演學和社會表演學》(演講,中央戲劇學院2004年12月)

  《文明沖突與戲劇沖突》(論文,上海社科年會2004年12月)

  《<暴風雨>與殖民敘事》(論文,復旦大學“莎士比亞與中國”研討會2004年12月)

  《京劇和布萊希特》(英語講座工作坊,耶魯大學戲劇學院2005年2月)

  《導演的理念和流派》(演講,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戲劇研究生課程班,2005年7月)

  《社會表演學和中國的戲劇教育》(論文,南京大學/上海戲劇學院“中國戲劇: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研討會2005年7月)

  《美國戲劇教育與社會表演學》(演講,北京大學外語學院“美國戲劇與英語戲劇教育”研討會2005年8月)

  《全球化與上海的跨文化戲劇》(論文,上!鞍子裉m國際戲劇論壇”,2006年3月)

  《戲劇高等教育內(nèi)涵建設芻議》(論文,中央戲劇學院“亞洲戲劇教育論壇”,北京,2006年5月)

  《上海戲劇學院的教學模式》(英語演講,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劇協(xié)國際戲劇高校校長論壇,2006年5月,馬尼拉)

  《大戲劇觀與人類表演學》(演講,上海戲劇學院國際戲劇高校校長論壇,2006年10月)

  《創(chuàng)意經(jīng)濟與市場機會》(演講,CFO上海論壇2006年會,上海國際會議中心,2006年11月)

  《表演研究的四種范式》(英語演講,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2007年1月30日)

  《百年話劇與先鋒戲劇》(演講,江蘇話劇百年慶典講壇,南京大學,2007年5月22日)

  《戲劇與教育:從獨白到對話》(英語主題演講,四個國際藝術教育學會與香港政府聯(lián)合組織的“世界創(chuàng)意峰會”,香港,2007年7月26日)

  《抓住世博機遇,發(fā)展社區(qū)文化》(演講,世博局“世博進社區(qū)”活動開幕式,2007年8月5日)

  《舞臺上中西文化的碰撞》(演講,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10月11日)

  《戲劇·體驗業(yè)·前景》(演講,山東藝術學院,2007年11月16日)

  

  主講課程(1992至今)包括:

  

  92-95,塔夫茲大學 (一學期課程):戲劇創(chuàng)作,本科生,每周3課時;
西方古典戲劇,本科生,每周3課時;
西方現(xiàn)代戲劇,本科生,每周3課時;
亞洲戲劇,研究生、本科生,每周3課時;
表演入門,本科生,每周4課時;
人類表演研究,研究生,每周3課時;
西方跨文化戲劇,研究生,每周3課時;
中國戲劇,研究生,每周3課時;
亞洲戲劇美學,研究生,每周3課時;
莎士比亞與京劇,研究生、本科生,共80課時;
導演,本科生、研究生,共100課時。

  95年5-8月,新加坡劇藝工作坊(暑期密集型講習班):初級劇作,全國報名遴選,共50課時;
高級劇作,資深劇作者,共50課時。

  96-99,馬開勒斯特學院(一學期課程):表演入門,本科生,每周5課時;
戲劇創(chuàng)作,本科生,每周3課時;
西方跨文化戲劇,本科生,每周3課時;
人類表演研究,本科生,每周3課時;
導演,本科生,共100課時。

  97年5-6月,中國戲曲學院:西方現(xiàn)代戲劇,本科生研究生,共40課時;
導演工作坊,本科生,30課時。

  99年-,上海戲劇學院:文化藝術研究:范疇與方法,研究生,每周2課時;
戲劇學研究:范疇與方法,研究生,每周2課時;
人類表演學,研究生,每周2課時;
美國電視的道德分析,研究生,每周2課時;
表現(xiàn)藝術:理論與實踐,研究生,每周2小時;
社會表演學,研究生,每周2課時;
西方戲劇文化,研究生,每周2課時;
莎士比亞與社會表演,研究生,每周2課時;
西方編劇理論史,專業(yè)必修,每周3課時;
跨文化戲劇,專業(yè)必修,每周2課時;
戲劇理論史,專業(yè)必修,每周2課時;
西方導演流派,全院選修/專業(yè)必修,每周2課時;
社會表演研究,全院選修,每周2課時;
戲劇學,表演專業(yè)必修,每周2課時;
獨幕劇創(chuàng)作,編劇專業(yè)必修,每周2課時;
大戲改編,編劇專業(yè)必修,每周2課時;
美國電視,專業(yè)選修,每周2課時;
結構與改編,專業(yè)必修,每周3課時;
戲劇概論,專業(yè)必修,每周2課時;
大戲創(chuàng)作,本科畢業(yè)班,每周2課時。

  2003年4月,新加坡實踐戲劇學院:布萊希特式表演。

  2001年暑假、2003年寒假、2004年暑假,北嶺加州州立大學:戲劇與演出,3學分課程。

  在塔夫茲大學指導通過三名博士生(一人后任耶魯大學本科戲劇系主任,一人任加州大學助理教授),兩名碩士生;
在上海戲劇學院指導通過6名博士生,8名碩士生;
現(xiàn)正指導7名博士生,3名碩士生。

  

  得獎及贊助科研項目:

  

  93年個人得塔夫茲大學研究獎金赴意大利參加尤金尼奧·巴勃的“國際戲劇人類學!惫ぷ鞣蝗螒騽【帉ь檰;

  94年得紐約亞洲文化協(xié)會(洛克菲勒家族創(chuàng)辦)資助在塔夫茲大學主持“莎士比亞與京劇”國際工作坊,請上海戲劇學院教師教授京劇基礎并聯(lián)合導演京劇風格《奧賽羅》,指導學生寫研究論文,翌年率四博士生赴紐約首屆“人類表演研究國際研討會”發(fā)表總題為《亞洲戲劇的表意性》的系列論文;

  95年個人得美國國家文科基金會研究(NEH)獎金回國研究“中國非國營劇團戲劇”,所得材料用于兩篇論文《中國的“地下現(xiàn)實主義”戲劇》和《大眾傳媒時代的后布萊希特戲。阂粋跨文化的考察》分別發(fā)表于美英學術刊物;

  97年個人得馬開勒斯特學院研究獎金到中國戲曲學院主持戲曲與西方戲劇相結合工作坊。

  2001年得中國國家藝術科學規(guī)劃課題三年研究基金,寫作專著《從西方跨文化戲劇看文明的沖突與交流》。

  《熊佛西的定縣農(nóng)民戲劇實驗及其現(xiàn)實意義》(《戲劇藝術》2001/1)獲得“田漢戲劇獎”論文一等獎(2002年6月)。

  劇本《中國夢》(《劇作家》2002第一期)獲得“田漢戲劇獎”劇本一等獎(2003年9月)。

  2004年得上海哲學社科科研項目三年基金,寫作專著《社會表演學研究:表演在非戲劇情景中的運用與濫用》。

  2005年得上海市委宣傳部省部級科研基金,進行“紐約和新加坡:特大型城市公益文化體系建設研究”。

  《戲劇高等教育的兩種模式及其前景》(《戲劇藝術》2004/1)獲得2005年7月教育部“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在人民大會堂頒發(fā)的藝術教育論文一等獎。

  越劇《心比天高》獲2006年中國越劇節(jié)銀獎,2007年浙江省五個一工程獎,2007年巴黎中國戲曲節(jié)“最佳創(chuàng)新獎”,2007年浙江省戲劇節(jié)最佳劇目獎、最佳編劇獎。

相關熱詞搜索:簡介 孫惠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newchangjing.com